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认为1936年是“西安事变”致使国共和谈,其实,早在这一年春夏,尚未完成长征会师的各路红军还在与国民党军激战,国共两党代表已在密室中开始一轮轮谈判。
“蒋贼”变“蒋总司令”传递信息 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入侵威胁到南京政府,蒋介石对日态度开始强硬,共产国际也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国共双方接触谈判有了基本前提。
1935年12月中旬,刚到达陕北的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此时因蒋介石仍在“剿共”,中共中央没有改变“反蒋抗日”口号,不过已开始设想采取争取策略。12月9日,《救国时报》刊载中共驻莫斯科共产国际代表团所拟的中共宣言,将传统的“蒋贼”之称改为“南京蒋总司令”,并希望他的军队“马上停止内战,枪口一致对外”。对蒋介石称谓的这一改变,实际传递了一个重要的政治信息。
蒋介石托宋庆龄荐密使到陕北 蒋介石看到中共传递的信息,马上作出了反应。1936年1月22日,蒋介石在南京接见了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询问在莫斯科的中共代表团是不是确有谈判意愿。这位大使作出肯定答复后,蒋介石马上通知他的心腹、驻苏大使馆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接触。潘汉年、王明先后会见了邓文仪,表示愿意和谈,又说中共中央在国内,谈判应在国内进行。
接到邓文仪的报告后,不愿公开放弃“剿共”立场的蒋介石决定以中间人牵线方式进行接触试探。他知道宋庆龄同中共有密切关系,便派妻兄宋子文去表示愿意谈判之意。宋庆龄马上推荐有“红色牧师”之称的董健吾去陕北。董健吾出发前,蒋介石交代了与中共谈判的条件,即共产党可以合法身份参加政治活动,红军编入国防军到抗日前线。
1936年2月下旬,董健吾到达陕北。毛泽东回电表示“十分欢迎南京当局觉悟与明智的表示,为联合全国力量抗日救国,弟等愿与南京当局开始具体实际之谈判”。毛泽东还提出“停止内战”、“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等五项条件。蒋介石却只想收编红军,不同意政府改组和组织“联军”,双方所提条件的差距很大。
频繁谈判却迟迟达不成停战 国民党当局伸出和谈触角时,中共中央也秘密派出代表周小舟,于1936年初至8月间4次赴南京,同国民党代表曾养甫商谈和平条件。
6月间,广东军阀陈济棠联合李宗仁的桂系以“北上抗日”为口号,发动反蒋的“两广事变”。蒋介石为稳住西北,对共产党的谈判态度一时积极起来。7月间,从莫斯科回来的中共代表潘汉年应邀到达南京,同国民党中央调查科的负责人张冲进行了会谈。
然而,一向只讲实力的蒋介石解决了陈济棠并迫使桂系妥协后,对共产党又强硬起来。10月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以胡宗南、关麟征部等中央军精锐为主的国民党军紧追过来并展开猛攻。
在蒋介石展开军事进攻之际,11月10日,潘汉年又到上海沧州饭店谈判。国民党代表陈立夫传达了蒋介石的意见:“对立的政权与军队必须取消,中共军队最多只能编三千人至五千人,师以上干部一律解职出洋,半年后如回国,量才录用。”听到这一苛刻条件,潘汉年马上回答:“这是蒋先生站在‘剿共’的立场上的收编红军条件,不能说是合作抗日的谈判条件。”毛泽东随即于11月18日发布“决战动员令”,在“长征最后一仗”——山城堡之战中消灭胡宗南一个旅。
12月12日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爆发,打断了国共继续讨价还价的和平谈判。摘自《快乐老人报》
“蒋贼”变“蒋总司令”传递信息 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入侵威胁到南京政府,蒋介石对日态度开始强硬,共产国际也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国共双方接触谈判有了基本前提。
1935年12月中旬,刚到达陕北的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此时因蒋介石仍在“剿共”,中共中央没有改变“反蒋抗日”口号,不过已开始设想采取争取策略。12月9日,《救国时报》刊载中共驻莫斯科共产国际代表团所拟的中共宣言,将传统的“蒋贼”之称改为“南京蒋总司令”,并希望他的军队“马上停止内战,枪口一致对外”。对蒋介石称谓的这一改变,实际传递了一个重要的政治信息。
蒋介石托宋庆龄荐密使到陕北 蒋介石看到中共传递的信息,马上作出了反应。1936年1月22日,蒋介石在南京接见了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询问在莫斯科的中共代表团是不是确有谈判意愿。这位大使作出肯定答复后,蒋介石马上通知他的心腹、驻苏大使馆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接触。潘汉年、王明先后会见了邓文仪,表示愿意和谈,又说中共中央在国内,谈判应在国内进行。
接到邓文仪的报告后,不愿公开放弃“剿共”立场的蒋介石决定以中间人牵线方式进行接触试探。他知道宋庆龄同中共有密切关系,便派妻兄宋子文去表示愿意谈判之意。宋庆龄马上推荐有“红色牧师”之称的董健吾去陕北。董健吾出发前,蒋介石交代了与中共谈判的条件,即共产党可以合法身份参加政治活动,红军编入国防军到抗日前线。
1936年2月下旬,董健吾到达陕北。毛泽东回电表示“十分欢迎南京当局觉悟与明智的表示,为联合全国力量抗日救国,弟等愿与南京当局开始具体实际之谈判”。毛泽东还提出“停止内战”、“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等五项条件。蒋介石却只想收编红军,不同意政府改组和组织“联军”,双方所提条件的差距很大。
频繁谈判却迟迟达不成停战 国民党当局伸出和谈触角时,中共中央也秘密派出代表周小舟,于1936年初至8月间4次赴南京,同国民党代表曾养甫商谈和平条件。
6月间,广东军阀陈济棠联合李宗仁的桂系以“北上抗日”为口号,发动反蒋的“两广事变”。蒋介石为稳住西北,对共产党的谈判态度一时积极起来。7月间,从莫斯科回来的中共代表潘汉年应邀到达南京,同国民党中央调查科的负责人张冲进行了会谈。
然而,一向只讲实力的蒋介石解决了陈济棠并迫使桂系妥协后,对共产党又强硬起来。10月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以胡宗南、关麟征部等中央军精锐为主的国民党军紧追过来并展开猛攻。
在蒋介石展开军事进攻之际,11月10日,潘汉年又到上海沧州饭店谈判。国民党代表陈立夫传达了蒋介石的意见:“对立的政权与军队必须取消,中共军队最多只能编三千人至五千人,师以上干部一律解职出洋,半年后如回国,量才录用。”听到这一苛刻条件,潘汉年马上回答:“这是蒋先生站在‘剿共’的立场上的收编红军条件,不能说是合作抗日的谈判条件。”毛泽东随即于11月18日发布“决战动员令”,在“长征最后一仗”——山城堡之战中消灭胡宗南一个旅。
12月12日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爆发,打断了国共继续讨价还价的和平谈判。摘自《快乐老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