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23日,利比亚反对派武装攻进神秘的阿齐齐亚兵营。自从爆发战事以来,这里一直是卡扎菲指挥作战的大本营,被外界称作“卡扎菲的五角大楼”。
攻进这座标志性建筑,让胜利者欣喜不已。我们从照片上看见,他们三五成群,四处闲逛,或者坐在豪华的沙发上持枪留影。既然主人已经逃亡,他们便非常自觉地把自己当成新的主人。
随着卡扎菲政权逐步瓦解,类似的场景天天上演。不断有外国记者受邀参观这些被卡扎菲遗弃的庄园,看见士兵们在宽敞的房间里跳舞庆祝,跳到主人的沙发甚至大床上狂欢作乐,“卡扎菲永远不会出现在这儿了”,几乎是他们一致的想法。
前任执政固然不会回来,但是他遗留的大笔财富,应该如何处置呢?
成者王侯,败者寇
有句名言:胜利者是不应受到指责的。当一个政权突然地、以一种不正常的方式轰然倒地的时候,它的继任在处理前任“遗产”时,往往无所顾忌。
公元前480年,波斯大军攻入雅典,纵火焚城,希腊人的圣地雅典卫城被夷为平地。一百多年后(公元前330年),当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攻陷波斯帝国首都之后,“动用了一万头骡子和五千匹骆驼才将这座城市所有的财宝运走”。据说,为了报复波斯人焚毁雅典卫城,亚历山大大帝在酒醉之后投出火把,也把壮丽的波斯都城烧得一干二净,城中最著名的建筑“百柱厅”,只留下巨大的残骸。
征服者大行劫掠与破坏,既是胜利者身份的体现,也是肆无忌惮的心态使然。被征服者早已从肉体上被消灭,他的财富当然为我随意支配。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只是有的时候,这样的破坏与劫掠,同时伴有强烈的政治含义和精神因素。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愤怒的群众攻克巴黎城中象征封建专制的巴士底监狱并把它夷为平地。当时,塞纳河上有一座石桥尚待完工(已经起好名字叫“路易十六大桥”),老百姓热情高涨地把监狱拆下来的石块运到工地,为的是“每天都能踩在万恶的旧城堡的碎块上面”。1791年新桥落成,名字已经改成了“革命”。1810年,拿破仑一世为纪念替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八个已故将军,在桥上安置了他们的雕像;路易·菲利浦复辟以后,桥名又恢复成“路易十六”,拿破仑的将军雕像当然也被扫地出门。
面对旧政权的“遗产”,拿来主义的态度最常见,也最实惠。
“父死子继”,有特例
如此种种,国际法上有个专门的说法,叫做“继承”。当一国分裂成数国,数国合并成一国,或者其他的能使国家领土发生变化的原因,引起的结果叫“国家继承”。当一个政府因为革命或者政变而发生了变化,政权有了更迭,引起的结果就叫“政府继承”(依照宪法引起的政权更迭,比如说选举,不属于政府继承)。还有就是发生在国际组织之间的合并与分裂,统称做“国际组织的继承”。今天发生在利比亚的情况,就属于政府继承;而卡扎菲1969年发动革命之后,也产生了政府继承。当年的继承者,如今被新人继承,历史就是这么爱捉弄人。
国际法上的政府继承,主要为了解决旧政权的国际权利和国际义务如何在新政权下完成交接。新政权希望接过旧政权的国际权利(比如说联合国席位),国际社会则希望新政权继续履行旧政权曾经承诺的国际义务(比如说遵守已经签署的条约)。这是新政权和国际社会打交道所必做的功课,而新政权如何“继承”旧政权遗留的种种国家财富,纯属内政,似乎就和国际社会无关了。不过在现实中,并不是这么简单。
1945年,纳粹德国战败,希特勒政府垮台。包括外交部在内的德国政府多个部门、纳粹党部,秘密警察机构的大多数秘密档案被盟军缴获,这些文件除去向纽伦堡提供审讯证据之外,还促成威廉·夏伊勒创作著名的《第三帝国兴亡史》,这位幸运的作家谦虚地表示:“如果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我的这种个人经历还不会诱使我尝试写这本书……这样大批的珍贵材料落入当代历史学家手中的事情,过去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在此以前,一个大国,即使战败了,它的政府被革命推翻了……它的档案也总是由它自己保管的。”
2003年,萨达姆政权在美英联军的强大攻势下土崩瓦解,在这种情况下成立的新政权,“继承”局面格外复杂。
有些继承,是新政权内部的烦恼。萨达姆掌权时,为了个人享乐或者弘扬武功,在国内留下许多“遗迹”。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屹立在巴格达“绿区”、为纪念两伊战争而建的“卡迪西亚之剑”,就是其中的代表。拆除派认为,这些“遗迹”是“萨达姆压制人民的体现,没有任何审美价值,因此不值得纪念,应该被彻底销毁”。而保留派则坚持认为,无论如何,萨达姆的这段统治已经构成伊拉克历史的一个篇章,“他对国家的影响不该被轻易抹掉”。保留,拆除,还是征作他用?伊拉克政府颇为头疼。
还有些继承,因为有美军掺合而显得复杂,臭名昭著的阿布格莱布监狱就是其中的代表。2003年推翻萨达姆政权以后,美军“继承”了这家监狱,投资5500万美元改造它,警卫工作全部由美军负责,主要用于关押和审讯囚犯。2004年美军虐囚丑闻爆发,阿布格莱布监狱顿时成为美军残暴的象征,也在伊拉克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人们纷纷质问:为什么把自己的监狱交给美军去“继承”?
假如把政府继承不恰当地比作国家财富的“父死子继”,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前者遗留的东西,后者未必一定能拿到。
拿来,什么最受欢迎
在书本上,国际法上的继承(包含国家继承、政府继承和国际组织继承)指的是国际法的权利和义务由一个承受者转移给另一个承受者所发生的法律关系。转移的内容多种多样,这里面既包括好的东西——比如说国家财富,也包括不那么讨人喜欢的东西——比如说政府债务。从理论上讲,挑肥拣瘦是行不通的。
不过,一旦遇到好的东西,大家还是要抢,要争,或者拿它当作外交谈判的砝码。
黑海舰队是前苏联四大舰队之一,也是前苏联战斗力最强的舰队。1991年苏联解体,因为舰队司令部和92%的基地都设在乌克兰,因此它的归属就成了俄罗斯和乌克兰争论的焦点。黑海舰队应该归谁继承?谁应该拿到这支舰队的主要部分?这个问题直到1994年才有了第一个协议,而在此后若干年中,俄乌双方围绕黑海舰队举行了N次谈判。最近一个重要决议发生在去年4月,乌克兰同意这支舰队继续驻扎在境内,期限延长25年。作为回报,俄罗斯继续向乌克兰出售天然气,价格在原合同基础上再降30%。
还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另一个继承对象就不像黑海舰队这么讨人喜欢了,它就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从地理位置上说,它百分之百位于乌克兰境内,苏联解体后当然归乌克兰继承。但是1986年的爆炸事故仅仅是一系列善后的开端:发生事故的核反应堆上覆盖的“石棺”需要重新加固;很多人受到放射性污染之后,慢慢患上各种疾病,需要不断投入医疗援助……什么都需要钱,而一笔接一笔的后续开销,是否也该由乌克兰全部“继承”下来?2006年4月,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借着“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周年展望未来”国际学术大会的场合公开表示:希望签署消除该事故后果备忘录的有关各方遵守自己的承诺,补偿乌克兰因为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而遭受的损失。
……
2008年,有媒体报道说,为了给自己捞回点本钱,美国政府在萨达姆被捕以后一直努力追查他在全球隐藏的巨额资产,到2008年时已经没收了50亿美元,算是自己出力打仗的酬金。从政府继承的角度出发,这些钱难道不应该由伊拉克新政府没收吗?旁人出力帮你打的天下,最后必定要从种种“继承”中分一大杯羹。
类似的事,可能即将在利比亚发生。10月30日,北约组织宣布:在刚刚结束的布鲁塞尔北约会议中,北约组织全票通过一项决议,准备在当地时间10月31日结束在利比亚的一切军事行动。四天前,早已听到风声的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表示,为了协助新政权打击卡扎菲残余势力和暴乱分子,北约组织应该在利比亚“保持存在”,最低期限也要到今年年底。那这笔额外的支出,该由谁来买单?过渡委员会大概没有这么多闲钱,而卡扎菲家族藏匿国外的财富,据说并不亚于萨达姆。
攻进这座标志性建筑,让胜利者欣喜不已。我们从照片上看见,他们三五成群,四处闲逛,或者坐在豪华的沙发上持枪留影。既然主人已经逃亡,他们便非常自觉地把自己当成新的主人。
随着卡扎菲政权逐步瓦解,类似的场景天天上演。不断有外国记者受邀参观这些被卡扎菲遗弃的庄园,看见士兵们在宽敞的房间里跳舞庆祝,跳到主人的沙发甚至大床上狂欢作乐,“卡扎菲永远不会出现在这儿了”,几乎是他们一致的想法。
前任执政固然不会回来,但是他遗留的大笔财富,应该如何处置呢?
成者王侯,败者寇
有句名言:胜利者是不应受到指责的。当一个政权突然地、以一种不正常的方式轰然倒地的时候,它的继任在处理前任“遗产”时,往往无所顾忌。
公元前480年,波斯大军攻入雅典,纵火焚城,希腊人的圣地雅典卫城被夷为平地。一百多年后(公元前330年),当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攻陷波斯帝国首都之后,“动用了一万头骡子和五千匹骆驼才将这座城市所有的财宝运走”。据说,为了报复波斯人焚毁雅典卫城,亚历山大大帝在酒醉之后投出火把,也把壮丽的波斯都城烧得一干二净,城中最著名的建筑“百柱厅”,只留下巨大的残骸。
征服者大行劫掠与破坏,既是胜利者身份的体现,也是肆无忌惮的心态使然。被征服者早已从肉体上被消灭,他的财富当然为我随意支配。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只是有的时候,这样的破坏与劫掠,同时伴有强烈的政治含义和精神因素。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愤怒的群众攻克巴黎城中象征封建专制的巴士底监狱并把它夷为平地。当时,塞纳河上有一座石桥尚待完工(已经起好名字叫“路易十六大桥”),老百姓热情高涨地把监狱拆下来的石块运到工地,为的是“每天都能踩在万恶的旧城堡的碎块上面”。1791年新桥落成,名字已经改成了“革命”。1810年,拿破仑一世为纪念替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八个已故将军,在桥上安置了他们的雕像;路易·菲利浦复辟以后,桥名又恢复成“路易十六”,拿破仑的将军雕像当然也被扫地出门。
面对旧政权的“遗产”,拿来主义的态度最常见,也最实惠。
“父死子继”,有特例
如此种种,国际法上有个专门的说法,叫做“继承”。当一国分裂成数国,数国合并成一国,或者其他的能使国家领土发生变化的原因,引起的结果叫“国家继承”。当一个政府因为革命或者政变而发生了变化,政权有了更迭,引起的结果就叫“政府继承”(依照宪法引起的政权更迭,比如说选举,不属于政府继承)。还有就是发生在国际组织之间的合并与分裂,统称做“国际组织的继承”。今天发生在利比亚的情况,就属于政府继承;而卡扎菲1969年发动革命之后,也产生了政府继承。当年的继承者,如今被新人继承,历史就是这么爱捉弄人。
国际法上的政府继承,主要为了解决旧政权的国际权利和国际义务如何在新政权下完成交接。新政权希望接过旧政权的国际权利(比如说联合国席位),国际社会则希望新政权继续履行旧政权曾经承诺的国际义务(比如说遵守已经签署的条约)。这是新政权和国际社会打交道所必做的功课,而新政权如何“继承”旧政权遗留的种种国家财富,纯属内政,似乎就和国际社会无关了。不过在现实中,并不是这么简单。
1945年,纳粹德国战败,希特勒政府垮台。包括外交部在内的德国政府多个部门、纳粹党部,秘密警察机构的大多数秘密档案被盟军缴获,这些文件除去向纽伦堡提供审讯证据之外,还促成威廉·夏伊勒创作著名的《第三帝国兴亡史》,这位幸运的作家谦虚地表示:“如果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我的这种个人经历还不会诱使我尝试写这本书……这样大批的珍贵材料落入当代历史学家手中的事情,过去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在此以前,一个大国,即使战败了,它的政府被革命推翻了……它的档案也总是由它自己保管的。”
2003年,萨达姆政权在美英联军的强大攻势下土崩瓦解,在这种情况下成立的新政权,“继承”局面格外复杂。
有些继承,是新政权内部的烦恼。萨达姆掌权时,为了个人享乐或者弘扬武功,在国内留下许多“遗迹”。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屹立在巴格达“绿区”、为纪念两伊战争而建的“卡迪西亚之剑”,就是其中的代表。拆除派认为,这些“遗迹”是“萨达姆压制人民的体现,没有任何审美价值,因此不值得纪念,应该被彻底销毁”。而保留派则坚持认为,无论如何,萨达姆的这段统治已经构成伊拉克历史的一个篇章,“他对国家的影响不该被轻易抹掉”。保留,拆除,还是征作他用?伊拉克政府颇为头疼。
还有些继承,因为有美军掺合而显得复杂,臭名昭著的阿布格莱布监狱就是其中的代表。2003年推翻萨达姆政权以后,美军“继承”了这家监狱,投资5500万美元改造它,警卫工作全部由美军负责,主要用于关押和审讯囚犯。2004年美军虐囚丑闻爆发,阿布格莱布监狱顿时成为美军残暴的象征,也在伊拉克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人们纷纷质问:为什么把自己的监狱交给美军去“继承”?
假如把政府继承不恰当地比作国家财富的“父死子继”,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前者遗留的东西,后者未必一定能拿到。
拿来,什么最受欢迎
在书本上,国际法上的继承(包含国家继承、政府继承和国际组织继承)指的是国际法的权利和义务由一个承受者转移给另一个承受者所发生的法律关系。转移的内容多种多样,这里面既包括好的东西——比如说国家财富,也包括不那么讨人喜欢的东西——比如说政府债务。从理论上讲,挑肥拣瘦是行不通的。
不过,一旦遇到好的东西,大家还是要抢,要争,或者拿它当作外交谈判的砝码。
黑海舰队是前苏联四大舰队之一,也是前苏联战斗力最强的舰队。1991年苏联解体,因为舰队司令部和92%的基地都设在乌克兰,因此它的归属就成了俄罗斯和乌克兰争论的焦点。黑海舰队应该归谁继承?谁应该拿到这支舰队的主要部分?这个问题直到1994年才有了第一个协议,而在此后若干年中,俄乌双方围绕黑海舰队举行了N次谈判。最近一个重要决议发生在去年4月,乌克兰同意这支舰队继续驻扎在境内,期限延长25年。作为回报,俄罗斯继续向乌克兰出售天然气,价格在原合同基础上再降30%。
还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另一个继承对象就不像黑海舰队这么讨人喜欢了,它就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从地理位置上说,它百分之百位于乌克兰境内,苏联解体后当然归乌克兰继承。但是1986年的爆炸事故仅仅是一系列善后的开端:发生事故的核反应堆上覆盖的“石棺”需要重新加固;很多人受到放射性污染之后,慢慢患上各种疾病,需要不断投入医疗援助……什么都需要钱,而一笔接一笔的后续开销,是否也该由乌克兰全部“继承”下来?2006年4月,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借着“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周年展望未来”国际学术大会的场合公开表示:希望签署消除该事故后果备忘录的有关各方遵守自己的承诺,补偿乌克兰因为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而遭受的损失。
……
2008年,有媒体报道说,为了给自己捞回点本钱,美国政府在萨达姆被捕以后一直努力追查他在全球隐藏的巨额资产,到2008年时已经没收了50亿美元,算是自己出力打仗的酬金。从政府继承的角度出发,这些钱难道不应该由伊拉克新政府没收吗?旁人出力帮你打的天下,最后必定要从种种“继承”中分一大杯羹。
类似的事,可能即将在利比亚发生。10月30日,北约组织宣布:在刚刚结束的布鲁塞尔北约会议中,北约组织全票通过一项决议,准备在当地时间10月31日结束在利比亚的一切军事行动。四天前,早已听到风声的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表示,为了协助新政权打击卡扎菲残余势力和暴乱分子,北约组织应该在利比亚“保持存在”,最低期限也要到今年年底。那这笔额外的支出,该由谁来买单?过渡委员会大概没有这么多闲钱,而卡扎菲家族藏匿国外的财富,据说并不亚于萨达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