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教学中提问的探索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an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进行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适当的提问,教师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使教与学达到一种和谐的交流状态。本文谈谈历史课堂提问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历史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
  
  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很生硬,很钻牛角尖。所以学生回答不出来,因而他们也就慢慢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所以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出发进行提问。
  
  (一)枯燥中找出兴趣,多进行小组讨论
  在教学中,有些历史事件若仅就事论事,讲起来就显得枯燥。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在平淡无奇处质疑,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如:在讲“新航路开辟”这课时,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经过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的学生认为是一种世界性的灾难,有的则认为它推动了整个世界的进程。这样把看似枯燥的内容放到一个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研究,使原来平淡的内容变得生动,突破了传统思维的求同的定式,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二)层层加深式提问
  1 层层剖析法。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层层发问,以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揭示历史的本质。如:“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的过程?长征的结果?长征的影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这样经过几步设问,加上教师的进一步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步步深入,他们就会得出有关结论,因而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2 逆向思维法
  从问题的反面发问,以突出正面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进而揭示历史的本质规律。如:讲完“戊戌变法”后,可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假如光绪帝是一个有才能的皇帝,戊戌变法能不能成功?”这一问题能引起学生的不同看法,通过设问激起了学生的积极讨论。教师总结时,不应要求唯一答案,只要有理有据就行。
  3 对比区别法
  将相类似或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以加深对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理解。例如“西安事变与皖南事变有何异同?”“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有何异同?”这种提问多用于理清易混淆的概念或事物。要确定好对比项,才能理清脉络、去伪存真,达到解疑析难的目的。
  如:在对“甲午中日战争”一章进行讲解时,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问大家:“《马关条约》的内容与以前的不平等条约有何不同?”学生答:“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我追问:“为什么会有这个不同?它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这就将“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资本输出”与本节内容联系起来,使新旧知识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了。
  
  (三)设疑讨论,启发思维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基本方法是一种归纳或诱导的、分析的、回归的、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一位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位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还要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重视设疑讨论,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设疑讨论。设疑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学重点、难点、内容都可以问题化。如:讲“美国的霸权政策”一节,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1 什么是美国的“冷战”政策?
  2 “冷战”政策能够实行的原因是什么?
  3 “冷战”政策开始实施的标志是什么?
  4 美国政府如何推行“冷战”政策?
  5 “冷战”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6 联系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暴力事件,谈谈对美国霸权政策的认识。
  通过这一组问题,教师能帮助学生抓住要害,进行分析,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师学会提问的意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教育学的角度说,提问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从心理学角度说,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动机、启迪思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教师的角色作了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所以,以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为宗旨的课堂教学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强调教师要完成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的角色转换。
  
  三、课堂提问时的注意事项
  
  (一)要有总体设计
  课前,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弄清问题实质的前提下,紧紧围绕中心,针对重点难点,着重设计几个关键性的提问,这些提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二)要选准突破口
  提问最忌“大而空”和“细而浅”,因为两者都不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应把突破口选在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上。
  
  (三)要有应变能力
  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有错误是正常的事,教师应对学生的答案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从而提出针对性很强的新问题,这是教师应变能力的反映,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表现。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教师只有不断创设富有变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创新意
期刊
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来临对当前的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个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中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时期,生理上的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如果教师关注不够或引导不当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常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现在笔者就日常体会谈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真理被强加于学生身上,思路方法机械化,知识和能力的关系陷于困惑之中,造成学生对物理学科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甚至在心灵上产生畏难和恐惧,这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制约了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步伐。  物理是一门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学科,它的魅力在于它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自然现象无处不在,这给教与学提供了伸手可及的宝贵素材。“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身边既有涓涓的溪水
期刊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及记录其与弟子思想言行的《论语》无疑为从事教育工作的当代教师提供了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孔子首先是一位思想家。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并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完整的儒家价值体系,建立了“圣人——君子——贤士——小人”的评价体系,以此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境界。  儒家对“道德”的要求达到了极致,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期刊
一、近两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得分率情况    文言文阅读是河北省中考必考的一个板块,2007年阅读语段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5道题共13分,承德市抽样统计结果平均分为7.05,得分率为54.19%,在我省各地市中位列末数。  文言文阅读在四大板块(积累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中得分率最低,与整张试卷的得分率60.68%相差6.49个百分点。  2008年语文中考判卷后,笔者随机
期刊
古诗讲究意象,特殊的意象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折柳、阳关、长亭、烟波,这些送别诗中特有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凄楚、苍壮的气氛,烘托了诗人或沉郁悲伤、或豪放显达的情怀。古代送别诗很多,语言风格各有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豪放    具有豪放格调的诗歌思想感情昂扬、积极向上,追求乐观、放达的美学境界,语言铿锵,气势磅礴,风格豪雄。豪放品格的送别题材,一改悲凉伤感的情调,而创造出慷慨悲歌的诗格
期刊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育的秘诀,不在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话尤其适用于后进生。笔者做了八年班主任,见识过各种“刁钻”的后进生,在对他们的教育中,我不断地寻找和他们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引领他们养成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走出成长“雾区”,走向成熟和成功。如下四条策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曲线救国”,让共同爱好成为情感纽带    [案例]初一男生叶某坐在角落里不说话,
期刊
中学校园里存在这种现象:教师向学生热情地传授知识、价值观、人生观和各种行为规范,而学生却毫无兴趣,缺乏学习热情和感恩之心。究其原因,初、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摆脱束缚,寻求与成人间的自由、平等、尊重。因此,他们既不愿主动向教师吐露心声,又埋怨教师不理解自己,遇到困难时又希望得到教师帮助。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又严重缺乏沟通,从而使学生遇到困难时感到非常无助,
期刊
摘要:课堂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和载体,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要格外重视课堂语言的规范性。  关键词:课堂语言 科学性启发性 逻辑性 趣味性 和谐性    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工具和载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力求语言的科学性、启发性、逻辑性、趣味性、和谐性。    一、语言要具有科学性    教师语言的科学性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
期刊
学校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这其中,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既是学校的管理者。又是学校教育产业的经营者,因此必须讲究科学,按照规律办学,掌握和遵循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适应的基本规律,还要有全新的现代学校管理意识。从本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人云亦云,不赶时髦,扎扎实实做好基础,为学校特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想使学校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