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教學成效 不能一概而論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uye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停課不停學,網上教學”成為疫情下的熱話。本澳各校會否出現因應條件不同而成效不一,應否檢視當中的成因及解決方案?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研究中心周明明主任:以往網上教學多以補充正式面對面的教學的形式存在,故它的不足與低效會被及時的調整與補充。目前由於疫情的關係,網上教學立即成為了主要的教學模式,對它的期望亦大大增加,其所面臨的挑戰已前所未有:其中包括教育資源的充分性和合理運用,教師在線反饋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家長的配合度以及學生的自律性、自主性。來自更方便的因素綜合的決定了線上學習的有效性。為了在很大程度上不影響教學的進程與質量,澳門各校所呈現出的不同的成效水平非常值得深究與探討。其一,首先我們需要確定目前所呈現出來的差異是暫時的還是長期的。如果是短期的不適應,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與適應,網上教學的成效會有所提高。如果是長期存在的顯性或隱形的問題,這需要教育界的極大關注。因為,這可能並非只存在於網上教學的形式,很有可能在傳統教學的模式中亦有存在。這意味著問題有可能出現在教學本身,而非教學的模式。所以本段時間大規模的網上教學的不同成效不僅為教育界提供了勘查潛在問題的絕佳機會,也為學生與老師的自我反思與調整提供了極大空間。
   澳門中華教育會鄭洪光理事長:從學校層面看,本次疫情引發的突如其來的網絡教育需要,要求學校軟硬件必須能够跟得上,學校各項計劃需要重新調整,教師管理和學生管理模式也發生很大變化。從各校反映的情況來看,整體上由於近年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澳門學校開展網上教育還是比較順利的。但學校軟硬件條件的不同直接影響著網上教學之開展,對網絡教育之重視程度也在影響著網絡教育之成效。
   從教師層面看,教師突然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而採用嶄新的教學模式並不容易。不少資深教師本來對之前一直採用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方式游刃有餘,但面對突如其來的教學改變,難免受到挑戰。也不排除會有個別教師對使用新科技進行教育感到力不從心。抗疫期間,老師既要和學生聯絡,又要學習新的教學方式,比如使用圖片和文件編輯的技術、把一些學習影片上載到社交平台中、把自己的聲音解說加到給學生的POWERPOINT檔案中,還要備課拍攝……。不少教師的家變成視像教學的佈景牆,每天都需要在電腦前出題目、寫點評或拍短片等等。雖不用到校上班,但工作並不比正常上班輕松。
   從學生層面看,學生遇到的困難也顯而易見。雖然受疫情影響不需要學習新課,但是沒有了老師面對面的講解和輔導,沒有同學坐在一起探討問題,學習受影響在情理當中。還有升班和畢業的焦慮。特別是對高三同學來說,不少同學升大還沒有著落,緊張不安可以理解。對於自主性較差的學生,系統如何推使他們學習也是有待解決的問題。不同的自覺性令孩子的學習也會不同。從同學反映來看,高年級的學生對網絡教育接受程度相對較高。
   從家長層面看,全民待在家中期間,有家長反映因孩子天天在家“大閙天宮”或“無限打機”而感到要“崩潰”了。現政府和企業都復工了,小孩的照顧問題也令不少雙職工家長頭痛不已,更沒有時間來約束孩子上網課。
   澳門高等教育管理學專家陳康妮:我一直認為網路教學的這種模式是有很大優勢,它不但讓教育相對公平了,也讓教學場景更豐富。但針對此次疫情來說,網路教學的方式又有很多不好的地方,比如不同學校的教育成效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有了差別。這些不好,不僅來自於老師,也來自於學生。
   疫情發生得突然,學習轉至線上也突然,傳統教師沒有線上教學經驗,大多數學生更是沒有線上學習的經驗。這樣教學流程變得更複雜,學生的學習效率也低,增加了老師的工作內容不說也考驗與學生間的配合。
   就疫情而言,網路教學只是應急的。但如果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大學在應對網路教學的時候就有分化了。有的學校早早就引進網路教學系統了,如我的母校澳洲墨爾本大學,所以可以順利開展。而有的大學則在尋找網路平臺這一關就落後了,耽誤了時間不說,學生老師都不方便。
   因此在未來,澳門各大學應該積極參與網路線上教學的實踐,不光是教師與學生對於這套流程的適應性要增加,學校在這方面也應該提供相應的網路技術與課程安排的支持,將線上教學納入日常教學的一部分,最大的發揮其優勢。
   政府科技委員會卓重賢委員:在疫情當前,政府提倡停課不停學,讓學生在家學習。本澳部分學校已積極推行網上教學,如一些幼稚園小學採用香港EVI網上互動教學平台,深受家長小朋友歡迎;而各間中學、大學教師通過EMAIL、微信、雲等平台發放教材,及利用大家熟悉的Zoom視訊會議、騰訊課堂、騰訊會議等軟件上課更是非常普遍。
   當下全球網上教育平台大熱,是否擔心本澳出現學生教育資源不足問題?因為本澳一般家庭都有電腦設備、智能手機或掌上電子產品等,所以本澳的學生應該不缺硬件設備而參與不了網上教育課程。反而我們要關注的是,是否所有學校有足够的網上教學和專業的培訓來提升教師相關方面的應用能力。
其他文献
公交優先關鍵還要“路權優先”   澳門由於本身城市的特點,比如地方小,人口密集,道路窄,因此在歷史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比較獨特的城市交通體系,這個體系主要可以分為三部分,即:公交系統,私人運具交通系統,和即將到來的軌道運輸。這三大交通系統之中,又以巴士運作的公交系統處理最大部份的出行需求。崔世安就任第三屆行政長官時,從《道路集體客運公共服務批給合同》過渡到新巴士模式,並於2010年公佈為期十年的《
期刊
大漠金秋胡楊林   金秋時節,位於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的胡楊林披上了金黃色的外衣,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絢麗奪目的色彩,成為沙漠深處的一抹亮色。  “五花肉”肉石亮相烏魯木齊玉博會   10月3日,第二屆烏魯木齊絲綢之路玉石文化產業博覽會(簡稱:玉博會)在位於烏魯木齊市紅光山的新疆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本屆玉博會參展商品涵蓋和田玉、金絲玉、黃龍玉等500餘種。圖為一參展商帶來的形似“五花肉”的肉石。
期刊
全球飽受疫情肆虐,天災也好,人禍也好,哪種說法都不再重要,健康平安才是最大的福氣。在特區政府的努力之下,3月初本澳實現了首個五零,零病人、零住院、零重癥、零死亡、零院內感染個案。獲得市民的讚揚,不在話下。然而,辛苦一個月守下來的成果,不等同疫情就結束。   本月15日,一宗外僱輸入本澳個案出現,打破了本澳五零局面。並且從翌日起,幾乎每日都有新增患者接踵而至,官方隨之拋出重要應對措施,包括加強入境管
期刊
“歷史已逝,考古學使它復活。”一段時間裡,由於受國內外疑古思潮的影響和衝擊,曾經作為常識的“中華五千年文明”似乎變得底氣不足,古史傳說時期的文明存在屢遭質疑。新中國成立70年來,日益豐富的考古發現,不僅揭示華夏大地上一個個史前文明中心的存在,而且描繪出一幅“滿天星斗”的中華文明起源圖景。   長江流域密佈的史前文化遺址不斷被點亮,在這“滿天星斗”的文明圖景中,繪出一條璀璨的“河帶”“星系”。201
期刊
澳門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即將於8月25日舉行。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與澳門回歸20周年的重要節點,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關鍵之年,特區行政長官與特區政府的換屆,承載了社會各界的深切厚望。屆時,選舉委員會的400名委員將肩負起澳門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這一莊嚴使命。基於選舉委員在各界別的廣泛代表性特徵,他們在各自領域與市民保持密切聯繫,聽取和反映市民的意見和要求,亦比較深入洞察社會各領域的發展問題。因
期刊
內地女墮博彩網騙失21萬   10月17日,司警接獲35歲內地女事主報案,聲稱10月10日於路氹某娛樂場認識一名同鄉,透過同鄉結交一名自稱“科技公司職員”的男子。對方指目前正為本澳博彩網站工作,發現網站存在漏洞,但因工作關係不便參與賭博,要求事主代為“落注”。   事主不虞有詐,代騙徒賭博並贏得一筆款項。順利贏錢的事主逐步跌落圈套,開設帳戶並參與賭博。10月11至13日期間,先後6次合共存入21萬
期刊
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已經擴散成為全球瘟疫。在最近這一周,每一天在中國以外國家地區所發現的新增病例不斷飆升,全球死亡人數已接近4萬,世界經濟面臨衰退的可能性不容低估。疫情危機觸發了社會應急管理機制,對全部人員密集的活動“按下了暫停鍵”,暫停,是為了及時止損,但是止損並非沒有損失。疫情之外,各行各業的生存和發展也增加了新的挑戰,研究和探討疫情帶來的影響,尋求發展對策,這是當前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  
期刊
廣東省於3月26日傍晚突然宣佈自3月27日6時起,對所有經廣東口岸入境人員(含港澳臺地區,含中轉旅客)實行核酸檢測全覆蓋,並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十四天,集中隔離食宿費用自理的嚴格境控措施。突如其來的新措施猶如重磅炸彈,當即引發數萬澳人和遊客“搶點通關”,或拖家帶小,或忙不迭地,恐慌性入境,混亂程度堪比戰時難民潮。除晚上十時已關閉的關閘口岸外,大量市民及旅客及跨境車輛逼爆蓮花口岸、跨工區和港珠澳大橋口岸
期刊
在疫情下,停課不停學,網上教學成為熱話。本澳學界為配合特區政府的防疫措施推行網上教學這一應急措施,令社會各界如何利用科技推動網上教育發揮優勢?成為社會輿論聚焦的課題。   針對社會各界掀起網上教育的熱議。本刊2020年4月刊關注“網上教育的發展潛力”議題,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權威,包括澳門中華教育會鄭洪光理事長、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研究中心周明明主任、澳門特區政府科技委員會卓重賢委員,以及澳門資
期刊
澳門的公共房屋起源於為救濟及慈善。早在1928年8月,澳門台山區一破舊的貧民屋邨發生大火,屋邨被燒毁,翌年政府在原址重建了一系列的矮小平房,成為澳門第一個公共房屋屋邨。政府主導之下的公屋發展至今,早已不再停留在上世紀初的救濟及慈善初衷,但唯一不變的是,這類政府公共房屋仍是協助低收入家庭解決住房問題的重要資源。澳門政府主導下的公屋資源分社屋和經屋,前者社屋係供貧困家庭租住, 而後者經屋就係供合資格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