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往事

来源 :新华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10月28日,年届83岁高龄、早已“退居二线”的松下幸之助,冒着细雨在松下电器的工厂大门外迎接一位特殊的客人——邓小平。
  邓小平出访日本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参观日本企业现代化的生产面貌。当时的日本制造,被认为是“二战”后的一个经济奇迹。
  认识到差距后,中国制造开始赶路。在邓小平访问日本后不久,中国首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出台,一大批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学习发达国家经验,成为中国制造走向开放的第一步。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制造仅有化工、机械等13个大类行业,如今则覆盖了国际标准行业中制造业大类的24个行业组、71个行业和137个子行业,成为全球制造业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
  40年来,中国制造业经历巨变之历程,见于几個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关键节点:
  比如,上世纪80年代打开国门之初,一批善于引进技术、专注于“质量”的乡镇企业,最先获得了市场经济的通行券;
  又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制造步入“与狼共舞”的时代,大批民族品牌在真正的市场洗礼中锻炼成长;
  再比如,七年后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中国制造经历了一次集体阵痛,从贴牌生产挣快钱到自主创新求发展,一些优秀制造企业迎着风浪走向自立自强;
  又比如,2015年“海淘”的兴起以及新一轮消费升级到来,中国制造低端产能过剩和中高端供给缺乏之间的矛盾凸显,一些新兴制造企业因注重品质而找到了升级的方向……
  进入新时代,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尤为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经济要避免脱实向虚,要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
  面临新工业革命机遇和全球竞争新挑战,我们在此重温中国制造业40年来的一些标志性故事,透过巨变的窗口看未来。
  质量的启蒙
  1985年12月,一封投诉冰箱质量差的用户来信寄到了青岛电冰箱总厂,即海尔的前身。
  彼时,这家冰箱厂刚刚创立一年。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启动工业经济改革,强调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搞活企业。同很多国内生产企业到国外买技术一样,海尔也投入巨资,从德国引进了一条技术先进的冰箱生产线。靠着这条生产线,海尔开始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对海尔来说,这次投诉其实算不上什么危机。那是一个产品供不应求的时代,冰箱需要凭票购买,即便如此,有票都很难买上。有瑕疵的冰箱也是抢手货。
  但时任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突击检查了仓库,从400多台冰箱中查出了76台有缺陷的冰箱。如何处理?一些人提出,质量不好的冰箱可以当成员工福利低价卖给海尔员工。由于产能有限、售价高昂,一台冰箱是很多家庭梦寐以求的奢侈品。
  张瑞敏却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把76台冰箱当众全部砸掉,由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亲自来砸。
  他不曾预料到的是,砸冰箱很快就成了一个热点新闻,并成为整个中国制造的一次质量启蒙。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国民经济还处于恢复初期,许多企业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高。国家经贸委为此发出通知,决定于1978年9月在全国开展“质量月”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质量第一”的思想,树立“生产优质品光荣、生产劣质品可耻”的社会风尚。
  正是从砸冰箱开始,海尔进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时代。1989年,国内冰箱市场第一次出现了逆转,市场供大于求,冰箱厂家纷纷降价促销,而海尔冰箱却逆势提价12%,依然受到消费者的争抢。
  “那时物资还紧缺,很多人并不认为不合格的产品就是废品,他们觉得那是二等品三等品,你便宜点一样可以卖出去。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我就觉得必须把大家这种观念彻底改变过来。”张瑞敏这样回忆当年往事。
  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的真实逻辑。彼时,小商品、汽车零部件、白色家电等制造业产业开始从欧美向亚洲转移,一批中国制造企业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抓产品质量率先成长起来。
  然而,设备的引进不等同于掌握了技术。即使很多产品实现了在国内生产,但是主动权依然掌握在外国企业的手中,一旦出现技术升级,在技术匹配的制约下,中国不得不继续引进技术。因此,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不能一味地依靠外国,必须努力提升自我。
  竞争的洗礼
  2001年11月9日,吉利终于拿到了期待已久的汽车准入牌照。第二天,伴随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的一声槌响,世贸组织向中国敞开了大门。
  “假如中国不加入世贸组织,我可以说,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吉利。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家才同意吉利进入轿车这个行业;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以吉利汽车才有可能走遍全世界。”多年之后,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反复强调。
  2001年被业内称作中国的“家庭轿车元年”。在此之前,中国的汽车产业是封闭的。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汽车行业陷入发展停滞的泥潭。1994年到1999年,汽车工业产能连续5年增幅不到5%,一边是产能上不去,一边是销量上不去,大量的成品车积压在汽车厂商的库房里。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从2001年起,中国开始大幅降低整车和零部件进口关税,逐步开放国内汽车市场。世界主要汽车厂商随即悉数进入中国。
  “狼来了”的故事对民族汽车品牌来说,却犹如生死关头。甚至有行业人士直言“中国汽车产业将全军覆没”。
  “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这是李书福给吉利定下的企业使命。低价,成为吉利的市场敲门砖。伴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国内家用汽车消费市场很快迎来爆发式增长,奇瑞、比亚迪等一批自主品牌企业靠着低价在市场上异军突起。
  事实上,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口汽车逐年增加,与此同时自主品牌汽车的产销量也水涨船高。2001年,国产轿车产销量仅70万辆,到2010年,国内基本型乘用车销售已达949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占轿车市场的30.9%。   十年时间,中国汽车产业不仅没有全军覆没,反而实现了产销量全球第一的奇迹,中国汽车市场也开始进入连续的降价期。李书福说:“当年的夏利每辆13万元,而今天同类同档车每辆3万多元人民币;当年的桑塔纳每辆20多万元,还要排队购车,现在同类同档车价格只要5万元人民币。”
  “入世倒逼了汽车产业的改革,改革注入了活力和动力。”彼时担任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的龙永图评价道。
  不仅是汽车业,加入世贸组织,整个中国制造业在洪水般的冲击中挺了过来,在挑战中顽强求生,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到2006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品出口国。2009年,世界银行认为中国已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而中国出口额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10年间上升了613%。
  借鉴外国技术,再加上优秀的集成组装制造能力,中国制造业在计算机、手机、汽车等领域出现了大批知名自主品牌。与此同时,出口导向型产业在东南沿海显著集聚,东莞的电子、晋江的体育、绍兴的纺织、义乌的小商品……中国制造业在服装、电子机器、家电等领域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生产规模。
  继英国、日本之后,中国成为又一个“世界工厂”。
  危机的阵痛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在金融危机的“寒流”中,中国制造业同样遭受重创。
  以家电业为例,中国的许多家电生产企业国际、国内销量同时下滑。市场研究机构中怡康当时的数据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中国家电业规模增速从之前的14%—15%骤降至4.5%。
  其中,彩电行业尤为不乐观。经过多年培育,当时的国内液晶电视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但日韩品牌彩电占据了半壁江山。更重要的是,以日韩企业为主的上游企业完全控制了液晶面板,垄断了核心器件,留给中国彩电整机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为求夹缝中生存,国内家电企业只能价格血拼。
  在一次国际展销会上,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与一家海外模组企业谈合作,对方说海信拿回他们的模组产品拧上四个螺母就可以装机销售。这让周厚健非常不安:如果只剩下拧螺母和打价格战了,中国家电企业那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经营环境恶化,成本优势弱化,已经被逼到死角的国内彩电企业,该如何活下来?
  带着这样的思考,2008年这一年,周厚健决定在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面对压力,海信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出击:自主研发42英寸LED液晶电视;建立第二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将产能提高到300万台以上;在埃及建立第4个海外生产基地;研发国内第一款音视频领域数字处理芯片……
  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开拓,一系列大动作,让海信这家一向低调的企业成了当年家电市场的主角。以自主研发技术为利剑,直接与日韩等全球龙头企业肉搏,海信不但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也支撑了其在中国彩电制造业的领先地位。
  危机的洗礼,也令中国制造业在经历快速发展之后,逐渐冷静下来,开始审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毫无疑问,中国制造业企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中国货物出口的49%、高科技产品出口的三分之二都是在华外资企业实现的。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显然不足以支撑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中获胜,制造业从模仿走向创新、从低端走向高端已是业内共识。
  反思之下,必有反弹。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危机中,中国制造仅用了16个月就走出了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到2010年,900多种“中国制造”所占的国际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
  這一年,从一个小山村起家的吉利,收购了世界汽车名企沃尔沃;并在5年后帮助沃尔沃创下该品牌建立88年来全球汽车销量的历史新纪录。一位沃尔沃海外员工感慨:“沃尔沃从没有经历过这么快速的成长。吉利与沃尔沃的合作,带来了真正的双赢。”
  那段时间,在德勤每3年出版一次的《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中,中国在2010年、2013年、2016年均位居第一名。
  升级的力量
  2014年底,从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后,王胜地拎着帮朋友代购的大包小包的纸尿裤回国,此时他已经清楚了自己要奋斗的方向。
  “又不是什么特别高科技的产品,国内难道就做不出一个好的纸尿裤品牌?”中国人在国外超市抢购纸尿裤的现象,让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的王胜地很是不服。回国几个月后,王胜地卖掉了房子,创办了“爸爸的选择”。
  “纸尿裤虽然道道很多,但总体技术含量并不高,我们很快就突破了,在产品质量上完全对标国外一线进口品牌。”王胜地说。然而,比起研发产品,打开市场才是更大的挑战。
  价廉质低一度是中国制造的标签。王胜地发现,很多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纸尿裤戴着“有色眼镜”,宁愿“海淘”高价的进口品牌纸尿裤,也不愿意购买性价比更高的国货。
  “海淘”在2015年经历大爆发。尼尔森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网购者中有海外网购经验的比例在2013年及2014年都是32%,但在2015年大幅跃升至63%。王胜地的创业正好赶上了这个时间点。
  为此,他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旅居生涯”,先后跑了一百多个位于不同城市的展会,面对经销商和消费者,将自己的纸尿裤和国外大品牌纸尿裤做现场实验对比,以眼见为实的方式,让他们建立对国货的信心。在王胜地的不懈努力下,“爸爸的选择”销路渐渐打开。
  在一次展会上,一位来自日本的客商看中了“爸爸的选择”,提出想将其引进到日本售卖。这位客商出价很低,在他看来,中国制造的东西要想进入日本市场,只能走低端产品路线才有可能成功。
  这遭到了王胜地的拒绝。因为他不仅要用国货赶走“海淘”,让国人有尊严地使用国产品牌,还要让中国制造赢得全球尊敬。
  2017年,“爸爸的选择”销售额突破了3亿元,不仅在国内畅销,还卖到了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以纸尿裤为基础,打造集研、产、学、用为一体的世界级一流日化企业,是“80后”王胜地的新目标。   开放带来竞争,也带来了推动升级的力量。“中国必须有强大的制造业,来提供消费升级所需的高质量产品,当下中国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需要加速完成升级换代,摆脱低附加值的简单制造。”王胜地说,他希望“爸爸的选择”能成为国货升级的先行者。
  王胜地们的做法,也是国家层面的导向。2017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要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上述行动开展以来,中国消费品行业目前已有5000种产品实现了内外销的同线、同标、同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已连续4年保持90%以上。
  正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陈东琪所说,中国经济开始以质取胜,中国制造不再是“大路货”的代名词,而是在全球中高端产业拥有了一席之地。
  创新的突破
  2018年7月31日,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饶芳权顶着高温又一次走进了格力电器。当天揭牌的格力电器电机与控制院士工作站,正是饶芳权主导的科研团队与格力之间的强强联合。
  就在一个多月前,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刚刚在股东大会上说,格力要成立自己的院士工作站,培养自己的院士。成立院士工作站,是格力电器全新再造计划的一部分。
  5月28日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用“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来形容加快科技创新的紧迫感。“总书记说,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對企业家来说,这就是使命。”董明珠说。
  进军智能装备,是董明珠2012年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后干的第一件大事。作为一个行业外来者,格力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攻关,实现了智能装备技术和产能的快速提升,成为中国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内一匹黑马。更重要的是,格力电器为中国制造赢得了核心技术上的突破。
  众所周知,智能制造是全球开放竞争的焦点。就机器人领域来看,预计到2022年中国市场将占全球总量的38%以上。而伺服电机作为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执行元件,是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成本占工业机器人总成本20%左右。长期以来,国产工业机器人所用的伺服电机依赖进口,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格力发布的自主研发最新技术显示,格力从功率密度、齿槽转矩、电流环设计等三方面入手,自主研发出工业机器人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被科技成果鉴定会专家组评审,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伺服电机功率密度、过载能力等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未来以机器人制造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是世界各个国家聚焦深耕的新兴领域。格力把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作为除空调发展之外的另一翼,可以说是非常有远见的。”饶芳权说。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家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根本出路在科技。中国制造要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同样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和应用。
  “中国的制造业三句话可以概括,一是制造业大国,到2013年就已经是全球No.1,占全世界工业增加值24%;二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个不用多说;三是大而不强。”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说,“不强”的表现就在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方面。
  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支撑关键共性技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中国制造正在进行一场“强起来”的革命。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新起点上,国家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措施也在路上: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松绑汽车业合资股比,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全球竞逐与“家门口的战争”愈发激烈。
  从接受启蒙到竞争洗礼,从承受阵痛到主动升级,从模仿借鉴到创新加持,中国制造在开放的大环境下逐步升级,但“由大到强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柳百成说。
  (摘自《财经国家周刊》2018年第17期。作者为该刊记者)
其他文献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所说的“文”,是指文采、文饰,但绝不是空洞无物式的华丽辞藻。确切地说,是用接地气的语言,描绘出作者心中景、眼中人、笔下事,语言灵动飞扬,富于想象。  对于作家而言,语言是最重要的第一关。语言不好,你的故事再离奇,景色再绮丽,也无法读下去。  记得有位老作家说,一个小说家提笔创作小说的时候,至少要有十年写散文的语言训练。我的作家朋友胡子宏说,要想当一个好作家,必须
1959年10月26日,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和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由于参加会议的都是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群英会”。  会议开幕第一天,国家主席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参加大会的部分代表。他径直走到一位身穿劳动服的工人面前,一把握住对方结满厚茧的手,脱口而出:“你是老时吧!”  被刘少奇称作“老时”的时传祥是北京市崇文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并出席庆祝海南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指示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吹响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激昂号角。在出版战线工作多年的我们,备受鼓舞,不由地心潮起伏,回想起改革之初的一些往事来。撬动出版改革的杠杆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深圳、武汉等地发表了南方谈话,给寻路的中国人带来了坚定改革的明确政治信号,消除了当时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掀起了改革开放的第二次
政 治  1日 人民日报报道: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10章86条。  Δ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党组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Δ 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举行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研究贯彻落实工作。栗战书主持会议并讲话。  Δ 第十三
一口气读完了半夏老师的《与虫在野》,不觉身中这“八万户虫”也蠢蠢欲动起来。在半夏老师那里,虫的形象是那么美好,人与虫的关系是那么和谐,这让我想起了高中的一位女同学。据说,她对蟑螂的态度得分场合:有男生在,她就尖叫抓狂,做小女人状;没男生在,她反而毫无畏惧,大展手脚,直接弄死!读《与虫在野》,回忆高中趣闻,强烈的对比和戏剧性反差让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害怕或表现得害怕虫子?文化塑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关注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八大后,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习近平总书记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全局高度,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伟大的思想源于伟大的实践。回过头来看,“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形成,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推进能源发展的探索
在人民日报工作了30多年,尽管我编辑、采写文章无数,但留存人们记忆里时间最长的大概就是写崔健的那篇了。  1988年7月16日,人民日报第七版头条刊出《从〈一无所有〉说到摇滚乐——崔健的作品为什么受欢迎》一文,版面左下方还配发了《一无所有》的词曲。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几十年中,学习人民日报、捧读人民日报、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指导工作和学习已经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别看当时的人民日报
牵挂,是爱的紫丁香。在茫茫的人海中,无论远在天涯,还是近在咫尺,牵挂宛若一根金线把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领导牵挂百姓,丈夫牵挂妻子……但最让我难忘、让我感动的还是母亲对我的那份牵挂。  母亲是一个普通又特别的妇女,也许是因为曾经失去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儿身上——女儿的一点点成绩都让母亲欣慰。回首过去,我所取得的所有成績,走过的人生道路,每一步都有母亲的心血,都让母亲牵挂。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源头精神。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  一大建党时的初心与使命,与十九
外汇储备能不能还汇于民?简单一句话答案是:外汇储备是公共资产,对于那些缺乏明确用途的外汇储备,最好的处理办法是还给纳税人。然而,结合到具体国家,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还要颇费一番周折。这一番周折是要澄清下面一系列问题:外汇储备是不是太多,多出部分的外汇储备能不能分给社会公众,如何分给社会公众。  外汇储备是否太多  本世纪初,中国外汇储备只有1600亿美元,此后一路增长到2014年的高点3.99万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