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中让学生获取知识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n25036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又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也是主动发展的教育。课堂是学校教育过程的主体,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与主要方式,它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主要空间,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语文课堂教育,应该是语文教师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中,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全过程。
  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学的是否主动。为了扭转上述局面,必须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课堂内外的生命状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时广大师生耗费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在教与学上收到优质的效果,使学生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构建课堂新景观,展现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一、优化课堂导入,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
  注意的心向,是一种学习者倾全力于学习的内部状态。学生是否集中和维持这种心向并贯穿整个语文课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之中,直接影响着语文课教学的效果。因为保持良好注意状态的学生,总能认真专注、自始至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能否抓好上课的开头,即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学生注意的心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哈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景中。
  二、优化教学情境、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
  主体教育思想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构建与发展的过程,这种必须通过学社不过的参与来实现。而所谓学生的参与,级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身心地积极与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主体构建与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现在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优化手段,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参与面的广度和参与的机会出现的频度决定了参与是否充分。积极、有效。参与状态良好的学生,总能积极踊跃、满怀热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三、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
  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小组讨论、游戏、合作解决问题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交往活动,可以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和理解别人的看法,促使他们不断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从而大大地活跃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思路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另外,小组合作的交往性学习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等社会性品质,并且可以使学生在相互帮助、悦纳、赞赏中体现到学习的快乐,分享到成功的喜悦。学生高涨的情绪、大胆的尝试、亲密的合作、心理的开发构成了一种相融的人际关系,这种良好的交往状态有助于学生形成性格开朗、积极进取、与人亲切交往、真诚合作等心理素质,真正有助于个人成长,焕发个体生命活力。从课堂上学生的状态来看,即有小组互动,全班互动,又有生生、师师互动多种形式,促进了交往的实质性发展。
  四、优化思维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写生进行语言训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升语文素质。美国学者罗伯特·斯腾博格和路易斯·史渥林的《思维教學》一书明确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教育最令人欢欣的目标。”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因为,在课堂讲授前,应根据内容结构和人的思维规律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吧疑难问题作为听课的重点,使讲课过程变成“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往往闪现在质疑、答问、讨论或练习之中,而独创性见解的表达或挑战性问题的提出往往能推波助澜,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这种活跃的思维状态的产生,需要师生长期默契的配合,尤其需要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方法进行创造性思维。
  五、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
  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环境是班级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感情状态的直接反应。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班级集体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情感状态及奋发学习的心理体验。新课程呼唤充满乐学气氛和竞争幸福的生动、活泼的教育现象,为了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成长的喜悦,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不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使学生的情绪在不断地参与、交往、思考的状态持续高涨。
  六、优化反馈评价过程,关注学生的生成状态
  生成状态是学生在一课堂中一切学习成效和情感体验的总和。它是课堂教学设计中无法预料到的,因为它来自于学生的突发奇想,灵感闪现的一瞬,思维火花迸溅的刹那,抑或是水到渠成、心领神会的结果。良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状态,情绪状态、思维状态均有可能促进学生生成状态的形成。因此,它是反应学生语文学习实际效果的重要指证,也是衡量语文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伴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在实践运用或学习小结时表现为当堂掌握了某些知识技能,丰富了情感世界,陶冶了思想情操,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主体参与意识,感到收获匪浅。那便是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良好的生成状态的体现。
  评价生成状态时,我们可以看学生是否全力投入学习,并从中伴有满足、成功、喜悦更体验,并对后续学习所得,或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指出的那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亦即课程评价要放眼于生命的全过程,对于一些智力各方面暂时都不突出的学生,也要看到他们智力发展的潜在性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隐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其他文献
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增强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手段。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情景创设,困难磨炼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和提高要求等方法,让学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来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如教师创设一个在大火中抢救伤员的情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带;又如球类是学生最受
期刊
随着初中体育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我逐步加深了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在教学中,我不断地进行了各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下面就几种体育课堂教学方法谈几点体会。  一、讲解法  讲解法是体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动作名称、要领和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带有启发性地讲解,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
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死气沉沉的现象,原因到底何在?为什么有的老师的课堂上,即便老师神情严肃,学生也依然跃跃欲试,个个争先恐后,课堂上充满生机和活力,为什么我的课堂上,即使我笑容满面,甚至心底曾无数次地想要告诉孩子们:“求你们了,快点说吧!”可孩子们依然正襟危坐,或者干脆漠不关心,一副懈怠的样子。着急不行,生气更是适得其反,不仅降低了威信,更显得没有休养。无数次的反思之后,才发现,原来造成这种现象的罪
期刊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了分类教学的作文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类,优秀型。这类学生在班内往往只有几个。我对他们采用鼓励成功法和引进竞争法。我首先把自己写的日记和已发表过的文章给他们阅读,并指出只有用心去体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
期刊
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大都是经过精心设置,科学归类,高度概括的间接知识。这些知识不需要同学们像前人一样一点一点去探索发现,很多知识的取得都是直接获取或者在教师指导下直奔结论的“动手实验”,比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老师的指导下,剪一剪拼一拼,从而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从长方形推出来的,如图1: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然后就是利用公式做求面积的题。三角形、梯形也是如此。  图1  表面上看,这些
期刊
对于分式来说,要使分式有意义,即使分母B≠ 0。在解决直观浅显的“使分式有意义”这类问题时,学生往往比较容易掌握技巧。但有时这一条件是作为隐含条件出现的,于是便常会造成学生解题失误。现结合几道典型例题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  例1、分式 在什么条件下的值为零?  欲求分式为零,显然分子必须为零,但分式为零的前提是分式本身要有意义,要求学生要将“分式为零,分子为零,同时分母不等零”这一原则根植于心,综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反对传统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我在教学中注重渗透新课程理念,尝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一、 设疑,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它
期刊
一、建立新型的教学环境,构建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
期刊
“学导课堂”——就是以学定教,先学后导,它是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基于学生差异的教学。它的教学理念是以学论教,内容是因学设教,过程是先学后教,方法是循学施教,要求是多学少教,评价是量学析教。  “学导课堂”彰显“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变以“灌”为主为以学为主,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变以讲为主为以练为主;变以学会为主为以会学为主;变以传授知识为主为在传播知识过程中培养能力为主,从而达到“教是为了
期刊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必须要研究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策略。本文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就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几种方法作简要分析。  一、开展课堂辩论,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课堂辩论一边是在某一重要章节结束时进行,所以章节的内容是与人们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或是学生疑惑不解的问题。形式是以教科书中重点讲述的某一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