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撞大运

来源 :可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che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周,朋友兴冲冲地告诉我,他在最不可能找到工作的地方撞了大运。当时,他正带着孩子参加游泳比赛。比赛空闲时间,他和另一个参赛孩子的父亲拉起家常,渐入佳境。对方详细询问他的工作内容、地点。没想到,这段闲聊让他得到一份新工作。
  他的奇遇激励了我。从那时起,我见人就问:“你在哪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方找到过工作?”
  回答千奇百怪,充满传奇色彩。有的发生在遛狗时,有的发生在排队买咖啡时。他们提到的情况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碰到,但我的询问有三个显而易见的好处。
  首先,我的问题让人精神放松。我不是在请求帮助,只是对他们的经历感兴趣,给了他们一个谈论自我的机会。这种开放式的交流比任何一种方法更能加强人际关系。
  其次,这些问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他们不再是被动的倾听者。他们侃侃而谈,提供的答案丰富而有趣。他们甚至给出许多专业性的建议及联系一些重要人物的方法。
  最后,询问激发起他们的热情。他们瞬间回味起找工作时的酸甜苦辣,情绪变得激动,对你的问题作出积极的响应。
  当然,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在何时何地得到机会。真正的挑战是,你要有一双发现机会的慧眼。
  (摘自《青年参考》图/孙大帅)
其他文献
忧郁的味道  第一次见到她时,她拿着我的资料看了半天,冷冷地说:“先试用吧,你可以出去了。”  就这样,我成了这家店里的店员。这是京城颇为著名的快餐店。  她是店长。在餐厅每天开始营业及打烊时,她总会说,有些人刚来到北京,可能很多地方不习惯;她还会说,别以为以前风光现在就可以骄傲,在我眼里,你只是个小服务员。  此前,我在事业单位供职,衣食无忧。可是命中注定,我会在安逸的生活里遇到浪子。父母的反对
期刊
要找到杜鑫的“中央公园咖啡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藏在北京一座高档写字楼六楼的角落里,除了小小的门脸,没有任何标志和招牌。还是有人根据介绍,按照周围酸辣粉老板、服装店店员的指引,拐了几个弯找过来。很多人还没进门就惊呼:“真像。”  这个小小的咖啡厅完全按照美剧《老友记》里的“中央公园咖啡厅”复制而来:墨绿色的大门,红白相间的雨棚,大窗户上“中央公园”的标志,还有一张标志性的橘红色三人沙发。  
期刊
想在寻常日子里找一个知心朋友,真是难于上青天。我们受了钟子期和俞伯牙的蛊惑,跟着朋友去撞南墙,见了血,似乎才见了真,可惜没那么多古琴去毁,就爱上了《水浒》。女孩子的友情是怎么来的,我不知道。男孩子之间的友情,多多少少都有点投名状的意思。我最铁的哥们儿现在香港,我们之间的关系已经铁到不锈钢的程度。不论多少年不见,他一回昆明,我们还是锃光瓦亮的一对活宝。  想当年,我俩相互一见,就觉得对方一定是英雄人
期刊
大学毕业那年,我们中文系的一个女生嫁给了上一届的师兄。结婚当天,他们身穿礼服,乘坐敞篷汽车穿过寒风劲吹的大连街道,冻得瑟瑟发抖,却仍坚持在棒槌岛的沙滩上念完《红与黑》中他们最中意的选段:“来吧,一切都很好。勇气,我一点儿都不缺。”听到他们无畏的宣告,大海泛起了波澜。这事儿有点儿离谱,但它正是他们一生中美好时光的一部分。人世间所谓的美好,其实就是未必美好却恰逢其时吧?  (摘自《佛祖在一号线》文化艺
期刊
亚伦雪柏,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致力于整理改编世界各国优秀民间故事和童话作品。本故事改编自缅甸传统童话《四木偶》。  从前,缅甸有一个制造木偶的工匠,他有个儿子叫艾昂。父亲希望艾昂能成为一名制造木偶的手艺人,可艾昂觉得这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艾昂决定离家去闯荡。父亲悲伤地看着他,说:“如果一定要走,就带上我给你准备的同伴吧。”  父亲拿出四个栩栩如生的小木偶,告诉儿子,每个木偶都代表不同的能力和
期刊
天降美事  克拉夫特是个小职员。他嗜好赌马,总是输多赢少。一天早上,邮差给他送来六封信,其中五封都是催款的账单,他根本没钱付账。第六封信他倒没有想到,那是一张简短的通知书,开头写着一个姓名:约瑟夫内曼先生。下面是一句话:如果这人死了,您可获得5000美元。  克拉夫特翻来覆去地看那封信。信封很普通,上面打着自己的名字和办公室地址,没有发信人的姓名、地址。信封上盖有邮戳,可是字迹模糊,看不清楚。他想
期刊
一个猎人打算到草原上捕麋鹿。他扛着猎枪,找了很久,终于发现一只膘肥体壮的麋鹿。猎人十分高兴,悄悄伏下来,准备靠近后再开枪。  正当他接近麋鹿时,忽然,前边的草丛里跳出一只豺狗。豺狗机敏,四肢轻捷。它不屑地望望这个又瘦又矮的猎人,傲慢地在离他不到二码的地方散起了步。  猎人被激怒了,端起猎枪,瞄向豺狗。  豺狗看到瞄向自己的猎枪,轻轻一跳,就跳到一边去了。  猎人好不容易又瞄准它,正要扣动扳机,它又
期刊
一见钟情  米拉麦迪娜是一个很有舞蹈天分的英国女高中生。每当学校有比赛或派对,她就是众人眼中的焦点。“米拉,你到底会爱上怎样的男孩呢?”朋友常常好奇不已。“哦,最好是一个我看着他的眼睛时会忍不住战栗的男人,还得是个有着古铜色皮肤、满头金发的贵族骑士。”每次抛出这个答案,米拉都忍不住大笑。  米拉在学校街舞社团越来越有名。她的出色表现被英国伦敦著名的街舞团体“流金”留意到,她受邀成为一名正式的街舞团
期刊
“要不要帮她泡咖啡?”  “要不要帮她复印?”  “要不要帮她录入?”  几乎所有职业女性都为这些琐事烦恼过。多少次犹豫、多少次心不甘情不愿的帮忙、多少次正面拒绝,无论选择哪一个,事情过后的心情都不会很好。别人无数次用漂亮话称赞你:“你打字速度快,我才会想到找你帮忙的”“你泡的咖啡最好喝啊”……听到这些话,你会选择怎么应对呢?  当别人笑眯眯地拜托你一件事情时,想要拒绝,不是那么容易,谁也不是天生
期刊
有多少人经历过“一见钟情”?调查结果显示,55.2%的人有过“一见钟情”的经历。男性“一见钟情”发生的几率更高一些,61.1%的男性经历过“一见钟情”,而女性只有50.6%。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男性更容易“以貌取人”,而女性更注重对方的内涵。  当人凭直觉认为自己开始喜欢那个人后,就会寻找种种理由“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通过寻找理由,又使自己的直觉“正当化”——这是人类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从脑的构造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