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minn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1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这也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之相适应。本文探讨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旨在为高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依靠新的发现、发明和创新,其中创新是其核心,创新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时代向教育提出了要求——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使我们有能力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保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此外,《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构建创新型国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高等院校要与时俱进、积极应对,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己任,加强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能依托并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及一门又一门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完成。生物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近年来面临两重天的尴尬境遇,一方面生物类行业是全球的朝阳产业,支柱产业,发展机遇和前景充满无限生机。另一方面生物类专业的人才毕业后就业困难,前途渺茫,究其原因,高校脱离社会和市场需求。盲目地招生办学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培养出既符合市场需求,又体现个人价值的生物类人才,需要对生物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充分改革。生物类专业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正是一个又一个理论和实验的创新促进了该专业的发展和成熟。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摆在生物类专业教学面前的一个急迫任务。本文探讨了生物类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旨在为高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进行创新教育。
  针对大一新生对自身专业的憧憬和对新知识的渴望,精心设计系列科研体验实践教学活动和科研意识培养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为以后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奠定坚实基础。挖掘教学内容与创新的内在联系,设计创新教学的活动。把课堂教学看做科学模拟,把学生带入探究同步的情景中,成为“发现者”。发挥师生的互动思维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因素、多角度的思考分析。
  2.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从学生开设的实验实践课入手,挖掘实验教学中的新内容,设计探索性实验,使学生进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建立四种类型的创新实验活动。(1)验证型创新实验活动;(2)探索型创新实验活动;(3)能力型创新实验活动;(4)设计型创新实验活动。设计型创新实验活动将学生课外想到的实验带入课堂,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思考,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设计,举办专业化、特色化的与学科设置相匹配的技能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3.在科研技能、实践教学活动中,培养及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邀请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学生举办专业导学、科学论坛等活动,为学生讲授科研动态、科学研究方法,注重学术熏陶,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报告会、科技创新等活动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与创新兴趣,激励广大学生刻苦钻研,提高素质,勇于创新。
  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专题内容进行探究,动脑设计、观察记录、寻找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依托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环节强化及检验学生的创新才能。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为最综合和最高阶段的本科实践活动,是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参与的一项实践教学活动。经过前几个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逐步成型,创新知识得以充分掌握,完全可以快速进入该阶段的工作中。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上,鼓励按照自我的发展要求和研究兴趣分类进行课题研究,鼓励准备继续深造的学生以“迎进来”的方式将毕业论文的研究与研究生阶段的研究相连贯,以期能够尽早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鼓励准备直接就业的学生,将毕业论文与就业相结合,直接到政府机关或生产一线进行挂职锻炼或脱产实践来完成毕业论文。另外,学院在每年毕业前举办相关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及推广活动,为高校与社会搭建交流与合作的有效平台,帮助企业界接触和选拔优秀人才、引进科技成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检验创新实践的实际效果。
  5.推行教学型和科研型双导师制,促进学生能力均衡发展。
  作为世界最为著名的教学型大学,牛津大学本科教育质量一直居于世界首位,得益于以导师制为基础的模式,它不仅是牛津大学本科教育始终保持卓越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且成为牛津大学根深蒂固的教学传统,更是牛津大学的核心特征。依据学生、导师自愿的原则,实行双向选择导师。大一新生首先选择教学型导师,教学型导师因材施教,促进教与学双方的交流,打好基础。大二学生开始选择研究型导师,研究型导师指导其科研活动,使学生掌握科研活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结合创新型实验项目,旨在给本科生提供科研训练机会,通过教师科研项目分解,学生申请课题立项的方式,使大学生尽早进入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明晰本专业发展动态,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生物类专业学生的独立性、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6.创建功能齐全的实践平台,加强科研服务于教学。
  高校着力创建三大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生物类专业创新型复合人才。(1)开放实验平台。实验中心采取开放模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实验仪器和场地资源,积极协助学生完成校级和院级科研项目,以及各种科研竞赛等工作,将学生吸引到实验室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2)科研创新平台。利用教师科研的优势反哺本科实验教学,挑选科学素养好的本科生参与学术研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在实际的科研过程中得以融合应用,真正提高科学素养。(3)创业实践平台,搭建本科生创业实践平台,对学生进行就业和创业思想教育,鼓励学生进入生物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锻炼,设立学生创业基金,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杜智萍.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6(6):50-53.
  [2]大学生“四段式”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J].中南林業科技大学学报,2012(4):116-118.
  [3]姜波.基于结果的教育:原则及策略[J].比较教育研究,2003(8):40-43.
  通讯作者:杨晴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v-t和x-t图像的专题教学,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以“龟兔赛跑”的故事进行新课导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归纳和总结了v-t和x-t
西北地质研究所现已建成了基于UNIX环境的生产机网络和基于NT环境的办公自动化网络,收到了良好效果。本文以西北地质研究所园区网为例分析了计算机企业网络的体系结构。着重介
20世纪以来,计算机工业的迅速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和发展,特别是Internet在全球的推广和应用,对全世界种学、经济和社会产
摘 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提高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效性问题。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实效性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化学实验在高中各科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理念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
该文在分析汛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传输的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天津市小调中心防汛局域网与广域网系统的建设原则、目标与设计方案,阐述了该防汛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并分
会议
云南天文台自从引进了CCD设备后就一直在致力于建立一个CCD检测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一个基本完整的CCD检测实验室已经开始投入使用。该文介绍了云南天文台CCD检测实验室的概况、主要
摘 要: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而实验能力的培养需要良好的实验设备。农村教学资源的逐步丰富,使农村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条件。通过仪器的使用、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自我反思多方面的教学,可以让农村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提高。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农村学生 实验能力 培养方法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增加,农村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特别是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