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江西省作文题解析及满分作文点评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gcs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请以“小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江西中考卷,所命制的中考作文题,历年来,多为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两种。譬如,2012年是“垒高自己”(命题),2013年是“带着______上路”(半命题),2014年是“①勇往直前、②学会等待”(命题),2015年是“丢”(命题),2016年是“那个影响了我的人”(命题)。2017年是“向______学习”(半命题)。这说明,命题和半命题是江西中考语文卷作文题的两种主要形式。
  今年以“小事”为题,写一篇文章。很明显,这是要用小事来反映大事(大道理)的,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以小见大”法。
  何谓“以小见大”法呢?以小见大法,亦称小中见大法,或称小题大作法。即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的主题、反映深广内容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法的特点就在于,抓住一情一景、一事一物,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读者创造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廣阔、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艺术空间。
  以小见大法,通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第一,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小事物以揭示重大主题。
  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写的只是一个捕蛇人有关捕蛇情况的谈话,是平凡的生活小事,但却深刻地揭示了“苛政猛于虎”的重大主题。
  第二,借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刻画典型形象。
  如茹志鹃的《百合花》(五年制中学初中《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文章刻画新媳妇这个典型形象,没有把她置于血与火的战场上去刻画,而是把她放在战场的后方,写了有关她的几个行动细节:把自己刚结婚用的荷花被,盖在遗体上;为牺牲的小战士,缝补肩上的破洞。这些细小的行动,作为人物性格的闪光点,强有力地展示了人物宽广而美好的心灵。
  我们运用以小见大法作文,一定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所选小事物、小片断、小镜头和生活细节,必须是最典型、最能突出主题的;再一个就是要挖掘出小中的“大”来,认真思索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等等。
  “小事”这个命题作文,最适合采用的文体就是记叙文。写记叙文一定注意,要具备记叙文“六要素”中的若干要素,譬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些要素不必都写到,但必须有其中的若干要素。一般而言,写记叙文必须注意,记叙要具体而有重点,要恰当运用各种表现手法,语言要确切、生动等等。
其他文献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曳草的叶子。  我是一朵无名小花,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默默开放。风也在我身上轻轻吹过,我也在这风中飘扬。  我放眼草原,那一朵朵的是白色的小花吗?它们在缓缓地移动着,哦,是羊群呢!它们在悠闲地吃草。牧羊人骑着马,哼着小曲儿,驱赶着羊群,手里的鞭子自由而又有力的挥动着,那动作潇洒,灵活。  看着看着,我怪罪起了自己,恨不得自己也有骏马这样的一双雄健而有力的双腿,能在这美丽的草原
期刊
小时候,常依偎在母亲的怀里,爱听《三字经》《弟子规》的故事,并似懂非懂的念着“弟子规,圣人训……”,以孩童式的天真和幼稚,向往着书架上厚厚的书籍,装模作样地吟着,抚着那迷人的墨迹……  曾迷恋过高深的《红楼梦》,只是当时太小,初读时常被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搞得一头雾水。不知道林妹妹为何终日垂泪,不了解“海棠诗社”“桃花词社”中动人的诗意。只是笑着“刘姥姥进大观园”的闹剧,潇湘子时嗔时笑,含雅含顽的戏
期刊
匆匆的我走了  就如我匆匆地來  我匆匆地挥手  别了东方的太阳  那路边的野花  悄悄地在阳光下绽放  在故乡的小路上  我愿做一缕阳光  那河畔的翠柳  是河面上的佳人  微波的倩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那杉树下的一片  不是田野,是绿色的梦  弥漫在青苗间  飘荡着音符般的梦  匆匆的我走了  就如我匆匆地来  我匆匆地看了看  故乡的影子剪不断  (指导老师:胡建新)
期刊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记忆,不断遗忘的过程。蓦然回首,总是希望能看到生命最初的模样。  故乡永远都是我们生命的归宿,无论它改变了多少藏在心底里那些久久酿就的陈年往事,无论它是否还在岁月里存在,故乡永恒地都是从前的那个故乡。  每每回到故乡,总要经过那条小河。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河中捉小鱼、捉小虾。夏天盛午,也会在河里玩水,那清凉的感觉比当今的空调要好得多,虽然都是那么凉爽,但那自由无拘束的日子总是那
期刊
某校出了几个不一样的老师,现将他们总结归纳如下,以飨读者。  自然型  某日,杨老师对吴老师说:“你们班的林林才考了10分,你可要对他用点心。”  吴老师说:“你要正确看待个体差异,五个手指伸出来都不一般齐,总得有考倒数第一的吧,都考第一是不可能的。”  期末统考,吴老师教的班级考了全校倒数第一,杨老师说:“吴老师呀,这次你们班的统考成绩可够惨的。”  “没什么!你要正确看待个体差异,五个手指伸出
期刊
我从长眠中醒来,黑暗的环境,狭窄的空间,稀薄的空气,一条条艰险的生存环境不禁让我恍惚,过了一会儿,我才醒悟。我,是一颗种子,是一颗生长在岩缝里的种子,周围尽是一些不思进取的植物。  我极力的生长,想要冲破束缚,冲破黑暗。但黑暗是极其漫长的,并且还有这些尽会嘲讽人的苔癣植物,他们讽刺我的努力,嘲笑我的执着。但我只能默默的生长,我告诫自己:不要听信它们的话。但耳边还是飘荡着那些苔癣植物刺耳的声音“都生
期刊
【考点聚焦】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作为中华优秀传
期刊
那一年 兰州一带的新麦  熟了  在回家的路上  在水面混了三十多年的父親还家了  坐着羊皮筏子  回家来了  有人背着粮食  夜里推门进来  灯前  认清是三叔  老哥俩  一宵无言  半尺厚的黄土  麦子熟了
期刊
做女人还用学吗?我的回答很肯定:是的!!!  我是女人,但是从小被当成男生养,自然就没长成女人的样子。  童年,和小脚的奶奶相依为命;婚前,和暴戾的母亲度日如年。和这两个女人在一起,没有受到常人的教育,做的也大都是搬搬扛扛、安水管通下水、劈柴脱坯加磨刀的活计。  封闭和粗线条的生活,造就了大条的我:我行我素,胸无城府,蓬头垢面,不谙世故,不解风情。男人说我像“擀面杖”,女人说我是“杨排风”。  糊
期刊
早上,菜市场的地摊已摆满了五颜六色的菜。  我本想买点豆腐,却在一个卖菜的小女孩面前停下来。因为她远远地就在招呼,“阿姨,买番茄吧?1块钱8斤,你要不要?”我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停下来不相信地问了一声,“小朋友,你刚才说1块钱多少斤?”一个老太太正蹲在小女孩的面前挑选着番茄,她看了我一眼,帮忙重复道:“1块钱8斤。”我笑着说,“阿姨,我还以为她报错了价格,怕她一会卖完菜回去被家人责怪。”老太太也笑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