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这是21世纪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换句话说,应该学会与人合作,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中合作性学习是指围绕一个共同的学习内容结伴、结组、结群进行的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工作者,笔者积极投身到新课堂教学的探索之中,在实行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后,欣喜地看到,在教师有意的创设下,在学生努力的配合下,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在合作交流、亲身体验和探索中,学生认识了数学。解决了问题,理解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直至豁然开朗,如何更好地把握课堂,使合作交流学习中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发展呢?下面浅谈一下笔者的认识。
一、优化合作学习的组合结构
合作交流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在组建小组时,一定要对全班学生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在小组内,尽量保证让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合理搭配,这样有利于形成优等生与学困生的互补,小组人数以5-7人为宜,采取前后位的坐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交流学习的“场”,并在此基础上民主推选组长,落实组长职责,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承担相应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协调员、成果发言人等,明确各自的责任;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对不成功的组合体要调整重组,倡导面对面人人活动,避免小组一、二名学生谈论,活动宗旨是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确保全组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有效,共同实现小组学习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
课堂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学生还是各做各的,或者学困生向优等生问一下结果,根本看不到合作的迹象,这是学生没有合作的意识,没有合作的方法,使合作学习的环节流于形式,失去了作用,此时,教师切勿急躁,应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这是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即明确学习的任务和责任,各小组长在组内也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使成员参与进来,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学会探究方法,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个人责任实际上是独立学习,这些独立学习连起来就是合作学习的基础要素,例如,在讲授《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第二课时时,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画出一次函数y=1/2x 1,y=2x-5的图像,(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画出一次函数y=-1/2x-1,y=-2x-3的图像,(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画出一次函数y=x,y=x 2,y=x-3的图像,全班六个小组又分成三个大组,各做(1)、(2)、(3)题,有明确的目的后,小组内迅速进行了分工,有的同学画平面直角坐标系,有的同学求各个一次函数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有的同学在指导检查……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各小组顺利完成任务,此时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点评,以提高学生合作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乐于合作,勤于动手,勇于争先,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三、选择内容,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合作交流学习,应注意适当地选择;不能迎合教科书、做做花架子,在一堂课上盲目多次地进行合作交流;例如: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就不用合作交流,而让学生利用定义来求,就能实现学习目标,可以开展合作交流学习内容的选择要有实施性、可操作性,如规律性较强、涵盖面广、迁移和应用范围大的定理、公式和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等,例如:上述的由一次函数的图像获得其性质,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最后明确一次函数的性质,所以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教材内容,有目的的进行选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合作学习的中心是学生,在与学生的互动与交往中,教师则是学习的促进者,在这一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组织和引导,要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注重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组织讨论的要领,有针对性地提供具体的帮助;(2)制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话语霸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努力使各成员的机会均等;(3)鼓励学习和小组发表独立的见解,积极肯定和赞扬合作学习的共同成果,善于把个人或小组的创造性的观点转化成全班学生的集体的智慧。
总之,合作交流学习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突破,在新课程实施中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营造课堂氛围,巧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发学生思考、推理,使得每个学生都参与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提高合作交流的技能和团队意识,充分发挥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任编辑:罗 艳)
一、优化合作学习的组合结构
合作交流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在组建小组时,一定要对全班学生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在小组内,尽量保证让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合理搭配,这样有利于形成优等生与学困生的互补,小组人数以5-7人为宜,采取前后位的坐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交流学习的“场”,并在此基础上民主推选组长,落实组长职责,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承担相应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协调员、成果发言人等,明确各自的责任;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对不成功的组合体要调整重组,倡导面对面人人活动,避免小组一、二名学生谈论,活动宗旨是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确保全组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有效,共同实现小组学习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
课堂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学生还是各做各的,或者学困生向优等生问一下结果,根本看不到合作的迹象,这是学生没有合作的意识,没有合作的方法,使合作学习的环节流于形式,失去了作用,此时,教师切勿急躁,应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这是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即明确学习的任务和责任,各小组长在组内也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使成员参与进来,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学会探究方法,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个人责任实际上是独立学习,这些独立学习连起来就是合作学习的基础要素,例如,在讲授《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第二课时时,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画出一次函数y=1/2x 1,y=2x-5的图像,(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画出一次函数y=-1/2x-1,y=-2x-3的图像,(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画出一次函数y=x,y=x 2,y=x-3的图像,全班六个小组又分成三个大组,各做(1)、(2)、(3)题,有明确的目的后,小组内迅速进行了分工,有的同学画平面直角坐标系,有的同学求各个一次函数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有的同学在指导检查……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各小组顺利完成任务,此时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点评,以提高学生合作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乐于合作,勤于动手,勇于争先,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三、选择内容,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合作交流学习,应注意适当地选择;不能迎合教科书、做做花架子,在一堂课上盲目多次地进行合作交流;例如: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就不用合作交流,而让学生利用定义来求,就能实现学习目标,可以开展合作交流学习内容的选择要有实施性、可操作性,如规律性较强、涵盖面广、迁移和应用范围大的定理、公式和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等,例如:上述的由一次函数的图像获得其性质,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最后明确一次函数的性质,所以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教材内容,有目的的进行选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合作学习的中心是学生,在与学生的互动与交往中,教师则是学习的促进者,在这一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组织和引导,要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注重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组织讨论的要领,有针对性地提供具体的帮助;(2)制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话语霸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努力使各成员的机会均等;(3)鼓励学习和小组发表独立的见解,积极肯定和赞扬合作学习的共同成果,善于把个人或小组的创造性的观点转化成全班学生的集体的智慧。
总之,合作交流学习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突破,在新课程实施中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营造课堂氛围,巧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发学生思考、推理,使得每个学生都参与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提高合作交流的技能和团队意识,充分发挥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任编辑: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