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遏制语言暴力的防火墙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wenjian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校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高大的梧桐,傲人的身姿直冲云霄;成排的银杏,金黄杏叶铺满小道;自由飞翔的鸟儿,欢愉的鸣叫;互敬互爱的师生,彬彬有礼;谦和自信的学生,言语有度。校园内的人、鸟、自然等万物,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优美画卷。
  曾几时,TMD(他妈的)流行于校园、肆虐于师生,渐有替代“老师您早,同学你好”的趋势!TMD等低俗化的语言,侵蚀了校园纯净的天空,改变了语言沟通的环境,大有向校园语言暴力化发展的倾向,导致校园经常陷入“舌伤无医、杀人无痕”的被动局面。那么,何谓校园语言暴力?它会危害学生哪些方面的权利?我们应如何进行法律规制和教育救济?
  所谓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而低龄语言暴力,就是限定了施暴者或受暴者是青少年。很多情况下,语言暴力源自不平等的相互关系,受害者通常缺乏自卫的力量,未成年人遭受的语言暴力就属于这一类。
  一旦发生语言暴力,具体会损害学生三方面的权利:首先是人格权。同学之间以形体胖瘦、臉型长相等互起绰号,胖则命名为“胖子”,瘦则命名为“猴子”或“菜狗”等。这不仅是对他人人格的践踏,而且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其次是隐私权。这种情形经常发生在考试之后,同学之间会问:你这次考多少哇?另一回答:425分,在我们班能占第三名。问者则说:这个成绩在我们班能占前十就不错了!这种聊天场景时常在校园内发生,只不过身处其中的人已经习以为常,并渐渐变得麻木了而已!其实,这严重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最后是表达权。如:你长得这么丑,是不是狗变的呀!这种语言表面看起来侵犯了人格权,深层意义上则是说话者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压制了对方,进而变相剥夺了对方的语言表达权。
  言为心声。语言是内心的外在表现,中小学生正处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人格成长的发展期,对校园语言暴力缺乏强大的承受能力。因此,学校教育应全力从以下方面构建防止语言暴力发生的防火墙:首先,牢固树立核心价值观意识,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培养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基于考试分数背景下的“高分增长的人”。其次,坚守法治理念,践行规则治理。全力培养尊重生命、敬畏万物的意识。最后,秉持人本思想,在语言暴力发生时,始终以学生为本,对受害者进行人文精神安慰、心理疏导矫正、健康发展教育等方面的心理干预,以防止发生“杀人无痕”式的语言暴力事件。
  责任编辑/李 敏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作者在大型地下工程中采用大跨度无梁楼盖的设计心得,为地下浅埋大跨度无梁楼盖提供了设计经验。无梁楼盖结构形式简单,空间分隔灵活,充分利用楼层空间,造型美现大方
对应用激光全息术测量柴油机喷雾场粒度分布的理论进行了分析,推导了全息图的记录与再现公式,对应用激光全息术测量粒度分布所存在的问题——景深和密度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我发展和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学业失败风险较高的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情感上的支持关系会带来积极的结果。澳大利亚一项研究调查了4169
学校社群的最高境界是群成员默契、自治,每个人在社群中都是一个贡献者,也是一个领导者和受益者。  北京师范大学青岛附属学校是2010年9月刚刚建成的新学校,不到六年的时间为何广受赞誉,声名鹊起?这似乎是个奇迹,但又不是奇迹——沐齐风鲁雨,听木铎金声,展大海胸襟,汇四方英才,是此天作之“和”,地设高台,人尽其力,引发教育社群组织如春后竹笋般涌现,成就了学校的迅速崛起。  教育社群,就是因对学校的认同感
12月16日上午,由长江教育研究院主办的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第一副主席罗富和出席。论坛由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主持,徐辉、朱永新、谈松华、张力、杨东平、刘国卫等专家学者做了发言,就教育智库在教育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大背景下在教育治理中应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以及教育智库的类型、定位、深度转型、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期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市场经济导致社会出现了物质崇拜和价值真空等问题,引发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思考,价值观教育也因此进入国人重建“精神家园”的视野。在价值观教育实践中,人们担心传统价值观中专制落后、扭曲人性的成分与现代价值观取向不符,可能会对学生成长产生消极影响。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随着读经运动如火如荼的推进,传统价值观教育中全盘灌输、不求甚解的现象屡见不鲜。由此,现代价值观教育务必需要反思
当前,教育界已经普遍认同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因此,学生评价的改革也正跳出传统纸笔测试的局限,强调评价的过程性价值,并注重评价内容与标准、过程与方法的多样性,突出评价和教育的整合,体现评价的人本属性。而评价改革的重心也在进一步下移,教师、学校、区域逐渐成为学生评价活动的设计者、评价数据的解读者以及评价结果的使用者。  然而,上述学生评价的理念远未惠及到中小学班级场景之中,当前
18日上午,以“中华文化传承与当代青年担当”为主题的中华文化发展论坛在厦门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优秀青年代表就新媒体时代及两岸新形势下“两岸青年认知中华文化基本现状”“两岸青年传承中华文化现实意义”“两岸青年弘扬中华文化时代责任”“两岸青年创新中华文化可行路径”四个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表示,兩岸年轻一代要把握好人类思想的大趋势,要传承好祖先所留下的中华文化。
近日,南京某中学有学生家长向当地媒体反映,该校要求高三年级学生家长轮流替老师值早班、值晚自习以及监考,有的家庭学生父母没空,甚至由爷爷奶奶“上阵”。据校方解释,这些活动是由家委会研究决定的。有家长担忧如果以上做法成为常态,对于工作忙碌的双职工家庭来说,将是不小的负担,因此呼吁学校慎重。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管理日益复杂化,广大家长开始重视在学校人才培养活动中的参与,学校也有意识地邀请家长参与学校
山东省淄博高新区第八小学(原傅山小学)在“悦天性·启智慧”这一核心办学理念指导下,从素质教育要求出发,以实现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提出了“文博行雅、体健艺美的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