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每提起作文,学生便头疼,怕写作文,咬着笔头半天也写不出个开头。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更有语文半壁江山之称。作文的优劣高下,直接决定着最终的语文学习效果。如何使学生由“怕”写作文转变为“乐”写作文。我觉得这并非一日之功,也并不能一蹴而就,或一步到位。学生任何一种能力的提高都有一个过程,而“写作”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了一条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水平的路径:抄作文、仿作文和写作文。
一、抄作文
看到这三个字,很多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语文老师难道就教学生抄作文吗?不过,反过来讲,语文老师三令五申地要求:不能抄袭!难道学生的习作就没有抄袭的吗?结果是显然的,当老师布置完作文题目,有很多学生不是去想如何写而是急于从作文书中找相类似的篇目,以便移花接木,完成任务。而“治理抄袭”也应该像“大禹治水”一样宜疏不宜堵。而允许学生抄作文正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如何“抄”,这正是需要教师正确引导的地方。“抄作文”应分三步来引导:首先,“选” 。在教师指定所“抄”文章的大范围内从作文书中选出一些适合自己学习、生活实际的文章。每次找五篇符合要求的文章。其次,“读”。认真阅读选出的五篇文章,并让学生针对每篇文章的实际,写出抄写理由,包括内容和写作技巧两个方面(这其中就包含着读与思的过程。);读文章时,还要把文章中的好词佳句勾划出来,力求记住(这也是积累语言的过程)。再次,“写”。写文章时,由教师发下活页纸,同学们先把自己选出的五篇文章的题目一一写上,之后,教师再从中圈定一篇文章,让学生当堂记写。每抄作文一次占两堂作文课,第一节课完成五篇文章的“选”与“读”;第二节课完成指定作文的“写”。隔周上一次抄写作文课,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读过的好文章不少于40篇,抄作文不少于8篇。而每次“抄作文”的过程本身就是读、思、写的过程,而且通过谈抄写理由和记忆好词佳句,既积累了写作语言,又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写作的技巧,也为日后脱离开作文书自己独立写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课上允许“抄袭”,也就把“抄袭”引上了光明大道,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地去选文、思考、评价,也消除了学生“怕作文”的念头。不过,仅靠“抄作文”,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难有质的飞跃,所以在“抄”的同时,还要力求让学生学一些写作技巧,这便须引导学生进入第二步——仿作文。
二、仿作文
仿写作文,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是仿句,仿段。(作为平时课外练笔,片断训练。)如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让学生仿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段文字,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来写一段文字。再如学习朱自清的《春》,结尾赞春的部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可让学生仿照句式与修辞手法,自选话题写几段文字。这样,通过平时的仿句、仿段练习,积累了语言,掌握了修辞,学生的语言也逐渐由平淡变得优美、生动。二是仿篇。这一般是引导学生仿照文章的结构、写法。如学了《荔枝蜜》可让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写篇文章。学了《白杨礼赞》可以让学生仿照文中“间隔反复,蓄势赞美,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写一篇文章。经过仿句、仿段、仿篇的升级训练,学生的写作语言,写作技巧都会有一定提高。但仿写只能说是学生在拄着拐杖走路,所以这还不能说是最终形成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培养的终极应该是学生的独立的写作。如何进入第三步?让学生去独立的写作文呢?
三、写作文
要让学生能真正地写出个性化的文章,我想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解放思想,建立开放意识。何为“开放意识”?也就是说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提倡学生自主命题。即使是教师命题也必须能引起学生的兴味,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其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开放的意识消除了学生认为写作“难”的问题。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采,对生活中的人、事、物要能做出自己的评价、分析。此外,还要让学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有意识地收集起来,建立作文材料库。观察收集解决了写作素材——“米”的问题。再次,由于学生有了“抄作文”、“仿作文”中写作语言与技巧的积累,再加上束缚少了,写作之“米”也有了,所以大胆地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技巧写文章,做成“有米之炊”自然也并非难事。而且在写作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做些求异思维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还能写出自己的个性和创新。
“抄作文——仿作文——写作文”这三步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是交叉进行的。每一步的实施都是为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技巧。使学生在各种写作实践中逐步学会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一、抄作文
看到这三个字,很多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语文老师难道就教学生抄作文吗?不过,反过来讲,语文老师三令五申地要求:不能抄袭!难道学生的习作就没有抄袭的吗?结果是显然的,当老师布置完作文题目,有很多学生不是去想如何写而是急于从作文书中找相类似的篇目,以便移花接木,完成任务。而“治理抄袭”也应该像“大禹治水”一样宜疏不宜堵。而允许学生抄作文正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如何“抄”,这正是需要教师正确引导的地方。“抄作文”应分三步来引导:首先,“选” 。在教师指定所“抄”文章的大范围内从作文书中选出一些适合自己学习、生活实际的文章。每次找五篇符合要求的文章。其次,“读”。认真阅读选出的五篇文章,并让学生针对每篇文章的实际,写出抄写理由,包括内容和写作技巧两个方面(这其中就包含着读与思的过程。);读文章时,还要把文章中的好词佳句勾划出来,力求记住(这也是积累语言的过程)。再次,“写”。写文章时,由教师发下活页纸,同学们先把自己选出的五篇文章的题目一一写上,之后,教师再从中圈定一篇文章,让学生当堂记写。每抄作文一次占两堂作文课,第一节课完成五篇文章的“选”与“读”;第二节课完成指定作文的“写”。隔周上一次抄写作文课,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读过的好文章不少于40篇,抄作文不少于8篇。而每次“抄作文”的过程本身就是读、思、写的过程,而且通过谈抄写理由和记忆好词佳句,既积累了写作语言,又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写作的技巧,也为日后脱离开作文书自己独立写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课上允许“抄袭”,也就把“抄袭”引上了光明大道,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地去选文、思考、评价,也消除了学生“怕作文”的念头。不过,仅靠“抄作文”,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难有质的飞跃,所以在“抄”的同时,还要力求让学生学一些写作技巧,这便须引导学生进入第二步——仿作文。
二、仿作文
仿写作文,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是仿句,仿段。(作为平时课外练笔,片断训练。)如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让学生仿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段文字,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来写一段文字。再如学习朱自清的《春》,结尾赞春的部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可让学生仿照句式与修辞手法,自选话题写几段文字。这样,通过平时的仿句、仿段练习,积累了语言,掌握了修辞,学生的语言也逐渐由平淡变得优美、生动。二是仿篇。这一般是引导学生仿照文章的结构、写法。如学了《荔枝蜜》可让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写篇文章。学了《白杨礼赞》可以让学生仿照文中“间隔反复,蓄势赞美,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写一篇文章。经过仿句、仿段、仿篇的升级训练,学生的写作语言,写作技巧都会有一定提高。但仿写只能说是学生在拄着拐杖走路,所以这还不能说是最终形成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培养的终极应该是学生的独立的写作。如何进入第三步?让学生去独立的写作文呢?
三、写作文
要让学生能真正地写出个性化的文章,我想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解放思想,建立开放意识。何为“开放意识”?也就是说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提倡学生自主命题。即使是教师命题也必须能引起学生的兴味,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其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开放的意识消除了学生认为写作“难”的问题。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采,对生活中的人、事、物要能做出自己的评价、分析。此外,还要让学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有意识地收集起来,建立作文材料库。观察收集解决了写作素材——“米”的问题。再次,由于学生有了“抄作文”、“仿作文”中写作语言与技巧的积累,再加上束缚少了,写作之“米”也有了,所以大胆地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技巧写文章,做成“有米之炊”自然也并非难事。而且在写作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做些求异思维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还能写出自己的个性和创新。
“抄作文——仿作文——写作文”这三步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是交叉进行的。每一步的实施都是为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技巧。使学生在各种写作实践中逐步学会写作,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