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杜甫诗的特色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t66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杜甫诗歌中,“望”字或直接或间接不断出现。
  创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的《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诗题含有“望”字,诗中虽没有一个“望”字,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充分显现了杜甫的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此后的第三或第四年里[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诗人创作了《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其中的“万里可横行”,就包含着诗人无尽的期望和抱负。青年杜甫锐于进取,富有勃勃朝气,可见一斑。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床榻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这也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史”,就基于此,因为他推己及人,从而发出了人民的心声,时代的呼声。
  《月夜》:“今夜麛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末两句表达了对妻子的无限思念和结束这种由战乱所造成的痛苦生活的强烈希望。《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中的“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旬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深刻的生活体验成就了《春望》(75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其中的“烽火连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全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春望”二字却表达了丰富的内涵:“春望”,不仅仅是指“春天里所望”,更是“望春”。这里,“春”就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界之春”,更是具有特定意義,象征着光明希望。“望春”,也就是希望个人的人生之春到来,希望人民的安居乐业生活的到来,希望国家的春天到来,等待美丽的盛唐在某一个春天里再现。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里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北征》这首长篇叙事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载(757)闰八月写的,共一百四十句。“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表达了痛心山河破碎,深忧民生涂炭的情怀;“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园陵固有神,扫洒数不缺。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这些成了《北征》的主题、主旋律,体现出来的诗人形象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英雄所指何人?指像诸葛亮那样忠心耿耿的人才,也包括诗人自身,同时寄希望于当世的良相之材。杜甫从来没有放弃过“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即使是年老多病,流落他乡,音信隔绝,壮志今朝都成了泡影,诗人还是终究无法忘怀往日的抱负,在这一首诗的结句写道:“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里,倚定了阑干,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滂沱。《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诗人登高望远,本来兴趣盎然,却见如此苍凉恢廓的秋景,悲愁之情无以复加。此时距离创作《春望》十年整,当年诗人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而今,“潦倒”“多病”“霜鬓繁”,这是因为“艰难苦恨”——国难家愁:绵绵不绝的忧国伤时之情中,不正蕴藏着热望的火山!正如《江汉》的:“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江汉》的诗意和《周易》的“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及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诗意是一致的,集中表现了一种至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就是在诗人去世前半年多[即大历五年(770)春淹留潭州的时候],诗人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小寒食舟中作》:“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秾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结句“愁看直北是长安”,《杜诗镜铨》说“结有远神”。诗人一生坎坷,不改其望,不违初衷,愈老弥坚,他犹在等待,等待唐王朝的春天的到来。这等待中充满了“热望”,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热爱人民的情感,这是一个时代的最强音。
  杜甫的等待不同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等待,不同于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的等待,更不同于庄子的无所待。
  “你看,‘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你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它显示的是,少年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的那种轻烟般的莫名惆怅和哀愁。它是走向成熟期的青少年对人生宇宙的觉醒的‘自我意识’;对广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视,对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可奈何的感伤,惆怅和留恋。它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沉重的现实内容,它的美学风格和给人的审美感受,是尽管口说感伤却‘少年不识愁滋味’,依然是一语百媚,轻快甜蜜的。”(李泽厚《美的历程》)而在庄子笔下,逍遥的本质是“无所待”,“无所待”的意思就是不依赖于任何人,任何事物,完全自在、自为。但在杜甫生活的年代里,苦难浸泡着民众——安史的入侵,藩镇的割据,饥馑的发生,各种天灾人祸遍及全国,杜甫是“而今识尽愁滋味”,亲身受了连续不断的苦楚,妻子儿女亲戚朋友的遭遇也相同,他要为他们痛苦,替他们担惊受怕,正如为自己痛苦,替自己担惊受怕一样,当然不能如庄子那样“不依赖于任何人,任何事物,完全自在、自为”,而且诗人是积极而有为的——始终奉行着自己的人生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为民众而歌。苦难印在诗人的心上,浸泡着诗人的心,印在诗人的作品上。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一个观念好比一颗种子:种子的发芽、生长、开花,要从水分、空气、阳光、泥土中吸取养料;观念的成熟与成形也需要周围的人在精神上予以补充,帮助发展。在悲伤的时代,周围的人在精神上能给他哪一类的暗示呢?只有悲伤的暗示,因为所有的人心思都用在这方面。他们的经验只限于痛苦方面。”这也恰好印证诗人杜甫的作品之所以被称为“诗史”的原因。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思政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本文从地理课本案例探究、地理时事新闻分析和乡土地理考察三个方面探讨地理课堂中渗透制度自信理念的实践。地理教师可通过树立课程思政意识、加强学习与积累、发挥地理实践教学优势等途径将课程思政融入地理教学中。  关键词:地理教学;制度自信;案例探究;时事新闻;乡土考察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学校课程的关键[1]。自2014年上
夜深人静,当你仰望星空时,是否期盼有一颗流星,划破沉寂的夜空,并借此机会,许下心中最美丽的愿望?  2017年8月12日至13日凌晨,天空中最准时的旅客——英仙座流星雨,再一次光顾地球,并在13日0时至天亮前迎来极大值。值得庆幸的是,此次流星雨在全国各地都可见。不知热爱流星雨的你,是否在夜空中一睹她的“芳容”?  众所周知,流星雨是在夜空中,由许多流星从天空中一个所谓的辐射点发射出来的一种天文现象
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创造教育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与专业相结合进行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等。具体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维规则告诉我们:大脑思考必须有动机,没有动机的思维只是本能的再现。思维动机一般分为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如何借助“外因”促进“内因”变化,提高思维的动机和兴趣,
〔摘要〕本文从纠正一个女孩酷爱收集自动铅笔的行为着手,探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正确对待有轻度强迫行为的儿童以及矫正方法。  〔关键词〕轻度强迫;矫治;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6-0046-03  每个女孩子都有一颗崇尚美、追求美的心。但凡事都应有度,一旦过度,父母和教师就应该给予必要的关注。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一
叶诗文,对于这个名字,我想现在大部分中国人都不会陌生。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16岁的叶诗文在女子400米混合泳决赛中,以4分28秒43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随后在女子200米混合泳比赛中,再次打破奥运纪录,以2分07秒57夺冠,成为双冠王,创造了中国游泳个人两项奥运冠军的历史。  女子游泳已经好久没有刷新世界纪录了,叶诗文的横空出世让泳坛好不热闹。看到中国运动员夺得金牌,打破世界纪录,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充分地读,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特别是一些经典美文,更应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熏陶,在读中迁移。阅读教学同时又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在语言的丛林中漫步,或驻足欣赏,或仔细玩味,学生才能谈得上对文本有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感悟。个性飞扬而不随心所欲,思维驰骋而不胡思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对更加直观、互动更强的现代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强。AR技术以其独具的特点,受到地理教师关注。  关键词:AR技术;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一、AR技术的功能特点  AR技术是一项在虚拟现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主要功能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增加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的技术,并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或系统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
一、知识建构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这一节内容的编写是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提及的学习要求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以某区域为例,了解该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二是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角度分析
无论哪一所学校,哪一个班级,一定都有先进生,也有后进生。所谓“后进生”,指的是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或一方面与教师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和不足的学生。作为班主任、科任老师,必须重视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使后进生走进先进行列。    一、后进生形成原因分析    1.学生自暴自弃心理。部分初中生刚升上中学,他们还保留着小学生的好动、好奇等性格,因此听课注意力分散,未能领会老师所讲的知识,久而久之,便
摘要:以美育人——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创新,是指在审美观照下以人为本的教育展开,在提高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同时,着眼其人生境界的提升,铸造其完整而和谐的人格。目前,以美育人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与美学的结合仍然是薄弱环节,值得地理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  关键词:以美育人;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创新  一、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意义  教师素养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