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棂元素在现代装饰中的运用以扬州东关街一带为例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ster6352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窗棂即窗格,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最具装饰性和代表性的元素之一,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眉眼,是古典装饰的点睛之笔。每一扇精美的窗棂,都饱含着工匠们的智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文章从窗棂的文化底蕴入手,分析了传统窗棂的基本构造和样式,探讨其在现代装饰艺术中的运用,把握好窗棂元素的历史性、地域性、艺术创造性,必然会使窗棂元素在现代装饰设计中大放异彩。
  【关键词】:窗棂;扬州东关街;现代装饰
  窗棂源于中国古代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有史可考可追溯至春秋时期,从那时起窗棂艺术就一直延续至今。在今天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上仍能触摸到那些历史的痕迹。那些曾经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如今可能斑驳并且不完整了,但是它们记录着中华上下几千年的悠久文化。时至今日,人们在创新与发展的脚步下,也偶尔回望,那些极具艺术性的东西总不会被漏掉。窗棂在现代装饰的氛围下仍能大放异彩,也源于现代设计师对其的了解与大胆创新,使他能在不失本色的前提下,更适应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
  一、中国传统窗艺术的去芜存菁——窗棂元素
  “朝阳淡淡挂窗棂,桐叶无风忽自零。”窗棂自古就是文人骚客笔下的常客,“故将屏砚送两范,要使珠璧栖窗棂。”宋代诗人苏轼陆游就经常以窗棂为兴作比。从古人对窗棂的吟咏中,不难看出窗棂的艺术价值和装饰性。窗棂通俗的讲就是窗格子,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就有 “窗棂多变化”的记载,汉代的“窗牖皆有绮春琐”中便有细述,也有了直棂、琐纹和斜格窗棂的相关记载。从汉唐时期以来,民居建筑一直注重其实用性,窗棂样式也一直盛行纵横排列的直棂格窗,棂条一般为素面,并无装饰效果,宋朝以后民居窗户的棂花图案变得丰富了起来,窗格也渐渐演变成了花格。随着人们生活的需要,民居窗户的建筑式样渐渐走向成熟是在明朝中叶以后。一般老百姓的窗子是两扇的,或者用很简朴的窗棂,而有身份的人家的窗棂很讲究,做成菱形的、正方形的、圆形的,三角形的,起到装饰作用。明清时期,中国几个文化集散地也发展兴盛起来,这一时期,中华大地风云际会,人文蔚起,一大批归乡仕宦、乡绅商人、富商名流在全国各地置地建房,窗棂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法一,必然也萌生出枝桠,在这一经济文化繁荣鼎盛之际,窗棂也必然开出了绚丽的花,这也为现代装饰中对于窗棂的运用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古色古香扬州东关街之窗棂的魅力
  (一)古街古巷古东关
  “柳染隋堤春赏画,花娇唐苑夜闻歌。千灯碧水波生情,两岸红楼靥洇酡。”这首诗描绘的是扬州运河沿岸灯红酒绿之景,也是东关古渡的写照,游览名胜东关街便是由此而起。东关街位于扬州市区东面,紧挨着东圈门古街。这里除了新规划的美食、玩物一条街以外,街中向北则是个园,向南亦有汪氏小苑(江泽民主席故居)、逸圃、仪董学堂、安定书院、广陵书院等。可见在古代,东关街一带是扬州城的文化中心,即使是今天,它也在发挥着它古文化和现今美食文化相结合的传承作用。
  (二)古今交融之景,往来绵延之棂
  对于扬州东关街及其周遭地区的描述大多是在旅游刊物上对其娱乐功能和就餐功能的介绍,甚少有对其文化传承与传播方面的作用方面进行研究的文章,而窗棂这个已经渗透和贯彻其始终的装饰物却早早被人忘却和忽略,也鲜有闻说。窗棂在东关街的古典与现代设计的规划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如在东关街的一家咖啡馆的门面设计中,它将传统古典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其古典则主要以窗棂、砖墙和瓦檐为体现,现代则是不规则的原木门面上斜置着白色英文店面。运用现代的材质和标志设计的手法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精髓相结合,碰撞出一种复古而又富有强烈现代感的节奏。这里大面积的窗棂元素运用和门面的原木运用相呼应,让店面整体的现代风格与窗棂的古典雅致形成强烈对比,但这种对比并不刺眼,反而很协调。
  东关街一带有园林、书院、美食街,要对其中窗棂一概而论或许显得有些笼统,若想要对其特征、功能等进行了解分析的话,必然是要对其分门别类。这其中有一类窗棂是多将民族故事与神化隐喻其中,多用较为复杂多变的图形图案,并对其使用重复和对称的排列手法进行排铺,纹样以棂花纹和雕花纹为主,这一类多见于民居,东关街中多有体现。世人对于扬州的研究大多数是风俗上或建筑园林上,而窗棂这个已经渗透在各个园林建筑角落的词却鲜少有专门的课题来研究。窗棂的运用是园林总体规划设计和现代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扬州园
  林为对象的窗棂,对传统典型窗棂的风格特点进行剖析,在表现方式上常常运用象征、隐喻、寓意等手法,将民族宏大而幽深的哲理与审美情趣融入其中,使之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重点所在,而另外一类则要谈及书院、学堂一类建筑,其外窗多方方正正或者菱形格,不過多以密小的棂格为主,纹样多以直棂纹、拐子纹为主。而其内部庭院或者侧厢多以圆滑的图案或者植物图案给人以与自然亲近和丝丝暖意。棂条也较细,有些似竹子,是希望学子们能有君子之好恶,做一个有气节、有品格的人;有些有鳌头,寓意学子将来学有所成,能在学问上独占鳌头,尽领风骚。
  最后则要提及东关街中的窗欞,这里的窗棂则最为复杂多样,因为多是现代改建的,所以窗棂的风格各具也相对复杂多样,较难分辨,但是总体以简约轻松为主,多透露出活泼现代的风韵,也多有凉爽透风的感觉。
  (三)繁华市井,古韵新风
  在东关街还有很多将窗棂元素与现代装饰相结合的例子,比如在进口处,将指示牌做成窗棂的样式,它给游客一个游览引导的同时又同时在渲染一种古色古香的文化气氛,并且用到现代的标记元素,使整个指示牌显得不那么沉闷和死板,在装饰的同时又能达到引导的作用,这样与一般的指示牌相比,给人多一种亲切感,少一分冷清感。这也是现代装饰在审美上、形式上的拓展,相信对未来的中式装饰和各风格的装饰都会一定的启发,也会是一个好的方向。将古老的手法做法不断更新创新,让社会不断的进步,让现代装饰不断有新生之花,再将创新了的好东西融入一些传统而有底蕴的想法,这样才使现代装饰、现代设计不至空洞而乏味和千篇一律,让装饰也有古色古香,也有简约现代,有繁有简,不用一窝蜂地化繁为简,也不会一味地雕梁画栋。用人们可以接受的审美理念去运用和创造一些有传统韵味的现代装饰。   三、棂——窗之骨,创意——现代装饰之骼
  (一)现代装饰中窗棂元素运用
  其实现代装饰中窗棂的运用已经很普遍了,一些中式、新中式风格中的窗棂元素的运用可能也已经很恰如其分了。就比如一些隔断的运用,就会有窗棂元素的登台,抑或是电视背景墙、卧室背景墙或者是柜子之类,都也有窗棂的出现,这些设计表达都很舒服和融洽,在有了古韵的同时也不乏强烈的现代感。置身其中会让人有一种儒雅静谧而又有节奏有韵律的感觉,会有一种隐于市中,却又不脱离生活的自在感。将窗棂元素运用到背景墙的设计中就是比较典型的新中式风格,整个客厅空间窗棂元素出现频率比较高,天花、墙面、木椅、花架等都有窗棂元素的点缀,整体给人一种温馨之感。这些窗棂运用只是窗棂元素于现代装饰中的一小步,但相信在设计师更多地着眼和注目之下,它会不断地有新的展现形式,给人以新的视觉感受。
  (二)窗棂的一堑一壑,现代装饰的薪尽火传
  在古人眼里,门窗是天际相间隔的一道帷幕,是人与外界交往的一个通道,花窗花格在大户人家是必不可缺之物,但要论其美观程度和雕工精美程度却要视主人家的文化内涵、个人喜好与品味加之能工巧匠之造诣,而在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又源远流长的中华大地上,时尚潮流无情地冲刷着传统文化,传统技艺也便在一步步、一点点、一种种地消失。庆幸的是近年来人们意识到了這点,对其加以保护,才使这些亘古传承、精深莫测的技艺不至被蚕食一空。
  以今天看来,当今的装饰创新有余,但很多却缺乏根基与底蕴,终究成为随波逐流的产物。在现在看来,正是缺少一些传统的、深远的、精髓的东西。这些东西确不是一朝一夕能了解和理解到的,对传统窗棂元素的形态、构成、风格、寓意的理解也许还稍显容易,但要真正了解窗棂的精妙之处,窗棂对历史毫无遗漏的记载、对文化毫不偏颇的传承,这种种却是设计师们需要花毕生精力去感悟的。如果设计师能从窗棂设计的一凹一凸之中看到装饰设计的无可限量和这条路的无限延伸之感,那在装饰界窗棂元素的流行时代必将到来。而今,设计师大可不必拘泥于传统窗棂的使用功能和室内装饰的具体位置,可以利用现代的各种创造方式进行艺术处理,能用创新的眼光去传承窗棂元素的精髓才是现代装饰中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潘嘉来.中国传统窗棂[M].人民出版社,2005
  [3]蓝先琳.中国传统建筑裝饰:窗[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4]王抗生.园林门窗[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5]路玉章.古建筑木门窗棂艺术与制作[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6]徐华铛.中国传统门窗木雕[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胡美娇(1994.5—),女,汉族,籍贯:江苏宿迁人,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装饰美术与传统手工艺研究。
其他文献
龚琪惠是目前工作生活在纽约的青年艺术家,作品多以实验影像元素为主,同时讨论当代摄影与相关媒体。曾在肇庆学院美术系就读,在肇庆学院期间,让她对当代影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科毕业后远赴美国,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攻读摄影录像及相关媒体的研究生。曾入选多个国际电影节,包括戛纳国际电影节,迈阿密独立电影节,纽约影像展,法国欧洲影像馆等。  她的作品unclear系列入選法國影像之夜,并参展欧洲影像馆,实验影像
期刊
【摘要】:南宋的小景山水画显示了“以小观大”的造型观念,主要特点为截取式的边角构图。李唐作为南宋时期的代表画家,他的绘画创作风格则影响力整个南宋的画风;刘松年工山水、人物、界画,师承李唐,画风笔精墨妙,清丽严谨,设色古雅,界画工致。本文以李、刘山水画中的《清溪渔隐图》、《四景山水图》为例,进一步阐明画面中“以小观大”的水墨造型及其中的意境。  【关键词】:以小观大;《清溪渔隐图》;《四景山水图》 
期刊
【摘要】:本文对莲花池武馆18-44岁青年男性转身后蹬腿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年龄段男性在完成转身后蹬腿技术动作时存在支撑腿捻转不足,蹬击腿高度不足打击不准等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出现这些问题是由于青年男性自身柔韧性不好、肢体协调性不好,核心力量不足等限制因素所导致。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加强柔韧性训练,进行肢体协调针对性训练、在力量训练过程中侧重核心力量的训练。  【关键词】:转身后蹬腿;散
期刊
刘光第是晚清中国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虽然他既不是以其思想学说著称,也不是以其诗文、书法作品影响于世,而是以其伟大的政治实践改革者的形象载入史册。但行为显现本质,思想认识决定命运,即思想修养决定着人的心性与行为。因此,无论是对刘光第政治改革学说,还是诗文、书法作品、性情……的研究,都可从其思想或心性的行为中导出其生存本性,即是说人的心性能够贯穿一生的行为及其生活形式的本质,即心性彰显命运轨道。
期刊
服装设计的常规过程多以设计思维为核心,从灵感源出发,进行以款式、廓形、色彩为中心的思考,并将设计思维表现为设计草图、设计效果图等形式,而后进一步进行以立体裁剪和平面结构设计为依托的结构设计,最后制作成衣,从而完成整个设计流程。在这种从主题灵感出发的设计过程中,立体裁剪成为结构设计环节中的一种技术手段,主导或辅助服装款式的确立。主题设计下的立体裁剪,是帮助“设计思路”成为“设计作品”的中间过程,但这
期刊
【摘要】:造型是工笔人物画的基础,有了良好的基础才能创作出完美的作品。造型自成一套独立的艺术语言,包括了以“意”造型、以“线”造型和以“色”造型。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线条;造型;色彩  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国画源远流长,国画大致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大方面。人物画是发展最早,历史最为悠久的画种之一,分为工笔人物画和写意人物画,而工笔人物画又是最先趋于成熟的。从工笔人物画中看造型艺术,可大
期刊
【摘要】:绘画创作是作者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价值观,是一种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无言的交流。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对美的事物大家都是一致认可。对于一幅作品的评论,真、善、美仍然是绘画艺术审美的标准,在艺术的发展中,绘画无论以何种形式展示,首先是被其固有的美吸引观众,只有这样才会对其进行更全面的品读,发现美,并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  【关键词】:审美;绘画创作;探索;应用  一、感
期刊
【摘要】:纵观音乐史不难发现,凡是亲近或学习音乐的人,都是从唱歌或者摆弄乐器开始的,自古以来音乐就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当今的社会更是提倡民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以不少学生甚至成人都开始跟着感觉慢慢地靠近音乐。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相传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今更是被人冕之“民乐之王”,它音色动听音乐表现力强,自然而然的被更多青睐,希望通过本文对琵琶基本演奏手法弹挑与扫拂的分析,能让大家对它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随之增高,音乐是精神文化中的一种典型体现。其入门低,普遍性强,流行性广,极富有节奏感、情感感染力,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陶冶群众情操和审美是非常有利的,所以须重视群众文化中的音乐审美因素。但是因为广大群众的审美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经常出现群众在文化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音乐效果跟音乐创作者的本意是不符的,因此本文从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造型基础训练的练习,通过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再对抽象思维的深刻理解,归纳总结出抽象思维是脱离事物外在表面对其本质的呈现过程。  【关键词】:抽象思维;造型运用;本质  一、表面的具象思维  每当我们进行艺术创作与思考时,往往只是用不同的创作形式去描述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状态,这种艺术形象与自然形态最为相似,未经提炼与加工,这一过程正是具象思维的体现。  通常艺术创作者此时往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