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21世纪的高职高专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新闻采编专业的职业技术课,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础理论及基本采访与写作技能,以有益于将来从事采访,撰写新闻稿件的工作。
一、教学内容突出培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是人们所有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这些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也印证了社会实践在高等教育中的重大价值,现代西方的认识心理学也非常强调实际的练习和训练在学习中的第一作用。很多西方专家认为,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教育因素在于德国的教育制度使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德国的学校制度很健全,学生至少上12年学。如果上了9年普通中学就准备离开学校的话,那么他必须再上三年职业学校,在职业学校学习中,一周大部分时间在企业,1到2天时间上职业学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更应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课程教学即要有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要始终坚持“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调整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必须做到实用性、针对性,正确处理好学生毕业的“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迁移可用”的关系。
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授课教师应增加技能实训的课时,以追求理论对技能的指导效应。以《新闻采访写作》这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来说,教学内容设计中,笔者始终强调以实践环节为主,实践课时占50%以上,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运用有限资源,真正做到融“教、学、做”为一体采用“交互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我院的《青年之声》和学院广播站为平台,进行以新闻采访写作训练为主导集各项新闻业务技能为一体的综合实训,让学生充分报纸新闻业务的整个运作流程。
这样的实训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调动了学生“动手参与”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切实领悟到了课堂教学中讲述的新闻敏感、新闻价值、新闻时效、新闻传播效果等理论的实际意义,切实掌握各项专业技能的操作要领和操作技巧,培养解决业务问题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始终强化应用能力培养
由于《新闻采访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以实践环节为主,实践课程采取设计实训项目的方法,强化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1)教学过程采取理论讲授与完成实践实训项目穿插进行的方法
对新闻体裁每一种文体的介绍,教学中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理论讲授时结合经典案例的分析、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理解基本概念,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新闻敏感性。第二阶段,课堂理论学习与课后新闻作品阅读相结合。每一部分理论知识讲授结束后,都要求学生在不同类型的媒介中找到相关的作品进行分析,以作业的形式来完成这一环节。第三阶段,结合社会一些重要新闻线索、重要节假日相关活动、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等,作为学生进行新闻采访及写作的新闻线索,要求学生进行采访和写作的实践训练。
如课程讲解到新闻采访提问方法这一教学内容时,在授课过程中组织学生观看《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看见》等优秀新闻栏目记者的经典采访片段,由学生分析和讲解记者的提问技巧和方法,以及选题的社会意义,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培养了自身的新闻敏感和逻辑思维能力,随着项目的结束,学生的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增强。
(2)课堂情景模拟采访现场
所谓“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设计特定的场景、人物、事件,让学员扮演情景角色,使学生在高度仿真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
《新闻采访写作》课堂模拟采访,主要模拟两种采访情景,一种是模拟人物采访,一种是模拟新闻发布会采访。模拟人物采访是把学生进行两两分组,把教师当作采访现场,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对方提问,一边提问一边记录。两个同学完成提问后,班级的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可以对学生的仪态仪表、用词用语、神态申请进行点评,从而提升全面素质。模拟新闻发布会是把教室作为采访现场,可以模拟两会、模拟记者招待会、模拟产品宣传会等不同形式的新闻发布会。
(3)请“模特”进课堂
《新闻采访写作》课堂教学中的“模特”是指各阶层的采访对象,可以是学校食堂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是校园风云人物、小吃店老板等。具体任务是请这些采访对象到课堂上,学生细心观察后,按照记者招待会模式逐一进行采访。这一课堂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社会生活的观察能力效果较好。
(4)邀请嘉宾进课堂,让课堂讲授多元化。
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邀请有丰富媒体经验的业界人士,结合亲身实践,讲授采访技巧,对学生的采访作业进行针对性辅导;邀请有精彩故事的人,作为学生采访的对象,既练习采访技巧又丰富人生经验。
三、改革新闻采访写作课程考核方法
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高素质、技能型的综合型实践人才,在课程考核方面应该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中指出: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办法,应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评价核心,集成传统考试、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大赛、学习过程跟踪反馈等多种考核评价方式的优点,构建、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符合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评价体系。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考核方式还是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以卷面成绩为主要依据的一次期末考试“定终身”,这种方式既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没有把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相联系,违背了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职业化”人才的宗旨,也制约了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学中强调了过程考核的重要性。把课程成绩分散在学期中间,让学生放弃最后考试背背书就拿学分的思想,特别增加实践环节在成绩中的比重。如采访校园陌生人写成的采访报告,作为期中作业;采访新闻业界人士并写成采访报告,作为期末作业的一部分;采访小组的新闻稿件也作为最后成绩的一部分。
总之,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教学中应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从课堂实践、校园实践、校外实践环节入手,循序渐进,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教学内容突出培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是人们所有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这些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也印证了社会实践在高等教育中的重大价值,现代西方的认识心理学也非常强调实际的练习和训练在学习中的第一作用。很多西方专家认为,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教育因素在于德国的教育制度使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德国的学校制度很健全,学生至少上12年学。如果上了9年普通中学就准备离开学校的话,那么他必须再上三年职业学校,在职业学校学习中,一周大部分时间在企业,1到2天时间上职业学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更应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课程教学即要有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要始终坚持“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调整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必须做到实用性、针对性,正确处理好学生毕业的“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迁移可用”的关系。
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授课教师应增加技能实训的课时,以追求理论对技能的指导效应。以《新闻采访写作》这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来说,教学内容设计中,笔者始终强调以实践环节为主,实践课时占50%以上,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运用有限资源,真正做到融“教、学、做”为一体采用“交互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我院的《青年之声》和学院广播站为平台,进行以新闻采访写作训练为主导集各项新闻业务技能为一体的综合实训,让学生充分报纸新闻业务的整个运作流程。
这样的实训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调动了学生“动手参与”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切实领悟到了课堂教学中讲述的新闻敏感、新闻价值、新闻时效、新闻传播效果等理论的实际意义,切实掌握各项专业技能的操作要领和操作技巧,培养解决业务问题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始终强化应用能力培养
由于《新闻采访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以实践环节为主,实践课程采取设计实训项目的方法,强化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1)教学过程采取理论讲授与完成实践实训项目穿插进行的方法
对新闻体裁每一种文体的介绍,教学中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理论讲授时结合经典案例的分析、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理解基本概念,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新闻敏感性。第二阶段,课堂理论学习与课后新闻作品阅读相结合。每一部分理论知识讲授结束后,都要求学生在不同类型的媒介中找到相关的作品进行分析,以作业的形式来完成这一环节。第三阶段,结合社会一些重要新闻线索、重要节假日相关活动、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等,作为学生进行新闻采访及写作的新闻线索,要求学生进行采访和写作的实践训练。
如课程讲解到新闻采访提问方法这一教学内容时,在授课过程中组织学生观看《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看见》等优秀新闻栏目记者的经典采访片段,由学生分析和讲解记者的提问技巧和方法,以及选题的社会意义,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培养了自身的新闻敏感和逻辑思维能力,随着项目的结束,学生的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增强。
(2)课堂情景模拟采访现场
所谓“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设计特定的场景、人物、事件,让学员扮演情景角色,使学生在高度仿真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
《新闻采访写作》课堂模拟采访,主要模拟两种采访情景,一种是模拟人物采访,一种是模拟新闻发布会采访。模拟人物采访是把学生进行两两分组,把教师当作采访现场,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对方提问,一边提问一边记录。两个同学完成提问后,班级的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可以对学生的仪态仪表、用词用语、神态申请进行点评,从而提升全面素质。模拟新闻发布会是把教室作为采访现场,可以模拟两会、模拟记者招待会、模拟产品宣传会等不同形式的新闻发布会。
(3)请“模特”进课堂
《新闻采访写作》课堂教学中的“模特”是指各阶层的采访对象,可以是学校食堂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是校园风云人物、小吃店老板等。具体任务是请这些采访对象到课堂上,学生细心观察后,按照记者招待会模式逐一进行采访。这一课堂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社会生活的观察能力效果较好。
(4)邀请嘉宾进课堂,让课堂讲授多元化。
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邀请有丰富媒体经验的业界人士,结合亲身实践,讲授采访技巧,对学生的采访作业进行针对性辅导;邀请有精彩故事的人,作为学生采访的对象,既练习采访技巧又丰富人生经验。
三、改革新闻采访写作课程考核方法
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高素质、技能型的综合型实践人才,在课程考核方面应该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中指出: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办法,应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评价核心,集成传统考试、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大赛、学习过程跟踪反馈等多种考核评价方式的优点,构建、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符合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评价体系。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考核方式还是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以卷面成绩为主要依据的一次期末考试“定终身”,这种方式既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没有把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相联系,违背了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职业化”人才的宗旨,也制约了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学中强调了过程考核的重要性。把课程成绩分散在学期中间,让学生放弃最后考试背背书就拿学分的思想,特别增加实践环节在成绩中的比重。如采访校园陌生人写成的采访报告,作为期中作业;采访新闻业界人士并写成采访报告,作为期末作业的一部分;采访小组的新闻稿件也作为最后成绩的一部分。
总之,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教学中应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从课堂实践、校园实践、校外实践环节入手,循序渐进,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