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祝福与感恩

来源 :连环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53839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电视机尚未普及的岁月里,连环画以其图文并茂的艺术形式成为几代中国青少年学习知识、增广见闻的好朋友。
  1951年创刊的《连环画报》艰难复刊于“文革”后期,并且也是当时全国唯一一本与连环画相关的刊物。据说还是得益于落实周总理对出版工作的指示才有的机缘。在当时文化荒漠中复刊的《连环画报》能够得到全国广大读者的欢迎和美术工作者的瞩目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首先是它的忠实读者,后又有幸成为它的若干选题的作者,并有幸得到姜维朴、吴兆修、丁永道、陈惠冠、费声福、关景宇、童介眉等老師的耳提面命,真是三生有幸。经过几年近距离的濡染,我切身感受到《连环画报》的编创对我们年轻作者那股真挚相助、殷殷指教的情谊,感受到他们为办好刊物而一心一意倾情投入的襟怀。《连环画报》正是通过每一位老师实实在在的工作才催生出一批批让读者喜闻乐见并具社会影响的作品,才锻造出一茬茬有个性风貌的作者队伍。
  忝为一名老画手,我始终认为自己从事美术行当的起步是从与《连环画报》相识开始的,《连环画报》是我艺术人生的摇篮。
  值此《连环画报》创刊70华诞之际,请接受这份来自西藏高原的遥远祝福与感恩!
  韩书力,1948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73年进入西藏自治区从事美术工作。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西藏自治区文联主席、西藏自治区美协主席、西藏自治区美术院院长等职。作品《邦锦美朵》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彩云图》(与巴玛扎西合作)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自1988年以来,在北京、巴黎、东京、多伦多、柏林、布鲁塞尔、圣地亚哥、墨西哥城、悉尼、新加坡、里约热内卢、加德满都、吉隆坡等地举办个展或联展,出版画集及著述多册。
其他文献
我和《连环画报》的不解之缘是从1998 年开始的。当时《连环画报》主编孟庆江对我的水墨连环画《金梢马》很感兴趣。文字主编于秀溪还把我的脚本改编成诗歌形式,发表在《连环画报》1998 年第 10 期。为了连环画日后的蓬勃发展,我撰写了《人物头像画法》和《手的艺术》这两本书以供广大连环画作者参考使用。  创作之余,我还研究连环画创作理论,如《连环画论丛》1985 年第 10 期发表了我写的论文《连环画
作为“忠实对等”原则的提出者和实践者,李正栓在《河北戏曲名剧选译》中依据该原则,从“对等的理解”“对等的风格”“对等的用韵”及“雅化”几个方面,生动形象地还原了《宝莲灯》《空印盒》《潘杨讼》《胡风汉月》四部河北代表性戏曲的风貌。这不仅是对“忠实对等”翻译理论的实践,更是对西方翻译理论中国化的创新,对后续我国的翻译实践特别是戏曲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想当年,上海滩弄堂巷口都有小人书摊,自从出现了新连环画,一些低级趣味的小人书便逐渐消退,新连环画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  1956 年,我考上中央美院附中,张正宇大师将原请他画的巫峡神女瑶姬的故事交给我试试,这是我以连环画形式创作中国神话故事的开始。1965 年,我在中央美术学院进行毕业创作,我带头画了《刘文学》连环画四条屏,结果引发全班都投入到这种创作形式中。毕业后我进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组画“
20世纪80年代初,我结束“上山下乡”,从黑龙江大兴安岭返沪。回到家中,竟已身无分文,这时已到结婚年龄,但囊中羞涩不知如何筹钱成家?  此刻好心人建议我去畫连环画赚稿费,但是苦于无人相识推荐,于是我自编自绘了30多幅短篇黑白连环画《天职》,以此当敲门砖去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编辑室之大门,美编看了我黑乎乎的画稿说:“我社喜欢单线白描连环画,你那黑白的没有市场。”见我有点失落,他建议送《连环画报
1968年8月我离沪去兵团,十年里务农活不足十个月。  刚到连队我时常画毛主席像、刷革命标语。到了团部忙着画幻灯片,这算是我画“连环画”的初始。  197l年,黑龙江省人民出版社一位高个儿美术编辑和一位矮个儿文字编辑来到我们兵团四师。我召集了沈嘉蔚、周六炎、李可克、孙达明、郁文伟,在编辑带领下采访老红军张文忠,画草图、描正稿,集体完成了可出版的第一本连环画,由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政治部编绘,无个
20世纪80年代,辽宁省《新春画报》约我画一套连环画。辽宁美术出版社介绍我去湖南体验生活,有幸结识了丁聪、黄永玉两位先生。当时画的故事发生在凤凰,那年春节我跟着两位先生一起去了鳳凰。在凤凰跟着丁聪、黄永玉还有杨明义先生画了很多速写,回来之后,丁聪先生给我写了一封推荐信,让我去找《连环画报》的编辑童介眉老师。  童老师是上海人,眼镜后面的眼睛圆圆的,笑眯眯的。因为是丁聪先生的介绍,童老师特别重视,认
期刊
书法的渊源来自人们内在精神,中国自古以来文人退隐意识的最佳“补偿物”即是中国书法。退隐意识是与道家思想相契合的传统文人意识,历代书法家的创作表现抑或书学理念都不乏退隐意识,其抒散了书法家的怀抱,使书法家心灵复归清静圆满。退隐意识不仅使书法作品呈现出超拔的审美境界,也使书法家在复杂尘世中把握住本真,闪烁出人格的光辉。
1992 年 3 月,“林口连环画展”由中国连环画研究会、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美术出版社主办,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展出。《连环画报》总编姜维朴亲自审稿,筹划布展,并带领专家顾同奋、孟庆江、童介眉、庞邦本等出席开幕式。由于《连环画报》对林口县的连环画创作进行重点扶持,林口县的连环画创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在《连环画报》《中国连环画》《富春江画报》《美术大观》等发表作品60余部,在人民美术出版社、
《连环画报》创刊于1951年,我是出生于1953年,我们都是20世纪50年代的产物.我们那个年代出生的孩子,课余时间最喜欢看的书是连环画,也因这一点,连环画常被称为“小人书”,而
期刊
经过数年的努力,七卷本《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出版了,这是一个集体研究、撰述的成果。我有幸参与其中第三卷《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深入(隋唐时期)》部分章节的研究和撰写,收获良多,深感史学批评领域研究的重要,而史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又是其中关键的一环。这里,我想结合研究所得,就史学批评的研究、展开和判断三个方面谈几点认识,向师友和读者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