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正栓《河北戏曲名剧选译》中“忠实对等”原则的应用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3303000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忠实对等”原则的提出者和实践者,李正栓在《河北戏曲名剧选译》中依据该原则,从“对等的理解”“对等的风格”“对等的用韵”及“雅化”几个方面,生动形象地还原了《宝莲灯》《空印盒》《潘杨讼》《胡风汉月》四部河北代表性戏曲的风貌。这不仅是对“忠实对等”翻译理论的实践,更是对西方翻译理论中国化的创新,对后续我国的翻译实践特别是戏曲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一所学校的生命在于质量,学校的质量归根到底是学生的质量,而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质量的主要阵地。有的课堂,老师一讲到底,方法陈旧,死气沉沉,学生无心无趣,效果极差。课堂欠账课外补,作业繁重,怨声载道,苦了学生累了老师。为了切实减负提效,要向有限的45分钟要质量,提升学生素养、能力,打造有效高效课堂,把任务放在课堂上完成,把问题放在课堂上解决。
青少年时期,我有幸接触到一些顶级连环画家,在他们的鼓励和指引下开始学习连环画创作。因从小喜欢画画,以前的速写基础使我能初步胜任人物造型和环境取舍,从理解文字内容,到在画面构图、人物安排、形象统一以及透视等方面下功夫,一边自己摸索,一边求教于老师,初二那年,我与另两位长者共同出版了我的第一本连环画《丁家姑娘的婚事》。  我创作的许多连环画都在《连环画报》上发表过:《硬骨头六连的故事·在逆风前面》发表
关于艺术的信仰rn我一直没有忘记艺术对人类的责任和它应尽的义务.我是个现实主义者,我感兴趣的是我们民族的历史和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因此我认为艺术不能没有主题.“形式主
期刊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因美术专长被部队特招,在上海人美老师指导下第一次接触到连环画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调入报社工作,便有更多机会画插图,从画插图过渡到创作连环画可谓水到渠成。  曾经,《连环画报》是我最喜欢的一本美术刊物,因为《连环画报》发表的作品篇幅短、质量高、形式多,很适合创作参考。我在《连环画报》也陆续发表过一些作品:《上海滩大亨之死》《小姨》和《孙子画传》等。我的连环画创作持续到
《連环画报》对于中国画家有着非凡的意义,这个意义随着岁月流逝和众所周知的原因而逐渐淡化,而在当年画家的心中却非同小可。当年,《连环画报》几乎是画家们发表作品的唯一窗口,他们的作品经由这个窗口得到发表和宣扬,无人不以此为荣!作品能登上《连环画报》,意味着家喻户晓、声名远播,从此全国人民都知道你!  1977年童介眉、吴兆修二位编辑专程到上海组稿。本人有幸见到两位编辑,获知早年《连环画报》的主力均来自
府县作为一级税收单位,在明代财政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明代财政体制从设计之初就存在着制度性缺陷。在怎样完成中央财政分派税赋的足额上缴、保障府县地方机制的正常运作以及让百姓在征纳税赋时与官府保持合作方面,华北府县官员通过灵活处理彼此的关系,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尽管其所用应对举措是限于一县一地的个案,但亦与明代财政体制的整体变化相关联。
2020年,瞿林东先生主编的七卷本《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我有幸参加了这部著作的撰写工作,负责第一卷《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开端(先秦秦汉时期)》。在撰写此书的过程中,我对古代史学批评史上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这里,就探索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源头问题,谈几点认识。
东张务“音乐会”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佛教音乐,又曾经被改编利用为义和团军乐,在众多的冀中“音乐会”中可谓特色鲜明。古乐的庄重典雅和军乐的壮怀激烈被一代代东张务人接力传承,虽历经十年浩劫一度沉寂,但在20世纪90年代又重新振兴。考察其复兴之路,既有各“音乐会”共有的文化情怀,也有东张务人别样的执念。为了“音乐会”的传承发展,乡绅、村委、村民都鼎力相助,“音乐会”成员更是矢志坚守;为了能保持传统音乐的本色,他们宁可曲高和寡也要坚持“原汁原味”地传承;为了谋求“音乐会”的长远
我与《连环画报》结缘始于 1970 年,我先后为《连环画报》画过《温暖》《故乡》《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星期三的紫罗兰》《人生》等稿件。其中《人生》最为重要,这是我和聂欧合作完成的。《人生》是我们画连环画中投入精力最多、耗费时间最长的一部作品。1983年春节期间,我特意去乡下体验乡村生活。经过素材搜集、体验生活等阶段,我们历时一年的创作终于完成,并赶在电影《人生》上映之前出版。  画连环画的收获是
我和《连环画报》的不解之缘是从1998 年开始的。当时《连环画报》主编孟庆江对我的水墨连环画《金梢马》很感兴趣。文字主编于秀溪还把我的脚本改编成诗歌形式,发表在《连环画报》1998 年第 10 期。为了连环画日后的蓬勃发展,我撰写了《人物头像画法》和《手的艺术》这两本书以供广大连环画作者参考使用。  创作之余,我还研究连环画创作理论,如《连环画论丛》1985 年第 10 期发表了我写的论文《连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