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前,人口话题不时受到关注,“出生人口再刷新低”“人口即将负增长”“老龄化进程加速”等观点被热传。在这之后,“2020年我国人口持续保持增长”这则官方消息的发布,对似乎弥漫全民的人口焦虑起到了一定的缓释作用,但似乎仍无法扭转全民人口焦虑之势。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中国的人口变化及相关问题?除了持续走低的人口出生率,哪些关注点被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从更长的视野来观察,中国该如何应对人口问题?
人口出生率下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吗?从某种程度上说,答案是肯定的,至少从人类近200年的工业文明史来看是如此。根据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口前景》,按照国民收入水平划分的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的总和生育率分別是1.67、2.35和4.52。因此,全世界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都正面临生育率下降的风险,中国也无法避免。人们寄希望于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来提振社会生育意愿,遗憾的是,众多学者的研究均表明,发达国家鼓励生育政策的效果并不及预期。
中国该如何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或是更恰当选择。一方面,中国应尽快优化生育政策,让自主生育权回归家庭和个体,加快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塑造生育友好、儿童友好、家庭友好的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尽力支持有生育需求的家庭达成生育目标;另一方面,加大家庭支持力度,在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到各级公共财政的支付能力,量力而行。
谨慎地看,“少子化”和“老龄化”或是中国人口无法避免的趋势,唯有坚持国家创新战略,驱动产业结构升级,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才能对冲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人口的老龄负担不断加重的背景下,“人口红利”的来源由劳动力数量转变为劳动力素质,由此必须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换取劳动投入的下降,依靠科技创新来阻止产业竞争力可能的被削弱。
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首先要增强人力资本。面向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需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将是中国新发展阶段收获第二次“人口红利”的重要保障。
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更要建立创新型的产业结构。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机遇,实现人才、产业、科技协同发展,是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决胜武器”。
(摘自《光明日报》5.10 杨舸/文)
人口出生率下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吗?从某种程度上说,答案是肯定的,至少从人类近200年的工业文明史来看是如此。根据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口前景》,按照国民收入水平划分的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的总和生育率分別是1.67、2.35和4.52。因此,全世界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都正面临生育率下降的风险,中国也无法避免。人们寄希望于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来提振社会生育意愿,遗憾的是,众多学者的研究均表明,发达国家鼓励生育政策的效果并不及预期。
中国该如何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或是更恰当选择。一方面,中国应尽快优化生育政策,让自主生育权回归家庭和个体,加快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塑造生育友好、儿童友好、家庭友好的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尽力支持有生育需求的家庭达成生育目标;另一方面,加大家庭支持力度,在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到各级公共财政的支付能力,量力而行。
谨慎地看,“少子化”和“老龄化”或是中国人口无法避免的趋势,唯有坚持国家创新战略,驱动产业结构升级,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才能对冲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人口的老龄负担不断加重的背景下,“人口红利”的来源由劳动力数量转变为劳动力素质,由此必须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换取劳动投入的下降,依靠科技创新来阻止产业竞争力可能的被削弱。
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首先要增强人力资本。面向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需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将是中国新发展阶段收获第二次“人口红利”的重要保障。
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更要建立创新型的产业结构。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机遇,实现人才、产业、科技协同发展,是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决胜武器”。
(摘自《光明日报》5.10 杨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