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企业将面临跨国公司严峻的竞争,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上。中国的企业还没有大规模建立海外供应链网络,必须最大程度地联合国内的相关业务合作伙伴,形成有效的供应链体系。同时中国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加入跨国公司相关的供应链体系中,努力使企业适应全球供应链竞争的要求。
一、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1.供应链。什么是供应链,中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是这样定义的:“供应链,即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所谓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 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供应链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它以市场组织化程度高、规模经营的优势,有机地连接生产和消费,对生产和流通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供应链一般分为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它们的区别是外部供应链范围大,涉及企业众多,企业间协调更困难,我们一般研究的供应链管理是指外部供应链的管理。
2.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就是在商品供给的链条中,企业间就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管理活动,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形成战略联盟,通过信息的共有化、需求预测的共有化等等来实现物流机能的分担,实现商品流通全过程的效率最大化。供应链管理是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供应链管理是在现代科技促进产品极其丰富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管理理念,它涉及各种企业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种跨行业的管理,企业间作为贸易伙伴,为追求共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共同努力。供应链管理将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供应链之间的博弈,原有供应链上的企业由企业的博弈对立发展到企业经营的共生。
二、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三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1.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1)加强物资需求计划申报和基础技术资料的管理。计划申报作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源头,对物流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物資需求的节点应与科研生产实际需要吻合一致,不能超前,也不能拖后。第二,物资需求数量不能随意放大或减少,根据现场装配数量、批次精确申报需求。第三,物资的选用要本着便于实施采购,节约成本的原则,尽量在企业的合格供方目录中选择,能用国产的尽量不用进口的。第四,如果申报的物资器材非常零散,一定要先汇总然后再申报,从企业内部物流的全过程来看,汇总可以减少成倍的工作量,对临时计划要求使用单位定期进行申报也是一个好的办法。第五,采购的基础资料如汇总表、工艺消耗定额、配套表一定要准确、有效,为申报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2)要明确采购批量和提前期这两大关键因素。物资采购部门在编制采购计划时要严格依照科研、生产申报的计划,合并不同使用单位申报的同种物资,同时平衡库存动态以及在制品储备、毛坯零部件等情况,实行准确订货。根据科研生产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储备采购、个别采购和科研生产同步采购(如辅料的采购)的方式,总之要采取措施,使到货时间越靠近生产节点越好,但要防止推迟到货和到货不合格的危险。为了适应科研、生产小批量多品种频繁调整的特点,可以缩短计划周期,增加临时计划及时编制,以便增加调控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既保证供应又避免长线积压。(3)合理储备安全库存。为使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防止因需求或供应的波动引起缺货或停工待料,经常使仓库中各项目保持一定数量的计划库存量,称之为安全库存。对于科研生产常用而又有一定采购周期的物资器材,使用单位可以根据需要申报安全库存清单,经企业相关领导评审后,物资采购部门负责实施采购,经检测合格后存放物资采购部门以备急用。安全库存体现“一年一申报、一年一调整、谁申报谁优先”的原则,它对实现物资均衡供应、确保完成精品配套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供应链中的供应商管理是关键。(1)供应商的选择已不简单是按原比价原则确定,而是和供应商建立长期的、互利合作的新型关系,成为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获益的战略伙伴。企业供应商管理要规划设计自己的供应商优选目录,整合供应链优势资源。(2)供应商不仅要准时、按质按量供应制造商所需的原材料和外购件,而且要积极参与制造商的产品开发设计过程。同时我们需方有义务帮助供应商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供货成本。(3)采购信息交流及时准确性。供需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企业在生产计划、库存、质量等各方面的信息都必须及时进行交流,以便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处理。只有双方进行可靠而快速的双向信息交流,才能保证所需的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准时按量供应,充分的信息交换可以增强供应商的应变能力。(4)交货的准时性要求。现代企业组织生产一个重要特点是要求交货准时,这是企业进行精益生产的前提条件。交货准时取决于供应商的生产和运输条件,供应商一方面不断改进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因生产过程不稳定导致延迟交货或误点现象;另一方面重视运输过程,确保运输安全准确及时。(5)从供应商源头保证采购质量。企业实施精益生产后,企业的原材料库存很少或为零,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采购物资的质量必须从供应商源头抓起,供应商要确保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质量,减少避免在科研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外购件质量出现反复影响任务的进度。
3.ERP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保证手段。(1)ERP是伴随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提出的。企业的资源贯穿于企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中,它包括企业的人、财、物及供应链中各环节的资源。从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来看,和企业相关的供应商及客户也是ERP的成份。传统的ERP系统,侧重于整合企业内部的资源,将各业务环节贯穿起来,实现内部效率的最大化。例如,以往财务和销售部门间通过手工单据传递业务信息,到月底,财务再将单据录入系统进行结账。而使用了ERP系统,所有信息实时地在业务部门间传递,保证了企业在任何时间点都是一个整合的实体在运作,对于采购、库存、生产、成本及变异的监控提供了坚实高效的基础。(2)现代的ERP系统,又可理解为扩展ERP系统,其在强调提高企业内部效率的同时,也注重对企业外部资源,如供应商、客户和营运商的协调管理。它更加符合现代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即强调合作和提高渠道效率。传统的ERP系统主要包含财务及成本管理、人事管理、采购库存管理、生产计划及管理、销售分销管理、服务管理等。而ERP系统在此基础上扩展了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管理、跨企业物流网络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3)当今世界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在这样环境下的企业供应链与工业化时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为全球企业供应链提高运作效率、扩大商业机会和加强企业间协作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手段——电子商务平台。但是,以速度和准确性为前提的电子商务对企业提出了两个很重要的要求,即企业对市场反应的速度及企业与外部资源的协作能力。企业如果缺乏高效率的内部资源整合将无法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而如果企业能在很好规划运作内部资源的同时,整合其所具有的外部资源,如供应商、代理、承运商等,将提高其生产、采购以及交货计划的准确性,从而在快速应对市场的同时,提高对客户销售及服务承诺的准确性,将使企业在强大的竞争环境中,由于高客户满意度而保证市场优势。(4)企业在选择ERP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系统的集成性:包括对企业内部业务(产、供、销、财务、人事)的完整整合能力以及对供应链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如物流网络规划、运输管理、客户及营销管理。技术的先进性:具有开放的与流行电子商务平台集成的能力,这对于帮助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至关重要。理念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如应用的个性化、全方位协同商务等。系统的可延伸性:即系统所涵盖的丰富的业务情景,以便企业可以在未来随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应的业务流程,而不需重复大量的IT投入。
三、结束语
现在国际上一些著名企业,如惠普公司、戴尔公司、IBM 公司等,在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国企业必须抛弃传统的“输赢”观念,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实施供应链管理,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强化供应商管理、积极实施ERP管理,使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我们坚信:通过建立和管理供应链,我国企业定能凭借供应链管理的强大竞争力和优势走向全球。
(作者单位: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一、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1.供应链。什么是供应链,中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是这样定义的:“供应链,即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所谓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 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供应链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它以市场组织化程度高、规模经营的优势,有机地连接生产和消费,对生产和流通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供应链一般分为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它们的区别是外部供应链范围大,涉及企业众多,企业间协调更困难,我们一般研究的供应链管理是指外部供应链的管理。
2.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就是在商品供给的链条中,企业间就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管理活动,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形成战略联盟,通过信息的共有化、需求预测的共有化等等来实现物流机能的分担,实现商品流通全过程的效率最大化。供应链管理是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供应链管理是在现代科技促进产品极其丰富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管理理念,它涉及各种企业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种跨行业的管理,企业间作为贸易伙伴,为追求共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共同努力。供应链管理将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供应链之间的博弈,原有供应链上的企业由企业的博弈对立发展到企业经营的共生。
二、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三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1.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1)加强物资需求计划申报和基础技术资料的管理。计划申报作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源头,对物流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物資需求的节点应与科研生产实际需要吻合一致,不能超前,也不能拖后。第二,物资需求数量不能随意放大或减少,根据现场装配数量、批次精确申报需求。第三,物资的选用要本着便于实施采购,节约成本的原则,尽量在企业的合格供方目录中选择,能用国产的尽量不用进口的。第四,如果申报的物资器材非常零散,一定要先汇总然后再申报,从企业内部物流的全过程来看,汇总可以减少成倍的工作量,对临时计划要求使用单位定期进行申报也是一个好的办法。第五,采购的基础资料如汇总表、工艺消耗定额、配套表一定要准确、有效,为申报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2)要明确采购批量和提前期这两大关键因素。物资采购部门在编制采购计划时要严格依照科研、生产申报的计划,合并不同使用单位申报的同种物资,同时平衡库存动态以及在制品储备、毛坯零部件等情况,实行准确订货。根据科研生产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储备采购、个别采购和科研生产同步采购(如辅料的采购)的方式,总之要采取措施,使到货时间越靠近生产节点越好,但要防止推迟到货和到货不合格的危险。为了适应科研、生产小批量多品种频繁调整的特点,可以缩短计划周期,增加临时计划及时编制,以便增加调控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既保证供应又避免长线积压。(3)合理储备安全库存。为使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防止因需求或供应的波动引起缺货或停工待料,经常使仓库中各项目保持一定数量的计划库存量,称之为安全库存。对于科研生产常用而又有一定采购周期的物资器材,使用单位可以根据需要申报安全库存清单,经企业相关领导评审后,物资采购部门负责实施采购,经检测合格后存放物资采购部门以备急用。安全库存体现“一年一申报、一年一调整、谁申报谁优先”的原则,它对实现物资均衡供应、确保完成精品配套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供应链中的供应商管理是关键。(1)供应商的选择已不简单是按原比价原则确定,而是和供应商建立长期的、互利合作的新型关系,成为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获益的战略伙伴。企业供应商管理要规划设计自己的供应商优选目录,整合供应链优势资源。(2)供应商不仅要准时、按质按量供应制造商所需的原材料和外购件,而且要积极参与制造商的产品开发设计过程。同时我们需方有义务帮助供应商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供货成本。(3)采购信息交流及时准确性。供需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企业在生产计划、库存、质量等各方面的信息都必须及时进行交流,以便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处理。只有双方进行可靠而快速的双向信息交流,才能保证所需的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准时按量供应,充分的信息交换可以增强供应商的应变能力。(4)交货的准时性要求。现代企业组织生产一个重要特点是要求交货准时,这是企业进行精益生产的前提条件。交货准时取决于供应商的生产和运输条件,供应商一方面不断改进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因生产过程不稳定导致延迟交货或误点现象;另一方面重视运输过程,确保运输安全准确及时。(5)从供应商源头保证采购质量。企业实施精益生产后,企业的原材料库存很少或为零,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采购物资的质量必须从供应商源头抓起,供应商要确保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质量,减少避免在科研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外购件质量出现反复影响任务的进度。
3.ERP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保证手段。(1)ERP是伴随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提出的。企业的资源贯穿于企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中,它包括企业的人、财、物及供应链中各环节的资源。从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来看,和企业相关的供应商及客户也是ERP的成份。传统的ERP系统,侧重于整合企业内部的资源,将各业务环节贯穿起来,实现内部效率的最大化。例如,以往财务和销售部门间通过手工单据传递业务信息,到月底,财务再将单据录入系统进行结账。而使用了ERP系统,所有信息实时地在业务部门间传递,保证了企业在任何时间点都是一个整合的实体在运作,对于采购、库存、生产、成本及变异的监控提供了坚实高效的基础。(2)现代的ERP系统,又可理解为扩展ERP系统,其在强调提高企业内部效率的同时,也注重对企业外部资源,如供应商、客户和营运商的协调管理。它更加符合现代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即强调合作和提高渠道效率。传统的ERP系统主要包含财务及成本管理、人事管理、采购库存管理、生产计划及管理、销售分销管理、服务管理等。而ERP系统在此基础上扩展了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管理、跨企业物流网络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3)当今世界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在这样环境下的企业供应链与工业化时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为全球企业供应链提高运作效率、扩大商业机会和加强企业间协作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手段——电子商务平台。但是,以速度和准确性为前提的电子商务对企业提出了两个很重要的要求,即企业对市场反应的速度及企业与外部资源的协作能力。企业如果缺乏高效率的内部资源整合将无法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而如果企业能在很好规划运作内部资源的同时,整合其所具有的外部资源,如供应商、代理、承运商等,将提高其生产、采购以及交货计划的准确性,从而在快速应对市场的同时,提高对客户销售及服务承诺的准确性,将使企业在强大的竞争环境中,由于高客户满意度而保证市场优势。(4)企业在选择ERP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系统的集成性:包括对企业内部业务(产、供、销、财务、人事)的完整整合能力以及对供应链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如物流网络规划、运输管理、客户及营销管理。技术的先进性:具有开放的与流行电子商务平台集成的能力,这对于帮助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至关重要。理念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如应用的个性化、全方位协同商务等。系统的可延伸性:即系统所涵盖的丰富的业务情景,以便企业可以在未来随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应的业务流程,而不需重复大量的IT投入。
三、结束语
现在国际上一些著名企业,如惠普公司、戴尔公司、IBM 公司等,在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国企业必须抛弃传统的“输赢”观念,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实施供应链管理,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强化供应商管理、积极实施ERP管理,使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我们坚信:通过建立和管理供应链,我国企业定能凭借供应链管理的强大竞争力和优势走向全球。
(作者单位: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