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经济学家梁小民:每一人都需要了解一点经济学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v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很多人而言,经济学是一门抽象而枯燥的学科,经济是个沉重而严肃的话题,经济学家往往也是高谈论阔不苟言笑的人群。其实经济学并非这般脱离生活,它毕竟是一门经世致用之学。有这样一位经济学家,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家讲解经济学,常有曲径通幽之妙;他翻译了大量西方经济学著作,他翻译的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在当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人手一套;他很喜欢读书,包罗万象,甚至不放过“谈武论侠话经济”的机会。他就是梁小民,喜爱他的读者亲切地称之为“大众经济学家”。
  青睐历史
  服从调剂开启经济学之路
  1943年,梁小民出生在山西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位医生。1958年由于政治运动的冲击,梁小民的父亲回到了家乡做农民。1962年,梁小民考上北京大学。他认为自己“比较幸运”,因为那一年大学招生主要看重表现而不是家庭出身。
  “其实我去经济系是个偶然。”梁小民告诉《经济》记者,他上中学时就特别喜欢历史,但是北大历史专业没有录取而将其调剂到了经济学专业。上个世纪60年代的北大,经济学还是个比较小的专业,全系学生累计才200多人,梁小民那一届也就40人左右,而且是五年制。
  “刚开始不喜欢这个专业”,说起被调剂专业,梁小民还记忆犹新,他回忆,自己当时几乎完全不了解经济学,社会上也很少谈政治经济学,中学更没有学过这门课,“直到不断地学习才慢慢喜欢上了经济学”。梁小民回想自己上大学的时候也没有对特定某位经济学家或某一经济学思想特别喜欢或关注,“一开始没有什么个人的志向,学着学着就喜欢了”。也没有想过大学毕业了干什么,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那代人很少有个人的志向和爱好,组织安排什么就干什么,大学毕业的工作也是分配的”。
  大学毕业正值“文革”期间,梁小民被分配到了东北林区,做了一年的林区工人。一个偶然的机会,梁小民成了中学语文教师,一教就是十年。直到1978年,我国恢复硕士研究生招生,梁小民又考回了北大,攻读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批判专业,也就是现在的西方经济学,毕业后留校教经济学,一直到1991年。尔后,梁小民又去到北京商学院(现在的北京工商大学),一直任教到退休。
  教学相长
  翻译写书不耽误上课
  上个世纪80年代,引进版书籍还很少,但当时有两个翻译出版优势,首先,那时候的引进书还不涉及版权问题,只要认为好,国内就可以翻译出版;其次,当时社会上各种思想正在逐渐放开,出版社出版的国外翻译著作非常多。
  在北大任教时,梁小民就开始做西方经济学著作的翻译了。随着翻译的东西越来越多,很多出版社都跟梁小民预约,尤其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梁小民最开始翻译西方经济学是萨缪尔森的著作,随后才到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除了教材外,梁小民更多的是翻译专著,其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就是西奥多·W.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如今已经收录在《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里了。梁小民认为,一边教学一边翻译,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它帮助我了解到很多经济学更前沿的东西,而且教学相长,很多东西又会反映到教学中。”
  直到1998年,梁小民已经翻译了十几本西方经济学经典学术著作。当时以引进和推广介绍西方经济学经典著作闻名的梁晶工作室找到梁小民,推荐他翻译曼昆的《西方经济学》,梁小民发现这本教材确实挺好就接下了翻译任务。只是没想到图书问世后会引起众多读者的追捧。当时的《光明日报》特别用一个整版邀请曼昆的学生撰文宣传。这一整版的书评出来后马上就受到中央领导的注意,“那年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几乎人手一套《西方经济学》,很受重视。”而且在出版社的组织下,梁小民去了二十多个城市做演讲,好评如潮。曼昆《经济学原理》如今已经跟踪翻译到第六版了,这六版完全是梁小民单独翻译的,他认为合作翻译会导致书的风格产生不一致,所以也不喜欢跟别人合作。谈到翻译风格,梁小民指出,自己翻译时就只想着如何能让更多的中国读者读懂。
  除了翻译经典著作,梁小民写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也颇有影响。他写的第一本书叫《西方经济学导论》,第一代研究经济的人都是以这本书为教材的,到目前,这本书的影响力也没有消退。梁小民专门为研究生写的《高级宏观经济教程》,也一直是大学教材里比较受重视的。
  普及经济学
  让普通民众能接受
  1994年,梁小民去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研究,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就发觉现代经济学基本上都需使用数学,用数学模型,而像梁小民这一代人接受的数学基础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要求了,这时他感到自己还想继续深入研究经济学已不太容易。另外,梁小民发现当时很多大牌经济学家都写专栏,发表一些普及式的经济学知识,他觉得这样做很有意义。所以梁小民决定不搞太过前沿式的研究,而专门从事普及型的工作。
  普及型的工作更要求广泛的知识面,梁小民的一个优势正是知识面比较广。得益于当医生的父亲在解放初期就可以领到80元的薪水,在父亲喜欢看书、买书的熏陶下,梁小民拥有一个很好的读书环境。良好的家境,让梁小民也有一些零花钱可以自主买书。“我看的书比较多,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都看得不少,所以就能把这些知识用在里面。”梁小民说,他尤其喜欢看武侠小说,曾写过《谈武论侠话经济》,也就是从武侠里面看经济学的道理,把介绍武侠和经济学结合在一起。看了很多的寓言故事后,梁小民又写了一本《寓言中的经济学》,从寓言中谈经济学的道理,这样老百姓看着比较容易,因为这些寓言都是大家生活中所熟知的,比较容易接受。梁小民认为,绝大多数人是没有专业功底的,但每个人都需要了解一点经济学。基于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梁小民就选择走普及经济学的道路,他要用比较通俗的方法把经济学讲清楚。
  在康奈尔大学期间,梁小民看美国人的讲课方式,受到了不小的触动。美国教育很重视经济学原理的授课,都是很大牌的教授给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讲课。“知名教授对经济学原理非常熟悉,讲起来也才非常的熟练,学生听得就很明白。”梁小民指出,这与国内的授课差别还是挺大的,因为国内教师都是应付上一年级的课程,而美国的基础课都是知名教授讲。   梁小民认为,国外每一个大学生都要学经济学,中国也应该是这样。“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就要兼具通俗性和普遍性,让他们能够接受。”在梁小民看来,经济学有三个方向,一是跟踪当前世界经济学的最新进展,国外研究国内应该有了解;第二是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当前中国的经济问题;第三就是把经济学普及给老百姓,让更多人能够接受了解经济学。“这三块经济任务应该说都是很重要的,不同的人侧重于不同的任务。现在侧重于追踪前沿的人其实并不多,普及的人也不多,因为很多专业人士觉得这个层次太低,最多的就是用经济理论研究经济问题。当然经济学普及也有人做,最近就有一本书叫《王二的经济学故事》。”梁小民指出,做普及并不容易,而目前中国就存在这样的问题,说是普及其实不够普及,老百姓不愿意看也看不懂,“不论你的水平多高,得让人看得懂才行。”
  老有所为
  讲课看书不亦乐乎
  梁小民从北京工商大学退休多年,但是他依旧忙碌。近70岁的高龄还经常应邀前往各地给各系的EMBA(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讲课,主要是讲管理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商帮文化的课程也有涉及。直到现在,梁小民每个礼拜都要到京外去,记者采访前他刚从四川大学回来,接着又将飞去深圳。
  关注当下中国经济,梁小民认为从经济增长率在缓慢下降来看,目前还是比较困难的。他指出,中国经济发展三十多年,现在应该是一个转折点,“原来的发展模式已不能够再持续下去了”。在中央提的“保物价、稳增长、调结构”经济政策中,梁小民认为,就目前而言,“调结构”很难实现,但结构调整不到位,中国经济将面临困难,尤其是怎样从投入型的增长转向技术型的增长,这点非常关键。
  梁小民说自己现在身体还不错,平时没什么爱好,在家就看书写文章,有时候写写书评。记者到访时,他正在看科幻小说《三体》,梁小民说,这类小说看着比较轻松有趣。严肃书籍他也没落下,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以通货膨胀为主要内容的《纸与铁》,梁小民就认为“写得蛮好”。
  梁小民简介
  著名经济学家。1943年出生于山西。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94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研究。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现任国务院特邀监查员,国家价格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委,北京市社科基金评委,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当代西方经济学教学与研究,译有《经济学原理》(曼昆著)、《经济学》(迈克尔·帕金著)等专著、译著教科书50余种,著有《经济学是什么》、《小民读书》、《小民谈市场》、《小民说话》、《我说》、《我谈》、《我看》等。
其他文献
2011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但是现有的城市在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环境质量、公共服务、社会和谐和安全等方面,还难以适应时代的新要求,面对严峻的挑战,城市亟待加快转型步伐。  2012年9月14日,“2012中国经济论坛”在京召开,主题为“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会议期间,与会的国内外知名经济学家、政界人士对我国城市的转型发展进行了深
期刊
编者按:美国金融温和复苏、欧洲金融几近失控、日本金融风险潜藏全球经济的巨大变革,为我国走向世界带来了巨大机遇。放眼新兴经济体,我国应倚靠财智、促进创新,践行“打开门”、“走出去”、“谋发展”一体化的对外经贸战略思想,实现走出去企业的稳步发展。       在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曲双石联名发表的《2011年国际金融形势评论》一文中,记者看到了这样的
期刊
为了迎接和纪念龙年的到来,TITONI瑞士梅花表为品牌备受推崇的Master Series大师系列设计了一款特别限量版腕表,命名为“腾龙”。这款彰显龙的腾跃与尊贵气质的龙表一问世,便大受手表收藏家的青睐和消费者的喜爱。  作为有着90多年历史的瑞士经典名表,何以想到要在龙年推出一款特别限量版的龙表,并命名为“腾龙”?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情结的瑞士梅花表公司总裁丹尼尔·史洛普先生说,公司了解到“龙”为
期刊
在政府的指导支持下,促进教育形式多元化  我是来自同心实验学校的校长沈金花。2005年从中华女子学院毕业后,和其他有公益梦想的人一起参与这所公益打工子女学校的建设和发展。7年的时间,让我真正认识了这些纯洁可爱的流动中的儿童以及他们淳朴坚韧的父母,还有坚守教育理想的一线教育者们。我也深深体会到根据打工群体的实际需求开展教育对他们的重要性。  同心实验学校曾培育的7000多个流动儿童和家庭,让我深切体
期刊
“中国经济”一直是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大多数经济学者认为,尽管近期受到外部经济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仍具巨大增长潜力。  中国经济有望进一步趋稳  9月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从宏观经济各项指标的组合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是好的,经济增速仍保持在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区间内,并已经呈现出缓中趋稳的态势。随着近期密集出台的政策
期刊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十年来,我国农业克服种种困难,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保障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  九个一号文件  助推农业迅速发展  从2004—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九个中央一号文件,分别就农民增收、农业综合
期刊
头顶“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民航劳动模范”的光环,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青年五四奖章”的荣誉,今年更是当选为十八大代表,他就是吴志梁,一名普通的中国航油员工。  吴志梁1995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中国航油河北分公司油库供油班组的值班经理、技师。  立足平凡岗位  争创一流业绩  吴志梁参加工作后,一直工作在生产一线,地面加油员、油料保管员、司泵员、计量员、电工、飞机加油员,基
期刊
说起这些年快速发展的中国水运业,承载着国家发展战略、体现国际水运市场格局中中国元素的几个重大项目不能不被提起: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突破了世界最大的河口拦门沙治理技术瓶颈,目前建成已担当起联动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要载体的洋山深水港工程,打通了国内“深水软体排铺设”及“深水筑堤”技术通道,开启并践行着上海航运业的繁荣与强盛;被纳入国家战略性发展规划的曹妃甸区域,应用陆域
期刊
城镇化是拉动经济成长的一个根本动力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  城镇化是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持久动力和最大的潜在内需。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必须实现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如果说工业化在某种意义上主要是创造供给,那么城镇化则主要是创造需求。城镇化在扩大内需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城镇化不仅是引发消费需求、带动投资增长、推动经济服务化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育创业者和新型农
期刊
2010年,法国政府投资部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戴维访问中国时坦言:“中国企业去法国投资的太少!”自此,他开始在中国展开频繁的商务会面。  为提升“综合吸引力”,法国积极探索经济改革,并于同年推出了“国家投资计划”。一系列措施之后,招商引资情况是否出现好转?中法经贸进展如何?带着这些疑问,《经济》记者专访了法国政府投资部首席代表、投资参赞孔士嘉(Pascal GONDRAND),共同探寻未来的国家投资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