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相对于其他小学语文的几篇文章来说,层次较分明。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把握。为了使小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能够真切的认识到圆明园的历史价值,从而学习并了解中国历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将对这篇课文进行公开课讲解,并提出教学反思。
关键词:圆明园的毁灭;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文章,都是需要学生用心去感受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的一组课文。学生对于这种类型的文章感情较丰富。所以我选择了这篇作为公开课。我这堂课主要让学生感悟2、3、4、5自然段,带他们一起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及感悟它的毁灭。让他们在对比中了解圆明园的历史,了解中国的历史。
一、《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教学
在讲解第三自然段,圆明园昔日美不胜收的建筑时,我一边让学生读课文,一边播放相对应的视频。如此一来,学生不仅仅知道文章描写的事物,也能通过看视频亲眼欣赏圆明园的美丽。使得他们能入情入境。除此之外,我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看完圆明园别具一格的建筑之后,我找一个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轻柔的音乐,在音乐声中,在课文朗读中带着学生走进圆明园昔日的壮观。随着朗朗的书声、优美的音乐,同学们都沉醉了。他们脸上不时露出愉悦的笑容。从此情此景我便得知,学生们真的进入氛围了。抓住这个机遇,我接着叫几个说说他们想象中所看到的圆明园的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学生不但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我在后面第五自然段的讲解,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这么美的风景居然毁于一旦,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
2、在细节处透彻文章内容
在介绍圆明园的规模时,我用了做比较的说明方法。圆明园占地四百多公顷。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个概念还不是很清晰。所以我把圆明园的面积和他们熟知的东湖公园进行比较。东湖公园是他们生活的环境,所以学生一下子就能知道圆明园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当讲到第二自然段的“众星拱月”这个词语时,为了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我打破了传统生硬的讲解方式,而是用了比较形象的图形,把圆明园的独特地理位置表现出来。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而且学起来比较轻松,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当讲到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文章中描述圆明园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时,我采用了举例子的方法,(一幅画只要烧几秒钟,那么三天三夜会烧掉多少珍贵的历史文物?)。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及对英法强盗的憎恨。
3、恰到好处地运用相关资料
圆明园的毁灭离我们的学生太遥远,他们很难体会到历史的耻辱,只是书本上的资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讲到火烧圆明园的时候,我收集了当时目睹圆明园毁灭的一些记者、传教士的文字记录及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通过对这段记忆的朗诵及观看视频,学生清晰地知道了当时圆明园毁灭的过程,并且也拨动了他们心底爱国、护国的那根心弦。
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虽然这堂课上下来感觉还可以,但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图片过多,文字稍少
这堂课我收集了很多圆明园美景的图片。在课堂教学中,有一部分时间用在了观看图片,朗读课文的时间则相对少了一些。如此一来,难免让学生读书的时间少了点。造成了一些理解能力差的同学对课文内容不太熟悉。理解课文内涵不够深入。
2.关键词的讲解不夠到位
当讲到文章第五自然段时,有好几个动词描述了英法强盗的可恶嘴脸,本应把这些词单独提出来让学生好好体会,但是我却没有这么做。只是把这些词语放在两个句子中让学生进行对比。导致了学生不能很好地体会当时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有多恶劣。这样也就影响课后第三题的解答。
3.知识点没有落实
当讲到圆明园的布局时,因为担心学生说不出“布局”这两个字,所以,在讲解时并没有引导学生说出这两个字。以至于讲完一堂课之后,学生只知道圆明园的组成,哪天换成布局就不知道所以然了。
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普遍比较配合我的讲解,并且在课堂上调动起了对中华民族的情感,《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有着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然而,这堂课需要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当扬长避短,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说说《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8(36):50-51.
[2]朱国新.创意教学:“走近”到“走进”——读窦桂梅老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J].语文知识,2017(18):22-24.
[3]欧阳艳.词语教学也能美不胜收——听王崧舟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J].语文知识,2017(22):88-89.
关键词:圆明园的毁灭;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文章,都是需要学生用心去感受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的一组课文。学生对于这种类型的文章感情较丰富。所以我选择了这篇作为公开课。我这堂课主要让学生感悟2、3、4、5自然段,带他们一起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及感悟它的毁灭。让他们在对比中了解圆明园的历史,了解中国的历史。
一、《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教学
在讲解第三自然段,圆明园昔日美不胜收的建筑时,我一边让学生读课文,一边播放相对应的视频。如此一来,学生不仅仅知道文章描写的事物,也能通过看视频亲眼欣赏圆明园的美丽。使得他们能入情入境。除此之外,我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看完圆明园别具一格的建筑之后,我找一个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轻柔的音乐,在音乐声中,在课文朗读中带着学生走进圆明园昔日的壮观。随着朗朗的书声、优美的音乐,同学们都沉醉了。他们脸上不时露出愉悦的笑容。从此情此景我便得知,学生们真的进入氛围了。抓住这个机遇,我接着叫几个说说他们想象中所看到的圆明园的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学生不但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我在后面第五自然段的讲解,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这么美的风景居然毁于一旦,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
2、在细节处透彻文章内容
在介绍圆明园的规模时,我用了做比较的说明方法。圆明园占地四百多公顷。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个概念还不是很清晰。所以我把圆明园的面积和他们熟知的东湖公园进行比较。东湖公园是他们生活的环境,所以学生一下子就能知道圆明园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当讲到第二自然段的“众星拱月”这个词语时,为了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我打破了传统生硬的讲解方式,而是用了比较形象的图形,把圆明园的独特地理位置表现出来。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而且学起来比较轻松,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当讲到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文章中描述圆明园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时,我采用了举例子的方法,(一幅画只要烧几秒钟,那么三天三夜会烧掉多少珍贵的历史文物?)。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及对英法强盗的憎恨。
3、恰到好处地运用相关资料
圆明园的毁灭离我们的学生太遥远,他们很难体会到历史的耻辱,只是书本上的资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讲到火烧圆明园的时候,我收集了当时目睹圆明园毁灭的一些记者、传教士的文字记录及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通过对这段记忆的朗诵及观看视频,学生清晰地知道了当时圆明园毁灭的过程,并且也拨动了他们心底爱国、护国的那根心弦。
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虽然这堂课上下来感觉还可以,但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图片过多,文字稍少
这堂课我收集了很多圆明园美景的图片。在课堂教学中,有一部分时间用在了观看图片,朗读课文的时间则相对少了一些。如此一来,难免让学生读书的时间少了点。造成了一些理解能力差的同学对课文内容不太熟悉。理解课文内涵不够深入。
2.关键词的讲解不夠到位
当讲到文章第五自然段时,有好几个动词描述了英法强盗的可恶嘴脸,本应把这些词单独提出来让学生好好体会,但是我却没有这么做。只是把这些词语放在两个句子中让学生进行对比。导致了学生不能很好地体会当时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有多恶劣。这样也就影响课后第三题的解答。
3.知识点没有落实
当讲到圆明园的布局时,因为担心学生说不出“布局”这两个字,所以,在讲解时并没有引导学生说出这两个字。以至于讲完一堂课之后,学生只知道圆明园的组成,哪天换成布局就不知道所以然了。
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普遍比较配合我的讲解,并且在课堂上调动起了对中华民族的情感,《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有着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然而,这堂课需要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当扬长避短,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说说《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8(36):50-51.
[2]朱国新.创意教学:“走近”到“走进”——读窦桂梅老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J].语文知识,2017(18):22-24.
[3]欧阳艳.词语教学也能美不胜收——听王崧舟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J].语文知识,2017(2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