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障儿童是我国弱势群体中的一类,由于视觉有障碍,很多活动会受到诸多限制,如行走、跑步、游戏等。跑步虽然对于视觉有障碍的孩子来说并无太大需要,生活中用处也不多,但是跑步对于帮助视障孩子建立信心、发展平衡、锻炼身体以及丰富生活、了解体育运动等都大有好处。所以,作为盲校的体育教师有责任帮助视障孩子学会跑步,在跑步教学中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害怕心理,帮助他们掌握运动要领,让他们也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运动。
视障儿童跑步运动视障儿童,顾名思义就是视觉有障碍的儿童,视觉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人的双眼存在一定程度的视力缺损或视野缩小,难以从事正常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的现象。视障儿童是我国弱势群体中的一类,由于视觉有障碍,很多活动会受到诸多限制,而且他们的认知、动作、语言、社交等方方面面的能力及其发展水平也必然会受到制约。所以,国家和社会要给予关注,我们要尽最大所能给予帮助,让他们同样享受到生活的快乐。
视障儿童最大的生活障碍和困难就是正常行走,让他们在学会走路的基础上学习跑步。虽然跑步对于视觉有障碍的人来说真正的用处不大,使用不多,但是跑步对于帮助视障孩子建立信心、发展平衡、锻炼身体以及丰富生活、了解体育运动等等都大有好处。作为视障孩子的父母应克服怜悯和过度溺爱的心理,给视障儿童提供学习跑的环境和机会,使他尽快地学会跑步。
一、熟悉场地
体育教学前体育教师应该首先带领孩子们去熟悉运动场地,视障学生只有完全熟悉场地的大小、形状、方向,以及地面的平整度和障碍物的位置等,有了明确的触觉感知,才能使学生们头脑中能有个准确的场地表象,才能让他们做到知情而放心,心理消除恐惧后,了解场地后也才能开始进行短跑教学,这也是消除视障学生害怕心理,从而保证跑步教学顺利进行的首要环节。
在熟悉场地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也可以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的运动兴趣,促使他们喜欢跑步,喜欢场地,克服为难情绪,而且,体育教师一定要思考周全些,把自己能看到的想到的问题都尽最大所能告诉学生,避免出现因为场地不熟等原因发生安全问题,任何时候,都要想尽办法保证视障儿童的安全,心理安全,身体安全。
二、正面引导,创造良好情绪状态
熟悉运动场地后,体育教师尽可能的使用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的语言,给视障儿童讲清楚跑步运动中的动作结构和要领难点,以及完成这些动作的方法,使视障学生对途中跑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从心理上创造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提高掌握动作的信心,从思想上克服害怕的心理,这也是视障儿童跑步教学的重要环节。
三、分解示范,认真触摸和模仿
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应多示范,特别是分解动作示范,边示范边讲解,视障学生要认真细致触摸和模仿教师的示范,使其头脑中对动作的有个粗略的印象,然后根据表象让视障学生分解练习,教师在一旁个别指导和纠正错误,使视障学生通过练习逐步了解肌肉动作各部分间或动作与动作间、空间和时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动作。
四、做好准备活动,加强柔韧性练习
在体育运动前,如果准备活动不充分,很容易造成关节挫伤和肌肉韧带拉伤,这也是视障学生出现害怕心理的原因之一。任何地面都不是绝对平整的,更何况对于视障孩子来说,由于视觉上的先天缺陷,他们在跑步的过程中,总感觉深一脚浅一脚的,即使掌握了相关的动作要领,但是如果准备的不充分的话,也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出现意外等。因此,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加强柔韧性的练习,显得十分重要了。
五、分步教学,循序渐进
采用分步教学是帮助视障学生尽快掌握动作和消除害怕心理的有效方法,在分步教学时,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跑步过程中,跑前采用一些跑步的专门性练习,开始先进行定向练习,如听口哨练习,然后练习寻找声源,先是练习步行寻找,也就是走着寻找声源,然后是练习慢跑寻找声源,最后练习快跑寻找声源,在这个过程中要求直线性,并且要逐渐加大视障学生与声源的距离,使学生一点一点地适应和掌握,这样就可以逐渐消除他们的担忧和害怕心理,最后才能慢慢掌握途中跑的动作要领。
六、加强保护,逐步增加练习次数
视障学生在一开始跑步的途中要有专人加以保护,安全方面必须有所保障,并且在跑步的过程中,教师或工作人员也可以用语言不断的帮助学生调整跑步的方向,逐步加强和视障学生的联系次数,让他们感受到他们是一直处在保护中,这样进行反复练习后,从而使视障学生心理上对害怕承受能力增强,并且安全方面也不会出现太大问题,这是对视障儿童跑步教学的有效方法。
七、多做技能练习,加强肌肉力量
由于视障学生的下肢和腰腹部的肌肉力量较差,因此在向前跑时,他们的大腿往往抬不起来,这就会导致他们很容易摔倒,这也是让他们一直很害怕的重要原因,所以在每次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的安排一些力量性练习,如仰卧起坐、下蹲跳起、立定跳远、立卧撑跑、斜支撑跑等,通过坚持做这些运动训练,一是能让他们慢慢消除对运动对跑步的恐惧,二是通过这些简单的动作分解练习,也能以此来发展视障学生的上下肢和腰腹肌等部位的肌肉力量。
八、学会自我暗示法,增强勇气
在心理学上,我们都知道,经常进行积极地自我暗示,能给人带来积极的心理想象和情绪体验。体育课上,对于视障孩子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通过实践证明,如果他们能进行自我积极暗示,有了积极的心理和情绪感受,这样对于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克服消极的害怕心理有很多的作用。因此,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要经常教給学生这样的暗语:“我会完成好”“别人能做我也能做”“我很棒,这些动作对我来说没问题”等等,通过这些自我心理暗示,可帮助他们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柱,从而提高自信心,增强勇气,同时也有利于掌握动作技术。
九、教师多表扬鼓励,增加信心
由于生理上的特点使得视障学生的自尊心非常强,因此,作为视障孩子的教师一定要懂得并抓住这一点,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鼓励表扬他们的时机,对他们每一点进步和每一点成绩都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认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淡化害怕消极情绪,淡化自卑心理。在跑步教学中也如此,只要他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教师既要给予热烈的回应,给予掌声鼓励,告诉他们,只要敢于挑战自己,困难就会远离,运动跑步并不是难事,相反会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乐趣。
十、领跑、助跑,信念支持
对于一些实在不敢跑步或者的确有跑步困难的视障学生,为了使他们体会到跑步的快乐,体育教师可以带着视障儿童一起跑,让他们在跑步中体会动感和全面的刺激,从而感受到跑步的乐趣。开始时,体育教师可以拉着他的手,和他一起跑,或用一根短绳拉着他跑,然后再慢慢鼓励他跑快些。
体育教师也可和视障学生一起游戏,不断变换速度和方向,使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和练习跑步。但一定要注意保证场地安全,远离有害的物体和危险物品。当视障学生跑步的能力增强后,可以变换不同的场地练习,进一步增强视障学生的平衡能力。并加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视障学生开始跑时,常会是一种平足步伐,他开始很难控制速度和方向。为了让他们学会这些,陪他玩一些根据哨声需要进行停止、再跑的游戏。
20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表明,经过以上方法的教学与训练,最终视障学生不仅敢竭尽全力快跑,而且跑步动作也会变得优美了,慢慢消除了以前那种跑步过程中出现的身体后仰、两手朝前触摸、大腿抬高、没有后蹬等盲态现象。
视障儿童跑步运动视障儿童,顾名思义就是视觉有障碍的儿童,视觉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人的双眼存在一定程度的视力缺损或视野缩小,难以从事正常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的现象。视障儿童是我国弱势群体中的一类,由于视觉有障碍,很多活动会受到诸多限制,而且他们的认知、动作、语言、社交等方方面面的能力及其发展水平也必然会受到制约。所以,国家和社会要给予关注,我们要尽最大所能给予帮助,让他们同样享受到生活的快乐。
视障儿童最大的生活障碍和困难就是正常行走,让他们在学会走路的基础上学习跑步。虽然跑步对于视觉有障碍的人来说真正的用处不大,使用不多,但是跑步对于帮助视障孩子建立信心、发展平衡、锻炼身体以及丰富生活、了解体育运动等等都大有好处。作为视障孩子的父母应克服怜悯和过度溺爱的心理,给视障儿童提供学习跑的环境和机会,使他尽快地学会跑步。
一、熟悉场地
体育教学前体育教师应该首先带领孩子们去熟悉运动场地,视障学生只有完全熟悉场地的大小、形状、方向,以及地面的平整度和障碍物的位置等,有了明确的触觉感知,才能使学生们头脑中能有个准确的场地表象,才能让他们做到知情而放心,心理消除恐惧后,了解场地后也才能开始进行短跑教学,这也是消除视障学生害怕心理,从而保证跑步教学顺利进行的首要环节。
在熟悉场地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也可以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的运动兴趣,促使他们喜欢跑步,喜欢场地,克服为难情绪,而且,体育教师一定要思考周全些,把自己能看到的想到的问题都尽最大所能告诉学生,避免出现因为场地不熟等原因发生安全问题,任何时候,都要想尽办法保证视障儿童的安全,心理安全,身体安全。
二、正面引导,创造良好情绪状态
熟悉运动场地后,体育教师尽可能的使用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的语言,给视障儿童讲清楚跑步运动中的动作结构和要领难点,以及完成这些动作的方法,使视障学生对途中跑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从心理上创造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提高掌握动作的信心,从思想上克服害怕的心理,这也是视障儿童跑步教学的重要环节。
三、分解示范,认真触摸和模仿
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应多示范,特别是分解动作示范,边示范边讲解,视障学生要认真细致触摸和模仿教师的示范,使其头脑中对动作的有个粗略的印象,然后根据表象让视障学生分解练习,教师在一旁个别指导和纠正错误,使视障学生通过练习逐步了解肌肉动作各部分间或动作与动作间、空间和时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动作。
四、做好准备活动,加强柔韧性练习
在体育运动前,如果准备活动不充分,很容易造成关节挫伤和肌肉韧带拉伤,这也是视障学生出现害怕心理的原因之一。任何地面都不是绝对平整的,更何况对于视障孩子来说,由于视觉上的先天缺陷,他们在跑步的过程中,总感觉深一脚浅一脚的,即使掌握了相关的动作要领,但是如果准备的不充分的话,也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出现意外等。因此,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加强柔韧性的练习,显得十分重要了。
五、分步教学,循序渐进
采用分步教学是帮助视障学生尽快掌握动作和消除害怕心理的有效方法,在分步教学时,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跑步过程中,跑前采用一些跑步的专门性练习,开始先进行定向练习,如听口哨练习,然后练习寻找声源,先是练习步行寻找,也就是走着寻找声源,然后是练习慢跑寻找声源,最后练习快跑寻找声源,在这个过程中要求直线性,并且要逐渐加大视障学生与声源的距离,使学生一点一点地适应和掌握,这样就可以逐渐消除他们的担忧和害怕心理,最后才能慢慢掌握途中跑的动作要领。
六、加强保护,逐步增加练习次数
视障学生在一开始跑步的途中要有专人加以保护,安全方面必须有所保障,并且在跑步的过程中,教师或工作人员也可以用语言不断的帮助学生调整跑步的方向,逐步加强和视障学生的联系次数,让他们感受到他们是一直处在保护中,这样进行反复练习后,从而使视障学生心理上对害怕承受能力增强,并且安全方面也不会出现太大问题,这是对视障儿童跑步教学的有效方法。
七、多做技能练习,加强肌肉力量
由于视障学生的下肢和腰腹部的肌肉力量较差,因此在向前跑时,他们的大腿往往抬不起来,这就会导致他们很容易摔倒,这也是让他们一直很害怕的重要原因,所以在每次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的安排一些力量性练习,如仰卧起坐、下蹲跳起、立定跳远、立卧撑跑、斜支撑跑等,通过坚持做这些运动训练,一是能让他们慢慢消除对运动对跑步的恐惧,二是通过这些简单的动作分解练习,也能以此来发展视障学生的上下肢和腰腹肌等部位的肌肉力量。
八、学会自我暗示法,增强勇气
在心理学上,我们都知道,经常进行积极地自我暗示,能给人带来积极的心理想象和情绪体验。体育课上,对于视障孩子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通过实践证明,如果他们能进行自我积极暗示,有了积极的心理和情绪感受,这样对于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克服消极的害怕心理有很多的作用。因此,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要经常教給学生这样的暗语:“我会完成好”“别人能做我也能做”“我很棒,这些动作对我来说没问题”等等,通过这些自我心理暗示,可帮助他们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柱,从而提高自信心,增强勇气,同时也有利于掌握动作技术。
九、教师多表扬鼓励,增加信心
由于生理上的特点使得视障学生的自尊心非常强,因此,作为视障孩子的教师一定要懂得并抓住这一点,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鼓励表扬他们的时机,对他们每一点进步和每一点成绩都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认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淡化害怕消极情绪,淡化自卑心理。在跑步教学中也如此,只要他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教师既要给予热烈的回应,给予掌声鼓励,告诉他们,只要敢于挑战自己,困难就会远离,运动跑步并不是难事,相反会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乐趣。
十、领跑、助跑,信念支持
对于一些实在不敢跑步或者的确有跑步困难的视障学生,为了使他们体会到跑步的快乐,体育教师可以带着视障儿童一起跑,让他们在跑步中体会动感和全面的刺激,从而感受到跑步的乐趣。开始时,体育教师可以拉着他的手,和他一起跑,或用一根短绳拉着他跑,然后再慢慢鼓励他跑快些。
体育教师也可和视障学生一起游戏,不断变换速度和方向,使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和练习跑步。但一定要注意保证场地安全,远离有害的物体和危险物品。当视障学生跑步的能力增强后,可以变换不同的场地练习,进一步增强视障学生的平衡能力。并加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视障学生开始跑时,常会是一种平足步伐,他开始很难控制速度和方向。为了让他们学会这些,陪他玩一些根据哨声需要进行停止、再跑的游戏。
20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表明,经过以上方法的教学与训练,最终视障学生不仅敢竭尽全力快跑,而且跑步动作也会变得优美了,慢慢消除了以前那种跑步过程中出现的身体后仰、两手朝前触摸、大腿抬高、没有后蹬等盲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