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瓦当收藏逐渐升温。2001年天津国际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一个带木盒的汉瓦当成交价高达11万元。2007年8月,在北京中拍国际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一枚直径17.6厘米的汉瓦当,以5500元的价格成交。之所以拍出如此骄人之价,在于瓦当珍贵的研究价值、审美价值、升值潜力越来越为金石学家、收藏家和大众所珍视。随着瓦当市场价格的一路攀升,大量赝品也随之充斥市场,可谓鱼目混珠。下面就略施“小计”,为大家抛砖引玉。
以史为鉴,慧眼识“瓦”——熟谙“瓦史”心自明
只有熟知瓦当史,烂熟其形制、纹饰、制作等特征,藏者方可有纲可循,有目可依,现略述如下。
瓦当最早产生于西周时期,陕西周原遗址的西周中晚期地层曾经出土有素面瓦当及饰有重环纹的图案瓦当两种,形制均为半圆形,是瓦当发展之初的基本形制。
大约在春秋晚期真正开始有瓦当,起初瓦当上的主要纹饰多为兽面纹,后来普遍向卷云纹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瓦当以半圆形为主,但圆形的已经出现。洛阳周王城主要是素面半瓦当和动物纹瓦当,还有少量的云纹瓦当。齐国瓦当质地细密坚硬、色泽均匀、表里一致,呈灰或蓝灰色,少数火候稍低者呈灰褐色,质地略显松软,其形式分半圆形和圆形两种。齐瓦烧成后均施彩,色彩多为红色,偶施白色。画面构成多以树木为母题,装饰在当面中央的突出位置,左右两侧配以其他纹样,构图对称、画面完整,构成了齐瓦当独有的特点。流行纹样主要有树木双马图、树木双鸟图、树木双骑图、树木双蜥蜴图、树木双兽图等。齐瓦当讲究大的动势和基本形态,动物生动逼真,特征极易辨认。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齐国还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文字瓦——“天齐”半瓦当。鲁国以云纹瓦当为主;赵国以素面圆瓦当为主,有少量三鹿纹瓦当;秦国流行单个动物图案组成的瓦当;燕国多饕餮纹瓦当;楚国以素面瓦当为主。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代瓦当形成了清新写实的风格,图案瓦当多饰水涡纹,这可能与秦国尚水有关。画像瓦当则继承先齐风格,多取材树木、树叶、动物等图案,这反映了早期秦人由狩猎生活向农业生活的转变。秦瓦的这种特征对随之而来的汉画像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时期还出现了大半圆形的瓦当。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之一。瓦当纹饰发生了较大变化:图案完成了由具象向抽象、由写实到写意的形式转变。这时反映农牧业生活的瓦当逐渐被盛极一时的四神瓦当所替代,瓦当图案以云纹和几何变形纹为主,这是受道家黄老无为思想影响的结果。文字瓦当也繁盛起来。文字瓦当就字体而言,篆书多于隶书,阳文多于阴文;就内容而言,有的标明建筑物的名称,如地面建筑的“长乐”、“上林”、“未央”、等,陵墓建筑的“高祖万世”、“殷氏冢当”、“长陵西神”等。有的为吉语,如“长乐无极”、“万岁未央”、“延年益寿”、“长生吉利”等,此类吉语瓦当在品种和数量上都非常多。按文字的排列结构而言,有以下几种:一是单字结构,如“卫”、“冢”、“李”等;一是二单元结构,或上下竖读或左起横读或右起横读,如上下结构的“甘林”、“冢上”等;如左右结构的“千秋”、“万岁”等,讲究对称美;一是汉代文字瓦当中最为常见的四单元结构形式,将圆形当面分为四部分,每部分安排一字或两字,分为左起竖读式、右起竖读式、左起横读式、右起横读式和环读式等。此外,还有多单元和无单元结构的,如无单元的“与华无极”、多单元的“延寿万岁常与天久长”、“千金宜富景当”、“鼎湖延寿宫”等。由于瓦当面积较小,多数是将文字分开印制,使用时排列成句,所以常见单字或两字的多为半圆瓦当,四字的多为圆形瓦当。
在秦汉时期,圆形瓦当占据了主流地位,半圆形瓦当逐渐被淘汰,到东汉时绝迹。西汉中期之后,瓦当主要是轮制,因而有轮旋纹式,极似象形文。真瓦内壁有粗布纹理,假的没有。绳纹直且粗的,一般属汉代;绳纹细且直或细直交叉的多为秦代之物;燕下都半瓦当多为双龙饕餮纹和由此而来的变异纹样,构图饱满、繁缛细腻、奇谲神秘。
另外还要注意秦汉瓦当的重要区别:1 秦瓦中央无圆柱,汉瓦则有圆柱。2 秦瓦直径小且不规整,汉瓦大而规整,中期特征更明显。3 秦瓦背面作整瓦筒,后用竹刀削去一半,汉瓦沿袭秦代,但仅作半筒,平滑无切痕。4 汉瓦背面多有大拇指窝,且切的痕迹用手抹平。5 秦瓦瓦简短,汉瓦瓦筒长。6 秦瓦边轮窄狭,用手捏成,宽窄不均匀,汉瓦边轮规整匀称。7 秦瓦多在成阳、凤阳两大区域,汉瓦则散布全国。8 秦瓦颜色纯青,汉瓦土锈多于秦瓦,青色稍减。9 秦瓦重纹饰变化,汉瓦重文字变化。10 秦瓦葵纹尤其云纹图案多,汉瓦则倾向抽象等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西方佛教的传入,莲花纹、兽面纹瓦当渐次增多,不过此时期依然是云纹为主。西晋云纹外有一圈锯齿纹;隋唐、五代及北宋早期莲花纹成为最常见的纹饰,由起初的单瓣莲花变为复瓣莲花,周围多饰有连珠纹,晚期莲花瓣渐渐低平。宋代瓦当兽面纹取代了莲花纹。辽金时期兽面纹再度出现,也是中国古代瓦当艺术的最后一次辉煌。隋唐以后文字瓦当极为罕见,几乎销声匿迹。元明清瓦当发展陷入低谷。元代瓦当以兽面纹为主,但了无新意。明清两代皇室采用琉璃瓦,图案以云龙纹为主。这一时期,由于普通民居砖雕的迅速发展,逐渐取代了瓦当的霸主地位,瓦当发展就此一蹶不振。
明察秋毫,看破玄机——瓦当作伪大揭秘
一种是用品相较好的真瓦为模子进行翻制,烧成后进行做旧处理,然后用石灰水加盐煮数小时,使瓦表面形成一层白色的仿古包浆,再喷上加胶的泥浆。此做法,图案清晰,纹饰精美,像双龙饕餮纹、山形饕餮纹等,无论从手感、重量、包浆等方面均酷似真瓦。
第二种是真材实料拼凑法。此法极具欺骗性,因为作伪者采用同时代的素面瓦当直接雕刻,或把现在市场价位偏低的纹饰瓦当的图案铲除,然后用钢锯把一些残存瓦当上的字面锯下来,或者用水泥模拟瓦当上的文字,再用胶或水泥进行粘贴;做好后在瓦面涂上一层泥再做旧。此类假瓦线条生硬呆板,非要仔细分辨文字篆法不可。用这种手法制出的瓦当,一般在市场能卖到几百元。
第三种就是残瓦大拼贴。用真的残瓦拼接出比较特殊的图像、图案或文字等。此种作伪方式相当“唬”人,对于那些对瓦当史、中国文化史、书法史缺少研究者极具“杀伤力”!这类赝品因极难识破,故常常“蒙混过关”,价位较高,在市场上卖价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
第四种作伪法就是在古砖上进行改刻。比如考古挖掘出土的大量弃置不用的古砖被不法分子“变废为宝”,仿刻出种种赝品,然后再涂泥做旧,进入市场。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真枪实战辨真伪
只纸上谈兵是不行的,在接触实物时还要注意以下辨别真伪的秘诀:1 真瓦敲击时声音脆,假瓦声音则发闷。2 真瓦的包浆坚固不易消掉,如果脱落,真瓦也成片状,而假瓦反之。3 真瓦几乎没有异味,假瓦因经过碱水蒸煮、浸泡,异味则极大。4 真瓦的内壁有粗布纹理,赝品没有或为极细的机制布纹。5 真瓦背面往往有长短不一的筒瓦残存,假瓦多无筒瓦残存,即便有也多粗制滥造。6 瓦当在入地时发生断残,断残处与瓦当整体包浆及色泽一致,若在出土时碰残,即使裸露新茬,也没有必要去做旧。7 真瓦断痕自然,赝品则反之,断痕自然与否是判定真伪的标准之一。8 赝品一般批量生产,真与假在图案和规格上相同无可厚非,如果多个瓦当断口一样就要颇加谨慎。9 假瓦当都是用黄土像烧砖一样做成,再涂上泥土,就像是出土的一样,购买时,不妨用水清洗一下,如果卖方不肯,赝品的可能极大。10 一定要熟悉当前市场,一般情况下,市场价位较高的瓦当赝品最多,比如文字瓦当和四灵瓦当伪品自然比普通图案瓦当要多,所以见到稀奇古怪的瓦当就要提高警惕。
总之,收藏者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就会练就一副“火眼金睛”。
责编 石晓
以史为鉴,慧眼识“瓦”——熟谙“瓦史”心自明
只有熟知瓦当史,烂熟其形制、纹饰、制作等特征,藏者方可有纲可循,有目可依,现略述如下。
瓦当最早产生于西周时期,陕西周原遗址的西周中晚期地层曾经出土有素面瓦当及饰有重环纹的图案瓦当两种,形制均为半圆形,是瓦当发展之初的基本形制。
大约在春秋晚期真正开始有瓦当,起初瓦当上的主要纹饰多为兽面纹,后来普遍向卷云纹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瓦当以半圆形为主,但圆形的已经出现。洛阳周王城主要是素面半瓦当和动物纹瓦当,还有少量的云纹瓦当。齐国瓦当质地细密坚硬、色泽均匀、表里一致,呈灰或蓝灰色,少数火候稍低者呈灰褐色,质地略显松软,其形式分半圆形和圆形两种。齐瓦烧成后均施彩,色彩多为红色,偶施白色。画面构成多以树木为母题,装饰在当面中央的突出位置,左右两侧配以其他纹样,构图对称、画面完整,构成了齐瓦当独有的特点。流行纹样主要有树木双马图、树木双鸟图、树木双骑图、树木双蜥蜴图、树木双兽图等。齐瓦当讲究大的动势和基本形态,动物生动逼真,特征极易辨认。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齐国还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文字瓦——“天齐”半瓦当。鲁国以云纹瓦当为主;赵国以素面圆瓦当为主,有少量三鹿纹瓦当;秦国流行单个动物图案组成的瓦当;燕国多饕餮纹瓦当;楚国以素面瓦当为主。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代瓦当形成了清新写实的风格,图案瓦当多饰水涡纹,这可能与秦国尚水有关。画像瓦当则继承先齐风格,多取材树木、树叶、动物等图案,这反映了早期秦人由狩猎生活向农业生活的转变。秦瓦的这种特征对随之而来的汉画像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时期还出现了大半圆形的瓦当。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之一。瓦当纹饰发生了较大变化:图案完成了由具象向抽象、由写实到写意的形式转变。这时反映农牧业生活的瓦当逐渐被盛极一时的四神瓦当所替代,瓦当图案以云纹和几何变形纹为主,这是受道家黄老无为思想影响的结果。文字瓦当也繁盛起来。文字瓦当就字体而言,篆书多于隶书,阳文多于阴文;就内容而言,有的标明建筑物的名称,如地面建筑的“长乐”、“上林”、“未央”、等,陵墓建筑的“高祖万世”、“殷氏冢当”、“长陵西神”等。有的为吉语,如“长乐无极”、“万岁未央”、“延年益寿”、“长生吉利”等,此类吉语瓦当在品种和数量上都非常多。按文字的排列结构而言,有以下几种:一是单字结构,如“卫”、“冢”、“李”等;一是二单元结构,或上下竖读或左起横读或右起横读,如上下结构的“甘林”、“冢上”等;如左右结构的“千秋”、“万岁”等,讲究对称美;一是汉代文字瓦当中最为常见的四单元结构形式,将圆形当面分为四部分,每部分安排一字或两字,分为左起竖读式、右起竖读式、左起横读式、右起横读式和环读式等。此外,还有多单元和无单元结构的,如无单元的“与华无极”、多单元的“延寿万岁常与天久长”、“千金宜富景当”、“鼎湖延寿宫”等。由于瓦当面积较小,多数是将文字分开印制,使用时排列成句,所以常见单字或两字的多为半圆瓦当,四字的多为圆形瓦当。
在秦汉时期,圆形瓦当占据了主流地位,半圆形瓦当逐渐被淘汰,到东汉时绝迹。西汉中期之后,瓦当主要是轮制,因而有轮旋纹式,极似象形文。真瓦内壁有粗布纹理,假的没有。绳纹直且粗的,一般属汉代;绳纹细且直或细直交叉的多为秦代之物;燕下都半瓦当多为双龙饕餮纹和由此而来的变异纹样,构图饱满、繁缛细腻、奇谲神秘。
另外还要注意秦汉瓦当的重要区别:1 秦瓦中央无圆柱,汉瓦则有圆柱。2 秦瓦直径小且不规整,汉瓦大而规整,中期特征更明显。3 秦瓦背面作整瓦筒,后用竹刀削去一半,汉瓦沿袭秦代,但仅作半筒,平滑无切痕。4 汉瓦背面多有大拇指窝,且切的痕迹用手抹平。5 秦瓦瓦简短,汉瓦瓦筒长。6 秦瓦边轮窄狭,用手捏成,宽窄不均匀,汉瓦边轮规整匀称。7 秦瓦多在成阳、凤阳两大区域,汉瓦则散布全国。8 秦瓦颜色纯青,汉瓦土锈多于秦瓦,青色稍减。9 秦瓦重纹饰变化,汉瓦重文字变化。10 秦瓦葵纹尤其云纹图案多,汉瓦则倾向抽象等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西方佛教的传入,莲花纹、兽面纹瓦当渐次增多,不过此时期依然是云纹为主。西晋云纹外有一圈锯齿纹;隋唐、五代及北宋早期莲花纹成为最常见的纹饰,由起初的单瓣莲花变为复瓣莲花,周围多饰有连珠纹,晚期莲花瓣渐渐低平。宋代瓦当兽面纹取代了莲花纹。辽金时期兽面纹再度出现,也是中国古代瓦当艺术的最后一次辉煌。隋唐以后文字瓦当极为罕见,几乎销声匿迹。元明清瓦当发展陷入低谷。元代瓦当以兽面纹为主,但了无新意。明清两代皇室采用琉璃瓦,图案以云龙纹为主。这一时期,由于普通民居砖雕的迅速发展,逐渐取代了瓦当的霸主地位,瓦当发展就此一蹶不振。
明察秋毫,看破玄机——瓦当作伪大揭秘
一种是用品相较好的真瓦为模子进行翻制,烧成后进行做旧处理,然后用石灰水加盐煮数小时,使瓦表面形成一层白色的仿古包浆,再喷上加胶的泥浆。此做法,图案清晰,纹饰精美,像双龙饕餮纹、山形饕餮纹等,无论从手感、重量、包浆等方面均酷似真瓦。
第二种是真材实料拼凑法。此法极具欺骗性,因为作伪者采用同时代的素面瓦当直接雕刻,或把现在市场价位偏低的纹饰瓦当的图案铲除,然后用钢锯把一些残存瓦当上的字面锯下来,或者用水泥模拟瓦当上的文字,再用胶或水泥进行粘贴;做好后在瓦面涂上一层泥再做旧。此类假瓦线条生硬呆板,非要仔细分辨文字篆法不可。用这种手法制出的瓦当,一般在市场能卖到几百元。
第三种就是残瓦大拼贴。用真的残瓦拼接出比较特殊的图像、图案或文字等。此种作伪方式相当“唬”人,对于那些对瓦当史、中国文化史、书法史缺少研究者极具“杀伤力”!这类赝品因极难识破,故常常“蒙混过关”,价位较高,在市场上卖价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
第四种作伪法就是在古砖上进行改刻。比如考古挖掘出土的大量弃置不用的古砖被不法分子“变废为宝”,仿刻出种种赝品,然后再涂泥做旧,进入市场。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真枪实战辨真伪
只纸上谈兵是不行的,在接触实物时还要注意以下辨别真伪的秘诀:1 真瓦敲击时声音脆,假瓦声音则发闷。2 真瓦的包浆坚固不易消掉,如果脱落,真瓦也成片状,而假瓦反之。3 真瓦几乎没有异味,假瓦因经过碱水蒸煮、浸泡,异味则极大。4 真瓦的内壁有粗布纹理,赝品没有或为极细的机制布纹。5 真瓦背面往往有长短不一的筒瓦残存,假瓦多无筒瓦残存,即便有也多粗制滥造。6 瓦当在入地时发生断残,断残处与瓦当整体包浆及色泽一致,若在出土时碰残,即使裸露新茬,也没有必要去做旧。7 真瓦断痕自然,赝品则反之,断痕自然与否是判定真伪的标准之一。8 赝品一般批量生产,真与假在图案和规格上相同无可厚非,如果多个瓦当断口一样就要颇加谨慎。9 假瓦当都是用黄土像烧砖一样做成,再涂上泥土,就像是出土的一样,购买时,不妨用水清洗一下,如果卖方不肯,赝品的可能极大。10 一定要熟悉当前市场,一般情况下,市场价位较高的瓦当赝品最多,比如文字瓦当和四灵瓦当伪品自然比普通图案瓦当要多,所以见到稀奇古怪的瓦当就要提高警惕。
总之,收藏者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就会练就一副“火眼金睛”。
责编 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