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是最美的情怀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r168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清音《布谷鸟儿咕咕叫》出自曲艺作家黄伯亨之手,成于1958年。
  六十年来,四代清音演员从未停止对她的吟唱。程永玲唱于西欧多国,田临平唱于悉尼歌剧院,任平唱于维也纳音乐厅,刘靓靓唱于克里姆林宫……更多的清音演员唱于广袤的巴蜀大地,无数的孩子们唱于中小学校园。她有多种版本,独唱版、群唱版、情景表演版,甚至还有重金属乐队的摇滚版……
  在清音现代曲目中,她名气最大,普及最广,流传最远,影响最深。她是四川清音最经典的现代曲目之一。
  这首只有十八句,演唱二分三十秒的清音小小段,为什么拥有如此强大的魅力?究竟是什么原因?
  首先,她有了不起的历史厚度和文化含量。
  布谷鸟,学名杜鹃鸟。传说三千多年前,由古蜀国王杜宇的魂魄变成。杜宇的墓,现耸立于成都郫县望丛祠内。杜宇就是望帝,他死后变成布谷鸟,这鸟的使命就是春天刚一来临,就在川西平原上不停地“布谷,布谷”啼叫,以至把嘴角都叫出了鲜血。老百姓说,那是杜宇的魂魄在催促我们“春耕,春播”。这便是“杜鹃啼血”和“布谷催春”的典故了。这布谷鸟儿与四川老百姓如此亲近,与巴蜀大地如此亲近,所以四川人对杜鹃鸟尤为敬仰,有蜀鸟、蜀王魂、蜀魂等多种别称。世世代代的四川人,绝不会伤害杜鹃鸟,她是我们的祖先。
  黄伯亨用拟人化手法,以最生动传神的语言,通过布谷鸟“咕起眼睛到处瞧”,看到人世间忙忙碌碌的春耕图—— “早稻秧苗穿绿袍,苞谷出土多苗条,青青麦苗蓄含苞,荞子脸红抿嘴笑,豌豆胡豆笑弯腰,牛儿耕耘田间跑,精耕细作本领高,布谷鸟一看就双脚跳,啊嗬一声喊糟糕,今年报信迟到了,春耕更比往年早”。川西坝己是盎然春意、生机蓬勃。她有些失落,更多的是喜悦。
  第二,《布谷鸟儿咕咕叫》的唱腔设计,出自四川清音著名琴师、作曲家熊青云之手。熊老师用清音小调曲牌“鲜花调”创新衍化而成。这“鲜花调”又是由江南民歌“茉莉花”演变而来。《布谷鸟儿咕咕叫》由四段唱词反复吟诵成“分节歌”。旋律中大量使用了“哈哈腔”。“哈哈腔”是李派四川清音独特的润腔技巧,以一连串“似断非断,似连非连”的十六分音符,快速地推进旋律发展。让演员可用来学习技巧、检验技巧、显示技巧。
  第三,1957年,32岁的李月秋和丈夫熊青云,从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捧回了金质奖章。回国第二年,应是他们心情最好、艺术状态最佳的时候。李月秋擅长“哈哈腔”,熊老师便在曲調中融入一连串“哈哈腔”,形成一种欢快、跳跃、喜悦、调皮的动感。十分稳贴地表现了布谷鸟儿面对如画的川西平原,东张西望,应接不暇的神态和情绪。李月秋老师的演唱,当然为这作品锦上添花。四川人民广播电台长期播放、大力推广,《布谷鸟儿咕咕叫》便长出飞翔的翅膀,飞向田野,飞进万户千家,乃至经受住了岁月的洗礼,一直飞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和我们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了。
  如此看来,这是由三位大师级艺术家,最佳状态合作的成果。不想经典都难。
  然而,三位大师合作的作品并不少,为何《布谷鸟》能独享如此殊荣?似乎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 爱民是最美的情怀。
  自古以来,为政者造福一方,都会被老百姓世世代代铭记心上。即使主观并非为百姓造福,只要客观对百姓有利,老百姓也不会忘记。前者如李冰的都江堰,后者如长城、大运河。所以,正直的为政者多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天下情怀”修炼自己。爱民便成为最美的情怀,你把百姓放在心上,百姓把你捧在天上……
  曲艺创作以小胜大,四两拨千斤,一滴水见太阳……《布谷鸟儿咕咕叫》给了我们优秀的示范和有益的启迪。
  《布谷鸟儿咕咕叫》的历史文化底色是“杜鹃啼血”“布谷催春”,而作品却没有停留在对此的歌咏上,而是在“人勤春早”上打了一个高明的结。
  啊,春播秋收、春华秋实,原本就是老百姓自己的生活。只要勤奋努力,就会有丰硕的成果。这就是《布谷鸟儿咕咕叫》的当代意义。
  这意义给人激励,给人希望,让人阳光,催人上进,而且永不过时。
其他文献
众 红日高照光灿灿,漓江欢腾波涟涟。桂林山水甲天下,天象奇观冠人寰。  甲乙 你看那,象山公园爱情岛,游人如织笑语喧。  丙 有位老人正作画,他就是师范大学的教授韦丹田。  甲乙 围观群众中走来人两个,两个美眉,正在京城上美院。  甲 (白)小燕,你看这位老先生画的象山好活脱。  乙 (白)小兰,这大象的眼睛好灵动,亮闪闪的。  甲 (白)老师,你为什么画得这么好呀?  乙 (白)老师,请你指导我
期刊
2017年,《曲艺》杂志将迎来她的第60个春秋。回首过往,《曲艺》杂志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及时报道曲艺界重大赛事与艺术交流活动,探讨艺术理论经验与研究成果,宣传优秀曲艺工作者的成就与风采,推介富有时代精神和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为繁荣曲艺创作,发现和培养曲艺人才,促进中外说唱艺术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曲艺界人士的广泛好评和读者的称赞。近年来,
期刊
沧县木板大鼓进京展演  9月10日,由河北省曲协等单位主办的“沧县鼓韵醉京城”展演活动在中国政协文史馆京昆剧场内举行。此次展演集中展示了沧县在中国曲艺之乡建设和木板大鼓的传承保护、推陈出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曲讯)  第七届天津相声节闭幕  9月11日,第七届天津相声节在天津谦祥益文苑落下帷幕。来自全国25个省份50个演出团体的150余位演员为观众送去了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连续四天,每天总时长达
期刊
漂泊依刘,遣愁怀王粲登楼。  望平原萧条旷野,雨霁云收。  苍茫通极浦,曲折带长洲。  云日辉辉天渺渺,冈陵漫漫路悠悠。  苍烟生楚水,落日隐韶丘。  山川信美非吾土,客子何因久淹留。  (过板)莽天涯故乡何处,望断清秋。  叶下时,鸿归候,万叠秋山千叠水,自然双泪沾衣袖。  庄舄为越吟,锺仪仍楚奏。  异乡自古最愁人,漂流况在兵戎后。  安得天路平,整辔相驰骤。  俟何之清知己时,人生谁有那乔松
期刊
当下,市场经济建构的影响渗透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传媒力量影响力空前等关涉全社会的全方位、深层次变迁可以说是今人共同经历的、正在发生的历史,为诸多问题的探讨提供了崭新的语境。这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并非是外在于社会的,而是与社会各领域的点滴进步融合并行的,其中自然也包括文艺领域。“诗文合为时而著”,在一定意义上说明文艺作品要符合时代的美学规范,要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惟其如此,文藝才能满足不同时代中人的审
期刊
对外文化交流是沟通各国人民心灵的重要桥梁,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是党和国家赋予中国曲协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中国曲协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我国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探知中国的愿望日益强烈,中华文化走出去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意识形态领域形形色色的挑战。我们要认清世界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新趋势,紧密配合党和
期刊
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成立60周年之际,16名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乌兰牧骑的成长和进步。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平实的回信,字里行间充满着关怀、勉励和期望,温暖了辽阔的大草原,也温暖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曲艺工作者素有“文艺轻骑兵”之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倍感亲切,备受鼓舞。在新时代,如何发扬传统,发挥曲艺艺术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指明了前进
期刊
一直以来,中国曲艺在我心里都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地位。一方面,它为我在探寻自身价值的道路上立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也让我更有方向性更有动力地前进; 另一方面,它为我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对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  去年和今年,我有幸参加德国中国曲艺周活动,与众多曲艺表演艺术家同台献艺。为此,我特意準备了两个传统快板书段子—— 《三打白骨精》和
期刊
唱春,又称颂春、送春,始于汉代“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勾芒”。此青帝即春神。到了明代,在“村田乐”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成唱春,至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我国早在春秋年代即有迎春之礼,迎春之时有舞、有唱,唱的是郊庙之歌,后迎春礼仪在部分地区的农村被简约传承下来,即为如今之“唱春”。明正德皇帝封冯阁老为“唱春官”后,唱春之曲艺甚为兴旺起来①。唱春人走村串巷、挨家挨户上门唱春,左手提春锣,右手握敲板,身背
期刊
张家港市文化馆为国家“一级文化馆”,是张家港群众文艺创作、辅导、策划、活动、宣传、培训和研究的专业单位,是张家港群众文化的集成之区。其创作的多部戏剧小品获得了群众文化优秀作品金奖。本文以作品《生日聚会》为例,对作品创作的主题进行分析,探讨群文戏剧小品如何与群众生活相结合。  一、与群众生活相结合,传递正能量  群文戏剧作品《生日聚会》是以群众文化为背景进行艺术创作的。该作品展现的主题内容与百姓息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