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作品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54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核心素养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形成语文学科必备的关键能力。郭沫若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比例,风格、体裁多样,在语文核心素养下去探索其教学,转变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有利于在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实现郭沫若作品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郭沫若作品 教学策略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趋势。尽管学界对语文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有颇多争议,但目前大多数研究者与一线教师能够达成普遍性观点的是,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方面。从这四个方面去考虑教学,能够进一步明确语文教学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能够进一步避免教学的无效性,实现语文学科价值。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郭沫若作品体裁多样,有散文、现代诗、历史剧;其风格不同,《天上的街市》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站在地球边上放号》语言激昂,富有力量;散文《白鹭》语言美好、富有童趣;历史剧《屈原》(节选)画面生动形象、象征意味浓烈。这些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本应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本应是学生能够进行多元语言、文化理解的载体,但遗憾的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随着网络的兴起,有关郭沫若的流言传播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广,郭沫若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差。[1]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学生与教师对郭沫若作品的教学不够重视,没能真正去探析其独特的教学价值。因此,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关照下去探析郭沫若作品的教学,有利于规整在郭沫若作品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郭沫若作品教学现状分析
  教学是一个过程,涉及到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确立正确、适宜的教学目标有益于更好的教学,但在一些教学案例中,对于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等的选择并不恰当,造成了郭沫若作品的教学不尽如意。
  1.教学目标:重人文情怀,轻语言能力培养
  选入语文教材中的郭沫若作品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承载了郭沫若对光明、对时代的呐喊,可谓是思想性极强,符合当前语文教材选材对经典的要求。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容易过于侧重于让学生知晓时代背景,容易将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忽视语文文本的语言形式的探索,过于注重对于已知内容的解求。[2]对已知内容的讲解主要表现在滑行于文本表面,教师讲的学生都知道,主要就是对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的探求,而将对于文章是怎样表达、有着怎样的语言形式置之不理。[3]
  例如一位老师的《<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4]中,该教师的教学目标分别是:1.学会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方法;2.体会意象所表达的情感;3.领悟诗人对于美好生活憧憬的向往之情。仅仅是从目标的设定来看,就能够明确看出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偏重于情感,而忽视对于语言本身的品析。就教学设计的具体过程而言,对于目标1实现也只是在导入部分引出联想与想象,后面简单说一下相关含义,根本谈不上让学生学会。对于意象情感的体验、诗歌主旨情感的体验也只是由时代背景,由星星、街灯象征光明直接得来,没有文本根据。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过于注重人文精神,而忽视了对语言本身的品味,没有充分挖掘郭沫若現代诗歌形式上的奥秘。
  2.教学方法:重单一讲解,轻学生主动性发挥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5]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得教学目标的达成事半功倍。选入语文教材中的郭沫若作品体裁多样,风格不同,针对有着不同特点的文本本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纵观众多教学案例,教师讲解的方式占了主要部分。
  王荣生教授早就提出,语文教学要依体而教,即不同体裁的文章应该有不同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现代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语言的节奏、语言形式上的张力,即教学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站在地球边上放号》就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把握节奏的朗读中升华对于诗歌情感的理解,在语言的形式品析中体会现代诗歌语序、构思的精巧。教学其散文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对散文中主体情感的把握,而不是求问学生感受到了什么。例如教学《白鹭》一文,应该运用讨论法而不是讲解法,应引导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去体会作者心中的白鹭有着怎样的特点,又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教学历史剧《屈原》时,可以积极运用任务驱动法,布置还原历史微型剧本的任务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构建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对语言、人物的深层领悟。
  3.教学过程:重单篇文本,轻群文整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却没有帮助学生实现例子转化为其阅读、写作的能力,一方面是很多教师自己都不会阅读、不会写作,另一方面是单篇的例子不足以支撑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在其他学科,比如数学的教学中,十分注重举一反三,将教材中的例题视为例子,往往学生要想真正学会解题,还需要大量的题型练习与反思。在语文学习中也有相似之处。想真正让学生提升阅读与写作的能力,仅仅是教材上的例子是不够的。温儒敏先生也指出中国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学语文不读书,读书少。
  因此,对于郭沫若作品的教学,教师可以尝试破除注重单篇教学,选择能够达成教学目标的多篇相关性文本,构成主题教学,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例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歌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其语言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飙的象征,这是那个时代下热血青年特有的呐喊声,学生们在今天理解起来时有一定难度的,他们或许会认为这样的语言是不能够被称为诗歌的。但是这样的语言恰恰是五四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语言,也是文言文转向白话文的典范,对学生有着引导作用。在教学时,为了能够达到学生能够理解这样特别的语言,教师可以引入同一时期的《天狗》一诗,让学生感受郭沫若诗歌中的独特的意象、节奏力度等。   二.教学策略初探
  基于以上对郭沫若作品教学现状的分析,为落实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实现语文学科的独特教学价值,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进行对郭沫若作品的教学,一方面能够将郭沫若发掘郭沫若作品的教学价值,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学生实现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
  1.注重语言形式,实现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郭沫若的现代诗是现代诗中的经典,但是由于现代诗歌本身语言与当前使用的语言相类似,反而造成了教学的困难。在教学中,散文可以当散文教,感受作者独特情思;古代诗歌、文言文由于语言的隔膜,反而更具有教学性,俗话就是更有教头。反观郭沫若的现代诗歌,在教学中教师难以讲解出其现代诗歌独有的特点,学生认为自己随随便便写几句话,进行分行,就是现代诗歌。在教学实践中,有学生认为《天上的街市》平平无奇。有的教师教学也不注重对于现代诗本身诗性的探索,没有通过朗读感受其作为诗歌独有的节奏性,没有通过语言的品析引导学生感受诗歌内在的张力与想象力。教学郭沫若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应该注重在教学中实现对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即在文本内里去走一个来回,使得学生看清语言的形式。
  就《天上的街市》来说,其语言值得细细品味。其中一节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中的语序排列很有讲究,在教学中用换位法将其换成“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无数的明星闪着。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无数的街灯点着”。引导学生感受语序变化了,其节奏性就与前几节不同,节奏性被破坏;再者,原句的语言“闪着”,前面有语言的空白,能够激发读者想象,“点着”道理也是相同,能够激发读者天上有人这一想象张力。在语言鉴赏品析的基础上,让学生仿写相类似的一两个句子,通过变化看似能够变化的语序,进而去探析究竟是变化好还是不变化好,学生自然能够在语言的品味中学会鉴别语言表达的高下。在这样的语言训练中,能够为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奠定基础,进而将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落到实处。
  2.设置两难问题,实现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什么是思维?心理学上给出的定义是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由其定义我们可以知道,思维高于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揭露。具体到语文学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6]。由于语文是语言文字学科,就要求学生用文本说话,根据文本,有依据的来进行对作品本质的认知,而不是一味的凭借文学常识做出回答或者人云亦云。
  郭沫若的作品,过去的一些学者给予他作品的评价不高,甚至对他的代表作《凤凰涅槃》也嗤之以鼻,究竟他的作品有无阅读、学习的价值,究竟他的现代诗歌能不能算作是诗,这是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若是想让学生明了现代诗是诗而不是分行的散文,需要转换学生头脑里固有的只有古诗才是真正的诗歌的观念。在此前提下,需要让学生自行判断哪一些分行写的现代白话可以称作诗歌。在教学《天上的街市》一文时,想要让学生明晰其诗歌的本质,可以设置两难问题,激发学生疑问,如选一段白话散文进行分行,让学生思考这算不算现代诗?在学生有不同的答案的时候、有疑问的时候,出示《天上的街市》,让他们寻找形式上的不同,再做进一步的判断。这样一个让学生于两难中进行思考的过程,是他们自主发现的过程,能够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什么是现代诗更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3.创设美的情境,实现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审美鉴赏能力是审美能力中的一种,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对作品进行审美鉴赏并不是他们自觉的行為。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限,感知美的能力有限,让他们对原本司空见惯的语文课本中的作品进行审美鉴赏,需要教师搭建一定的桥梁,比如说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指将书本上看似与生活无关的文字转化为与学生生活、心理有密切相关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
  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郭沫若先生的作品,大多数是写于五四运动时期,其情感指向的是批判黑暗旧社会,向往光明的新社会,语言表面看上去浅显,实则暗藏对生活美好的期待与向往,这是对人生的审美。但由于学生们社会生活经验有限,难以真正体会其美感。对于他们大多数人来说,《春江花月夜》的语言、意境是美的,但《站在地球边上放号》他们难以感受美。在教学《站在地球边上放号》一文时,教师可以配雄浑的音乐展示浩瀚无垠的北冰洋的天空瞬息万变的景象,让学生置身于壮阔的景色中,进而体会诗歌所想要表达的壮阔意境之美。有了初步的美的感受,对诗歌情感基调的把握就不再是难事,学生自然更易于文本中实现对语言、意境的审美鉴赏。
  4.落实文本内里,实现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许多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时,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将实现文化理解与传承这一目的实现,落脚于作家的生平、时代背景。尽管了解这些信息的确能够实现知人论世,但是知人论世应是补充点而非落脚点。王尚文先生曾指出语文学科是语言文字学科,重要的不仅是内容,更是形式;孙绍振先生也曾再三强调教学语文应该实现文本的细读;王荣生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也指出对于文言文实现文化传承的素养应该于字里行间去落实文化,而非作者生平背景。
  对于郭沫若作品的教学,若想实现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也应该落实到文本中去。例如在教学历史剧《屈原》一文时,学生稍有积累文学常识,就容易回答出表达了作者郭沫若的爱国情怀。但是,这样流于表面容易造成假大空,学生没有真正体会爱国情感。教师此时应该加以引导,如让学生思考文中的风、雷、电都有什么相同的特征?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有怎样的联系?学生经过思索后不难思考出风、雷、电都是出现暴雨交加的黑夜,黑夜象征的是黑暗的社会环境;但它们本身都具有无限的力量,之后会是晴天、光明;象征的是作者对于光明、美好明天的希望。这样一来,学生是从字里行间读出来的爱国情感,体悟便更加具体,留于心中的文化感悟也更为真实。
  参考文献
  [1]廖久明,王春燕.郭沫若多篇作品入选统编本语文教材原因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34(12):93-95.
  [2]王旭明,冯渊,龙祖胜,朱春玲,李世江.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语文建设,2014(22):4-18.
  [4]王婷.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2):123.
  [3]孙绍振.名作细读[M].福建:福建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何更生.新编语文教学论[M].安徽: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我认出了往昔.rn这真是一个奇怪的错位,又像是一个巨大的断裂.因为《蓝牙》的故事明明是发生在以“艳遇”为代名词的丽江,关键词明明是当下最先进的无线连接设备“蓝牙”,所涉及的又是中年男女在陌生之地那一缕撩人的暧昧,我却偏偏读出了发生在上世纪末的诸多场景:盛大夏日里的青涩稚拙,暗黑隧道里的落泪摸索,莉香明亮的笑容给予了我们受益无穷的爱情教育,南方媒体帝国的高光时刻唤醒了我们的理想和豪情……所有这一切早已被岁月顺手埋葬,而现在,它们又在《蓝牙》里复活了,在字里行间缄默地凝视着我们.
期刊
内容摘要:《红与黑》是著名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在法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出身贫苦且十分具有才华与野心的主人公于连的传奇经历。文章通过利用“红与黑”的多种象征描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状况,同时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展现了社会的多种矛盾与对立面,并利用主人公的沉沦与醒悟唤醒人类思考。本文针对《红与黑》进行多种象征解读,进而了解小说中“红与黑”的深层含义,并充分感受此篇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分子筛是一类具有规则孔道或笼状结构的多孔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可调的酸性而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精细化学品合成、现代煤化工等诸多行业.2006年Iglesia等在具有8元环孔道结构/侧口袋的FER和MOR分子筛上实现了无卤素添加、无贵金属存在条件下,由二甲醚羰基化合成乙酸甲酯的反应.乙酸甲酯通过进一步加氢可实现煤基乙醇的绿色生产.MOR分子筛通常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但失活迅速;FER分子筛表现出良好的催化稳定性,但活性较低.如何在保证FER分子筛稳定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其羰基化活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前期理论
内容摘要: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曾是后世众多文人才士进行文学创作的主题,其中中唐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与金元之交白朴的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都是流传后世的名篇。从文学的前后相承与接受的角度看,后者对前者有很大程度的接受与发展,但在接受的同时他们亦各具艺术内涵。   关键词:白居易 《长恨歌》 白朴 《梧桐雨》 接受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政治舞台上常见的皇帝因宠爱姬妃而导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电堆中阴极Pt基催化剂的高用量造成其成本居高不下,成为阻碍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推进的重要原因,因此开发低Pt、高活性的Pt基催化剂势在必行.Pt合金催化剂能够有效地降低Pt用量,并通过对合金颗粒的元素比例、晶面、粒径等实行精确调控,显著提升氧还原(ORR)催化活性.然而,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由于原料与制备成本高昂、过程复杂大都难以适应规模化生产需求.电化学方法通过控制施加的电流或电位控制晶体生长.在水体系中该方法已得到验证,但由于Pt化合物的热力学标准电极电位与过渡金属元素之
内容摘要:雷蒙德·卡佛被称为美国文坛罕见的“艰难时世”的观察者和表达者。卡佛早期的小说多描述美国蓝领阶层真实的生活,或痛苦,或挣扎,或迷茫,或绝望。一个个故事构建了卡佛身边人的人生,或者说构建了卡佛自己的人生。《肥胖》作为卡佛创作早期到中期过渡的作品,通过双层叙事,向读者呈现了20世纪后半期蓝领阶层的美国人的生活,以期通过作者对故事的叙述,读者对故事的阅读(或倾听),发现“较期待的自我”,将心境从
内容摘要:张岱《陶庵梦忆》一书作为晚明文人小品文的代表之作,其间名篇众多,《金山夜戏》一文并非集中名气最盛者,但全文收放自如、情思纵深,具有精巧的布局结构与戏剧张力。本文试对《金山夜戏》进行鉴赏与分析,顺从文理,品类词藻,并进一步引入文学史视角与张岱创作中的其他小品文脉络。   关键词:小品文 张岱 《陶庵梦忆》 《金山夜戏》   在《陶庵梦忆》中,《金山夜戏》仅二百余字,但却值得反复咀嚼。此篇先
内容摘要:作为豪放派典型代表的南宋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一改以往风格,无论是从手法还是内容都与婉约词相差无几,更是利用多种意象与手法,进行铺陈描摹。本文正是对该词进行研究,借助这首词对辛弃疾进行全面剖析,将婉约表象与豪放内核进行整理,为包括学生、教师在内群体提供全新思考方向,从而推动古诗词文研究质量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辛弃疾 词作赏析 《青玉案·元夕》   作为我国文学历史重要组成
内容摘要:论文尝试从爱、友谊和金钱这四个角度对欧·亨利短片小说的主题进行分析。第一章通过研究《爱的牺牲》中的真爱和《汽车等待的时候》中的虚假的爱,对“爱”这个主题进行了探讨。第二章通过分析《最后一片叶》中真诚的友谊和《二十年后》中忠诚的友谊对“友谊”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第三章通过分析《财神与爱神》中的拜金主义和《没有讲完的故事》中的并非全能的金钱对“金钱”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论文的研究旨在通过分析
内容摘要: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在冰山里》,欧茨将主人公艾伦·温斯坦塑造成周围理智的人的“他者”,他们对温斯坦命名、放逐、话语批判甚至惩罚。本文运用福柯微观权力中的“他者”理论对文本进行分析,从而展现人们在理智与疯癫之间走向规范化约束的极端。   关键词: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在冰山里》 福柯 他者   《在冰山里》是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在1967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曾获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小说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