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er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为临床急症之首,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祖国医学对脑出血的研究颇多,历代医家提出不同观点,但一致认为瘀血为脑出血病机关键,并提出活血化瘀的治疗大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脑出血的病理生理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了很大变化,脑出血的活血化瘀治疗是很多医家关注的热点,临床研究众多,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药;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其发病突然,病情变化急骤,为“急症之首”,在所有卒中事件中占15%到20%,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1]。随着医学的發展,脑出血的临床和试验研究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方面有新的进展,综述如下。
  1 中医学病因病机及治法研究
  脑出血属祖国医学中风病范畴,为出血性中风。风、火、痰、瘀为出血性中风的四大病机,最突出的问题是出血致瘀,传统中医学理论认为“离经之血便是瘀血”,即离经之血痹于脑络,造成瘀血。
  中风病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内经》云: “血瘀者实者”,“血实者宜决之”。《血证论》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见血休止血,首当祛瘀”“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的逐瘀汤系列方剂,开创了中医学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先河。
  随着医学的发展,众多医家研究认为,出血性中风病机以瘀血
  为主,出血性中风治疗当以祛瘀为要。
  20世纪80年代提出瘀血阻滞是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最基本的病机,活血化瘀是其治疗的关键[2]。覃正状认为血瘀痰闭是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最关键的标象,应以活血化瘀、化痰开窍[3]为治疗大法。林安基等认为脑出血进行期的病机特点以痰水相生、水肿与瘀血为主,应给予破瘀醒神、化痰消水[4]为主治疗。王永炎等认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疗重在祛瘀,提出出血性中风“毒损脑络”的病机[5]。沈冲等认为气虚失于摄血,经络瘀滞不通是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病机特点,认为出血性中风治疗应以益气化瘀为主[6]。
  脑出血中医病机为为本虚标实,以血瘀标实为主, “急则治其标”,治疗重点在祛瘀。
  2 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的现代医学研究
  脑出血后脑损伤的机制很多,如血肿压迫、凝血连锁反应、血红蛋白诱导的毒性反应、炎症反应和补体级联反应[7]等等,血肿扩大导致的机械性压力是造成脑出血后最初的损伤,脑出血后的水肿和炎症反应在血块形成过程中及血肿形成后,造成了对脑组织进一步的损伤[8]。
  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发生在脑出血后的血肿形成期,凝血素的产生、红细胞溶解以及炎症反应和补体级联反应等使血液处于高凝、易栓状态,治疗应以抗凝为主[9]。现代医学证实止血药和凝血药对脑出血治疗并无确切疗效,而活血化瘀药对脑出血急性期有较为确切的疗效,活血化瘀法为脑出血急性期基本治则[10、11]。
  3 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的现状
  3.1 活血化瘀药物应用的时间窗及安全性问题
  传统认为脑出血急性期存在出血的可能,不可以应用活血化瘀药物,但Herbstein等[12]研究证实,脑出血后2-5小时很少出现活动性出血。卢文娟[13]等CT研究发现脑出血患者继发性出血主要在24小时内,最多在6小时内,24小时后很少出血,为脑出血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物的治疗时间窗提供依据。
  3.2 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虢灿杰等研究表明益气活血治疗可促进血肿吸收、血肿周围组织脑水肿的消除,促进脑出血损伤区血管新生,改善血肿周围组织的微循环,进而改善出血性中风患者恢复[14]。马洪玲等研究证明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脑出血用于临床是安全可靠的,血肿吸收开始早,速度快,脑组织水肿消退快,有利于临床神经功能的恢复[15]。林靓等研究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研究证实活血化瘀药物可防止再出血,促进血肿吸收,减轻血肿周围水肿,改善血肿周围缺血,促进血肿周围脑组织损伤的修复,保护脑细胞等,疗效肯定[16]。张广明等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出血性中风能促进血肿吸收,改善血肿周围缺血区血流,促进侧支循环开放,减轻脑出血后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脑出血的预后,比单纯西药效果更佳[17]。徐召理[18]应用川芎嗪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证实活血化瘀药物川芎嗪能促进血肿吸收,明显抑制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利于脑水肿的消除,对脑组织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建议在患者发病1周后开始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卢红等[19]应用丹参注射液和活血化瘀中药配合西医脑出血的常规脱水、降低颅内压等方法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谢高强等[20]研究发现,活血化瘀药物血栓通可以促进血肿吸收,抑制脑水肿的发生发展,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可行。
  综合上述文献,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脑出血可以止血而不滞血,活血行血而不致出血,减轻血肿对周围组织压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Lee JC,Cho GS,Choi BO,et 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duced brain injury is aggravated in senescence accelerated prone mice[J]Stroke,2006;37(1):216-221.
  [2] 吕世军,焦久存,牛玉国,脑出血中医病因病机之古今[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41-1542
  [3] 覃正壮.活血化瘀化痰开窍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昏迷6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1):1039-1040
  [4] 林安基,孟庆刚.破瘀醒神、化痰消水法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2   [5] 王永炎,张伯礼.中医脑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16
  [6] 沈冲,陈飞,杨海霞.脑外伤早期用活血化瘀中医药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2):1407-1408
  [7] Gong Y,Hua Y,Keep RF,et 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effects of agingon brain edema and neurological deficits[J]Stroke,2004;35(11):257-259
  [8] Ardizzone TD,Lu AG,Wagner KR,et al. Glutamate receptor blockade attenuates glucose hypermetabolism in perihematomal brain after experiment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J]Stroke,2004;35(11):258-291
  [9] Szymanska A,Biernaskie J,Laidley D,et al. Minocycline an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nfluence of injury severity and delay to treatment[J]Exp Neurol,2006;197(1):189-191.
  [10] 張旭东,裴世澄,梁德胜,等.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半暗带的超微结构改变[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3):269-271.
  [11] 张广荣,孙大宝,李晓梅,等.三七总甙活血化瘀治疗基底节出血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36(6):398-400.
  [12 ]Herbstein DJ,Schaumberg HH.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atomn.An invertigation of the i-nitial hemorrhage and rebleeding using chromium Cr51-labeled erythrocutes[J].Areh Neurol,1974,30(5):412-414.
  [13] 户文娟,杨际清.脑出血继续出血68例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脏血管病杂志,2004,2(1):56-57.
  [14] 虢灿杰.益气活血法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促血管生成素-1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7,14(3):138-141.
  [15] 马洪玲.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8):752-753.
  [16] 林靓,何文彬,吴颢昕.抵当汤对试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细胞凋亡的影响[J].甘肃中医,2005,18(3):1-2
  [17] 张广荣,孙大宝,李晓梅,等.三七总甙活血化瘀治疗基底节出血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36(6):398-400.
  [18] 徐召理.川芎嗪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Feb,21(6):630-631.
  [19] 卢红.李素英.刘麦仙.宋景贵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7,8(4):231-232.
  [20] 谢高强.刘家令.王晓毅.高聪等.血栓通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5):1716-1717.
其他文献
【摘 要】細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细胞生存的基础是新陈代谢,所以我们机体的细胞无时不在运转着,就像一个小型工厂一样。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形态,形象地阐述了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有助于对细胞的理解。  【关键词】细胞;工厂;产品;车间  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小型工厂,这个工厂每时每刻都在运转,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产品,其中产量最大的产品是蛋白质。这个工厂设备齐全,车间分工明确,各部门
期刊
【关键词】处方;门诊;不合理用药  据报道,不合理用药使全球1/3患者死亡,我国每年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者近20万人,临床不合理用药在我国占病例数的12%~32%[1]。为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卫生安全,本部定期组织医药相关人员对门诊处方进行点评,现将不合理用药现状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1—12月份门诊处方5500张,根据药品说明书、医药书籍、公开的文献,对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南柴胡的有效成分为依据,对近年来有关南柴胡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南柴胡;质量;综述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 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与“南柴胡”。功能为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肋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期刊
实行院务公开对加强医院民主政治建设,推進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加强社会和职工民主监督,增强医院工作透明度,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医院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领导高度重视,健全机构  医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院务公开工作,把院务公开纳入医院日常管理工作,扩大院务公开内容,改进院务公开形式。医院设有院务公开领导小组,院长为组长,党委书记、纪委书记为副组长。设院务公开监督领导小组,纪委书
期刊
【摘 要】目的:对双胎妊娠的孕妇进行临床分析,研究孕妇和胎儿出现的并发症,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新生儿存活的几率。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2例患者进行抽样分析,研究对这些患者进行的正确护理方式。结果:处于双胎妊娠期的孕妇,贫血和高血压等并发症是其主要症状,而进入分娩期后,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等为常见并发症,且双胎妊娠的低体重胎儿和早产儿,在死亡率上比单胎妊娠胎儿高。结论:
期刊
毕朝忠(1941-),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重庆市中医学会热病专委,重庆市中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九届政协委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医药学会副会长。从医四十载,孜孜求索,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以中医内科、儿科、皮肤科见长,在治疗肺系疾病、肾脏疾病、脾胃疾病、心脑疾病
期刊
【摘 要】通过分析脂质体的特点,如总结其在现代药物研究應用中具有的优势和需要克服的问题。  【关键词】脂质体;复方脂质体;复方制剂;中药制剂;靶向性;缓慢释药  1 脂质体  脂质体最初是由英国学者Bangham和Standish在1965年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的[1]。经过对脂质体双层膜特性、溶液相图、热力学行为等表征研究,20世纪70年代正式提出了“Liposome”这个名称。 
期刊
牙列拥挤是最常见的错畸合形之一。解决牙列拥挤常用的两种方法为减数以及非减数法。中到重度拥挤者可以采取减数方法来解决拥挤。轻度到中度拥挤者可以采用非减数矫治方案,但是通常会产生切牙唇倾的副作用。  正畸治疗主要的缺点之一是治疗时间较长,一般需要至少2年的时间可以完成矫治。许多患者由于疗程较长而不注重口腔卫生的保持,这对正畸患者的牙齿健康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骨皮质切开术能够大大缩短正畸治疗的疗程。它
期刊
【摘 要】综述了近年来黄芩药理研究进展。黄芩药理作用众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关键词】黄芩;药理作用  黄芩,是我国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使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1药理作用  1.1 抗氧化作用及清除自由基  黄芩的4种主要黄酮成分在机体的不同系统中均具有消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活性[1]。BAI(黄芩素)可预防由氢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阴离子等氧自由基引起
期刊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 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1]。国内产后出血定义为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超过500ml[2]。国外定义为阴道分娩出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出血量超过1000ml[3]。而产后严重出血目前尚未有统一标准,有的学者将产后出血超过1500ml或超过循环血量的25%失血称为严重产后出血[4];产后出血的四大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