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三步走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w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每提起作文,学生便头疼,怕写作文,咬着笔头半天也写不出个开头。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更有语文半壁江山之称。作文的优劣高下,直接决定着最终的语文学习效果。如何使学生由“怕”写作文转变为“乐”写作文。我觉得这并非一日之功,也并不能一蹴而就,或一步到位。学生任何一种能力的提高都有一个过程,而“写作”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了一条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水平的路径:抄作文、仿作文和写作文。
  一、抄作文
  看到这三个字,很多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语文老师难道就教学生抄作文吗?不过,反过来讲,语文老师三令五申地要求:不能抄袭!难道学生的习作就没有抄袭的吗?结果是显然的,当老师布置完作文题目,有很多学生不是去想如何写而是急于从作文书中找相类似的篇目,以便移花接木,完成任务。而“治理抄袭”也应该像“大禹治水”一样宜疏不宜堵。而允许学生抄作文正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如何“抄”,这正是需要教师正确引导的地方。“抄作文”应分三步来引导:首先,“选” 。在教师指定所“抄”文章的大范围内从作文书中选出一些适合自己学习、生活实际的文章。每次找五篇符合要求的文章。其次,“读”。认真阅读选出的五篇文章,并让学生针对每篇文章的实际,写出抄写理由,包括内容和写作技巧两个方面(这其中就包含着读与思的过程。);读文章时,还要把文章中的好词佳句勾划出来,力求记住(这也是积累语言的过程)。再次,“写”。写文章时,由教师发下活页纸,同学们先把自己选出的五篇文章的题目一一写上,之后,教师再从中圈定一篇文章,让学生当堂记写。每抄作文一次占两堂作文课,第一节课完成五篇文章的“选”与“读”;第二节课完成指定作文的“写”。隔周上一次抄写作文课,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读过的好文章不少于40篇,抄作文不少于8篇。而每次“抄作文”的过程本身就是读、思、写的过程,而且通过谈抄写理由和记忆好词佳句,既积累了写作语言,又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写作的技巧,也为日后脱离开作文书自己独立写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课上允许“抄袭”,也就把“抄袭”引上了光明大道,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地去选文、思考、评价,也消除了学生“怕作文”的念头。不过,仅靠“抄作文”,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难有质的飞跃,所以在“抄”的同时,还要力求让学生学一些写作技巧,这便须引导学生进入第二步——仿作文。
  二、仿作文
  仿写作文,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是仿句,仿段。(作为平时课外练笔,片断训练。)如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让学生仿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段文字,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来写一段文字。再如学习朱自清的《春》,结尾赞春的部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可让学生仿照句式与修辞手法,自选话题写几段文字。这样,通过平时的仿句、仿段练习,积累了语言,掌握了修辞,学生的语言也逐渐由平淡变得优美、生动。二是仿篇。这一般是引导学生仿照文章的结构、写法。如学了《荔枝蜜》可让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写篇文章。学了《白杨礼赞》可以让学生仿照文中“间隔反复,蓄势赞美,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写一篇文章。经过仿句、仿段、仿篇的升级训练,学生的写作语言,写作技巧都会有一定提高。但仿写只能说是学生在拄着拐杖走路,所以这还不能说是最终形成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培养的终极应该是学生的独立的写作。如何进入第三步?让学生去独立的写作文呢?
  三、写作文
  要让学生能真正地写出个性化的文章,我想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解放思想,建立开放意识。何为“开放意识”?也就是说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提倡学生自主命题。即使是教师命题也必须能引起学生的兴味,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其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开放的意识消除了学生认为写作“难”的问题。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采,对生活中的人、事、物要能做出自己的评价、分析。此外,还要让学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有意识地收集起来,建立作文材料库。观察收集解决了写作素材——“米”的问题。再次,由于学生有了“抄作文”、“仿作文”中写作语言与技巧的积累,再加上束缚少了,写作之“米”也有了,所以大胆地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技巧写文章,做成“有米之炊”自然也并非难事。而且在写作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做些求异思维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还能写出自己的个性和创新。
  “抄作文——仿作文——写作文”这三步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是交叉进行的。每一步的实施都是为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技巧。使学生在各种写作实践中逐步学会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是其实践性的主要表现。但目前的课堂教学还普遍存在着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的局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灌输,缺乏交流。这种状况对中学教育,特别是对中学英语教学极为不利。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运用英语口语进行交往实践的机会,想方设法改变这种沉闷的局面,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活”起来。  我们要想培养
期刊
一、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应试教育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往往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转化不成能力,学生缺乏创造性。“研究性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重视认知过程、注重情境设置,变学会知识为会学知识,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二、尝试的期望目标  1. 张扬学生的主体作用,适应教
期刊
新编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使学生在丰富的人文资源的感染下,不断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呢?  一、在情境教学中有机渗透人文教育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对情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往往处于分散、松弛的状态,因此,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情”,给学生创造一种“
期刊
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过:“培养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是各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但语文学科起着独特的、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因为这是由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决定的。人文性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在当今社会中,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人文素质的教育更不可少,应放于首要位置。  就目前现状和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在
期刊
摘要:《大学语文》教学在普通高校教学中面临一些困境,这无疑对该门课程教师言传素养与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语文》教师可以从语言的幽默性、哲理性、故事性、抒情性四方面入手,寻找激活《大学语文》课堂的钥匙,以期收到良好的传授效果。  关键词:《大学语文》 幽默 哲理 故事 抒情     不可否认,现在一般高校中的《大学语文》课程,常常扮演比较边缘的角色,面临较尴尬的局面。尽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人文
期刊
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授,而是带着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去认识和理解,所以,语文教学应该是认知和情感相互统一的过程。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潜
期刊
数学教师要研究和探索学生思维上的特点及数学思维过程的规律,下面就中学数学思维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思维的启动  所谓思维启动系指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思维真正实施于问题情境,成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内部心智活动。目前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启动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主动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或自己拟选的)问题情境面前迅速进入思维状态,因而能主动探求新知识,积极发表意见、回答问题
期刊
摘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中语文教学应具体、灵活、有效地穿插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融为一体。要创设教学情境,以情动人,熏陶浸染,激发道德情感;要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教育;还可以通过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加入情景教学,使学生在表演中通过自己的活动受到德育教育。  关键词:德育 融入 语文教学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
期刊
随着新课标的贯彻深入,现在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已成为指导教学的标准。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略谈几点拙见。  一、课堂“活起来”  传统的课堂“填鸭式”、“灌输式”教学,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地唱着独角戏,下面学生死气沉沉地睁着朦胧眼,这样的课堂,学生没有学习的激情,更何谈能力的培养呢?新型的课堂就要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愿
期刊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抽象程度高、逻辑推理严密、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因此,历来被许多学生认为是一门难学的课程,不少学生望而生畏,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给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体会到,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效果才能不断提高,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一下自已的看法。  一、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讲授新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