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家女孩卖“侗布”:我不想村民过穷日子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5后”侗族女孩杨成兰的人生选择,曾一度让家乡人疑惑不解。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镇丰登侗寨位于大山深处。对于当地的侗寨村民而言,走出大山是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的梦想。杨成兰幸运地走出去了——作为全村第一位大学生,她通过努力读书走出了大山,大學毕业后在城市里安家乐业,过上了令人羡慕的生活。
  然而,就在村民津津乐道地把她树立为教育子女认真读书的榜样不久,杨成兰却放弃了城市的优越生活,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并且重拾沉寂已久的侗族织布染布手艺,开启了创业之旅。

走出大山,圆都市梦


  3月,草木蔓发。丰登侗寨坐落在一个山谷里,四周青山连绵,一条蜿蜒的乡间公路把这里跟外面的世界连接了起来。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穿寨而过,经过几场春雨,沉寂一冬的小溪变得丰盈起来,溪水叮咚,一切都显得勃勃生机。侗家传统木房,鳞次栉比分布在溪流两岸,与绿水青山相映生辉,美不胜收。
  “门前晒布的那5栋木楼,就是她的侗布生产车间,你去找穿侗布的那个姑娘准没错。”如今,只要有山外来的人说找杨成兰,路边的任何一位村民都会用手往溪流对面的那排木楼子一指,“现在全村年轻人,就她一人还穿土布衣服。”
  杨成兰1986年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母耕耘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走出大山,离开这个贫困的地方,是很多学子的梦想,也是杨成兰的梦想。杨成兰还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因为家庭贫困,哥哥姐姐们先后辍学回家务农了。改变家庭命运的希望,就落在了杨成兰一人的身上。
  2004年,杨成兰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考上了贵州民族学院(现贵州民族大学)法律专业,成为这个侗寨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大学生。
  在杨成兰就要放飞梦想时,命运再次让她体会到贫困带来的艰难——开学没多久,由于一直没有凑齐学费,她面临失学。
  进退两难之际,命运垂青于她:该校音乐学院成立首届民族特色班,面向各大院系大学生招考少数民族特长生,考上之后,四年的学费全免。
  “学费全免”这个条件相当诱人,侗族学生杨成兰毫不犹豫就去报名了。侗寨历来是歌舞之乡,在侗寨长大,从小就能歌善舞的杨成兰,在这次招考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成为一名特长生。
  2008年,杨成兰顺利完成学业。大学毕业后的8年时间里,杨成兰在省会贵阳先是一名小学教师,后来又去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从事早教工作。这期间,杨成兰工作顺利,薪酬也一路见涨。
  与老乡吴方俊相识相恋后,杨成兰的感情有了归宿,两人携手步入了婚姻殿堂。吴方俊在贵阳一家网络公司工作。婚后没多久,小两口居然在省城买了房,消息传回山寨,着实让大家伙儿羡慕了一回。

回到故乡,生产土布


  开拓了新生活的杨成兰也曾以为,自己会在流光溢彩的都市里找到今后人生的方向,生活一辈子,毕竟“走出大山”是自己小时候的梦想。
  但是,2016年春暖花开之时,杨成兰回到了家乡丰登侗寨。一开始,母亲还以为女儿回来休息几天之后就会回贵阳上班,没想到女儿一直待在家中不走。母亲问询过后才知道,原来女儿计划在老家创业:生产销售侗族手工土布。
  侗族手工土布是用传统的棉、麻、丝等织成布匹,再用植物染料泡染,晒干后裁剪制成饰品、衣服等。侗族很多人从小就学习织布、染布、缝制衣服,杨成兰从小跟奶奶和外婆学习织布、染布,对这一技艺感情很深,这也是促使杨成兰回到家乡的根本原因。
  随着市面上机器织布普及,人们都看到机器织的布更多,速度也更快,侗族土布便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不仅如此,工业布正快速取代土布,传统的侗族织布、染布手艺正逐步流失。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城市闯荡,农村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传统文化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生产土布?你疯了吗?现在还有谁购买土布!”制作了一辈子土布的母亲,知道如今已经没人需要这种布了。“我们辛辛苦苦供你读书,就是为了让你回到这穷乡僻壤?”眼看自己劝不动女儿,母亲又把亲戚朋友叫来,轮番给杨成兰上“思想课”:赶紧回贵阳上班。
  面对亲友的轮番劝说,杨成兰不改初衷,而是耐心解释说:“我想把传统的侗族织布手艺保护下来,让更多人喜欢侗族土布,进而喜欢侗族文化。”
  “在大都市工作的8年,让我越来越向往乡村田园生活。”对于杨成兰来说,决定返乡创业生产侗族土布,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小时候,父母做出来的新衣服,我很喜欢,那种土布穿在身上,有温度,有温情,有植物的香味。我穿这种衣服长大,它们一直在我的记忆里。”
  见到女儿决心已下,母亲便不再说什么,从反对变成了支持。
  然而,创业并非易事。“我首先要修建一个生产作坊。”杨成兰决定在亲戚提供的一个废弃猪圈旧址上搭建一个棚子,作为生产作坊。
  修建棚子过程中,杨成兰没有请人帮忙,而是独自一人到自家山林里伐木,又自己扛着沉重的木材下山,再用锯子进行加工,然后把这些木料搭建起来,并用铁丝捆紧……村民们都说:“别看她身子瘦瘦的,她可是女汉子。”经过几个月的忙碌,棚子搭建起来了,一个简单的生产作坊终于完成。
  接下来,杨成兰挨家挨户去寻找搜集织布机。她记得,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织布机,但近年来无人织布了,很多村民把织布机当柴烧掉了。而少数保留有织布机的老人家,把织布机当成古董保留,不愿意卖给杨成兰。   除了自家还保留有一台织布机外,杨成兰走遍了全村,一台织布机都没买到。后来,她在隔壁村买到了一台,“数量还是不够,至少要有3台才行。”她又前往黔东南州黎平县、从江县等地侗寨寻找,依然一无所获。
  在一次闲聊中,杨成兰听说黔南州荔波县一个寨子里还有织布机,她又只身前往。在一个偏僻的小寨子里,她花400元钱买下了这台差点被当柴烧掉的织布机。
  为了运回这台织布机,杨成兰历尽辛苦,从黔南州荔波县、经过三都县,最后到黔东南州从江县,几次换车,三轮车、班车、小货车。“在荔波,三轮车司机帮我把织布机从小寨子运到县城的车站,最后他被我传承民族工艺的情怀所感动,一分钱车费也不收。”
  无论怎样艰难,都动摇不了杨成兰的决心。经过半年多的准备工作,土布生产作坊终于正式开工。
  一开始,杨成兰与两位好友合作,几个人开始了创业的织梦之旅。可是困难接踵而来,人手欠缺,技术难学,资金紧张,市场遇冷……在迟迟没有打开市场后,另外两个合伙人选择了提前退场。巨大的压力落在了杨成兰一个人的身上,好在丈夫吴方俊始终站在杨成兰这边,默默地支持她。
  终于,杨成兰接到了第一笔订单。这笔订单来自杨成兰的大学老师。在与对方反复确认,这不是友情订单之后,杨成兰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业方向。

产业做大,带动致富


  杨成兰的土布用蓝靛、柿子、红花、枫叶、杨梅树叶等一二十种植物染料染制,因其独特的手艺和染制方法,逐渐吸引了市场的关注。因为杨成兰这个返乡创业大学生的坚持,传统手艺濒临失传的丰登侗寨,又恢复了织布、染布、晒布的场景。
  侗布在实际销售中遇冷,杨成兰归结为侗布在村寨里没有稀缺性,于是她想到了互联网。在丈夫吴方俊的帮助下,杨成兰在网上注册了“倚山人”侗布织染工作室,将纯手工制作的侗布成品照片上传到网上展示。这一招果然奏效,订单量随之增加,其中不乏海外订单。
  “土布的价格,每米最高400元,最低20元。”杨成兰一脸自豪地说,“除了销往省内外,我们的产品还销往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
  看到杨成兰一个人忙不过来,在贵阳网络公司上班、拿着高薪的吴方俊也辞职了,回来帮忙。
  随着订单量的增加,为了满足织染需求,同时为了多元化发展,2020年,杨成兰和丈夫投资400多万元,把小作坊升级为“倚山人”基地——修建了占地面积超过4亩,集织布、染布、晒布、展示、旅游体验、教学实践、旅游住宿于一体的基地。
  如今,杨成兰的侗布生产基地有10名专职工人。“我创业的愿望,就是希望大家通过传承民族文化而过上好日子。”杨成兰将织布的丝线发给村里的妇女、老人,让大家一起织布。她还组织村里的姐妹来到工作室学习织染技艺,学成后在家织布,在兼顾家庭的同时,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28岁的杨秋云曾到浙江等地打工多年,如今,她跟着杨成兰学习织布、染布、种植染料等,每月工资约4000元。“在家门口上班,工资还不低,又可以照顾老人小孩。”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织布、染布、晒布,生活很惬意。”杨秋云说,如今她还成了染布方面的“专家”,教村民用柿子、杨梅树叶等制成的新染料染布。“在家门口工作,我感触最深的是,乡村需要更多有知识的年轻人带领大家发展产业。”
  杨成兰的生产车间前面的露天平臺上,晒着一条条蓝色的土布,蔚为壮观。杨成兰骄傲地说:“我穿的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土布衣服。”
  杨成兰不仅传承了侗布织染技术,还加大了创新力度,结合市场需求,设计制作具有现代元素的鞋、包、服装等,市场得到进一步扩大,带动当地200多名妇女一起从事织布染布,生产基地年销售额超过200万元。此外,还带动黎平、荔波、从江等周边县份的农户织布及种植染料。
  “瘦,身子单薄”——这是杨成兰给人的印象。可是,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侗族姑娘,全身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我不想让村民守着这么好的侗族传统文化,却依然过着穷日子。”从小吃苦的杨成兰,不想让大家继续苦下去。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产品的推广能力,以及品牌的塑造能力。”杨成兰说,现在是粉丝经济时代,下一步,除了创新产品,她还将通过视频直播进行推广。
其他文献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混凝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决定了工程的整体质量。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由于基础不均沉降、配筋不足、气温变化、收缩变形等原因造成混凝土裂缝,这一裂缝
在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有一只长1.7米,宽1.15米,高0.38米的木盆,虽然看上去没有丝毫的特别之处,但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时,就曾仔细询问了木盆的
工程量清单招标在近些年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标底、维持公平竞争秩序、加强了投标企业的自主性和分散了建设风险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本文提出了几点建筑
離婚后,发现了前夫婚内出轨的证据,能否得到精神赔偿?2021年3月,无锡市中院、无锡市妇联联合召开的“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新闻发布会,相关方面发布的一则有关婚内出轨精神赔偿“追偿”的典型案件引发关注。【基本案情】  1992年,杨女士与张某按当地传统举行结婚仪式,婚后育有4个子女,并于2012年补办了结婚登记手续。2016年11月,杨女士发现张某经常夜不归宿,手机里也经常出现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传统现浇式的建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人们对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亟待建筑业做出调整和变革。装配式建筑的运用不
为了争夺父母留下来的500万元遗产,浙江的三兄妹反目成仇,不仅对簿公堂,还在法院内大打出手。这场“家丑”瞬间成为公众焦点,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利益向左,血缘向右,该如何化
生活对于孙晨璐而言,曾经无比绚丽,充满美妙憧憬。然而,因为一场车祸,一切美好戛然而止。在人生最灿烂的季节里,生命却被永久固定在轮椅之上,悲伤、愤怒、绝望之后,孙晨璐再
土建工作比较复杂,除了露天高空作业外,还要使各工种相互配合,这就需要加强对现场的管理。然而,管理不善造成的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制约着当前建筑业的发展。因此,如何调整管理
至亲患上极难救治的重病,是即便人财两空也拼命救治,还是综合考量后不得不放弃?如果你也蹚过人生中这条难以轻松上岸的河,心中肯定有万语千言。  《岳父脑梗,妻子想卖房治病,我不愿意有错吗?》这篇文章,最近在网上引发了两边倒的大讨论。毕竟,舍命拯救可能人财两空,放弃治疗又会良心难安,甚至背一世骂名,这是个难题……拼命抢救反成“催命符”,爱有时会变成罪  迟彩云至今不知道,当年把父亲送进ICU抢救,到底是
她为自己准备了“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优点,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自从走上教师岗位,于漪就从未离开过基础教育的三尺讲台。她胸怀江河世界,渡人无数,桃李万千;她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