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物理新教材中更注重实验教学。如何搞好农村物理实验教学呢? 我们只有理论联系实际, 就地取材, 才有可能搞好农村物理实验教学。
引言
目前中小学教育正面临由教学大纲指导下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向新课程标准下的素质教育, 而实验教学正是实现这一转轨的重要措施,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教学对于实现素质教育有重要的意义。而山区的学校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 应如何强化实验教学呢?
一、结合生活中的实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农村的学生在理性认识上可能相对差一些, 但感性认识较强。例如: 用杠杆撬石头; 锤头松了, 锤柄一端在石头上撞几下, 锤头就紧紧地套在了锤柄上。这些许多同学都会, 并且亲自动手做过, 但让他们说出其中的道理, 恐怕他们就很难说出来了。农村学生的这些特点,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加以利用。如我们在上课之前可以提出劳动中的生活事例, 来让学生讨论,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学生上课时带着问题去听课, 心中有了重点和难点, 听课时就会更加认真。这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比起单纯讲课本理论、让学生死记硬背, 学习效果自然强得多, 而且这样学习到的知识印象深、记得牢。
二、开展小实验, 小制作, 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做一些小实验和小制作。例如, 初二物理教材课后小实验“纸杯烧水”、小制作“自制密度计” 这些都能就地取材, 实验过程和制作方法简单, 只要肯动手, 每一位学生都能办到。这些小实验、小制作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各方面的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 同时, 学生通过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能够充分认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自制教具
常规教具设计精密, 构造复杂、工艺精湛、性能可靠,主要解决传授科学知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自制教具是“因人制宜” “因地制宜” 自行设计制作的, 不仅可以用来解决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和强化某些知识点, 还能调动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 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目的。因此从教具的种类和数量上说, 有的教具, 特别是看起来十分简单的教具,对于生产厂家来说不值得批量生产, 但對于教学来说, 又是急需的, 种类繁多, 生产厂家根本承揽不了, 这一大批教具留下的空白只能教师自己设法去填补。而且自制教具还能节省学校开支, 缓解学校购买教具和资金不足之间的矛盾, 从而使有限的资金能够充分利用好, 用在更加需要的地方。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压强” 这节课前, 可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些细沙以及一端平、另一端尖的木棒, 课本77 页14.1—3 的演示实验可变成分组实验等。这些自制教具取材方便, 制作简单, 不仅使学生动了手, 动了脑, 而且还能提高教学效果。
自制教具看起来简陋, 而它的作用却是简而不陋, 师生每制作一个件教具都要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力争做到既规范又实用, 好的教具既是教具又是工艺品, 在制作和使用中还可以实现对学生的美的熏陶。
四、充分开展课外活动, 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1.课堂教学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课本知识, 而课外活动则能够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 扩大知识面, 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实际经验。例如: 在学了简单机械后, 让学生亲自使用羊角锤起钉子, 用镊子夹东西, 用辘轳从井中提水, 让学生认识这些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操作, 学生很容易辨别哪些机械省力, 哪些机械费力, 学生在这些课外活动中, 亲身实践, 既动手又动脑, 发展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课内课外活动有机结合,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而且扩大了知识面, 使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2.课外活动有许多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如制作水中的悬浮体往往较困难, 但学生们不会放弃, 而是会想方设法查找资料, 同学之间相互学习, 互相帮助, 交流经验, 或向老师请教。这样同学之间就会形成团结向上的好风气,拉近了师生之间距离, 使教与学融为一体。
五、积极探索, 大胆创新
有些内容,课本上没有给出明确的实验, 就需要师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例如: 在讲物体沉浮条件时,我们准备一个大烧杯、一杯清水、一个鸡蛋、适量盐。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 把鸡蛋浸没在水中, 鸡蛋下沉并沉到杯底;然后往清水中逐渐加盐, 当加盐加到一定量时, 鸡蛋就会停留在液体中任何地方, 即悬浮; 当再往烧杯中加盐时,我们就会看到鸡蛋上浮, 最后静止在液面上, 即漂浮。通过一个小小的鸡蛋, 我们就能很好地观察到下沉、悬浮、上浮、漂浮这四种物体沉浮的情况。该实验取材方便, 简单易做, 效果明显, 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又赋予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是有趣的。在物理教学中, 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实验, 充实了实验内容,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能力。
总之,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新课程的实施,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必须结合农村实际, 就地取材, 因材施教, 创造性地上好物理实验课。
引言
目前中小学教育正面临由教学大纲指导下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向新课程标准下的素质教育, 而实验教学正是实现这一转轨的重要措施,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教学对于实现素质教育有重要的意义。而山区的学校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 应如何强化实验教学呢?
一、结合生活中的实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农村的学生在理性认识上可能相对差一些, 但感性认识较强。例如: 用杠杆撬石头; 锤头松了, 锤柄一端在石头上撞几下, 锤头就紧紧地套在了锤柄上。这些许多同学都会, 并且亲自动手做过, 但让他们说出其中的道理, 恐怕他们就很难说出来了。农村学生的这些特点,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加以利用。如我们在上课之前可以提出劳动中的生活事例, 来让学生讨论,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学生上课时带着问题去听课, 心中有了重点和难点, 听课时就会更加认真。这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比起单纯讲课本理论、让学生死记硬背, 学习效果自然强得多, 而且这样学习到的知识印象深、记得牢。
二、开展小实验, 小制作, 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做一些小实验和小制作。例如, 初二物理教材课后小实验“纸杯烧水”、小制作“自制密度计” 这些都能就地取材, 实验过程和制作方法简单, 只要肯动手, 每一位学生都能办到。这些小实验、小制作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各方面的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 同时, 学生通过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能够充分认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自制教具
常规教具设计精密, 构造复杂、工艺精湛、性能可靠,主要解决传授科学知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自制教具是“因人制宜” “因地制宜” 自行设计制作的, 不仅可以用来解决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和强化某些知识点, 还能调动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 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目的。因此从教具的种类和数量上说, 有的教具, 特别是看起来十分简单的教具,对于生产厂家来说不值得批量生产, 但對于教学来说, 又是急需的, 种类繁多, 生产厂家根本承揽不了, 这一大批教具留下的空白只能教师自己设法去填补。而且自制教具还能节省学校开支, 缓解学校购买教具和资金不足之间的矛盾, 从而使有限的资金能够充分利用好, 用在更加需要的地方。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压强” 这节课前, 可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些细沙以及一端平、另一端尖的木棒, 课本77 页14.1—3 的演示实验可变成分组实验等。这些自制教具取材方便, 制作简单, 不仅使学生动了手, 动了脑, 而且还能提高教学效果。
自制教具看起来简陋, 而它的作用却是简而不陋, 师生每制作一个件教具都要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力争做到既规范又实用, 好的教具既是教具又是工艺品, 在制作和使用中还可以实现对学生的美的熏陶。
四、充分开展课外活动, 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1.课堂教学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课本知识, 而课外活动则能够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 扩大知识面, 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实际经验。例如: 在学了简单机械后, 让学生亲自使用羊角锤起钉子, 用镊子夹东西, 用辘轳从井中提水, 让学生认识这些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操作, 学生很容易辨别哪些机械省力, 哪些机械费力, 学生在这些课外活动中, 亲身实践, 既动手又动脑, 发展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课内课外活动有机结合,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而且扩大了知识面, 使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2.课外活动有许多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如制作水中的悬浮体往往较困难, 但学生们不会放弃, 而是会想方设法查找资料, 同学之间相互学习, 互相帮助, 交流经验, 或向老师请教。这样同学之间就会形成团结向上的好风气,拉近了师生之间距离, 使教与学融为一体。
五、积极探索, 大胆创新
有些内容,课本上没有给出明确的实验, 就需要师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例如: 在讲物体沉浮条件时,我们准备一个大烧杯、一杯清水、一个鸡蛋、适量盐。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 把鸡蛋浸没在水中, 鸡蛋下沉并沉到杯底;然后往清水中逐渐加盐, 当加盐加到一定量时, 鸡蛋就会停留在液体中任何地方, 即悬浮; 当再往烧杯中加盐时,我们就会看到鸡蛋上浮, 最后静止在液面上, 即漂浮。通过一个小小的鸡蛋, 我们就能很好地观察到下沉、悬浮、上浮、漂浮这四种物体沉浮的情况。该实验取材方便, 简单易做, 效果明显, 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又赋予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是有趣的。在物理教学中, 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实验, 充实了实验内容,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能力。
总之,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新课程的实施,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必须结合农村实际, 就地取材, 因材施教, 创造性地上好物理实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