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逐渐被提到了较高的位置,而如何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迫切解决的问题。同时,随着有效课堂概念的提出,更加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要想建设有效课堂,教师就需要从学生的视角来出发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围绕学生的发展进行来取课堂教学策略。本文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建设入手,主要依据“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共享学习信息”“动手实践,以操作的方式感知数学”“适时追问,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三个方面讨论了有效课堂的建设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课堂,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在课上获得更最大限度的收益,也就是说,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观念,养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针对有效课堂的研究以及在实践中的尝试,提出以下几种能够明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方法。
一、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共享学习信息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中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但如何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的不断尝试和优化。在有效课堂的视角下,学生之间的合作应该是学习信息的共享,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并能够督促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分享和合作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分数乘法”时,教师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之初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为学生小组设置需要讨论和探究的问题,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联系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内进行有价值的讨论。同时,教师所出示的问题主要是以学生实际生活为主的应用题,能够激起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的兴趣,有助于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二、动手实践,以操作的方式感知数学
數学的学习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还需要学生的动手实践,利用操作的过程来验证自己的假想或者是推翻自己的假想,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进行动手实践,并为学生的动手实践创设好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有时间进行操作,并在不断操作的过程中得到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时,学生具备良好的空间观念与空间意识,而仅凭学生的想象或者教师的演示,学生很难掌握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的切割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正方体的涂色和堆积,让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仔细的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与教师所提出的观念和看法进行对应。学生在动手操作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假设,利用动手操作来不断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积极自主的学习习惯,在不断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适时追问,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所谓追问,就是在教师给出问题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并提问的一个过程。追问更讲究时机和追问的内容,教师应该追问在学生的疑惑处,或追问在学生的不同见解处,让学生能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追问相比提问更加有效,但也需要教师掌握追问的应用技巧,让学生在课上能够得到解惑,也能够获得更加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学习“分数除法”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上的内容来进行讲解。课本中的第1题要求学生计算4/5÷2,而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分数除法还是一个新知识,教师可以从学生刚刚学过的分数乘法来进行讲解,如4/5÷2就可以看成一个未知数乘以2,最终得到了4/5。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顺利进行分数除法的运算,比如,在计算4÷1/3时,就有学生直接将4看做了4/3,然后再进行运算。这说明学生的学生对于分数除法并没有完全掌握,这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的答案,在学生给出答案后并进行追问,要求学生详细复述自己的解题过程。教师:“4÷1/3等于多少呢?”学生回答:“4。”教师适时追问:“老师不是很明白是怎么算的,你能为老师讲解一下吗?”先不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诱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以指正代替批评,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将4改为4/3这一关键点,就此针对性的改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养成认真计算、仔细观察的习惯。
总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建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不断的尝试与探索。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利用学生之间的学习信息的共享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结合动手实践让学生能够有操作和实践的机会与时间,最后结合适时、适当的追问来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并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于海刚,王玉萍.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有效课堂[J].学周刊,2018(04):81-82.
[2]幸会峰.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学习方式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104.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课堂,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在课上获得更最大限度的收益,也就是说,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观念,养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针对有效课堂的研究以及在实践中的尝试,提出以下几种能够明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方法。
一、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共享学习信息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中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但如何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的不断尝试和优化。在有效课堂的视角下,学生之间的合作应该是学习信息的共享,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并能够督促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分享和合作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分数乘法”时,教师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之初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为学生小组设置需要讨论和探究的问题,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联系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内进行有价值的讨论。同时,教师所出示的问题主要是以学生实际生活为主的应用题,能够激起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的兴趣,有助于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二、动手实践,以操作的方式感知数学
數学的学习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还需要学生的动手实践,利用操作的过程来验证自己的假想或者是推翻自己的假想,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进行动手实践,并为学生的动手实践创设好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有时间进行操作,并在不断操作的过程中得到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时,学生具备良好的空间观念与空间意识,而仅凭学生的想象或者教师的演示,学生很难掌握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的切割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正方体的涂色和堆积,让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仔细的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与教师所提出的观念和看法进行对应。学生在动手操作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假设,利用动手操作来不断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积极自主的学习习惯,在不断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适时追问,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所谓追问,就是在教师给出问题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并提问的一个过程。追问更讲究时机和追问的内容,教师应该追问在学生的疑惑处,或追问在学生的不同见解处,让学生能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追问相比提问更加有效,但也需要教师掌握追问的应用技巧,让学生在课上能够得到解惑,也能够获得更加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学习“分数除法”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上的内容来进行讲解。课本中的第1题要求学生计算4/5÷2,而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分数除法还是一个新知识,教师可以从学生刚刚学过的分数乘法来进行讲解,如4/5÷2就可以看成一个未知数乘以2,最终得到了4/5。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顺利进行分数除法的运算,比如,在计算4÷1/3时,就有学生直接将4看做了4/3,然后再进行运算。这说明学生的学生对于分数除法并没有完全掌握,这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的答案,在学生给出答案后并进行追问,要求学生详细复述自己的解题过程。教师:“4÷1/3等于多少呢?”学生回答:“4。”教师适时追问:“老师不是很明白是怎么算的,你能为老师讲解一下吗?”先不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诱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以指正代替批评,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将4改为4/3这一关键点,就此针对性的改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养成认真计算、仔细观察的习惯。
总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建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不断的尝试与探索。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利用学生之间的学习信息的共享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结合动手实践让学生能够有操作和实践的机会与时间,最后结合适时、适当的追问来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并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于海刚,王玉萍.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有效课堂[J].学周刊,2018(04):81-82.
[2]幸会峰.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学习方式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