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转型:李泽厚的道德社会学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伦理与道德的区分、人性能力与人性情感的区分、宗教性道德与社会性道德的区分是李泽厚伦理学的基本要点;三个区分紧密联系着道德社会学的两个核心问题,即道德的社会根源与道德的社会作用或效力;在现实具体的道德行为或道德作用过程中,作为道德心理形式的人性能力与具体的道德规范、善恶观念是无法分开的,外在的道德规范、伦理准则若想真正扎根、“在场”于人们的心灵,得到人们的“敬重”,从而有效地“牵引”其道德理性意志,并激起人们那种作为主体间关系的人性情感,从而在社会中运行生效,则必须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相应地调整转型,就此而言,李泽厚关于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的阐释,既是对道德的分类,更是在社会学的观察视角下对道德转型的揭示.
其他文献
本文以全国报刊索引网为依托,对其收录的150种近代中国法律期刊的创刊时间、出版地、出版周期、出版主体、刊物名称等进行统计分析.经统计发现,近代中国法律期刊的出版具有受时局与重大法政运动影响较大、地域分布不均、出版周期相对较短、编辑出版主体多元化以及刊物名称彰显时代烙印等特点.研究认为,近代中国法律期刊的出版不仅承载了近代法律人的救国情怀和改革主张,而且发挥了凝合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作用,从多个方面为近代中国法学传统的历史生成奠定了媒介基础.作为中国期刊出版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中国法律期刊以其独特的魅力
梁启超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创立新民说.他认为,导致戊戌变法夭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自下而上地造就出一代拥戴变法的新民来.在他的心目中,新民应该有摆脱奴性束缚的品格,应该有高尚的公德意识,应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应该有尚武精神.以创立新民说为标志,梁启超开始以思想家的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近代中国,由于社会文化的不断变革和国民思想的逐渐解放,女性开始较多地加入医疗行业,从事医疗工作.彼时社会舆论对女性从医的评说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女性从医的实践.这些纷繁的舆论评说建构出了女性从医者的独特形象,也体现出这一时期保守与开放两种思想观念并存的社会舆论状态,即倡导思想解放和固守传统礼教的舆论评说同时存在.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相悖的舆论言说在当时却共同起着促进女性从医的作用,而社会对于女性从医的认同,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
立足于唯物史观,马克思清晰地指出资产阶级的“平等”根源于商品交换的需要,但这种“观念平等”作为一种虚假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虽然披着“合法性”外衣,其实质却掩盖了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现实不平等,遮蔽了资本榨取雇佣工人剩余价值这一剥削本质.而要实现和达到“现实平等”,就必须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消灭虚假平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保护伞”,进而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中最终实现人的“现实平等”.深耕马克思平等观,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基.
此刻历代金石资料著录鲜见,且拓本流传不广.虽无纪年,但可根据题署人姓 名与方志记载等资料,考订为南宋淳熙、绍熙年间的大字隶书碑版.原刻置立于剑 州普安县(现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普安镇)城西龙泉涧南岸“安乐泉”井台,惜乎碑石毁于1960年代后期.
期刊
当下的安徽,正在启动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rn这是一个关乎安徽未来五年能不能跳一跳迈上新台阶的行动计划,也是支撑安徽经济挺进全国第一方阵的关键力量.行动计划又分为若干个专项计划,内涵丰富,概括起来是三个方面:一产“两强一增”,二产“提质扩量增效”,三产“锻长补短”.
期刊
王船山对中国古代家国情怀思想作出了创造性的阐释和发展.船山家国情怀集中体现在深度探寻家国内在精神的契合性及其相互之间的连带互补性,不仅论述了“家”对“国”的初始意义和拱立价值,而且阐发了“国”对“家”的整合意义和保障价值,从而使得“家”成为“国”的建构基元,“国”成为“家”的价值核心,凸显出二者命运与共的内在机理,以及“微而润如乳,宏而浩于穹”的伦理神韵和价值感召力.
建设数字国家已成为全球共识,推进数字乡村战略已成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农民的数字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数字乡村建设的底色和数字中国建设的成效.通过全面分析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困境和农民数字素养普遍偏低的深层原因,深入阐释农民数字素养的价值内涵、生成逻辑和内在要求,进而提出农民数字素养提升的综合性实践路径,依托数字信息技术搭建乡村治理数字化智慧平台,持续双向赋能以加速乡村经济文化产业迭代升级,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公元前200年的白登之围,见证了汉朝与匈奴由战争转向和平的重要际遇.在此之后的70余年里,汉匈关系相对“和洽”,各得其所,促进了双边的社会政治与经济民生发展.历史学家汤因比从宏观历史角度对此事件评价甚高,认为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践行天下观的成功范例,继而提出解决世界问题的天下主义学说.汤因比将天下主义归因于“同情感”,也就是孟子所言的“恻隐之心”.从历史现实情况和中国传统思想角度来看,当时汉匈两国之间的天下主义模式是不平衡的,天下主义背后的根本动因也不是“同情感”,而是基于儒家贵和意识的和谐说.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惠及范围最广、涉及资金量最大的住房保障项目,旨在提高城镇劳动者获得基本住房所需的支付能力,关乎整个住房保障体系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运行20多年来,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住房筹资和住房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我国住房体制的成功转型,但也存在诸多缺陷,如制度惠及范围有待扩展、缴存比率差距过大、收入再分配负向效应、制度运行效率低下.从共同富裕的要求出发,稳步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制度职责定位,实现从重点解决“有住房”到重点支持“有房住”和从“保障与改善并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