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创卫造假背后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w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划经济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全国卫生城市评选,该何去何从?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推动城市卫生管理?
  
  [城·事]
  河南焦作一名网友在当地论坛爆料称,全国创卫审验期间,该市不仅关闭了市区内所有中小饭店、报刊亭、中小理发店,而且某些路段的饭店还在一夜之间换了门脸。
  这份由网络所引发的“河南焦作创建卫生城市涉嫌造假”的话题,迅速成为媒体纷纷报道和关注的焦点。随后,全国爱卫办做出取消焦作申报国家卫生城市资格两年,暂停河南省爱卫会推荐国家卫生城市资格一年的处罚决定。
  
  [案例剖析]
  近年来创卫造假的事件屡屡被曝光。
  为迎接创卫检查,2007年,陕西渭南要求卫生不达标的小饭馆全部关门回避。西安市风味小吃一条街上的小吃店,也被责令关门歇业。河南洛阳市在创卫运动中,因出现“打苍蝇奖励五毛钱,法官不判案上街捡烟头”的奇观而轰动一时。更有甚者,云南富民县用油漆漆出来一座“绿山”,陕西陇县则建起了“遮羞墙”。
  创卫造假已经不单是焦作的问题,而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创卫造假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刘圣中(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创卫还是“创伪”
  卫生城是个美丽的词语,包含了许多人美好的想象和期望,尤其是对于以“脏、乱、差”闻名于世的中国城市来说,更有着不小的诱惑力。所以,我们就看到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忙不迭地纷纷开展创造国家级、省市级卫生城市的综合治理运动。这难道不是我们社会和环境文明治理的一个进步的标志吗?
  毫无疑问,这是我们追求美丽家园,渴望建设美好人居环境的公共行动。然而,在创建卫生城的行政性运动中,却听到各种不和谐音,批评、反对、甚至责骂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些发人深思。
  看起来很美的卫生城建设为何会变成扰民工程呢?根本原因在于,创建卫生城市往往成为政府单方面的面子工程,老百姓的利益和需求常常被忽略甚至被牺牲。本来应该以城市居民福利为依归的创卫活动,往往转变成为少数政府官员通过参加创卫活动来谋取政治绩效,给自己的政治表现加分的政治表演。
  因此,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这些官员们不惜一切手段,甚至是弄虚作假、扰民害民,少数官员的一己之利凌驾于公民的公共利益之上,公民的公共利益成为少数官员谋取私利的手段和借口。
  这正是焦作创卫活动遭到网民反对,甚至挞伐的原因。创卫不仅没有给自己带来好处,反而遭到损失,这是百姓们反对创卫的原因。创卫的美丽泡沫被现实刺破,激起了百姓的群起反对。
  顾丽梅(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城市治理精神的缺失
  河南在“创卫”中的表现并非个案,而是在“创卫”的主体和客体发生错位,目标发生偏差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必然现象。
  “创卫”本身是为了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城市环境”,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无可厚非。然而,既然是公共产品,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公共性”,公共性如何得以体现,当然就是以公民的需求为导向,以公共利益为城市治理的基本价值追求。换言之,在提供这一特殊的公共产品时,最重要的就是公民的认可和满足公共选择的需要,这是衡量这一公共产品是否符合市民需求的重要标准,也符合城市治理的精神。
  城市治理精神的第一要位,当然是以人为本和符合公民的满意度。公民是城市治理的主体,而公共部门无非是公共权力的受委托者(或公共权力的代理人)。如果在创造文明卫生城市的过程中,违背了城市治理的精神,演变成了少数既得利益者的形象工程,当然已经违背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损害了公共产品本身所应当具有的“公共性”之特征,变成了为少数人钓名沽誉的工程。
  评估主体的“错位”与“缺位”
  美丽而文明的城市环境是城市政府所应当提供的公共产品,依据公共选择理论我们不难理解,公民有选择公共产品的权力。是否是适宜人居的美丽城市,是否是文明卫生的城市,在市场经济时代,完全可以由公民“用脚投票”来决定。譬如杭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如果说这是中国公民所普遍认可的文明卫生城市,也是公民所梦寐以求的理想居住地,恐怕不会有人质疑。
  所以文明卫生城市不应当是由政府评估而产生的,评估无法产生真正文明卫生的城市,只有市民把文明卫生城市变成其内在的价值追求和行为目标,内化为其行动,才能产生真正的文明卫生城市。只有作为城市治理的主体——公民对于文明卫生城市心向往之,并以生活居住在这样的文明卫生城市为荣,用脚投票,才能产生真正的文明卫生城市。
  既然城市环境是一项公共产品,在评价城市环境是否卫生,是否适宜人居,是否是卫生城市,应当由公民来判断,而不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政府,自身评判自己提供的公共产品是否“优质”。城市环境作为一项公共产品,是由公民对于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所决定的,它与公民的切身利益相关,由公民切身的体验所决定的。无法想象在完全依靠行政权力的干涉,而缺乏公民的参与和积极支持下产生所谓的文明卫生城市。
  毋庸置疑,“卫生城市”对于公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来说不仅需要,也非常重要。但如果不改革现在这种由上而下的监督、检查、评比的模式,不把“城市卫生文明”的评判权交给市民,就不可能得到公民的拥护。没有公民的支持,治理的合法性本身就是问题,就必然会产生“挂上牌的‘卫生城市’也依然存在脏乱差”的现象。
  
  [路径解读]
  从1989年开始,延续了20年的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逐渐表现出了某种异化与变质。创卫的目的变成了手段,成为对官员政绩的考核指标之一。一些地方的造假行为正是在这种“激励”之下,变得流行起来。而且这种造假,都无一例外地体现出权力扰民、民生大受折腾的特点。
  计划经济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全国卫生城市评选,该何去何从?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推动城市卫生管理?
  城市治理的价值回归
  顾丽梅(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为何在“创卫”的过程中会发生主体的错位与缺位之现象的共存?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忽略了城市治理的价值追求——服务公民。若要从根本上杜绝类似于此的面子工程,笔者认为主要是基于城市治理精神的基础上,不变的价值追求——以服务公民为导向。
  第一,以公民满意度,为衡量政府管理绩效与城市政府治理水平的唯一标准。公共管理者的正确思想倾向应该是,公共项目和资源不属于他们自己。公共管理者承担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
  第二,人本主义的服务理念。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要重视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要尊重公民,公民是服务的接受者,因此作为纳税人有权力选择和参与公共服务的决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卫生问题。
  第三,提高公民的参与程度。公共服务以公民为主导的思想,也就是由公民来参与决策的制定,并且让公民和政府共享政策制定的权力,培养公民的责任和风险意识。公民与城市政府分享公共政策的制定权,共同寻求建构“卫生城市”的有效措施是建设自治机制的关键,以此可以提高公民参与治理的能力。
  并且,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在某种程度上,会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如在创卫中公民自觉地维护环境,注重城市文明的打造,必然会实现所谓的“文明卫生城市”。何况,公民参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公民对政策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同时,公民参与还可以重新树立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以公民为主导的公共服务意识与民主的理念是紧密相连的。
  第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所在。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参与、监督,避免出现扰民或增加群众负担等行为。笔者认为,在一个民主社会,当我们研究城市政府治理时,关注民主的价值观是极为重要的。当然,效率与生产力的价值等观念也不能丧失;并且,我们应该把治理体系置于民主、社会与公共利益的广阔背景中去思考,服务公民是城市政府不变的价值追求。
  “创卫”不妨交给NGO
  刘圣中(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任何好的政策都必须有一个合理、妥善的执行机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如果缺乏这样的机制,再好的政策也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取得实效。那么,对城市创卫来说,什么样的执行机制才是合理而有效的呢?
  这就得从政府公权力的基本原则谈起。众所周知,公共权力的一切目标就是最大化地为人民谋福利。而要为人民谋福利不能仅仅停留在宣传口号上,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保证机制。这种保证机制就是积极而广泛的公民参与。没有公民参与的公共决策无论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底气不足的,极容易被少数官僚垄断,改造为谋取个人利益的手段。甚至可以说,一个公共政策是否真的如其所言为人民谋福利,关键要看其是否通过一个公民参与的机制来具体实施。
  最有效的机制,莫过于在政府、公民二者之间的第三方:NGO非政府组织。
  政府组织从理论上看是最大的、最权威的公共机构,享有着为公众谋福利的权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能够依靠一己之力来实现这一艰难的目标。因为,无论什么公共目标都必须经历繁杂的协商、合作、治理的过程,没有经过这一具体过程,任何公共目标恐怕都难以实现,或者说难以达到其最佳目的。而这一协商合作的过程就意味着,必须吸纳具体政策实施过程中必然关联到的各个利益相关人,尽最大可能、最大范围地吸纳利益相关人的参与,平衡协调各方的利益,尽可能保障他们的权益,实现公共目标的多方共赢,而不仅仅是政府单方面的独赢。这样才能得到利益相关人的支持与合作,才能利用社会的力量,激活各种要素,共同合作实现公共目标。
  那么,如何将社会力量整合起来呢?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能做到吗?现实证明,政府是很难完成这一任务的。
  这就是NGO诞生的现实逻辑。随着社会现实的复杂化,社会问题的多样化,政府的力量越来越难以应对这些现实困难。政府要做的工作就是利用其最高的权威,宏观引导,授予权力,规范制度,让更多的NGO涌现成长起来,发挥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
  NGO是政府力量的延伸,是社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是社会实现自我治理,自我发展的必经道路。没有充满活力的NGO,一个社会要么就会陷入政府专权、大包大揽的困顿,要么就会通往缺乏活力、一滩死水般、贫困无序的社会。NGO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走向善治、是否具有创造力、是否能够最大地保证公民权益的标志。
  回到创卫问题上来,创卫工作如果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推动下,交给NGO组织来自发自治地实施,就能够避免政府大包大揽,甚至弄虚作假,作面子工程的问题。政府将具体实施的权责下放给从事环境保护活动的NGO,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调动公民积极参与,共同营造美丽舒适、宜居宜人的环境,这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不用担心公民不合作,相反,我们只要大胆地激活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活力,相信会比政府做得更好。代表整体的行政意志通过权力下放和NGO的工作得到了恰当的贯彻,既提升了城市生活品位,又切实保护了公民的生活利益,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对此,人们没有理由反对。做到了这一点,就达到理论界所言的“善治”。
  NGO是社会力量的组织者,是政府权力的承担者,是行政意志的落实者,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培育社会环境,推动NGO组织的发展,授权它们发挥社会治理的作用,这才是政府角色在新时代的合理定位。
其他文献
县里各方面的任务都是实打实的,不能玩虚的、空的,思路举措千万不能口号化、泡沫化,要更多地奔着问题去,以能不能稳妥有效地解决问题、能不能让市场主体和老百姓有感受度、获得感作为标准。  ——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全省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指出,县一级重点是如何把上级精神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确保执行到位。  要充分发挥优势,积极为河南传真经、送至宝。要传中央政策之“经”,及时传递上级精神;传部委动态之“经”,及
让人民的怨气得到发泄、声音得到表达、利益得到照顾,这样才能取得人民的支持,否则只能加剧双方的冷漠和对立。而且,这种疏导不能等到矛盾爆发的时候,否则就为时已晚。    【案例】    四川绵竹市五福镇富新二小的教学楼在汶川大地震中坍塌,127名小学生遇难。5月25日上午,在绵竹通往德阳的德阿公路上,在地震中遇难的富新二小127名学生的家长组队前往德阳市委反映校舍质量问题,给死者讨公道。面对浩浩荡荡的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才能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历经三年的调研和谋划,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解决
棋至中局,善弈者谋势。  在收官十二五、迈进十三五的时间节点上,安徽恰好处在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窗口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期,“4105行动计划”的部署实施,是完成了一次关键落子,必将给经济升级增添澎湃动力。  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调结构、转方式是安徽发展必须迈过的坎;促升级是一个复合型、多维度的变化过程,而不是单向度的突进。在这种情况下,选准能够撬动区域经济升级的支
截至7月24日,中央气象台已连续18天发布高温预警。中国今年的高温天气从5月底开始出现,自6月27日开始迅速扩大。以往北方高温天气大多出现在夏季,今年却从春天就开始了。 今年,截至7月11日,中国高温日总计已达15天,与2009年和2010年整個夏季的高温日总数相同, 超过10年内的其他年份。此时,今年的夏季才刚刚过半。
纵观今年的“代表团议案”,其背后闪现的地方政府利益诉求,一方面真切地反映出利益诉求的声音,另一方面又自觉将问题建议放在全国发展大局的框架内加以科学权衡。  “两会”是各方利益通过提交议案和提案,表达、角力、协商的制度平台。在这些议案中,有一类议案尤为特别,那就是集体议案(代表团议案)。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里,官员比例不低,且位高权重者也不少,但是他们中不少人,除了集体议案外,很少提交个人或联名的
别把自卫当自私  【案例1】突然变自私的阳阳  两岁半的阳阳突然变得自私了,不但自己的零食不让妈妈尝,甚至玩具也不让来家里做客的小朋友碰,动不动就嚷嚷:“我的!我的!那都是我的!”阳阳妈很奇怪,以前阳阳不是这样的小气鬼呀,究竟发生了什么?  【分析】宝宝的物权观萌芽了  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只不过是阳阳的物权观萌芽了。所谓物权观,是指拥有自尊自主的意识,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维护自己的权利,尊重别
刘 统 著  三联书店  2016年9月  红军长征途中,在“北上”和“南下”的战略抉择上,党中央曾与张国焘展开激烈斗争。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三联书店重新出版了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刘统研究长征的著作《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  《北上》一书客观地讲述了红军长征这段历史。当时党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毛泽东晚年对埃德加·斯诺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本书权威客
7月21日,张首晟及其团队在《科学》杂志上發表了一项重大发现。他们发现了正反同体的天使粒子,它将对量子理论带来巨大的改变,或将开启一个新时代。  张首晟是杨振宁的学生,杨振宁曾评价:“他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他是斯坦福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艺术与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三院院士。除了物理学家身份外,张首晟还有一个令人意外的身份:一位成功的风险投资家。  他创办丹华资本,希望帮助中
“我国宏观经济的每一次调整,都是发展的‘洗牌期’,并推动区域发展格局的改变。在新一轮发展中,如果不能抢占先机,肯定要被‘洗牌’。”  轉型发展“抢占先机”  《决策》:2017年是宁国撤县建市20周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20年来,宁国从山区贫困县一跃成为“安徽第一县(市)”,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宁国奇迹”。宁国崛起背后有什么样的秘诀?  王普:宁国作为一个山区小县,能够实现率先崛起、进入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