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创设趣味实验,自主设计实验,把传统的验证行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活动,联系农村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1 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化学科,对于这一未知领域,学生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使学生永远保持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往往需要补充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化学实验,这样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一节的教学中,除了做好教材中的几个演示实验外,我们还可以补充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净水变蓝”、“烧不坏的手帕”、“会捉迷藏的小猫”等。这样让学生感觉到化学是一门其乐无穷的科目。
又如,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改进反应的装置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的目的,又更好的除去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并不是困难的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 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传统的演示实验一直是按教师演示后归纳出结论的过程进行的,整个演示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不能使学生主动思考,只是坐等实验结果。严重窒息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摧残学生学习的热情。为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验的设计中来,让其体会到创造的乐趣。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反应条件、生成物的性质和状态,联系前面学习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装置,自行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和收集方法。这样我们不仅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 新教材把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验证性实验是教材或教师先提出某个结论,然后用实验证明该结论的正确性。而探究性实验是先提出某个问题,然后通过实验,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实验后分析、讨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变化根源,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于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如长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基础知识,更有助于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建立创新思路和创新观念,从而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如:讲到“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探讨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以直接把排在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时我们可以用金属钠和某些盐(如CuSO4溶液)反应,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的现象是有蓝色沉淀生成,同时有无色气体放出。并不是我们事先猜想的有红色固体铜析出。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是因为钠的金属活动性很强,以至能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2Na+2H2O= 2NaOH+H2↑),而氢氧化钠溶液再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了我们看到的蓝色氢氧化铜沉淀(2NaOH+CuSO4=Cu(OH)2↓+Na2SO4)。
经常使用这种探究性实验,能够引导学生学会探索一些未知领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1 制订计划,循序渐进。课外实验活动应根据学生知识、技能和发展的实际,认真仔细地制订相应的活动计划,循序渐进,尽可能符合学生思维、能力,并强调智能与情商的可持续发展,以满足学生不断提高的体验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刻苦探索,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4.2 精心指导,形式多样。化学课外实验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在选择其内容时,既要注意科学性、新颖性、创造性,又要重视实验内容的多样性。实验过程中,既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发展,又要有所侧重,以满足不同的情境体验。
4.3 由“课本内”到“生活中”,开阔学生视野。由“课本内”到“生活中”,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发现问题,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生产实际,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热爱和神往。
参考文献
1 张阅农等.教育改革新视野
2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
3 西安教研.主办:西安市教育局教研室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1 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化学科,对于这一未知领域,学生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使学生永远保持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往往需要补充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化学实验,这样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一节的教学中,除了做好教材中的几个演示实验外,我们还可以补充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净水变蓝”、“烧不坏的手帕”、“会捉迷藏的小猫”等。这样让学生感觉到化学是一门其乐无穷的科目。
又如,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改进反应的装置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的目的,又更好的除去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并不是困难的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 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传统的演示实验一直是按教师演示后归纳出结论的过程进行的,整个演示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不能使学生主动思考,只是坐等实验结果。严重窒息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摧残学生学习的热情。为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验的设计中来,让其体会到创造的乐趣。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反应条件、生成物的性质和状态,联系前面学习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装置,自行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和收集方法。这样我们不仅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 新教材把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验证性实验是教材或教师先提出某个结论,然后用实验证明该结论的正确性。而探究性实验是先提出某个问题,然后通过实验,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实验后分析、讨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变化根源,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于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如长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基础知识,更有助于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建立创新思路和创新观念,从而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如:讲到“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探讨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以直接把排在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时我们可以用金属钠和某些盐(如CuSO4溶液)反应,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的现象是有蓝色沉淀生成,同时有无色气体放出。并不是我们事先猜想的有红色固体铜析出。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是因为钠的金属活动性很强,以至能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2Na+2H2O= 2NaOH+H2↑),而氢氧化钠溶液再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了我们看到的蓝色氢氧化铜沉淀(2NaOH+CuSO4=Cu(OH)2↓+Na2SO4)。
经常使用这种探究性实验,能够引导学生学会探索一些未知领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1 制订计划,循序渐进。课外实验活动应根据学生知识、技能和发展的实际,认真仔细地制订相应的活动计划,循序渐进,尽可能符合学生思维、能力,并强调智能与情商的可持续发展,以满足学生不断提高的体验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刻苦探索,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4.2 精心指导,形式多样。化学课外实验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在选择其内容时,既要注意科学性、新颖性、创造性,又要重视实验内容的多样性。实验过程中,既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发展,又要有所侧重,以满足不同的情境体验。
4.3 由“课本内”到“生活中”,开阔学生视野。由“课本内”到“生活中”,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发现问题,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生产实际,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热爱和神往。
参考文献
1 张阅农等.教育改革新视野
2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
3 西安教研.主办:西安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