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是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物化体现,对幼儿来说,材料是主动建構经验和认识周围世界的中介和桥梁。合理地投放材料是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和保障,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为了让幼儿园的小朋友能够更加全面地感受和体验生活的乐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园所为幼儿创设了家庭区域,同时与幼儿一起投放了相应的材料,供幼儿活动,以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操作能力,支持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自主选择材料
支持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与生活经验选择材料打造家庭区。家庭劳动是孩子们获得知识、能力的途径之一,因此我们需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支持幼儿的家庭劳动。我们把打造家庭区的任务交给幼儿,支持幼儿自己选择材料,使用道具去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劳动,它体现了幼儿的主人翁精神。适宜的材料有利于幼儿操作,从而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培养幼儿自主意识,树立幼儿自信心,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明确需求 为了了解幼儿需要并满足幼儿需求,给幼儿自主选择材料的机会,教师通过晨会活动与幼儿谈谈:自己的家中是什么样子的?家里都有些什么?经过幼儿的讨论,进行小结,然后邀请幼儿们在班里也打造一个“小家”(家庭区),幼儿们兴致勃勃。然后请幼儿们画一画自己想带的东西制作成“计划单”,带回家按照计划单准备材料。
材料分类 根据幼儿们从家里带来的材料,在晨会环节老师和幼儿一起依据材料的功能将材料进行分类,邀请幼儿讲一讲自己带的是什么材料?可以放在哪里?通过幼儿们的分享,教师引导幼儿们开始分区:一是厨房用品区;二是日常生活用品区;三是角色扮演用品区;四是婴儿用品区。幼儿们将自己带的材料尝试放入这四个分区。
提供充足多样性的材料
幼儿的兴趣各异,他们需要各种各样的材料来进行活动与学习,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越自信、大胆。充足的材料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们的冲突,在选择与制作区域活动材料时尽可能融入幼儿生活中出现过的生活素材,将环境材料生活化,赋予物化的材料以鲜活、生动、真实的情感意义。材料的充足、多样,意味着每一个分区都有足够的材料,以便于几个孩子能够同时在某一特定区域进行游戏;也意味着每个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操作材料而不必花时间等待;材料的充足、多样保证了孩子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保证幼儿活动的专注力;材料的充足、多样也意味着幼儿在材料方面有很多选择,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如:幼儿1和幼儿2计划照顾生病的宝宝,给宝宝做蔬菜面,首先他们选择了“面泥”做了一碗面条,却发现没有蔬菜,然后他们来到泥工区,用轻黏土制作了两根胡萝卜,接着拿到厨房,把胡萝卜切成段,放入面条煮了起来。
在这个案例中,材料的缺少不仅增加了幼儿活动的时间和活动的步骤,还使幼儿在活动中缺乏对真实材料的体验与感知。借此,我为幼儿提供真实的蔬菜材料,延伸幼儿意图,支持幼儿高水平游戏。
合理划分材料
材料储存有利于幼儿完成“发现—使用—归还”这一过程,主动学习环境最重要的原则是:幼儿能够自己发现、利用和归还个人所需材料,按照材料功能划分有助于幼儿及时发现这些材料可能存放的位置。区域和材料上的标记也能够进一步帮助幼儿找到所需要的材料,从而使幼儿主动选择材料进行活动,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材料的功能分类激发幼儿意图 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水平的重要物质支柱。角色游戏情节的丰富、人物关系的发展与物品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密切相关。人物间关系因物品而发生,如在厨房用品区:“妈妈”借助“锅、碗、饭、菜”等完成角色的规定动作。物品数量的充足与否,物品使用的形式、种类如何,影响着情节的发展。每个幼儿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家庭,最先了解的成人劳动便是父母所从事的家务事,无论哪个年龄段幼儿,家庭区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他们常常是围绕实际生活情节扩展其他的角色内容,把他们看到过和经历过的人或事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来。因此,家庭区材料按照功能分类能够激发幼儿的活动意图,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以材料标识支持幼儿取放 为了能够让幼儿直观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材料从而开展活动,可以通过图画、轮廓的标记法来标记材料。幼儿通过自己制作标识,加深了对材料的了解,从而让幼儿更方便快捷地取放材料。
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内容、发展幼儿水平的重要物质支柱,关于游戏材料我们还应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投放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幼儿与材料产生积极地互动,促进幼儿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体验、认知发展和能力提高,也让材料真正成为幼儿游戏的“好朋友”。
(作者单位: 北京市通州区花石匠幼儿园)
幼儿自主选择材料
支持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与生活经验选择材料打造家庭区。家庭劳动是孩子们获得知识、能力的途径之一,因此我们需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支持幼儿的家庭劳动。我们把打造家庭区的任务交给幼儿,支持幼儿自己选择材料,使用道具去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劳动,它体现了幼儿的主人翁精神。适宜的材料有利于幼儿操作,从而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培养幼儿自主意识,树立幼儿自信心,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明确需求 为了了解幼儿需要并满足幼儿需求,给幼儿自主选择材料的机会,教师通过晨会活动与幼儿谈谈:自己的家中是什么样子的?家里都有些什么?经过幼儿的讨论,进行小结,然后邀请幼儿们在班里也打造一个“小家”(家庭区),幼儿们兴致勃勃。然后请幼儿们画一画自己想带的东西制作成“计划单”,带回家按照计划单准备材料。
材料分类 根据幼儿们从家里带来的材料,在晨会环节老师和幼儿一起依据材料的功能将材料进行分类,邀请幼儿讲一讲自己带的是什么材料?可以放在哪里?通过幼儿们的分享,教师引导幼儿们开始分区:一是厨房用品区;二是日常生活用品区;三是角色扮演用品区;四是婴儿用品区。幼儿们将自己带的材料尝试放入这四个分区。
提供充足多样性的材料
幼儿的兴趣各异,他们需要各种各样的材料来进行活动与学习,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越自信、大胆。充足的材料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们的冲突,在选择与制作区域活动材料时尽可能融入幼儿生活中出现过的生活素材,将环境材料生活化,赋予物化的材料以鲜活、生动、真实的情感意义。材料的充足、多样,意味着每一个分区都有足够的材料,以便于几个孩子能够同时在某一特定区域进行游戏;也意味着每个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操作材料而不必花时间等待;材料的充足、多样保证了孩子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保证幼儿活动的专注力;材料的充足、多样也意味着幼儿在材料方面有很多选择,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如:幼儿1和幼儿2计划照顾生病的宝宝,给宝宝做蔬菜面,首先他们选择了“面泥”做了一碗面条,却发现没有蔬菜,然后他们来到泥工区,用轻黏土制作了两根胡萝卜,接着拿到厨房,把胡萝卜切成段,放入面条煮了起来。
在这个案例中,材料的缺少不仅增加了幼儿活动的时间和活动的步骤,还使幼儿在活动中缺乏对真实材料的体验与感知。借此,我为幼儿提供真实的蔬菜材料,延伸幼儿意图,支持幼儿高水平游戏。
合理划分材料
材料储存有利于幼儿完成“发现—使用—归还”这一过程,主动学习环境最重要的原则是:幼儿能够自己发现、利用和归还个人所需材料,按照材料功能划分有助于幼儿及时发现这些材料可能存放的位置。区域和材料上的标记也能够进一步帮助幼儿找到所需要的材料,从而使幼儿主动选择材料进行活动,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材料的功能分类激发幼儿意图 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水平的重要物质支柱。角色游戏情节的丰富、人物关系的发展与物品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密切相关。人物间关系因物品而发生,如在厨房用品区:“妈妈”借助“锅、碗、饭、菜”等完成角色的规定动作。物品数量的充足与否,物品使用的形式、种类如何,影响着情节的发展。每个幼儿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家庭,最先了解的成人劳动便是父母所从事的家务事,无论哪个年龄段幼儿,家庭区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他们常常是围绕实际生活情节扩展其他的角色内容,把他们看到过和经历过的人或事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来。因此,家庭区材料按照功能分类能够激发幼儿的活动意图,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以材料标识支持幼儿取放 为了能够让幼儿直观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材料从而开展活动,可以通过图画、轮廓的标记法来标记材料。幼儿通过自己制作标识,加深了对材料的了解,从而让幼儿更方便快捷地取放材料。
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内容、发展幼儿水平的重要物质支柱,关于游戏材料我们还应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投放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幼儿与材料产生积极地互动,促进幼儿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体验、认知发展和能力提高,也让材料真正成为幼儿游戏的“好朋友”。
(作者单位: 北京市通州区花石匠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