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道“四”

来源 :考试·高考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ght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和“四”是出现频率非常高的数字,其涉及的文学常识更令人津津乐道。“才如湖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我们目前没有多少时间去读浩如烟海的诗书,怎么办?运用“溯源法”“集约法”“链接法”,或许可以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里积累丰富的文学常识,提升文学素养。
  一、追根溯源,探幽索隐
  俗话说,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三”是数词,古人爱用“三”表示具体数字,因为古人崇拜“山”,山形如“三”,且古代的“三”写法其实是“十”,取其十全十美之意。如“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一说为伏羲、燧人、神农)、“三官”(天官、地官、水官;一说为尧、舜、禹)、“三牲”(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军”(上军、中军、下军。也指左军、中军、右军)等等。但是,古人更多的是用“三”表示多数,清人汪中在《述学•释三九》篇中说:“一奇,二偶,一二不可成为数;二乘(加)一则三,故三者,数之成也。”他认为单单有个“一”,只是一个奇数,单单有个“二”,还只是一个偶数,惟有一加二得出三,包容了奇与偶,这才是一个完满的数。从“三”字出发,人们又复推而广之,把三的倍数“九”,作为一个表示更多的数。汪中说:“积而成十,则复归于一。故九者,数之终也。”他认为“九”是一个完满的数。用“九”表示极数,这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故中国大地古称“九州”,古乐“箫韶九成”,帝王立九庙,“外官不过九品”(《国语•周语下》),江分九派,屈原《九歌》其实十一篇,齐桓公九合诸侯,实际上不止此数。再推而广之,则“三”的多倍数、“九”的多倍数都可以用以表数之多和大,但一般说来,它们都没有表数之极的作用,仅仅是约数。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当然,凡事不可以一概而论。“三”有时又表示次数之少、数量之小。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公孙丑》)文学不是科学,文学丰富多彩,数字灵活多样的用法,我们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同样,对“四”这个数字,我们也可以追根溯源,探幽索隐,但相较于“三”来说,“四”的意义就单纯多了,它是实实在在的确数。如“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四方”指地面的四个方向,即东、南、西、北),又如“四体”(指人的四肢;或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德“(封建礼教指妇女应尊从的四种德行,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等。
  二、集约整合,举一反三
  在积累文学常识方面,“集约整合”法,就是我们运用分类梳理、整合流转、合并转换等方法,在某一单位“板块”中集合最大化的信息,并對零散的信息系统梳理,最终形成一个线索明、密度大、配置好的整体,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三”,在“作家”这一板块中,有“三班”(班彪、班固、班昭)、“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诗中三李”(李白、李商隐、李贺)、“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等。在“作品”这一板块中,有“三吏三别”(《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鲁迅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高尔其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在“其他”这一板块中,有“江南三大古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岁寒三友”(松、竹、梅)、“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等等。
  同样,对于“四”,我们也可以归类整理,合并集中,使之成为系统的整体。如“人物”类,有“战国四君”(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赵孟頫)、“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曾补之、张耒)、“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等;“作品”类,有“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其他”类,有“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古代四美”(音乐、珍味、文章、言谈,或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道教四大名山”(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齐云山)等。
  三、链接延伸,触类旁通
  因特网的“链接”是指从一个网页指向一个目标的连接关系,这个目标可以是另一个网页,也可以是相同网页上的不同位置,还可以是一个图片、一个文件等。我们积累文学常识,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或关系贯穿某些信息,使信息与信息发生有机联系,只要触及一点,便能连点成线,由线组体,产生了强大的“核反应”,“山顶千门次第开”,“千树万树梨花开”,从而触类旁通,延伸拓展。“链接”法有两种,一是“相关、相似、相类、相反信息链接法”,如我们已知“三教”为儒、道、释,就可以据此“链接”与之关系密切的信息“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其他还有“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三山五岳”(三山:传说中神仙居住的瀛洲、蓬莱、方丈,一说为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五岳: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三言二拍”(三言: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二是“关键词链接法”,即以“三”为关键词,向四周拓展延伸,引出那些含有关键词“三”的文化常识(包括成语),如“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即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三原色”(红、绿、蓝)、“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歌曲)、“朝三暮四”、“退避三舍”、“白璧三献”、“茅庐三顾”、“鼎足三分”、“韦编三绝”、“狡兔三窟”、“二三其德”、“二桃杀三士”、“三月不知肉味”、“三过其门而不入”、“三人行,必有我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十六策,走为上策”、“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等。
  “四”也可以用这两种方法予以“链接拓展”,如“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四时八节”(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四大皆空”(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四库全书”(中国清代编修的大型综合丛书)、“四面楚歌”、“四分五裂”、“四平八稳”、“朝三暮四”、“三朋四友”、“挑三拣四”、“低三下四”、“丢三落四”、“颠三倒四”、“不三不四”、“捱三顶四”、“说三道四”、“欺三瞒四”、“三拳不敌四手”、 “放之四海而皆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等。
  “三”与“四”涵盖的文学常识可谓丰富多彩,但我们掌握了方法,就能快捷地积累文学常识,提升文学修养。
  
  【作者简介】
  陈永睿,安徽省特级教师,执教于安徽省六安市叶集中学,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安徽省远程教育“首席辅导教师”,主持省级课题两项,发表论文多篇,主编、参编教学书籍多部。
  责任编辑 刘 静
  
其他文献
在高中生的语文素养中,文学素养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文学修养呢?  讲述:生动曲折  文学创作,简单地说,就是文学作者在讲述,讲述自己,讲述他人,讲述社会,讲述历史,讲述现在,讲述未来,讲述已经发生的事情,讲述正在发生的事情,讲述将来发生的事情……但是文学作者的讲述跟一般人的讲述是不同的,一般人只需要讲述清楚,而文学作者则需要讲述得生动形象,不能枯燥无味,讲述得曲折有致,不能平铺
期刊
成语“虚左以待”,《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里“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说明“左”为尊;而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蔺相如因大功“位在廉颇之右”引起廉颇的强烈不满,“右”位似乎又比左位尊了,成语“无出其右”也是这个意思。如何“左”“右”,不是一两句话就说清楚的,这涉及很多古代礼俗。  中国古代周礼将礼俗分为冠礼、昏(婚)礼、丧礼、祭礼、射礼、乡礼、朝礼、聘礼多种。它们源于《周易》《礼记》
期刊
高中生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是高考的必需。怎样才能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呢?笔者认为下面几个练习方法简便易行,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一、常仿写  修养自己的语言,靓丽自己的表达,大多是从模仿开始的。平时看到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不但要记住,而且要依照其特点及时仿写。这样才能把内在的文学修养外化成自己的表达能力。仿写可分细仿和粗仿两种。  细仿是为了锻炼文学模仿能力,
期刊
学写议论文,必须了解并掌握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只有切实把握其内涵和特征,才能学会写议论文。  一、明确论点特征,把握表述形式  所谓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要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或态度。它是议论文的统帅与主宰,文中的所有材料、结构和方法都是为了论述它而选择和安排的。就中学生所写议论文而言,一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例如:《毛遂不避嫌疑》的中心
期刊
领先起跑线    从近年来的语文高考情况来看,对“名句各篇”考查的命题走向有这样一些特点:  1.从题型上看,背诵填空不但在目前,而且将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主要形式。  不仅仅是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就是近十多年的语文高考试卷,对“名句名篇”的考查,基本上是填空形式,估计以后要突破这种题型为时尚早。  2、从内容上看,考查涉及思想道德,理想追求、人生价值。勤奋惜时等方面,是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
期刊
陈维贤 胡家曙  范维胜 曹公奇  主持人:本刊记者 刘静  嘉 宾: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 陈维贤  安徽省巢湖市第一中学 胡家曙  浙江省永嘉中学 范维胜  陕西省宝鸡市教研室 曹公奇  主持人:截止2010年,全国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扩大到80所。自主招生考试给了高校更大的自主权,因此考题也是各显其能,具有较强典型性。就语文试题而言,近几年呈
期刊
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文章阅读中起关键性作用的语句,包括昭示全文或段落中心、主要倾向的语句, 传达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语句,暗示作者感情或思想的语句,体现文章思路的起总领、总结或过渡作用的语句, 标志文章转折或突破的语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使用了修辞、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等。那么,怎样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呢?  1.比喻句  【例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惟有其风骨不变”这
期刊
领先起跑线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包括两个要素——正确书写标点符号和规范书写标点符号。正确书写标点符号就是不能用错误标点符号,规范书写标点符号就是在行文中把标点符号写得工整清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附录《标点符号用法》,对常用的16种标点符号用法作了详细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捷径金手指    高考常考以及易错标点符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冒号(:
期刊
中国国画最高的三大境界是“可以观,可以游,可以居”。意思是说:当我们初看一张画时,常常只能客观欣赏。然后将自己投入画中,就可以四处游览。至于自我完全融入之后,则甚至可以居住在画里了。面对一张好画,如果我们都能由“可以观”,而后“可以游”,最后“可以居”,也就能够达到欣赏的极高境界了。我以为把这三层境界视为欣赏山水诗的三大境界也未尝不可。  苏东坡曾评王维的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一提这句
期刊
立意是指作者在一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好恶、观点等。立意高远,要求我们先要养成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地思考、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立意高远,还要求我们要善于感受时代气息,从新鲜的现实生活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发现生活中新的矛盾,抓住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闪光点,运用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等方式,找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角度、新办法。立意高远,还要求我们必须做到正确审题,快速、准确地捕捉题目中的信息。小而巧的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