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架秋风一院香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与人相识,确实需要机缘。夏元明老师的大名,我早有耳闻,只是无缘结识。去年,经晓苏老师介绍,我俩成了微信好友。晓苏老师说:他给我的小说写的评论都很不错。因都曾在华中师范大学求学,我叫他师兄,感觉更亲近。单从写作来说,我称他为老师更合适,因他给予我真诚而中肯的指导。
  最近,夏老师寄来他的散文集《满架秋风》(武汉出版社2018年出版),希望我能写点什么。我很忐忑,他说:你想咋写就咋写,别有任何顾虑。说实话,他本人是文学评论家,让我给他的散文集写评论,真是班门弄斧。我虽然学中文,也爱阅读与写作,但并不懂多少文学理论,至少不熟悉文学评论的专业术语,只能谈谈读书心得。
  这本散文集,大部分作品我都在他的公众号看过。这次,我又仔细拜读了一遍,感觉一如初读,不是笑出眼泪,就是痛出眼泪。人物的立体,细节的生动,语言的幽默,不时令我拍案叫绝。尤其是恬淡淳朴的文风,更使我如晤故人,会心一笑。《越前竹偶》一文,清新淡雅,与沈从文的《边城》和汪曾祺的《受戒》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夏老师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家族历史,描写亲人给他留下的细微印象和感受,无不亲切动人。就连道听途说的亲人故事,他也能写得如同亲历。我很佩服他的记忆力,如果不全是真实的情节,我更佩服他的想象力。他所写的人物,无论是朝夕相处,还是素未谋面,都是丰富立体的。人物的相貌身材、言谈举止,都是素描式勾勒,寥寥几笔,形神毕肖。这在《吾忆吾师》一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将几位老师写得活灵活现。
  夏老师对我说过:散文写作也要突出重点,写好细节。他自己知行合一。掩卷沉思,我能想起每篇文章那些精彩的细节。比如:单是《祖父》一文,就有三个细节令人难忘:祖父买帽子踩帽子、祖父和父亲在田间地头唱戏、祖父跪地为祖母求情。把一个任性而深情、多才又多艺的农民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如果要拍一部乡村电视连续剧,夏老师的散文大多可以改编成剧本,或许是比《乡村爱情》更丰富有趣的农村生活图景。
  夏老师所写多半是他自身经历的一些小事件,认识的小人物,既无惊心动魄的场景,也无荡气回肠的情节,却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涂上了家乡的地域特色。是一个智者对家族历史的回忆,是对生命来处的追溯,亦是对人性的体察,对生活的思量。文风看似直白,实则含蓄蕴藉。他对特殊历史时期点到为止,通过人物的命运即可窥豹一斑,让人感同身受,随之悲喜。这种情感共振,若非作者举重若轻、妙笔生花,单靠读者的想象,决计达不到。
  比如写汪克诚老师原本很有才华,上语文课却只读报纸。却不点破为什么只读报纸。后来听说汪老师生病,给自己注射青霉素,过敏导致死亡。文末写道:汪老师应该是个聪明人,为什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一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个谜。——这种写法便是意犹未尽,耐人寻味。
  这本散文集,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感情真挚,不矫揉造作,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文中有画,字中有情。以真叙事,以情写人。写长辈,既维护他们的形象,也不回避无伤大雅的不足。以自嘲与自省的态度来戏谑长辈与自己言行中的人性,不文过饰非,这是知识分子难得的清醒与自知。
  比如写父亲在菩萨面前许愿,祈祷将自己的寿命匀给生病的老伴,告知老伴后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父亲就说老伴的良心坏了,居然不推辞也不感激。作为儿子,作者第一反应是父亲好虚伪,但是后来理解了父亲对死亡的畏惧与做人的实诚。
  这本散文集,语言鲜活而富有表现力。既本色自然,又有其独特之处。妙语连珠,而又浑然天成。夏老师曾给我一个建议,说我的散文语言太口语化、日常化,作为文学作品来说,应该适当陌生化。在这点上,他的分寸拿捏妥帖,善于用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只可意会的微妙之处。仅举一处为证:栀子花也有,但只是含苞,青青的花蕾从腹部裂开淡白的纹,颇似刚发育起来的少女的胸部。
  夏老师运用家乡方言恰到好处。在《满架秋风》中,他很自然地保留了浠水方言的精华与鲜活。读到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方言,我动辄抚掌顿足开怀大笑,倍感亲切温暖,仿佛回到很久以前的村庄,回到了三间土砖瓦房,听母亲和邻居絮絮叨叨,聊一些七姑八婆的陈年过往。他的作品深深触动了我思乡的情怀,勾起我对亲人的想念。
  夏老师有心讲究写作技巧,包括文章的起止、人物的描摹、事件的选择、细节的取舍、节奏的把握等,都有其匠心独到之处。看似信手拈来,实乃厚积薄发,用技巧于无形。读来浑然不觉,如话家常。文章不仅能吸睛抓心,读完还会想起文中某些细节,还想去反复琢磨,从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引导。这是很多散文无法给予我的阅读体验。
  作为一个从事文学评论的专家,夏老师能够不拘泥于理论,踏实地写作,真实地抒情,实属难能可贵。我在高校接触到不少人,由于长期从事学术研究,思维渐趋僵化固化。非文学专业的学者写散文,忍不住引经据典,议论多而描述少,自己的真切感触表达不到位,蜻蜓点水,似是而非。文学专业的学者写散文,唯恐读者一眼看穿,或故弄玄虚,或过度煽情,容易让文采掩盖内容的肤浅与感情的贫瘠。这类散文,有学究气,有匠气,不是充满文学性与趣味性的散文,缺乏生命力。读了夏老师的散文,只想看看他本人是否也如此妙趣横生。
  夏老师的确是个有趣的人。他多才多艺,能弹琴唱歌,善绘画书法。一切艺术皆有相通之处。是故,他的文章给我一种很强的画面感:仿佛他在且斋的院子里拉上了两块幕布,远景是变幻的时代风云,中层是变换的家乡风俗图景,近处才是活色生香的人物。而他自己呢?悠然物外,身穿一袭长衫,斜坐在院子角落的竹椅上拉二胡,神情专注,如泣如诉。
  他不仅精神上眷恋故土故人,为他们倾情写作,而且退休以后,身体也回到故乡,在老家建房子,名曰“且斋”,归隐田园,陶然忘机。不时有文友票友光临,喝酒吃肉,打牌聊天,吟诗作画,弹琴唱戏,好不风雅。
  在夏老师的作品中,我读出了他的个性、他的率真、他的重情,读出了他历经沧桑后的童心未泯。正如他写到祖父时所言:一个男人,至情至性,太难得了。读到他对亲人的怀念、对朋友的热忱、对学生的关爱,谁能说他自己不是性情中人呢?
  我相信文如其人。一个矫揉造作的人,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如此率真的文字;一个感情粗糙的人,写不出如此细腻的文字;一个漠视生命体验的人,也写不出如此深情的文字。他的散文,如同且斋院子的春花,兀自开放,散发幽香。看似野生疯长,实则精心滋养。如同浠水那条向西的河流,不舍昼夜,静静流淌。
  散文这种文体历来不被重视,很多人认为谁都可以写。事实上,并不是谁都能写好,写出特色,让人回味无穷。从这个角度来说,《满架秋风》这本散文集达到了这个水准,值得收藏,值得品味,值得借鉴。也许夏老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有广泛扎实的阅读基础,加之丰富的人生阅历,一切都已融入他的血肉与灵魂,不自觉地指引他走上一条自然写实的创作之路。
  夏老师在回忆祖父的文中写到:一个人的一生真的太微茫。我能通过文字让他继续活下去,活在家族人的心中,这是他的一点福气。而想到百年之后的我,又有谁会记录我,知道我?心又一下子掉入迷茫之中。
  我想,夏老师的伤感和担忧纯属多余,他的文字就是对自己最好的记录,不仅会在浠水这个县城的文学历史里占据一席之地,而且会在所有喜欢他的读者心中产生不绝的回响。即使放到全省乃至全国的散文作家中,他也因自有特色而毫不逊色。
  祝福夏老师在未来岁月里写出更多更美的文字,溫暖每个喜欢他文字的人。希望他能在游山玩水、弹琴唱歌、喝酒吃肉之余,不忘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还能想到有那么一帮读者在翘首期盼,等待他的新作。期待有一天,我还能到且斋,看秋月春花,从容地听琴喝茶。
  (作者介绍:胡海容,作家,湖北浠水人,现供职于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
其他文献
著名散文家李华章,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具有经典意味的散文作品。文学评论家涂怀章评价他的散文“平实之中含有深意,且用笔精细,语言清冽如泉水。”不久前,《李华章文集》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不仅为读者展示了李华章散文创作的整体风貌,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李华章的散文创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李华章文集》分为三卷,可以说是李华章散文之精华。第一卷“湘西之梦”主要描写李华章故乡湘西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期刊
电影和小说,属于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一个靠声光电作用于观众,一个靠字词句作用于读者。但艺术都是相通的,电影和小说也不例外,二者之间有着许多一致性和关联性。因此,它们可以结合,可以沟通,可以交融。如果换一个比喻的说法,那就是电影可以和小说联姻。事实上,关于电影和小说联姻的成动范例,我们早就屡见不鲜了。比如德国作家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被英国导演戴德利改成同名电影,曾一度风靡全球。又比如,我国导演张
期刊
内容摘要:运用文学寓言的形式来阐述哲理,是《庄子》一书的显著特点。在《庄子》一书中有诸多简短精悍的寓言,这些寓言不仅展示了《庄子》一书高度的文学美感,而且还折射出令人深思的德育思想光芒,犹如:心怀远大理想,树立鲲鹏之志、心志专注不分,聚焦一事一物、修身不为明污,葆本真与时行、不怨天不尤人,与人交以天属。  关键词:《庄子》 文学寓言 德育思想  一.心怀远大理想,树立鲲鹏之志  理想因其远大而称之
期刊
内容摘要:从根本上说,语文教学离不开人文素养培养这个目的:为了真正教育出“人”——大写的“人”。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从技校学生这一主体来构建语文教学,并着眼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点,引导学生应用语文知识,以语文知识作为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工具。正如叶圣陶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而实现“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语文教学目标。  关键词:技校 语文教学
期刊
内容摘要: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探有所成、探有所乐、探有所感,进而全身心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中去。  关键词:小学科学 合作学习 多种评价  小学科学课是小学生入门知识的大集合,其内容包括了以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学科内容。新课程改革设立这样一个综合科目,不仅对老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了,而且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開阔了学
期刊
内容摘要:微课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使用,笔者的学校承担了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微课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着手相关微课的制作并连续三年对微课的应用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现笔者谈谈个人的理解。  关键词:微课 古诗词 应用方法  微课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使用,但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使用微课的课例还不多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古诗词微课资源还很少。我们承担广东省教
期刊
内容摘要:会计电算化与财务报表领域的专业术语是整个术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会计术语的特征出发,讨论会计术语的两个基本领域,分析会计术语所面临的问题,探讨可行的翻译对策,希望能对财务人员用好会计术语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使财务人员树立严谨高效的翻译观念。  关键词:会计术语 电算化领域 翻译现状 翻译方法  术语是在某些专业领域其形式与内容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特定领域的术语实质上是对知
期刊
内容摘要: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我们要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相互之间存在着差异,作为教师应研究差异,尊重差异,实施差异教学。  关键词:差异 个体差异 差异教学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积极进行改革,在有效备课、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自主选择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但我们现在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这种大集体的教学方式往往无法
期刊
刘表,字景升,兖州山阳高平人,乃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余的后代。  在三国这段历史中,刘表算得上是一个另类了。  刘表的另类之处不在于出身皇族(西汉之时中山靖王刘胜有子一百二十余个,想必到了东汉末年刘姓皇族遍地在),更不在于刘表长得帅名头大有“八俊”之称,而是在于他处处彰显的性格缺陷——“多疑无决”。  刘表坐拥荆州,带甲十万,实力是杠杠的。但翻遍整部三国史,也没见刘表闹出多大的动静。别人轰轰烈烈,开
期刊
陈雄在小说创作上是有追求的,就题材和创作方法而言,他不愿重复自己。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暗夜莲心》所用的路数是传奇,写的是民国时期一个古老城镇市井小民的生活;而作为湖北作协第二届长篇小说重点扶持项目的新作《清兮浊兮》(2018年4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一下子跳跃到了当下,作家采用了现实主义这种“最艰苦、最不能讨巧,也丝毫不能偷工减料的创作方法”(贺绍俊语),深度介入现实生活,揭露和批判了教育领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