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创新研究”高层论坛会议综述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_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5月13日,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与《探索与争鸣》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一流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创新研究"高层论坛在杭州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20多名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其他文献
1997年,麦金农与大野健一(McKinnon and Ohno,1997)在其著作《美元与日元》中论述了“日元持续升值综合症”。日元的实际升值以及与日元升值相对应的货币政策对日本经济造成通货紧缩冲击,进一步升值的预期使日元资产的名义利率逼近于零,制造了令人恐怖的流动性陷阱,同时延缓了工资的增长。贸易品的日元价格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普遍下降。
当全球的经济增长进入复苏乏力的停滞期,当中国的改革开放迈入倍加艰难的攻坚期,当中共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判断,总结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原理,梳理中国潜在增长与动能重塑之间的内在逻辑,反思中国当下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纠正既有的增长方式与政策工具的主要偏差,探索未来的改革路径与增长动能的崭新空间,促进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与政府体制的自我革新,迫在眉睫。为此,《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袁志刚工作室特邀相关专家学者,联合召开了“中国经济动能重塑与地方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奇迹"。但伴随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依赖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效率,成为摆脱当前经济困境的必由之路。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转变为追求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的高质量.
新时代的经济必须关注政策工具的相互抵制效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78—2016年间,中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大幅攀升:实际GDP从2942.75亿美元迅速增长到95042.08亿美元,占世界经济份额从最初的1.12%提高到12.26%;人均实际GDP从307.77美元上升到6893.78美元,约增长了21倍。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经济社会也逐渐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构成了新时代发展的巨大挑战。其突出体现在:第一,中国经济增速逐步下滑。
区分"内核"与"辅件",是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必要前提。致力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区别于其他理论体系的"内核"。体现和维护"内核"的外围"辅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则随时空场域的变化而改变。"辅件"的每一次调整,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出场形态。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解放议程需要放宽外围、调整辅件。当代中国"解放议程"的设置,一方面在宏观上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内核",另一方面必须依据时空场景转换,选择、调整和运用符合实际的"辅件",既"不忘初心",又"继续前
回顾十年来的儒学研究乃至中国哲学研究,可以发现两大变化:一是在哲学研究/哲学史研究中以哲学创造为取向的哲学研究取得了突破,出现了不同进路与风格的典范性作品;二是经学研究的出现,改变了儒学研究乃至中国哲学研究的版图。哲学创造面临着的哲学与哲学史、中国与世界的张力,反映在儒学研究中就形成了"儒学地说"与"说儒学"等不同言说方式。经学研究的出现可能造成政治与教化、思想与制度之间的连接,从而为文明论的儒学研究提供前提。文明论的儒学研究作为一种整合的视角,它可以超越儒学研究的分化与支离状况,从而构建一种具有文明论承
怎样对待领袖人物的政治遗产,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近年来,如何对待列宁的政治遗产,在国内外颇有争议。我们既不能像斯大林时期的苏联那样不加辨析地神化列宁和列宁主义,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去寻章摘句,用它作为解决所有现实问题的灵丹妙药;但也不应对列宁和列宁主义全盘否定,肆意污垢,斥之为一种"原罪"。应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分析列宁的言和行。列宁主义-布尔什维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已经逝去的那个世纪留下的政治遗产,今人理应从历史的、学术的层面加以梳理和评析。
计算社会科学与大数据的结合,将扎根真相指导数据挖掘,一方面有助于修补资料挖掘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社会科学研究的议题与理论指导算法。以如何在中国风险投资产业中找到产业领袖为例,建基于在复杂网中寻找最具有影响力结点的方法,首先,需要基于业内访谈和德菲尔法,得到关于"产业领袖"的定义和业内公认的名单,用以验证之后数据挖掘的模型结果是否有解释力。然后,用清科数据库的VC共同投资数据建立动态的产业结构网络,计算各项网络指标。最后,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找到由动态数据直接进行分组的合理方案,从而验证有现实意义的寻找"
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山本》是贾平凹创作道路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亦是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为此,复旦大学中文系特邀请评论家在上海召开专题研讨会。《探索与争鸣》杂志拟于2018年第6、7期分上下两辑刊发相关评论,全面、深入呈现与会评论家的精彩观点。在下辑中,杨扬教授探讨了贾平凹小说的“以山为本”的晚期风格——历史感强化,叙事淡化,对人物进行非聚焦式的描写,同时强化对意蕴空间的开拓;宋炳辉教授从“世界文学”的视野里考察了《山本》,一方面认为贾平凹小说最具中国性,另一发面又提出了贾平凹式的创作该如何同时兼
贾平凹新作《山本》是其个人创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是我阅读后的一个整体印象。这个里程碑的意味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山本》是贾平凹继《古炉》《老生》之后的一次重要超越,而且是一种包容性超越,从而与之前代表了贾平凹创作最高境界的《秦腔》形成遥相呼应又别开生面的新格局,它给我们再一次带来了独特的震撼和惊喜;另一方面,《山本》所体现的叙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