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与“双剩余”理论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ri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对未来发展的共识,发展循环经济则是实现资源节约、减少环境污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途径。但目前,循环经济的研究与实践更多的是停留在生产领域和工业园区,而缺乏对人类经济活动中因供需失衡所造成的产品积压、滞销、报废而导致的资源浪费与环境重负的关注。本文利用作者提出的揭示人工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流动供需规律的“双剩余”理论,从生产与消费的供需均衡、结构等价出发,探讨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循环经济发展的机理与对策。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包含着一种比西方人力资本理论更为深刻的“人的时间价值经济学”;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虽然本质上不同于马克思主义,但是它有关人的时间价值与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实证研究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在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吸收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合理内核,不仅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而且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为了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深入学习和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重要精神,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据黄楠森等六位哲学专家的倡议,在2001年7月8—10日期间,中共深圳市委联合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在深圳共同主办了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新闻工作者一百七十多人出席了会议。《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以下简称《创新》)一书就是由遴选的与会者所提交的论文汇编而成的,它也是这次会议的重大理论成果之
200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为缅怀邓小平的丰功伟绩,进一步探讨邓小平理论,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承办的“邓小平与当代中国和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于6月25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北京大学
经过三天紧张而又热烈的研讨,2004年首届“北京论坛”完成了全部议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即将胜利地落下帷幕,我代表北京大学和大会组委会向来自五大洲的学者们,再一次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首届北京论坛是在北京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由我校主办的世界级学术论坛。论坛是以学术和文化为中心,首届论坛的主题是: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2004年8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世界五大洲32个国家的200多位著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大陆和港澳台有225位著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本刊征得作者同意,选择了前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的特邀报告和其他四位著名学者的主旨报告发表,以飨广大读者。
2004年10月15日,以“大学与企业的研究策略:合作与竞争”为主题,探讨大学之间如何开展合作并将学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美高校“大学合作研讨会”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举行。13位美国高校校长、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艾伦·马克迪尔米德教授、国内部分著名大学校长、企业代表、学者等参加了会议。
2004年10月9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七届年会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大楼报告厅开幕。这次年会旨在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推动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会上就当前的一些重大国际问题进行研讨,讨论的主题是“9·11事件”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