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上的误解,真是躲不掉呀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ong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篇《90后朋友圈社交礼仪》在朋友圈里传开,里面列举了新时代年轻人在微信上的社交公式。比如论捧场程度:哈哈=滚,哈哈哈哈哈哈=真的笑;论敷衍程度:嗷嗷=噢噢<哦哦<哦……可以说是很会心一击的微妙小法则了。
  但反过来说,其实这些法则没有那么普世,适用范围也没那么大,说穿了不过是语气词通货膨胀,未必就是所有人都遵循的铁律。所以有的时候,自己的意思没有被get到也是必然。
  没办法,有时候社交网络的法则更新得太快。就像那个“笑cry”表情,去年统治世界的还是眼角两滴眼泪的版本,今年就被一只手掩面的那个取代了。还有著名的“呵呵”,现在可以算是社交网络最重的话了,但5年前,人家还只是一个单纯表达附和和笑声的词。
  一不小心没跟上潮流,就有可能产生误解。有同事平时聊天用语都紧跟潮流,但不知为什么在“呵呵”问题上慢了一拍,微信群里说个笑话,突然回复一句“呵呵”,不寒而栗。后来有一次,当面看到她发“呵呵”的时候真的在开心地笑,就释然了,甚至还有些怀念那个呵呵和哈哈只是单纯拟声词的时代。
  其实,不单是中国,外国朋友也经常因社交网络上的误解而困扰。《纽约时报》曾写过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一个男生新交往了一位女友,对方发来“我想快点见你”然后配上高跟鞋、跳舞的女人、一杯酒的表情,男生回复了一个大拇指。这段关系,卒。女孩评论说:我向他表达了热情,但他的回复像在回一个哥们儿。
  最常见的误解还是在长辈与小辈之间。比如在emoji的发源地日本,最早使用颜文字的是女高中生,流行开来后,长辈们为了显年轻,也来尝个鲜,成功的话会被评价为可爱、有趣,但失败了就会被说“恶心”。这个标准实在太微妙了。所以,如果一位严肃的大叔,突然开始使用可爱系的表情,给人家一些机会,调整一下你自己的适应性,别一顿嘲讽把人家的积极性打消了。
  很多我们自以为的惯用语和惯用表情,在不同地方的意思也是天差地别。比如那坨便便,最早出产于日本,用来祝人好运,因为在日语中“大便”和“运气”的读音很像。到了国外,就变成了……好吧,各种意思。
  BBC就报道过,一个英国翻译公司索性招聘了一位emoji翻译,专门翻译不同国家的emoji。看来网络时代,巴别塔依然消除不掉。
  就像英国哲学博士朱利安·巴吉尼的书名所说,《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所以,凡事不要想当然,毕竟在这个社交网络时代,误解真是躲不掉。
  遇到误解和被误解,最好还是寬容一些。长辈使用中老年表情包的时候别吐槽,突然使用潮流表情的时候也别一惊一乍。毕竟社交网络上,声音、表情、语气都传达不到,信息容易失真。当然,如此情况下慢慢互相试探,不是也很有趣吗?
  如果真遇到了厉害的误解,那就,尴尬而不失礼貌地结束对话吧。



  网络聊天避免误解小Tips
  总之就是尽量让自己变得礼貌一些吧。
  “哈”和波浪号
  不想生硬拒绝的时候特别管用。“deadline能再晚一周吗?”“不行哈。”
  “这份方案能再改一稿吗?”“我已经下班了~”
  有趣的是,其实生活里很多人不这么说话,也说不清那个波浪号是个什么语气。总之用了就能委婉地“打个哈哈”。
  波浪号也是个微妙的技巧,个数也需要斟酌,用少了可能意思不到位,用多了有点肉麻。
  许是因为太好用了,最近“哈”有点像抗生素,有泛滥的趋势。翻开聊天记录,在一句话后面加个“哈”的可能有上百条。怎么讲,有种马上要变成前浪的感觉。
  您和你
  社交网络(尤其是微信)逐渐变成工作工具,这个麻烦就来了。对那些平等而陌生的工作关系人到底该怎么称呼?对于不擅长说“您”的南方人可困扰了。平时说话“你”也挺尊重了,但变成屏幕上的字就生硬起来。有时候不得不想方设法省略“你”或“您”。最难的是寻找那个从“您”切换到“你”的时机。一个可供参考的小技巧大概是:“×××您好……上面说的内容我发一封邮件到你的邮箱可以吗?”作为一个龟毛的社交不能者,累。
  PS:据说北京人还有第三人称的敬词“怹”,读作tan,一声。
  慎用句号
  尤其是单个。—单个句号的那种冷峻的杀伤力,还是谨慎动用为好。
  当然,还有一种风格比它更酷—电报风。没有标点符号,全部用空格表示。“知悉 已回复”,感受一下。
  很多人把3个句号当省略号,但用多了也有风险,明明没有表达那种淡淡的无奈,但是顺手就把3个句号发给了正跟你热烈讨论某话题的朋友。
  凡事先自己搜搜
  看到不明所以的新梗时,最好自己先查一下。尤其是在陌生的环境里,冒失地问“为什么你们今晚都吃鸡呀”,是不是会拉低自己人设的智商水平?其实说不定屏幕对面也是刚学会这个梗,正热乎着呢。
  “敌不动我不动”
  如果对方是个发默认表情的人,你最好还是忍住别发那些自定义表情。如果对方上来就斗图,那你也可以放飞自我了。如果觉得对方放得太开,也记得别表现出来,默默地观察就好。要是对方开始使用886,那你就可以回到“:)”模式了。
  有位朋友在某个工作群里待了几天混熟了,有天脱口而出“甲方爸爸来啦”,对方直接回了一句“你是谁的女儿”。这就很尴尬了。
  总之,在没有了解对方的style时,还是谨慎一些。
  家中常备中老年表情包
  真不是为了嘲讽,有的时候是管用的。“为友谊干杯”“有缘千里来相会”“谢谢你的花”,多么简单明了。那些卡通动物的表情包,有时候真不知道具体要表达什么意思,对长辈们用的时候,也难免产生歧义。所以,备几个中老年表情包,没错的。   用多了说不定还会上瘾哦。
  别不舍得加doge
  经常见人微博上打嘴仗,语带嘲讽地说反话,结果暗示不够充分,被“友军”误伤。这时候就得加个doge的狗头表情,一个还不够,最好三个,明显一点,不然总有人看不出来。
  分清楚那些笑容
  基础款的微笑、斜着眼的微笑、脸上泛红晕的微笑、留着眼泪的微笑、咧嘴笑、哈哈大笑。那些小圆脸到底代表什么意思,很多时候真是说不清,跟它的出现次数、位置、上下文都有关。
  尴尬又不失礼貌地结束
  好棒!棒棒棒!哇!
  亲测好用。
  别问人豆瓣账号
  有的人喜欢所有的内容同步在每个社交平台,但这恰好是有的人最不喜欢的事。所以,如果别人不主动提及,千万别问对方其他社交平台的账号,尤其是豆瓣。知道了也不要关注,关注了也不要说。Don’t ask,don’t tell.
  秒回和等一会儿
  在线聊天什么时候秒回、什么时候放置一阵再回复,也是一门学问。有情商的做法当然是再忙也要快速回复一句,表示已读。当然有的时候沉默也表达了我可能不太想理你。
  不过,在别的社交网络上又有新的法则,比如LINE有显示“已读”功能,那些看到了但不想回复的心思,很快就暴露出来了。
  及时私聊
  在一个大聊天群里两个人互相聊天超过10个回合的,就可以考虑私聊了,即使自己不觉有什么不合适,但对方可能不这么想,即使你们双方都不这么想,但别人会这么想。有时候最好还告诉大家一声,你们已经在私聊了。
  就像国外航空公司在飞机降落时提醒的那样,飞机落地滑行时,不使用手机不是为了安全,而是为了不打扰身边的人。
  关掉微信的好友验证
  一个有效保护隐私的办法。听上去好像有点意外?但的确如此。当加你的微信不需要验证时,随便谁扫了你的二维码,或是添加了你的微信号、手机,都可以直接与你对话,但这时候对方并不是你的好友,看不到你的朋友圈。你可以选择让对方成为好友,或是不成为,对方也不知道这一点。你们可以正常地对话,此时微信对你来说就是一个单纯的通讯软件。一个很好的区分工作和真·朋友圈的办法,顺便避免了分组的困扰。
  别交叉话题
  太容易出现歧义啦。在一个群组里,同時讨论一个明星的八卦和朋友的近况会出现一下情况:
  “你们看了今天早上那个前女友更新的微博了吗?”
  “听说她换工作了,去了哪儿?”
  “一家创业公司。”
  “为什么?”
  “7个月打胎?”
  “太恶劣了。”
  ……这个在推理小说里有个专门术语,叫叙述性诡计,生活里还是别乱用了。
  还有种情况,一个人正在讲一长段话,分成好几条,这时就别去插入了。当然长篇大论的朋友最好也速战速决,大家都等着呢。
  手机屏幕朝下
  和不在多人群组里私聊一样,即使你不在乎自己的因素,但别人真的不太想看你新收到的消息。所以还是屏幕朝下吧。最好就别在消息提醒里显示消息内容了。
  那些生活中的“你以为你以为的并不是你以为的”事
  除了社交网络上,生活中的误解也很多。
  那里和老地方
  我的东西放那里你帮我拿一下。今天老地方见。
  —那里是哪儿?老地方又是哪儿?我跟你有交情,但真的不知道啊。
  甜与咸
  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做成咸的,也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做成甜的。而且都别再“居然有人喜欢甜/咸的”,just enjoy it or shut up.
  没关系
  这3个餐厅吃哪个?没关系。
  这3个方案选哪个?没关系。
  帮我个忙好吗?没关系。
  真的不明白“没关系”是什么意思啊。
  你是××人,那你一定会××吧
  很多东北人不会滑雪。很多上海人不吃大闸蟹。湖南人也有分得清l和n的。
其他文献
如果找一个标志性的词形容金融危机,那一定是“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下简称“TBTF”)。  这个词诞生于2008年9月。雷曼兄弟的破产象征着危机开始,华盛顿忙着寻找这些大而不倒的公司,希望把它们拉回安全网中。这些TBTF,在政府那里有另一个代号:SIFI(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系统性关键金融机构)。  如今
期刊
这本书以宏观比较视野、自然实验方法来探究各个人类社会的特点和异同,总结出人类社会兴衰的决定性因素,并对现代社会个人和国家的关系、现代国家的危机和风险等问题展开论述,还特别关注到中国这一独特而古老、如今又正在崛起的文明。  对照实验  社会科学领域的两难选择  我们来考察一个意大利人会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为什么意大利南部长期以来比意大利北部贫穷?是由于地理因素吗?具体地说,是由于意大利北部的土壤更加肥
期刊
2017年12月28日,利比里亞国家选举委员会宣布,现年51岁的乔治·维阿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当天,他没有发表讲话,只是走上民主变革大会总部阳台,向人们致意。  对于乔治·维阿这个名字,许多球迷不会陌生。维阿是一名著名的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他在1990年代初成名于法国巴黎圣日耳曼队,后转投意大利AC米兰队,效力过英格兰切尔西和曼城等球队。维阿曾包揽世界足球先生、欧洲足球先生和非洲足球先生三大荣誉,
期刊
电竞爱好者和豪华车潜力消费者,这两个群体的重合度会有多高?梅赛德斯-奔驰(以下简称“奔驰”)用一次赞助给出了它的答案。  8月底,奔驰宣布成为2017赛季《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首席合作方。这是该赛事首次将总决赛放在中国。奔驰于2014年推出的主打年轻人市场的GLA系列车型被列为此次合作的宣传重点,除了联名露出,奔驰还会制作一系列配合宣传的海报、视频和HTML 5。  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
期刊
C=CBNweekly H=Fran Horowitz  美国青少年时尚品牌Abercrombie & Fitch(下简称“A&F”)是这几年全球时尚界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但过去几年,销售持续下跌的A&F让时尚界为它唏嘘,人们不再喜欢一成不变而乏味单一的性感定义,或者说越来越多的人对“性感”有了更多维度的理解和体会。有意思的是,一个品牌的成败竟然出于同样的原因,曾经的高辨识度让它的品牌转型极为困难
期刊
关注宏观经济的投资者需要具备一种能力,他的感受往往和现实的经济表现相违。比如在一个很差的年份,他会比其他人更乐观一些,因为他可能意识到在下一个年份经济部门的边际变化出现反转的概率增大了不少。而在一个情况好得很的年份,他的情绪总是要比别人悲观一些。出现这种悲观的原因类似于刚才说的乐观,只不过正好相反而已。  2017年正是个“好”的年景,不过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很多时候的“好”,只是更大的风险的一种
期刊
C=CBNweekly H=Lisa Holladay  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后,每个品牌都面临营销挑战。加入万豪之前,Lisa Holladay曾服务于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公司,并将奔驰从一个汽车品牌变革为生活方式品牌。这项变革让奔驰在经历了一段迷茫之后重新获得了年轻人的注意。目前她正在对瑞吉实施类似的变革,在她看来,奢华酒店正面临与豪华车类似的品牌困境。   C:汽车品牌和生活方式品牌有什么不同?
期刊
有位26岁的朋友大学毕业后找了份好工作,但最近觉得生活有点儿无聊,想自己掌控人生,在体育领域创业,问我有什么建议。  听说你想在体育方面创业,我觉得这很棒。我经常说起旅行的各种好处:我隔一段时间就会旅行一次,每次旅行回来都觉得神清气爽、充满灵感。我第一次远行冒险,是儿时接受妈妈提出的挑战,走3英里(约合4.83公里)的乡间小路回到家里。一路上问了好几个人,我最后成功回到了家。  那次经历告诉我:不
期刊
写这篇专栏时,正是2017年的最后一天。我在写字台边正好能看到旧金山的渔人码头:早起的游人已在码头上漫步,而到晚上,还会有很多人来这里跨年。  其实前几天这里发生了一件让我颇为震惊的事,旧金山警方逮捕了一个意图在渔人码头实施恐怖袭击的人。让我震惊倒不是因为我觉得旧金山有多安全,而是我并没有仔细想过它发生的可能性。  这也让我认真思考了2018年一些事情的可能性以及影响。这些事大多数在2017年就有
期刊
在所有类型的城市新建区域中,“国家级新区”算得上最稀缺的一种城市空间。  它的设立必须要经过国务院的批准,定位也要达到“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这样的高度。从1992年第一个设立的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到2017年决定设立的雄安新区,全国的国家级新区一共才19个。  战略定位如此重要,国家级新区的设定都是足够吸引城市将最重点发展的产业导入其中,并牵引出基础建设、公共服务配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