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与人格养成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o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的第一要旨就是加强德育,培养学生人格”,然而,当今社会,由于教育的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着一大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胸无大志、自私自利、逆反、胆怯、意志薄弱等不良心理大有人在。为了追求升学率,各校、各位老师把德育的发展放在了智育之后。因此,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应凭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抢占语文教学思想教育主阵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操、信念、理想教育,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格的目的。
  曾记得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还我河山”的呐喊;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氣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人泪下;《冯宛贞》率众痛击英法联军,激起民族万丈豪情;《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怀;“无名战士”不惜牺牲宝贵生命珍藏七根火柴,因为红军大部队正遭遇着恶劣环境的挑战,党更需要保存火种(《七根火柴》)。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国家利益、党的利益、人民利益、集体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是何等的微不足道。《生命的意义》则更激发青少年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的永恒实在意义。《在山的那边》,告诉人们的是人应该有理想、有信念,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将会实现;《羚羊木雕》,引发人们的思考,家人、朋友之间如何相互体谅、处理矛盾;《散步》一文中体会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最后一课》中感受的爱国情怀;《爱莲说》中体现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情绪;此外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情怀。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崇高的道德品质都影响和激励着广大学生。再比如,讲朱自清时,势必要讲朱自清反对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宁可饿死也不领“救济粮”的坚贞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
  因此,语文教材内容形象、生动,涵盖的内容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更有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能够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学生的顽强毅力,净化学生心灵,从而达到寓心理健康于其中,塑造健康人格的目的。
  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深挖思想因素,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教材中的无声文字转化成有声文字,一方面增长学生的知识,一方面塑造学生的灵魂,完成“教导人,引导人、鼓舞人”(列宁语)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在渗透上下功夫,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二、从语文课堂走出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生活是一个大实验场。只有真正走进生活,投身到实践中去,人格才能得到培养,人生才能得到完善。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人格教育。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提高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事业的成就感。教师应利用课外活动,积极有效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培养他们参与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形成良好的人格奠定基础。语文教学不应单是课本知识的传阅,还应与生活接轨,多开展丰富多彩集体课外活动,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去体会,去思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组织参加团体语文竞赛(辩论赛、知识竞答),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课外语文实践活动(爱护环境、关爱弱者、关注社会中不良现象或榜样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开展书信交流拉进同学、父母、老师之间的距离,进行心灵最真实的对话,消除误解,相互体谅;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摆脱依赖思想。通过上述手段可达到消除学生孤独、冷漠、依赖、人际交往障碍等不良心理问题,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提升教师自身魅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教师本身具备健全的人格显得很关键。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体现人格的感染力量。教师端庄大方的仪表,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态度,丰富、文明、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公平待人的印象等,这些看似平淡的细微之处都会影响和感化学生,学生在无声、平淡中感受教师的品质,长此以往,便会转化为自觉的行为,终身受益。
  文明、向上、和谐的课堂气氛,互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反之,师生关系紧张会伤害学生自尊,影响他们自由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最大限度的发扬民主,创设宽松、自如、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课堂为基本点,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语文教师也只有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人格,才能长久地在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过程中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
  综上所述,普通教育中开设的各门学科中,语文学科与人的发展关系是最为密切的。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的工具,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语言自身又是文化,极富人文色彩,它既是人发展的工具,又是人发展本身。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学习语文不只是学语文知识,也不只是训练语文能力,更是情感教育、文化熏陶,从而丰富心灵、培养品德、完善人格结构。语文学科和学生人格的形成从其一开始就紧紧连在一起的,抓好语文教学,培养健全人格,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一、什么是设疑提问  设疑提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设疑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的手段。而课堂上的设疑提问不仅是课堂的一种智力调动行为,而且是启动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學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以此来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进而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的波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期刊
一、教学理念创新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注重实效,有效的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是学生乐学,变教学为“要我学”为“我要学”.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往往以分数论,谁的分数高谁就代表优秀,打击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的目标下,要求数学老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能只看重学生
期刊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是对科学发展观切实响应,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落实以人为本,对教育领域来讲,就应该极度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学生才智方面的提升,不单单涉及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同时也涉及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而并非将目光锁定在知识上。所以,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不能将孩子们作为获取知识的机器,他们是有思想的、有感情的个体,应该从始至终都将开发学生的联想
期刊
近几年,导课在中学的思想政治课堂中得到了非常好的运用,可以说导课对于评价一节课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然导课在中学课堂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们就应该具体、深入的来认识一下导课的真正含义。  一、思想政治课导入的具体内容  所谓思想政治课的导入,也就是教师在正式进行思想政治课之前所进行的导入语,我们俗称导课。这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是教师在授课之前所进行的准备工作。在教学中
期刊
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是学习动机的激发  兴趣是最根本的学习动力来源。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效果越好。怎样才能把兴趣养成一种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需要,并逐渐转化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呢?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引发学习兴趣。英语教师必须改变“教书匠”的毛病,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之明确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帮助他们确立学习目标,潜移默化地激发他们对英语的积极
期刊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  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
期刊
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精彩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发动机;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课堂提问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单位时间内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好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
期刊
三尺讲台,是陪伴我走过了33个春秋的地方。就在这块“阵地”上,我有过多少次的胜利,有过多少次的失败,有过多少次的和平谈判,已经无法记清。但是,给我启示,给我反思,给我动力的情节,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模糊,反而,愈来愈清晰。  教师的课堂,是由预设和生成组成的。但是,预设并不是课堂的全部内容。因为,出人意料的东西,才会让课堂生成更精彩,更具魅力,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执教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国家对未来人才规格的需求及当今时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在此,我就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途径谈点浅见。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就是教师为再现文学作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就一定要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他们就会愿意学、主动学。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这几年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