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的高校学生德育评价机制问题研究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ichol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学生德育评价机制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校德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根据学生德育环境变化的情况,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班主任德育评价、学校德育资源评价以及学生德育评价的功利性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构建新的学生德育评价机制问题,对改善学校德育工作具有建设性价值。
  【关键词】德育评价机制 时效性 功利性 问题研究
  
  学生德育评价机制是指学校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德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方法,对学生德育工作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进行价值评价而形成的一种制度。学生德育评价机制是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问题。对高校学生德育评价机制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在新的形势下构建科学的学生德育评价机制,对于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德育评价机制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思考
  
  目前,对高校学生德育评价机制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高校德育工作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进行研究,其成果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由定性分析走向量性分析。在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时摒弃了过去那些空泛抽象的套路和语言,改用具体的数据说话,通过建立数据模块,对学生德育情况进行测评研究,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和素质,使学校德育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第二,由孤立、保守的受动式评价方式向开放的多元化主体参与的主动式评价方式转变。传统的学生德育评价方式主要从两个层面来进行:一个层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学生课程考试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成绩评定;另一层面是对学生平时思想道德表现情况,由班主任进行定期讲评,期末由学生进行自我鉴定,班、组进行评议,班主任进行鉴定。现在改为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互评、班主任参评、讲评相结合。第三,评价内容的变化。过去测评主要是内向的一种测评,主要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现在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行为表现相结合、校内与校外表现相结合,把遵守校纪校规情况,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包括参加体育赛事、文化娱乐、无偿献血、上街便民服务、三下乡等活动相结合,作为学生德育评价的内容。
  但也存在如下不足:第一,传统的学生德育评价机制主要侧重于从学生管理工作这条线来构建评价机制,忽视学校其他德育资源参与德育评价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学生德育评价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关注和研究;对专业导师这种学校优质资源在学生德育评价机制中的作用和地位缺乏认识和研究。第二,单向度性。目前,学生德育评价机制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如何评学生这个问题上,而忽视了评者与被评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学生德育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上,更体现在学生会怎样学、学生会怎样“看”和“思”这个问题上。因而,促使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评者可以评被评者(教师评学生),那么被评者可否评评者(学生评教师)?作为学生德育活动重要载体的教材是否应该接受学生的评价?第三,学生德育评价机制的功利性问题研究较欠缺。近年来,学生德育评价中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功利性色彩,为了奖励先进,鞭策后进,一些学校通过设置评先进、评奖学金、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专科生免试直升本科、本科生免试升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学生德育评价量化指标,激励学生参加社会道德实践。这种功利性的道德价值导向,难免会造成学生道德行为选择上的急功近利。因此,在进行学生道德评价机制研究时,必须正视这种功利性德育评价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时,除了功利性的激励手段,是否还需要非功利性激励手段?这值得我们思考。第四,忽视了网络作为重要载体在学生德育评价机制中的作用。
  
  二、构建新的高校学生德育评价机制需要正视的问题
  
  高校学生德育评价主要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班主任德育评价、学校德育资源评价以及学生德育评价中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等问题,构建新的高校学生德育评价机制必须正视下面几个问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公共理论必修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四门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包括学校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评价、授课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和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评价。
  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教师的教学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道德知识的获得和悟性的提高。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教师的教学评价,把它提高到与专业课教师教学评价一样重要的地位。建立一套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保障和激励机制,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自觉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能够与时俱进,创新思维,注意研究新时期学生社会生活中面临的思想道德矛盾或困惑。教学要有针对性,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建设上走精品课程建设之路,使其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授课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肯定,能够对学生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能够给学生带来心灵的愉悦。学生很看重这种评价。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1.3%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成绩评定很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学分的问题,如果思想道德修养课不及格,不仅影响到毕业问题,而且也是一件难为情的事情,会让人认为是思想道德素质差,也会影响到评奖学金和评优;有78.5%的学生认为,老师的评分不能反映出同学们的真实思想道德素质,因为老师和学生的接触较少,老师不了解学生,仅仅凭试卷来给学生评定成绩,容易以偏概全,成绩好的不一定思想道德素质就高。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教学工作中重教学内容、轻学生成绩评定的传统作法。要深刻认识到课程成绩评定不仅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一个证明,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延伸,成绩评定是否准确、全面、合理,是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如何防止在成绩评定中出现高分低德的现象,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分数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改变传统的成绩评定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成绩评定方式。为此,我们建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职做学生班主任,使班主任工作、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工作,能够有理论指导,更具有科学性。同时,使学生思想道德成绩评定更真实、系统、科学、合理,真正教书育人。
  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评价,包括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对教材使用情况的评价。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不仅是对教师的一种监督和鞭策,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对教材使用情况的评价,也是学生德育评价机制建设需要正视的一个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学生学习思想道德知识的重要载体和工具,一般情况下,学生只有在课堂教学或临考前才会去翻阅该教材。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6.7%的学生没有认真阅读过该教材,有81.3%的人认为它对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帮助不大,没有吸引力,缺乏亲和力,没有针对性和范例性,无法获得生活的启示。因此,建议学校和教材编写者定期收集学生的评价意见,补充和完善教材内容,走精品教材建设之路,改变目前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不感兴趣、评价不高、认为无多少收藏价值的状况,使该教材能够成为新时期学生学习思想道德知识,进行道德行为修养的路标。
  2、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评价问题
  班主任是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者,是学生德行的“导体”。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评价直接关系到学生德性的养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89.2%的学生认为班主任的评价对自己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影响,有83.3%的学生对班主任的评价不满意。学生希望班主任能够及时、准确地对自己进行德育评价,但在现实中又感觉难以获得班主任的这种评价,对自己的德育成绩感到不满意。因此,加强和改善班主任的学生德育评价工作很重要。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如下问题可能影响到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评价。第一个问题是班主任太年轻。许多高校都习惯在本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中挑选最优秀的学生留下来直接做新生的辅导员或班主任,认为他们年轻有活力,和学生之间没有“代沟”,有共同语言,好管理,偏重于从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方面来理解班主任工作。这种做法有几个明显的不足。首先,年轻的班主任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缺乏生活阅历,缺乏做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经验积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形成和不断修正中,很难在“学养”和“德养”方面给学生高质量的指导和教育,工作只能停留在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行为方面的管理。其次,年轻的班主任面临着学业、家庭生活等多重压力,他们刚刚大学毕业走上班主任工作岗位,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从学生向大学教师的角色转变。如果是本科毕业生,学历和学位的压力会非常大,考研会成为他们的第一选择和需要;如果已有硕士学位,他们会不满足或者不安心于班主任工作,不会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一种职业,班主任工作远没有专业研究的吸引力大,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去考博或转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同时,他们面临着交友、恋爱、买房、成家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很难集中到班主任工作上。再次,班主任太年轻,与学生年龄相近,生活阅历相近,见识相近,就很难吸引学生,在学生能力培养、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方面就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德育评价存在困难。第二个问题是随着高校的扩招,班主任管理的班级学生一般都在200人以上,班主任要想了解学生很难,要想找学生一个一个地谈心交流思想就更加困难,要想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道德行为进行科学评价更难。这样,班主任只能通过班委会对自己的学生实行层级管理,导致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信息沟通的扭曲和失真。有的学生就抱怨,一个学期班主任很难和自己谈上一次话,更别说进行思想交流,班主任对自己道德行为的评价很难做到真实、准确和及时。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德育评价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我们建议改变用优秀毕业生留校做班主任的做法,选用事业有成、师德高尚的教授、副教授做班主任;同时划小班级规模,一个班级60—100人为宜,保证班主任和学生能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能够第一时间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进行及时的、科学的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对班主任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的福利待遇,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使班主任能够充分有效地竞争,建议学校每二至三年评选一次“十佳班主任”,使班主任工作有荣誉感和自豪感。
  3、校园环境建设问题
  校园环境建设的好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思想道德品行的养成具有直接的作用。整洁、美观、和谐的校园环境,不仅能让人感到舒服和愉悦,更会让人倍加珍惜和爱护,会从内心监督自己,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如果校园环境脏、乱、差,在人行道、楼梯间、教室等公共场所痰迹累累,果皮、纸屑、残留食品随处可见,学生就有可能会放纵自己的不良行为。有的学生说,可以认同校园的简朴,但不能容忍校园的脏和乱。看到过道和楼梯间痰迹累累,感到很恶心、很难过,担心见多了以后,自己的德行也会变得麻木,也会“习以为常”。可见,校园环境的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问题。
  4、德育导师制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德育评价质量,我们建议学校建立德育导师机制。学校要善于利用事业有成、德高望重的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做学生的德育导师,这是学校宝贵的德育资源。这些专家的专业知识、学识能力、练达宽厚的生活态度和事业成就对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从他们身上不仅能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还能懂得做人的道理。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有92.3%的学生认为事业有成、品行高尚的教授、副教授对自己的道德情感影响大,有97.8%的人希望得到这样的老师帮助;11.3%的学生认为自己得到了这样的帮助;85.7%的人回答没有得到老师的帮助,更渴望专家、教授们教给他们怎样做人的道理。桂林医学院从2000年开始在生物技术学院2000级及2001级学生中实行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导师制实践取得的成果已给予了证明。桂林医学院在生物技术学院2000级新生入学时就实行综合素质导师制培养,把学生分9个组,每组配备三名导师,这三名导师分别从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机关干部中择优选配。导师组的导师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给予全面的指导和帮助。经过四年的实践,参加导师组的学生不管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还是从思想道德修养及品行表现,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等方面,都明显优于未进导师组的学生。就拿笔者所任导师的第五学导组来说吧,生物技术学院2000级共有8名学生参加了第五学导组,到2004年他们毕业前夕,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有3人被录取,其中有2人被重点大学录取,有2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3人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2人被评为优秀干部,2人为社会活动积极分子。因此,在构建新时期学生德育评价机制时,应把事业有成、为人正直、德高望重的教授、副教授等教学专家作为学生德育导师,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导师制工作机制,实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现代化教育理念。
  5、网络与学生德育评价问题
  现在,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载体,以网络为阵地,用科学的思想道德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我们的调查来看,98%的学生上过网,有63.6%的学生每天上网一次,学生上网最关心的问题是专业学习和就业信息;11.5%的学生上网是为玩游戏;63.7%的学生上网是想和人聊天;76.4%的學生不知道有思想道德教育网站;24.5%的学生知道有这类的网站,但不会进去看,认为里面没有多少可看的东西。这些信息告诉我们,网络德育工作效果还不理想,还需要努力创新。因此,我们建议学校要加强德育网站建设,其内容要具有针对性、时效性,要注意解决学生思想道德认知问题,直击学生的矛盾和困惑,能让学生有所思、所想、所问、所求、所获。设立德育论坛,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和谈心,形成教与学、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网上信息反馈与互动。如此,可以有效地改善学校德育环境,提高学生的德育质量。
  6、关于学生德育评价的功利性问题
  时下,各高校在学生评优、推荐入党、评奖学金、专科免试升读本科、本科免试升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等方面都规定了量化指标,从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实践活动、思想道德品行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激励方式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规范其思想道德行为确实有效。但这种功利性的激励手段,如果运用不当,难免会限制学生做人的道德眼光,甚至可能导致学生道德行为的异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造成伤害。从我们的调查可知,有61.5%的学生认为,那些参与评优的同学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强于一般的同学,值得钦佩和学习;有23.7% 的人认为,这些参与评优的同学只会做表面文章,不值得钦佩和学习;11.2%的学生对评优的同学不了解,无法评价。可见,运用评优、评奖学金等带有功利性的德育评价手段,必须保证公平、公正、公开,让大多数同学了解和信服,这样才能达到德育的效果。同时,还要善于运用非功利性的德育评价手段。人们在实践自己的道德行为时,通过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有获得道德情感的要求与满足。这种非功利性的道德评价,包括领导、老师和班主任的表扬和赞赏,通过会议、板报、广播、网络、奖状、证书等表现形式,给德行优秀的学生予以表扬,使德行优秀者可以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满足。此外,在校园、过道、楼梯间、教室、饭厅、宿舍等地方张贴思想道德修养的箴言与警句,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时刻处于思想道德修养的约束氛围之中,注意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这种非功利性的学生德育评价手段,也能提高和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觉悟。这样,把功利性的德育评价手段与非功利性的德育评价手段有机结合,可以使新时期学生的德育评价机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总之,我们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评价、学校德育资源评价、学生德育评价的功利性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新时期构建学生德育评价机制一些思路、建议和对策,这对新时期改善和加强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意义和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许多地方特别是大中城市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然而,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校却步履缓慢,远远跟不上城镇学校的进程,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在阻碍着农村中小学校课程改革的落实和推进。    一、农村传统的评价机制转变举步维艰    新课程改革的落实与推进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与社会各界如
期刊
近年来,廣大农村小学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逐步得到了提高。但是,目前还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教育质量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不得不引起重视。    一、撤校收编所带来的生员差距    农村小学实行撤点并校后,有的村落已不再设学校,有的村设教学点1-3年级,有的设1-4年级,设有教学点的学校从三年级或四年级统一把学生输
期刊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实践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了课堂教学中的正确指导和学生自己的多读多写外,规范、科学而富有创新性的作文评语,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励并鼓舞学生“敢写”、“要写”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我认为在给学生的作文写评语时,要突出“四性”。    一、评语的针对性    注意作文评语的针对性,要求语文教师每次作文训练,最好要确定一个重点,考察学生
期刊
镜头一:我班学生黄某成绩优异,数学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数学老师在帮扶后进生的过程中倡导优生帮助后进生,并采取“一帮一”(一名优生辅导一名后进生)的措施,一段时间后,由黄某辅导的那名学生向数学老师反映,他不会做的题目请教黄某,黄某不仅不教他,还说:“现在竞争这么强烈,我教了你,你就成了我的对手,就等于在害自己……”  镜头二:我班学生徐某喜欢打架,尤其喜欢欺负小同学。班主任将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要
期刊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对人才培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当今全面实施新课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年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虽已引起教育界同仁的重视,但仍是学校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探索、实践阶段。那么,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产生的原因何在?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教育对策?带着这些问题,我联系本县部分学
期刊
从2000年开始,我作为辽宁省楹联学会的会员,开始在学校领导及朝阳市、县楹联家协会的指导下,带了几个楹联教育实验班,并办了一份校园楹联报《少年联报》。现把楹联教育中的一点思考整理一下,请方家指教。  一、实施校园楹联教育,将“楹联育人”的新思路在全班展开,辐射全校  用以培养学生素质的楹联教育,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追求美好、渴求知识的欲望。学生在对楹联的创作和欣赏中,可以获得精神的满足,
期刊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新时期又赋予了教师更高更新的要求。在学会学好基本的知识技能外更应有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此要求下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对待生活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尊、自信、自律、自强,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具有关爱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环境意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目标。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教育模式,即开拓人类教育新领域、开创人类教育新成果的活动。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就是中小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创新教育 突破观念 探索    一、突破课堂教学目标的片面性    课堂教学的目的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学生求异、求变、灵活的思维习惯,学习的心理感受能力,学生的意志品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交流、交往的能力等都是课堂教
期刊
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创造性思维劳动,教学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推进素质教育,必须研究和解决好教学方法的问题。现代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相结合,这是教学方法现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正确处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是辩证统一的    “教为主导”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
期刊
当我们从教学准备的角度审视教案时,会发现光看教案本身尚不足以判断教师工作态度的好坏,教师素质的优劣,更无法说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教案其实就是一个等待完善的事物,而完善的途径正是课堂教学。教学管理不仅仅要拿备课做文章,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科组文化,让每位教师在学习型组织中不断成长。  最近,关于教师抄袭教案是利是弊的讨论方兴未艾。其实,教师抄袭教案的直接原因就是应付检查。教师为什么要应付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