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镇平县位于豫西南,辖19个乡镇、3个街道办、410个行政村,总人口110万人。学校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相对完整的教育机构有:幼儿园500多所、普通高中3所、初中37所、小学125所、职业学校3所(其中1所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机构2所;非学历继续教育机构包括:1所县级社区教育中心、1所青少年活动中心、1所体育中心、22所乡镇办社区教育(成人)学校(其中省级示范校5所、市级示范校7所、国家级“农村社区学习中心能力建设项目试点单位”1所)、410所村级成人学校。另外镇平县还有各种行业培训中心、民办教育培训机构20多所和比较齐全的社会公共教育机构,包括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厅、文体活动室、档案馆、文化馆、体育馆、青少年宫、彭雪枫纪念馆等。初步构建起从学前教育到老年教育、学校教育到社区教育、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素质教育到技能培训、城市居民到农民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
一、镇平县城乡社区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开展的经验
1.思想统一,认识到位
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影响社区教育的地位和发展速度。近年来,我县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已经从发展实践中认识到了社区教育的重要作用,想方设法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方向发展。
2.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我县成立了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成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建立了评估制度,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评体系。初步构建起了“以县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发挥行业部门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全县22个乡镇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管理网络。
3.创造条件,打造平台
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建立健全我县城乡社区教育和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适当超前的原则,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开辟专用教室、活动场地,添置科普图书,更新课桌凳,配置电脑、电视机、DVD、光盘等多媒体电教设施,基本满足了社区居民学习活动的需要。
4.整合资源,配强师资
在教师缺编的情况下,我们给每所乡镇办社区教育学校配备了3名专职人员;聘请农业、林业、水利、科技、畜牧、卫生等部门的多名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请有一技之长、经验丰富的“土专家”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还通过各种途径邀请了800多名热心的志愿者充实到教师队伍。其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86%,“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4%。在教师队伍中有省级职业教育专家1名,省工艺美术大师1名,玉雕大师3名,形成了专兼职结合、各有所长、人才齐备的终身教育服务队伍,基本能够满足全县各类教育对象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5.健全机制,提高质量
一是规范管理。我们建立了一系列培训管理和奖惩制度,定期进行业务指导、督导、检查。二是建立了乡镇办社区成人学校与中小学校联办、与职业教育相沟通、与相关部门合作的培训机制,实现了强弱联合、优势互补。三是以活动为载体,提升服务水平。每年划片举行教科研活动和优质课比赛,举办全县社区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为教师提供观摩示范、交流心得、更新理念、提高素养的平台。四是改革教学方法。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以满足人们的各种社会需求和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根据农村的生活特点和居民实际需要,开发居民最容易从事的技术岗位,开发社区原生态的特色文化。把身边的榜样、身边的故事汇编成活动精品课程,利用农闲、饭后等时间,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趣味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方式,多渠道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产生活技能培训、生存能力提高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提高了实效性,使社区居民在培训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能够学以致用,使乡镇办社区成人学校真正成为推动人们生产生活的原动力。如杨营镇社区成人学校开设的家庭教育课,结合居民身边的案例,介绍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令居民受益匪浅;张林乡社区成人学校结合乡情、农时,介绍麦田科学管理办法,讲授浇水、施肥等实用技术,受到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石佛寺社区成人学校教师传授的激光雕刻玉器技术,使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培训效果显著;枣园的青少年文化宫,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器乐、书法、围棋、舞蹈等培训,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来学习,成了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的“第二课堂”。此外,许多社区学校为整合教育资源,还积极寻求共建单位的支持配合,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如社区广场舞培训,每到夜幕降临,人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练习舞蹈,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6.示范引领,辐射带动
22所乡镇办社区成人学校共有示范基地、示范项目200多个,辐射带动2万多户居民,年收益3亿多元,辐射户年人均纯收入提高3000元至5万元不等。特别是石佛寺镇,作为河南省玉文化产业基地,带动全县11个乡镇50个村20万人,从事玉雕加工与销售,年销售额达150亿元。贾宋镇的艺苑苗木合作社,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营销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种植热情和合作社的经济效益。截至目前,合作社成员由原来的12户发展到458户,种植面积由原来的500亩发展到2万亩,各类苗木百余种,共2000万株,年销售1000万株,产值达到2.6亿元。
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多元化、多渠道的培训,彰显出我县城乡社区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显现出城乡社区教育新的生机与活力。2014年我县共开展各类职业培训3600期次以上,累计培训55万人次,占全县常住人口的54.5%,极大地增强了城乡社区居民的学习意识,形成了全民学习的浓厚氛围,居民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二、我县城乡社区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
1.专项政策配套滞后
目前,城乡社区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发展的领导机构尚未健全,各乡镇办、各部门对如何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也缺乏统筹规划与具体安排,实际动作不多。相关工作暂由县教体局负责,管理职能缺失,功能发挥不到位。政策性、指导性的文件欠缺,管理部门除了作出一些方向性的要求,对城乡社区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的地位、目标、任务、载体、机构、教师编制、经费、实施路径、考核评估等,未给予明确规定与要求,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 2.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未能充分发挥培训作用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可用于技能培训以及面向广大群众终身学习的优质资源十分匮乏。一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专用教材、专业教师缺乏,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二是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比较简陋,阵地不健全,经费紧张,培训辐射力度较小,未能惠及全体居民。三是各类教育和培训机构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缺乏协作,各种教育资源难以做到共享。四是培训信息沟通不畅,各部门对培训政策难以用足用好。
3.居民参与度有待提高,活动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由于受经济环境、社会氛围和个人因素影响,居民对终身教育投入缺乏热情,自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农村,农村主要劳动力常年处在辛勤劳作的状态中,其中一部分人甚至长期出门在外无暇参加学习培训,而他们恰恰又是最需要技术、渴求技能的重要群体。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居民个人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更不利于形成“人人乐学”的社会氛围。
三、加快建立健全城乡社区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的对策建议
1.健全机制,明确政府责任
政府是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笔者建议政府出台健全县级城乡社区教育和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指导性文件,明确政府的主导责任,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家庭齐参与的发展格局。
2.统筹管理,整合开发社会资源
合理利用和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实现全社会各种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共赢,是加快推进城乡社区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举措。笔者建议本县社区(成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协调功能,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尽可能多地整合人事劳动、组织、财政、发改、民政、宣传、农业、文化、卫生、妇联、共青团、残联、司法、老年教育机构等部门的经费、设施、专家等资源,尝试以乡镇办社区成人学校为主体、以村级社区学校为基础,承接和实施各单位的培训职责,努力探索出“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区参与、服务群众”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为城乡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
3.拓展渠道,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一是提高财政投入。教育部教职成[2004]16号文件要求,全国的社区教育试验区应按照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1元的标准落实社区教育经费。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在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作为城乡社区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专项经费,由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一部分,用于推进整体工作,其余大部分应按照具体工作任务的要求,拨付到终身教育发展平台。二是市场化经营补充经费。在加强政府监管、实施专业机构管理运作的条件下,推动社区教育中心、学校部分项目开展市场化经营,努力开办具有社会适应性的课程和培训,适当收取学费,以收补支,不断拓展县乡终身教育发展空间。三是激励社会投资。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努力发动慈善捐款,鼓励企业、个人捐助社区和终身教育,吸引积聚更多的社会力量。
4.创新形式,搭建网络学习平台
互联网时代,网络教育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使具备上网条件的居民不离家、不离岗就能享受到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应加快建立数字化平台,实现跨时空的教育资源共享,为各种社会机构和成员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教育服务。
5.营造氛围,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
营造处处能学的学习环境,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激发社区居民的学习兴趣。要采取办板报、办海报、发放宣传品等多种形式,营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让广大居民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活动,推动居民树立起终身教育理念。二是加强教育活动策划,吸引群众参与。注重开展群众学习需求调查,了解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对教育学习的需求,设计出适合不同群体学习特点的课程和项目,努力解决居民实际问题,引导群众自觉主动参与终身学习,陶冶情操,丰富市民生活,提升市民文化素质。三是指导机关团体建立学习型组织,大力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提高政府、社会、家庭对城乡社区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重要性、规律性的认识,积极营造终身教育的良好环境,推动学习型社会形成。
(责编 李亚婷)
一、镇平县城乡社区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开展的经验
1.思想统一,认识到位
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影响社区教育的地位和发展速度。近年来,我县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已经从发展实践中认识到了社区教育的重要作用,想方设法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方向发展。
2.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我县成立了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成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建立了评估制度,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评体系。初步构建起了“以县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发挥行业部门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全县22个乡镇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管理网络。
3.创造条件,打造平台
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建立健全我县城乡社区教育和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适当超前的原则,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开辟专用教室、活动场地,添置科普图书,更新课桌凳,配置电脑、电视机、DVD、光盘等多媒体电教设施,基本满足了社区居民学习活动的需要。
4.整合资源,配强师资
在教师缺编的情况下,我们给每所乡镇办社区教育学校配备了3名专职人员;聘请农业、林业、水利、科技、畜牧、卫生等部门的多名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请有一技之长、经验丰富的“土专家”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还通过各种途径邀请了800多名热心的志愿者充实到教师队伍。其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86%,“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4%。在教师队伍中有省级职业教育专家1名,省工艺美术大师1名,玉雕大师3名,形成了专兼职结合、各有所长、人才齐备的终身教育服务队伍,基本能够满足全县各类教育对象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5.健全机制,提高质量
一是规范管理。我们建立了一系列培训管理和奖惩制度,定期进行业务指导、督导、检查。二是建立了乡镇办社区成人学校与中小学校联办、与职业教育相沟通、与相关部门合作的培训机制,实现了强弱联合、优势互补。三是以活动为载体,提升服务水平。每年划片举行教科研活动和优质课比赛,举办全县社区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为教师提供观摩示范、交流心得、更新理念、提高素养的平台。四是改革教学方法。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以满足人们的各种社会需求和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根据农村的生活特点和居民实际需要,开发居民最容易从事的技术岗位,开发社区原生态的特色文化。把身边的榜样、身边的故事汇编成活动精品课程,利用农闲、饭后等时间,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趣味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方式,多渠道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产生活技能培训、生存能力提高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提高了实效性,使社区居民在培训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能够学以致用,使乡镇办社区成人学校真正成为推动人们生产生活的原动力。如杨营镇社区成人学校开设的家庭教育课,结合居民身边的案例,介绍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令居民受益匪浅;张林乡社区成人学校结合乡情、农时,介绍麦田科学管理办法,讲授浇水、施肥等实用技术,受到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石佛寺社区成人学校教师传授的激光雕刻玉器技术,使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培训效果显著;枣园的青少年文化宫,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器乐、书法、围棋、舞蹈等培训,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来学习,成了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的“第二课堂”。此外,许多社区学校为整合教育资源,还积极寻求共建单位的支持配合,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如社区广场舞培训,每到夜幕降临,人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练习舞蹈,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6.示范引领,辐射带动
22所乡镇办社区成人学校共有示范基地、示范项目200多个,辐射带动2万多户居民,年收益3亿多元,辐射户年人均纯收入提高3000元至5万元不等。特别是石佛寺镇,作为河南省玉文化产业基地,带动全县11个乡镇50个村20万人,从事玉雕加工与销售,年销售额达150亿元。贾宋镇的艺苑苗木合作社,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营销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种植热情和合作社的经济效益。截至目前,合作社成员由原来的12户发展到458户,种植面积由原来的500亩发展到2万亩,各类苗木百余种,共2000万株,年销售1000万株,产值达到2.6亿元。
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多元化、多渠道的培训,彰显出我县城乡社区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显现出城乡社区教育新的生机与活力。2014年我县共开展各类职业培训3600期次以上,累计培训55万人次,占全县常住人口的54.5%,极大地增强了城乡社区居民的学习意识,形成了全民学习的浓厚氛围,居民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二、我县城乡社区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
1.专项政策配套滞后
目前,城乡社区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发展的领导机构尚未健全,各乡镇办、各部门对如何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也缺乏统筹规划与具体安排,实际动作不多。相关工作暂由县教体局负责,管理职能缺失,功能发挥不到位。政策性、指导性的文件欠缺,管理部门除了作出一些方向性的要求,对城乡社区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的地位、目标、任务、载体、机构、教师编制、经费、实施路径、考核评估等,未给予明确规定与要求,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 2.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未能充分发挥培训作用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可用于技能培训以及面向广大群众终身学习的优质资源十分匮乏。一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专用教材、专业教师缺乏,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二是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比较简陋,阵地不健全,经费紧张,培训辐射力度较小,未能惠及全体居民。三是各类教育和培训机构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缺乏协作,各种教育资源难以做到共享。四是培训信息沟通不畅,各部门对培训政策难以用足用好。
3.居民参与度有待提高,活动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由于受经济环境、社会氛围和个人因素影响,居民对终身教育投入缺乏热情,自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农村,农村主要劳动力常年处在辛勤劳作的状态中,其中一部分人甚至长期出门在外无暇参加学习培训,而他们恰恰又是最需要技术、渴求技能的重要群体。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居民个人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更不利于形成“人人乐学”的社会氛围。
三、加快建立健全城乡社区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的对策建议
1.健全机制,明确政府责任
政府是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笔者建议政府出台健全县级城乡社区教育和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指导性文件,明确政府的主导责任,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家庭齐参与的发展格局。
2.统筹管理,整合开发社会资源
合理利用和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实现全社会各种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共赢,是加快推进城乡社区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举措。笔者建议本县社区(成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协调功能,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尽可能多地整合人事劳动、组织、财政、发改、民政、宣传、农业、文化、卫生、妇联、共青团、残联、司法、老年教育机构等部门的经费、设施、专家等资源,尝试以乡镇办社区成人学校为主体、以村级社区学校为基础,承接和实施各单位的培训职责,努力探索出“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区参与、服务群众”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为城乡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
3.拓展渠道,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一是提高财政投入。教育部教职成[2004]16号文件要求,全国的社区教育试验区应按照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1元的标准落实社区教育经费。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在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作为城乡社区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专项经费,由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一部分,用于推进整体工作,其余大部分应按照具体工作任务的要求,拨付到终身教育发展平台。二是市场化经营补充经费。在加强政府监管、实施专业机构管理运作的条件下,推动社区教育中心、学校部分项目开展市场化经营,努力开办具有社会适应性的课程和培训,适当收取学费,以收补支,不断拓展县乡终身教育发展空间。三是激励社会投资。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努力发动慈善捐款,鼓励企业、个人捐助社区和终身教育,吸引积聚更多的社会力量。
4.创新形式,搭建网络学习平台
互联网时代,网络教育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使具备上网条件的居民不离家、不离岗就能享受到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应加快建立数字化平台,实现跨时空的教育资源共享,为各种社会机构和成员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教育服务。
5.营造氛围,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
营造处处能学的学习环境,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激发社区居民的学习兴趣。要采取办板报、办海报、发放宣传品等多种形式,营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让广大居民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活动,推动居民树立起终身教育理念。二是加强教育活动策划,吸引群众参与。注重开展群众学习需求调查,了解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对教育学习的需求,设计出适合不同群体学习特点的课程和项目,努力解决居民实际问题,引导群众自觉主动参与终身学习,陶冶情操,丰富市民生活,提升市民文化素质。三是指导机关团体建立学习型组织,大力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提高政府、社会、家庭对城乡社区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重要性、规律性的认识,积极营造终身教育的良好环境,推动学习型社会形成。
(责编 李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