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驴的力量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op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条


  没有站内短信息,没有新的回帖,整个版块的最新帖发布于2020年6月13日,两天过去了,只有3条回复。
  每次登录8264,老尹(尹涛)还是习惯用电脑浏览。他通常周末会上来看看,如果不是被问到论坛的现状,周一他可能不会打开8264。
  11年前,老尹成为8264 论坛装备版的版主,后来被选为超级版主,管理10个版块。2006年12月注册,发帖25108帖,在线时长15416小时,约642天,比网站创始人的在线时长还要多近400个小时。
  装备版是8264论坛最热门的版块之一,曾经每天发帖量有几万条。那时微信群、微商、闲鱼远没有现在普及,大家会在8264论坛交易装备、分享经验,有的还展示自己制作的装备。版主可以将帖子提亮、加精、置顶,也有权删除违反版规的帖子。
  从早上9点到晚上10点,他全天一直挂在论坛上。有什么新消息都会第一时间发在论坛上,随时查看、回复留言,就像现在人们有事没事刷微信一样。站内信一封接着一封,每天光是要删除的帖子就有上百条。
  如今,老尹上一次回帖,还是在1个月前。论坛每页只显示50帖,老尹记得以前翻好几页都是新帖子,现在“一天能有一两个帖就不错了”。
  对于大众而言,8264可能是一串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数字。但如果你对户外稍有了解,就会明白8264的举足轻重。从户外领域的公司CEO、资深户外媒体人,到初入户外的年轻人以及户外老炮,他们的手机号、车牌号、微信号里,都可能会夹着这个数字。
  关于“8264”的数字含义,人们有很多猜想。4个数字在电脑标准键盘的位置,正好对应东西南北,代表户外人走南闯北;4个数字的输入顺序像在画十字架,祈祷步入山野的人平平安安;还有人猜这是创始人曾经到过的最高海拔……
  最多被提及的猜测,8264是网站创始人杨伟的生日。在天涯论坛,m55m留下的基本信息显示,生日为1982年6月4日。然而,时至今日,没有人明确揭开这个谜团,人们的猜测也渐渐出现在官方宣传中。打开8264的淘宝旗舰店,首页便写着:“我是小键盘的4个数字,代表东西南北,我也是一枚十字架,保护驴友回家!”
2012年,大鹏和队友野长城在慕士塔格海拔6300米的C2营地合影。供图/ 大鹏

  在各个户外出行地,客栈的墙上常能看见8264的旗帜。黄色的旗面最上边标有8264的网址,中间为“中国户外资料网”,最下边就是8264的口号——网络驴的力量。深红色的圆圈里,一头黑驴探出头来,整面旗签满了名字。同样的旗帜,被8264的网友带到世界各地,还曾出现在14座8000米山峰的顶峰。
  创立17年來,8264以资讯、论坛起家,2010年转型为综合性门户平台,2016年正式进军户外运动产品市场,打造自有装备品牌。千万用户,一年2000多万流水,曾多次出现在关于8264的报道中。
  在这里,杨柳松、夏伯渝、罗静、青衣佐刀等从寂寂无名渐渐被人视作户外大神,强氧、自由之魂、华巍等国产品牌走进户外爱好者的视野,众多户外大事件被记录和讨论,无数户外资料被系统整理、供人使用……
2007南京亚洲户外展,杨伟(右三)、大鹏(右一)等8264工作人员们在展位前。供图/ 大鹏

驴友往事


  “驴友”这个词,最初源自新浪旅游论坛。
  1998年10月21日,新浪旅游论坛创立,很快就吸引了一批喜爱旅行的人。他们分享游记、攻略,新浪旅游论坛成为当时唯一一个全国性的背包客论坛。
  驴友一般被解释为由“旅游”和“绿友”谐音演化而来,驴能驮能背、吃苦耐劳,寓意独立自助的背包客精神和爱护自然的环保意识。不过,关于驴友的起源,还有另外的版本。
  十一郎曾解释背包客为何被称为驴。他1986年就开始玩户外,曾在多家论坛写下大量文章。他在微博写道:“因新浪旅坛内,普通旅友歧视其中的背包客,蔑称驴友,竟为背包客接受,固有此称。”
  而新浪旅游论坛的网友Wuuyao在这条微博下评论道:“驴坛一早以狡兔为首的老帮菜就是看不上跟团旅游的,啥时‘驴友’是被跟团的看不起了?所谓驴,是因为有新浪摄影的‘色狼’,两个论坛的人都在旅游聊天室里泡着抢占地盘,彼此调侃。”
  缘起众说纷纭,但互称驴友在这里蔚然成风,驴坛成为新浪旅游论坛的昵称,它也成为国内驴友论坛的开山鼻祖,后在各地开设分舵。那时代表驴坛的大脚丫驴标是驴友引以为豪的标志,将一双黑色脚丫贴在背包上,总能收获羡慕的目光。
  驴坛在2001年步入辉煌期,直至2004、2005年逐渐萎靡。当初混迹驴坛的第一批驴友,分散到各个地方性论坛发展,渐渐形成“北绿野,南磨房”的局面。
  北京绿野网由驴坛的第二任版主咳嗽于1998年创办。深圳磨房网创立于2000年,由驴坛网友开设,他们有感于深圳的驴友比其他地方的驴友都要辛苦,故将深圳驴友的聚集地命名为辛苦拉磨的“磨房”。
  2003年成立的8264可谓是后起之秀。在发表于2014年的文章《8264创始人自述:驴友网站如何做出2000万流水?》中,杨伟讲述了创业的经历。那一年,21岁的他刚刚毕业,却不想工作。他学的是旅游专业,在旅游社区做过版主、组织过线下活动,为了养活自己,便做起了网站。目的很直接,就是为了赚钱。   起初他在ebay、易趣等平台卖户外用品,后来做了一个电商平台。做电商平台需要访问量,正好用户有获取户外信息和社交的需求,团队就做起了资讯和社区,汇集户外相关的资料,这才有了8264的前身,也就是户外资料网(m55m.net)。大家说网站名字不好记,他便注册了8264。
  与绿野、磨房相比,8264面向全国,不受限于地域。早期的绿野、磨房给人的感觉更像是爱好者的社群,界面干净清爽,商业氛围不浓,绿野更是没有任何商业广告、没有其他网站的链接。8264则一开始就采取商业化运作,收入以广告为主。依靠内容、社区、电商,8264几年内强势崛起,每天在线IP达二三十万,影响力直追绿野与磨房,流量甚至有压倒之势。
  十一郎曾撰文道:“全国性户外网络2.0时代最‘爆发户’的后来者,却既非绿野、也非磨房,而是源于四川藏区的个人网站8264。可以说,新浪论坛群的倒掉,间接造就了8264的快速兴旺。”
巖友在8264岩馆攀岩。供图/ 玄天

恰逢其时


  楼高6层,风雨侵蚀下,灰色外墙留下斑斑锈迹。这里紧挨天津外环路,附近就有公交、地铁。房租不贵,交通便利,许多企业聚集于此。
  2010年,8264团队搬到这里,因人员不断扩充,这是8264在天津的第五次搬迁。8264最初租下半层楼,团队扩张后,干脆占据了整层楼。1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区内,空出一个三四十平方米的房间,建了一个小型岩馆,8264的员工、网友都可以免费体验攀岩。
  8264的每一次搬迁,仿佛一个个节点,标记着网站的发展。
  2004年6月,杨伟坐了36小时的火车,背着背包独自从成都赶来天津,8264从此驻扎天津。这个年轻人刚刚经历一段艰难的岁月。网站访问量迅速增长,免费服务器难以负荷,杨伟只能四处求朋友帮忙,让8264复活。网站回来了,但依然问题频频。
  或许刚好符合户外运动市场发展的需求,网站流量持续上升,连杨伟都有些惊讶。在《第十五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8264.com》一文中杨伟写道:“我的山峰竟然越长越高,很快就像一座小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尽管我倾注了所有的精力、所有的收入来推动8264.com的发展,也远远无法满足它成长的饥渴。”他向所有认识的人聊起8264,希望寻得支持。发出的大量邮件都石沉大海,偶有回复也都不着边际。
  尹衍军那时是一个户外品牌的负责人,也收到了邮件。1999年他就创建大连体育用品网,看到杨伟在做网站,就有种惺惺相惜之感。两三封邮件来回,杨伟决定来天津发展。网站的广告客户多集中在北京,但北京运营成本较高,天津可能更适合网站生存。
  来到天津,杨伟和尹衍军着手网站的打造,Logo、宣传口号都要一一商定,后来广为流传的那句“网络驴的力量”,就是在这一阶段产生。与此同时,户外行业也处于萌芽阶段。2000年左右的这批创业者、从业者多为玩家,更多靠着情怀坚持下来。从爱尔兰归来的留学生飘尘、孤身前往珠峰报道的紫笛依扬,都是因喜爱户外加入进来。更多的人,是因为加入8264而喜欢上了户外。
  大鹏(刘路鹏)是天津人,2007年,大学还没毕业,他就已入职8264。他还记得面试时的场景,春节刚过,天津下了一场大雪,来参加招聘会的人不多。8264的摊位只有七八平方米,空间不大,墙上挂满了登山、徒步、骑行等户外运动的照片,他一下就被吸引了。
  彼时大鹏不了解户外,只是平时喜欢足球、篮球等运动。那年博客正流行,F1 赛事的每一站,大鹏都会写三五千字的赛后感。尹衍军负责面试,看过博客后,他和这位还未毕业的大学生聊起了8264。“网站给我的感觉很酷”,大鹏觉得在8264做编辑可以了解户外运动,还有实地采访的机会,便欣然答应入职。
  3月12日,大鹏记得入职那天正好是植树节。回想起来,作为户外行业的重要网站,8264当时的办公室还没有特别浓厚的户外气质,和每一个普通公司没有太大区别。和他一起入职的有4个新人,加上编辑有3人,市场部的两三人,后勤1人,团队不过10余人。
2009年10月,阿苏(左)和队友曾山(右)登顶海拔5833米的党结真拉峰。供图/ 大鹏

  起初是整理资料、参加活动,第一次真正去户外采访是10月。曾山、刘勇要攀登毕棚沟内的未登峰玉兔峰,大鹏作为随队记者一同进山。他没有高海拔经验,临时买了冲锋裤等衣服,装备很多是临时找同事借的。最终他跟到4500米的C1营地,每天报道登山队的进展。
  这是大鹏第一次攀登雪山,从前只在文字中读到的风光,远比想象中更为震撼。去别人去不到的地方,看别人看不到的风景,从此他便迷上了登山。他攀登过多座雪山,四姑娘山二峰、半脊峰、岗什卡、七一冰川、慕士塔格等,还曾作为联络官到过珠峰C2营地。
  四川毕棚沟,让大鹏第一次感受登山的魅力。这里也是杨伟的家乡。
  山的基因似乎一开始就已经注入了8264。
8264户外节活动。供图/ 玄天

山伍成群

  山伍成群是8264论坛最核心的版块之一,甚至可以说是8264的脊梁。
  当大鹏初次接触雪山时,同样在2007年,青衣佐刀在8264论坛注册,开始发表了一系列登山相关的帖子。第一篇《记录7546,生命中那一段感动》,至今点击量已累计24万。在2007年的一次统计中,8264论坛点击量最高20篇的帖子中,点击量在5万到50万之间。
  与以往的登山报告不同,青衣佐刀详细记述了登山的每个环节,图文并茂,富有诗意的描述,加之登山中的体悟,他的帖子每次发出都大受欢迎。
  早在4年前,经朋友介绍,青衣佐刀就已经关注8264。“在40岁之前,其实都是迷失的,不知道自己是谁。”青衣佐刀回忆道。
  他是一名老师,业余做生意赚了些钱,就有点自我膨胀,天天在外应酬。4年里,他沉溺于一款名为热血传奇的网络游戏。迷茫中,他看到53岁的王石登顶珠峰的消息。小时候,父亲送给他一套邮票,主题为纪念中国登山队登顶珠峰。童年的种子一下被喚醒,他对自己说,一定要用5 年的时间去爬珠峰。
  2003年,青衣佐刀体重将近200斤,锻炼一年后,他去青海、新疆、西藏徒步,到达了海拔5000多米。2006年在新疆徒步时,一次偶然让他对慕士塔格一见倾心,第二年就去攀登了慕士塔格。
  青衣佐刀觉得8264是那时最好的户外网站,他会查看线路信息,攀登慕士塔格的装备有些还是在装备版里淘来的。山伍成群、装备交易都是他经常逛的版块。
  2009年,青衣佐刀终于登顶珠峰。不幸的是,他的队友吴文洪却在下撤途中遇难。吴文洪是一名体育爱好者,没有受过系统的登山训练,没有高海拔经验,最高只爬过黄山。5月18日,吴文洪登顶珠峰后,在下撤途中突发严重高山疾病,经全力抢救无效,在海拔8750米处罹难。此消息经大众媒体发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那时要攀登珠峰,需要有6000米雪山攀登经验。吴文洪何以获批攀登珠峰,登顶后又发生了什么,随着报道深入,人们才渐渐了解吴文洪。他曾经在汶川做过志愿者,最大的愿望是在珠峰峰顶展示一面纪念5.12的横幅,以振奋灾区人民的精神。
  青衣佐刀在回忆文章中提到,队友曾开玩笑说,这是吴文洪登的第一座雪山,也是最后一座。没想到,一语成谶。这一事件被大众媒体报道后,更是引起广泛讨论,有人将他视作勇士,有人质疑他是否有资格攀登珠峰。他的遇难,让大众又一次关注到登山,也影响到珠峰北坡对于登山队员的审批。
  作为行业媒体人,大鹏不愿过多渲染死亡事件,让大众误解户外。在他管理山伍成群版块时,他邀请著名登山者孙斌等专业户外人士做名誉版主。名誉版主不用每天管理论坛,但当论坛发生较大争议时,名誉版主就会出来发表自己的专业意见。
  即使到今日,大众对户外的误解也难以一时之间消除。关于事故,人们习惯于表明立场,但往往忽略将主角还原为人。关于吴文洪,青衣佐刀在文末写道:“我一直认为,老吴死的很有尊严。……有时候,我真想还能再爬上去,好好陪他聊聊,也为他倒杯水。”
  珠峰归来,青衣佐刀发表《我的09珠峰攀登,活着真好》,这成为他最受欢迎的帖子,点击量达1319万。这是有人第一次详细写下攀登珠峰的过程,它成为计划攀登珠峰的登山者必读的帖子。青衣佐刀曾见过罗静,那时她正一步步接近完攀14座8000米雪山的目标,她曾告诉青衣佐刀,她就是因为那篇帖子才有了攀登珠峰的念头。
杨柳松的羌塘穿越帖后整理出版成《北方的空地》一书。摄影/ 杨柳松

黄金年代


  很少有人能说清,8264点击量过千万的帖子有多少,但如果你问点击量最高的帖子是哪个,多数人都会知道答案。
  2010年,杨柳松历时77天,单人单车横穿羌塘,后在8264发布《北方的空地,孤身穿越大羌塘无人区》。这篇帖子至今点击量达3674万,甚至带动了“羌塘热”,即使羌塘已明令禁入,每年仍有人想要穿越这片无人区。之后它被出版成书,被改编为电影《七十七天》,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玄天(于灏)就是被这篇帖子带入户外。2010年,在辽宁锦州的一个村落,24岁的玄天辞去大学辅导员的工作,给自己留下一年的时间,专心复习考研。考研的生活日复一日,他准备考研结束后骑行穿越辽宁每个市,借此方式看看家乡。
  身边没人玩骑行,只能求助于网络,8264就此闯入。正如其名,8264汇集了各种户外资料,骑行、徒步、登山。玄天仿佛一下子找到同类,开始经常出没8264。那一天,他无意间点进《北方的空地,孤身穿越大羌塘无人区》的帖子,一发不可收拾。
  入睡时间一拖再拖,再看时间已经是半夜3点,他反而不再多想,干脆看完再说。当时帖子还没有更新完,只更新到60多天。看完之后,已近天亮。东北人家都是睡在炕上,炕挨着窗户,玄天躺下却怎么也睡不着。
  睁开眼,一轮明月正好挂在夜空中。四野宁静,他仿佛还没有从那片北方的荒原走出来,苍茫天地、风沙呼啸、一人一车去向未知的方向。月光澄澈,他任由思绪放空,想着那片荒野,想着自己的人生。月亮特别圆,他不再是为考研奔忙的那个人,只觉得特别幸福,特别舒服。
  第二年,玄天考研失利,来到北京。他做过销售,着正装,每天清晨喊着看似励志的口号。但他一直不习惯。辞职后,他去了中国徒步网做编辑。在这里,玄天开始真正接触户外,跟着俱乐部去了后河、库布齐沙漠。再换工作时,玄天已经明确了做户外新闻的理想。刚接到8264 的面试短信时,他已经收到位于南京的中华户外网入职通知,正在犹豫是否要去南方发展。
  看到短信,玄天没有多想,立刻就决定去8264面试。工资800元,比中华户外网的工资要低一些,他还是当场答应了。第二天,玄天搬到天津,口袋里的钱只够交一个月的房租。   生活的窘迫没有冲散新工作带来的精彩。作为8264的编辑,要写报道、拍摄、做专题。在阳朔,玄天第一次体验了攀岩。有两年时间,他都步行上下班,单程要走1个半小时。起初是没钱坐不起公交,渐渐地就喜欢上这种一个人走路的感觉。后来他和大鹏一起做攀岩世界杯的报道,一个城市接着一个城市,有时连续三五天,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甚至有一次出差时,他忽然晕倒了。即使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他也从没有放弃的念头。这是他的兴趣所在,有大量的东西要学习,精力永远也用不完。
  此时8264已经搬到鑫茂科技园,租下一整层楼办公。2007年到2010年是8264蓬勃成长的时期,2010年后电商业务扩张,驴友商城上线,团队扩大至上百人。每周都有网友从外地赶来,如朝圣一般——更像是来探亲。网友和每一个工作人员合影,重复着一句话:“哦,原来你就是论坛的谁谁谁啊。”
  2011年ISPO展会期间,几乎每个品牌上的展位都摆着8264的刀旗,玄天感叹:“不知道的,還以为ISPO是8264办的呢。”8264的展位是最热闹的,百十来平的空间被网友挤得满满当当。玄天记得,采访间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背包,网友从全国各地赶来,8264就是他们在展会的根据地。
  2011年到2014年,8264论坛的注册用户从400万激增至1000多万。那时微博、微信相继出现,手机端开始抢占电脑端的用户。但对于8264而言,那是一段黄金时代,一切都在稳步上升,仿佛做什么都不会错。
户外爱好者大三的装备库,他会经常逛8264论坛装备版块。供图/ 玄天

装备天下


  装备版块一直是8264最红火的版块之一。起初名为二手装备,后来倒腾装备的倒爷多了起来,网友可以在这里买到海淘的新品。
  版主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及时发现假货并删除帖子。但有时发帖人放正品的照片,发货时就换成假货。老尹就曾遇到过这种情况。市面上价值1000元的冲锋衣,有人只卖800 元,十多个人下了单。拿到货,才发觉受骗了,再联系发帖人,对方早已销声匿迹。
  老尹找到当事人核实情况,得知有人正好与发帖人在上海某个办公楼下当面交货。老尹恰好在那里有熟人,很快就查到发帖人的单位信息。老尹发站内短信过去,说已经知道他的信息,希望能退货。对方无奈之下,答应一一退货,近3万元的款项被追了回来。
  测评、自制装备也是装备版的看点,有人更是从自制装备的爱好者开始创办自有品牌。看见野玫瑰,本名陈明春,他喜欢户外,但收入不多,便开始在外贸店买半成品自己做。他参考着其他背包的背负系统动手改造,没有铝条就自己做,把铝管砸扁作为背板,再一点点敲成与身体贴合的弧度。他并不满足于借鉴,更喜欢琢磨设计背后的道理。经过3 年多时间,他设计出“3D关节”背负系统,并申请了专利技术。
  陈明春在8264发表的第一篇帖子就是自己设计的背包。网友们讨论结构的巧妙之处,指出自己的疑惑,更有人鼓励他成立自己的背包品牌。正是在网友的支持下,他才意识到,创立品牌也是人生的选择之一。不久,陈明春抵押了房子,筹得起步资金,开始创业,将品牌取名为“强氧”。
  8264是陈明春创业的动力源,而对王吉刚而言,更像是一个交流平台。第一次知道8264,是朋友介绍,朋友说这里有很多人讨论帐篷,但也有一些不专业的声音。王吉刚在帐篷代工厂工作多年,有创业计划,只缺一个平台。8264是一个全国性网站,因而成为他的首选。
  王吉刚有时分享搭帐篷之类的技巧,有时介绍新产品的设计。一款名为猎隼的帐篷重2 千克,网友给出很多意见,不够轻量,如何才能更简单地搭建。因为网友的反馈,猎隼渐渐停产,取而代之的是一款名为穿山甲的帐篷,它自重轻,结构更加简洁。
  如今,陈明春还会在8264发布强氧的背包新品,但只在产品有独特创意时,他才会发在8264上。只是,能够给出建设性意见的人不多。

转折


  “天涯论坛正在倾斜,但还没有倒塌,如何止住倾斜,这次之后,恐怕再无机会。”2015年,天涯论坛登陆新三板,公司创始人邢明曾这样写道。上市并没有救回天涯,倾斜没有止住,天涯的命运渐渐滑向终局。
  随着手机端应用的兴起,微信、微博等即时交流工具占据了人们的时间,论坛那种隔一天再回也可以的对话方式渐渐跟不上节奏。2017年,有20年历史的网易论坛关闭,标志着论坛时代悄然落幕。
  玄天记得,有年冬天杨伟出差去了南方,目的是拜访客户。这是前所未有的。坐拥千万注册会员,8264从来不缺品牌广告。新媒体的出现,冲击着网站的流量,广告收入面临缩减的可能。
  编辑们开始要负责论坛,论坛的回帖也成了绩效考核之一。为了达到每个月的KPI,编辑要注册好几个马甲,回复帖子,他觉得“没有意义”。曾经饱满的热情,渐渐平息。出差采访时,爱好者是在享受那个过程,而作为编辑同在一个地方,心却要记挂着工作的事情,比如当天要采访谁、要如何写报道。那段时间他留起长发,只是想在人群中更有辨识度,让大家记住8264的玄天。工作还在认真完成,但他隐隐开始觉得想要将户外单纯作为一个爱好。
  2014年年初,探路者收购绿野。6月,8264获5000万融资,出资方是户外品牌骆驼。
  提起骆驼,很多人会想起韩寒成为骆驼代言人。在驴友眼中,这次代言槽点满满。广告图中韩寒冒着风雪行进,有人在8264论坛调侃道:“敞开的衣领、迎风圆睁的双目、拄在下风向的登山杖……”
  吐槽和调侃骆驼的是驴友,为骆驼买单的是大众。2011年骆驼入驻天猫后,连续8 年为天猫平台冲锋衣全年销量第一。   8264获得骆驼的融资后,团队拆分,尹衍军带着团队运营七加二商城,销售户外用品、户外装备等。杨伟依然带领8264团队,继续内容和社区运营。
  2015年,8264推出户外旅行社交平台“在外”APP,把8264平台上的数据和“在外”打通,平台上的流量可以直接导到手机端。2016年,8264发布自有品牌,产品包括户外服装及装备,并入驻天猫平台。8264拥有长时间的内容沉淀、黏性颇高的用户群体,只要能将流量变现,就不至于走下坡路。
  大鹏参与了“在外”的早期运营。这款手机端APP 主要功能是社交,大鹏的主要工作是运营和推广,一方面引导用户产出更加优质的内容,一方面吸引更多户外知名人士入驻“在外”APP,并根据用户反馈及时向产品经理提出功能改进需求。
  那时“在外”APP还没有上线旅行线路产品,而一个新平台向大鹏伸出橄榄枝,邀请他在户外出行业务领域创业。8年光阴倏然而逝,那个还未毕业的大学生已经成长为资深户外媒体人,想要寻求新的挑战,大鹏离开了8264。

归来


  在融资前后离开的员工,还有阿索。
  他也是天津人,2009年朋友邀请他加入8264时,他还是一名拉漂,在做汽车俱乐部,一心想在拉萨挣两年钱,之后能好好陪伴家人。8264正计划开拓业务,朋友打了几次电话,阿索都没想去。直到某天,他注意到客栈挂着8264的旗子。拉萨离天津有千里之遥,8264也能影响到这里,阿索这才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平台,自己可以一试。他打电话给朋友,将事情谈妥,便飞回天津。
  一周后,阿索作为活动专员入职8264,发挥自己的专长,专注于做线下活动。露营大会是8264 最有影响力的活动之一,很多人因此第一次体验露营,进而走入户外。露营大会是阿索在一次踩线中偶然想到的,但第一次露营大会就吸引了500多人。此后,8264开始在各城市组织露营大会分站活动,2011年举办18站、2012年达到28站。一个城市接着一个城市,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是在齐齐哈尔,人数达到15000人,一片原野上铺满帐篷,连墓地旁也扎了帐篷。
  阿索常年出差,一年有270多天都在外地,有次一个月没进办公室,同事们还以为他离职了。他也说不清那时候在想什么,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工作,甚至吃饭的时候还会打开笔记本电脑。一次他在新疆遭遇车祸,颈椎三四节骨裂。他没有手术,装上用于固定的颈托就飞回天津。去医院检查后,第四天就坐火车到张家口组织活动。
  2014年4月,阿索在8264论坛发布《离开是不舍,也是开始》一文,表明要离开公司。离职时,他告诉杨伟:“我得养家,我工资少。”活动做得风生水起,很多人以为他每月能拿到两三万,其实阿索能领到的工资是3500元。但他的离开其实另有原因,阿索回忆道:“有同事说‘8264的发展和你没关系’,就因为那一句话我才离开。”
  在论坛与网友告别,阿索离开8264,再也不想看论坛了。之后,他到了中华户外网、绿野,工资翻了三四倍,而后开始自己创业。因合作不顺,他又回到家乡,在天津体育局露营委员会任副主任。
  有天杨伟发来一条微信,要做一个户外学校的项目,你能不能做?也没有谈待遇,阿索爽快地答应下来。
  2019年8月,阿索重新回到8264。一年前,8264遣散天津的团队,只留两位老员工继续在天津办公,新团队在骆驼所在的广州组成。在这个陌生的城市,起初他信心满满,写了多个计划项目,但又被骆驼方面一一打回。一切不知不觉变化,8264团队从鼎盛时期的近百人,变为14人。论坛的每日在线IP 从几十万变为两三万,每天还会有几百个新用户注册,但这里曾经一年有100多万的注册量。一年后的此时,阿索时常觉得心累,他走遍了广州周边的寺庙,总会在江边散步,以排解心绪。
  在户外爱好者眼中,骆驼和8264似乎天然不合。在他们看来,骆驼的户外属性还不够强,更多属于休闲出行的范畴。而因为骆驼的缘故,8264曾经合作较多的传统户外品牌,可能也由于竞品的缘故,渐渐流失。
  骆驼的总裁万金刚曾对阿索说,8264就像是一个姑娘,漂亮归漂亮,但并不能为自己所用。阿索透露,骆驼目前计划将8264售出,价格约1500万,甚至还有谈判的空间。阿索曾经想过自己买下,但卖掉房子也凑不够钱。他提出可否先运营3年,之后盈利后可以分账,但骆驼方并不同意,“就是想一刀切”。他和一些品牌也提起过,还想过可否用众筹的方式实现。
8264的旗帜。供图/ 玄天

  阿索如今是8264的CEO,他觉得8264最有价值的就是内容。直至今日,如果你想要搜索与户外有关的装备、山峰、品牌等,搜索结果里总会有8264的内容。现在8264團队共有14 人,他正在研究MCN,计划入驻快手和抖音,还希望将来能重新组织编辑团队,继续输出好内容。
  阿索说,现在就像守着一个宝藏,但手里没有趁手的工具,只有一个掏耳勺,撬也撬不动,挖也挖不了。
  6月19日,50岁的阿索第一次参与直播。背景墙主题还是前一天的“骆驼直播节”活动,工作人员临时将4 面8264的旗帜贴上,这才布置好8264的直播间。
  4面旗子分属于3个时代。8264就是户外——是2016年8264开始打造自有品牌时的口号。8264,我们共同的家——这是阿索重回8264后提出的。还有更老款的旗子,那面曾经出现在14座8000米山峰之巅的旗子——中国户外资料网,网络驴的力量。
  “8264年这几年的发展,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直播开始不久,阿索说道,“因为一直在走下坡路,我希望大家更多支持8264,让8264蒸蒸日上,重塑辉煌。”
  直播售卖的,是8264与骆驼联合出产的服装、跑鞋等。
  “卖一件少一件,以后不会再有了。”直播中,库存接连秒没,他一遍遍重复着这句话。
其他文献
“碎片化阅读”、“碎片化学习”(fragmented reading/study)等时髦词源自“碎片化”(fragmentation)一词。简单说,“碎片化阅读”指人们通过手机、网络等电子终端接收器接触到海量信息。从表面看,似乎一切信息、知识都唾手可得(very easy to obtain),阅读显得如此轻松容易,可以通过零碎时间进行阅读,而且便于搜索和互相交流,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数据表明
It’s just beginner’s luck.  这只不过是新手的好运罢了。  新人初次做某件事时,如果进展顺利则会被认为是“新手的好运”。巴西著名作家保罗·科埃略在其小说《炼金术士》中说“每个人的寻梦过程都是以‘新手的好运’开始,又总是以‘对远征者的考验’而结束。”  We got history.  我们有交情。  我有一个从小学到大学的同学,两人总是形影不离,做事很有默契。We got
編者按:在本刊微信公众平台举办的“Budding Writers”的多篇来稿中,编辑部精挑细选出10篇上乘佳作,从本年度第二期开始陆续刊登。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希望能有更多读者拿起笔,以书写传递心声,用文字记录生活。  The disturbing derogation1 of public intellectuals reveals dissatisfaction from the publ
W hen the RMS Titanic hit an iceberg on the night of 14 April 1912, the crew of the ship used telegraphy technology to not only call for help but to provide updates on the situation in the Atlantic Oc
斯诺克比赛怪怪的。比赛时,职业选手身穿黑色马甲,颈系黑色领结,仿佛是在去参加葬礼的途中遭到拦截,被请来打比赛的。裁判也是同样的装束,还戴着一双雪白的手套,以此来置换台上的球。球桌上蒙着绿色的台面呢,平平展展,酷似草地保龄球的球场;那情景让人不由得保持安静、专心致志和小心翼翼。只有偶尔几声紧张的咳嗽——但很快又压住了——会打破场内冷冰冰的气氛。  但最初斯诺克在英国的工人俱乐部里兴起时,却是一种粗野
Is Beer Better (or Worse) for You than Wine?  啤酒和红酒在“酒界”可谓各据一方,深受人们喜爱。但随着健康养生理念逐步传播开来,不同酒类的健康性问题也被热议。人们往往认为红酒有益于健康,啤酒则会增加身体的负担。然而红酒真的比啤酒健康么?究竟谁才会让你更快醉倒?谁才是大腹便便的罪魁祸首?谁又会使你烂醉如泥?谜团将一一为你解开……  1. save: pre
I was on my trip around Europe, and about to leave Brussels1 for England where I was going to be meeting up with my school friend Shannon so we could do our European year of travel together.  There wa
口译工作是一个随时学习的过程。译员在做译前准备时,通过构建相关领域的知识体系和针对特定会议的专题准备,已经具备了从事口译工作的基本条件。但是在口译现场,译员仍有可能遇见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包括陌生词汇、概念、专名等,对于现场出现的新问题、新概念,译员必须具备临场学习、现学现用的能力。译员在现场可能遇见的问题多种多样,因此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应该做到“学中干,干中学”,善于迅速吸纳来自现场的各种知识。 
2012年12月16日,黄周文(阿文)无保护自由攀登(Free solo)完成中国贵州紫云格凸上穿洞岩区的经典线路“Drill Team”,线路高度18米,难度5.13a,再一次改写了中国Free solo的难度系数。从北京白河的“70年代”到阳朔白山的“凤凰”,再到贵州紫云格凸上穿洞“Drill Team”,Free solo这种攀登方式已经渐渐成为他反复了解自己的途径。阿文说:“我所做的一切,
1.death row:死囚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