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主渠道。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有吸引力的互动话题,既能融洽师生关系,更能优化课堂教学。《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在和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取得教学相长的双重效果”。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以为教师应用心思考和设计课堂教学方式,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的模式中学习。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传统的教学活动,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是课程改革中我们首先要做好的工作。
师生间互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教师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积极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教师在与学生课堂互动交流时,我以为有以下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一、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学习情景
教师应主动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与教师互动,调动起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提出自己的建议,融洽师生关系,消除学生认为教师是权威的心理,而积极参加到课堂交流中,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释放自己的精神活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多种学习情景去带动教学进程,如多媒体视频音频,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做深入的思考、有供学生进行假设、猜想的空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以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
多向互动合作指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和学生之间互动合作,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堂上,学生有问题时,教师并不着急去表态或解答,而是留给学生思考余地,师生共同商量着解决。这样,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思者和听者。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高中教材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时,学生们对这篇散文的主题理解产生了分歧,一派认为是“颂秋”,一派认为是“悲秋”。我借此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性学习。学生中,“頌秋”派的理由是:作者不远千里从杭州到青岛再到北平,就是想饱尝故乡的秋味;“悲秋”派的理由是:全文写的景物是衰落的,抒发的感情也是悲凉的,从课文的中心句中也可以看出,文章的总体基调是忧伤的。
学生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讨论颇为激烈,我充分肯定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可贵,同时又指出两派的观点都不太准确,在学生们沉默无语时,我及时提供了新的理解角度:“对作品的分析,不能脱离作者的身世和他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最后,教师和学生在对本文情感的认识上达成了共识:本文是一曲蕴含着作者悲凉之情的颂歌。
这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了教师设置的教学环境中,积极思考,发表见解,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自主学习。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竞争性
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改变单一的发展学生聚合思维的做法,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以发散思维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
例如,我在执教高中教材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时,突破了传统的主题论,并以此为“靶心”,设计了:“玛蒂尔德形象之我见”主题讨论会:
以上的观点是我从提前布置给同学的练笔中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讨论要求:欢迎持以上观点和其他观点的同学各抒己见,发表看法,无论同意或反对谁的观点,都应说出自己看法的根据和理由。
从教学效果看,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各种观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教师在总结时,我首先对持反对意见的同学表示赞赏,表扬他们没有停留在常规的观点上,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争议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争论,调动了大家学习积极性,训练了同学们的思维,锻炼了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营造一个让学生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愉快生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积级参与教学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开拓创新的意识,更重要的是为具有差异性、发展性的学生提供发挥潜能的领域。
四、设计互动式语文活动课
为了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辅助课本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内语文活动。语文活动课,不仅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与特长。
例如,在高一年级教学中,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由学生自己选题并主持了以下一些语文活动课——课前2分钟抽签发言:刘墉作品漫谈、台湾乡土文学作品欣赏、外国文学名著片段表演、畅谈武侠小说等活动课。一次成功的活动课,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学习生活丰富起来,充实起来,使语文教学“活”起来,“动”起来,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在于教师做好课前的教学设计工作,教师要依据教材的特点,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来设计教法。现代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追求高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学无止境,教学方法更贵在创新。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势,并不断地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能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优化我们语文的课堂教学,我们何乐而不为之呢。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第七中学(610000)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传统的教学活动,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是课程改革中我们首先要做好的工作。
师生间互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教师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积极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教师在与学生课堂互动交流时,我以为有以下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一、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学习情景
教师应主动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与教师互动,调动起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提出自己的建议,融洽师生关系,消除学生认为教师是权威的心理,而积极参加到课堂交流中,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释放自己的精神活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多种学习情景去带动教学进程,如多媒体视频音频,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做深入的思考、有供学生进行假设、猜想的空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以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
多向互动合作指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和学生之间互动合作,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堂上,学生有问题时,教师并不着急去表态或解答,而是留给学生思考余地,师生共同商量着解决。这样,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思者和听者。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高中教材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时,学生们对这篇散文的主题理解产生了分歧,一派认为是“颂秋”,一派认为是“悲秋”。我借此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性学习。学生中,“頌秋”派的理由是:作者不远千里从杭州到青岛再到北平,就是想饱尝故乡的秋味;“悲秋”派的理由是:全文写的景物是衰落的,抒发的感情也是悲凉的,从课文的中心句中也可以看出,文章的总体基调是忧伤的。
学生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讨论颇为激烈,我充分肯定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可贵,同时又指出两派的观点都不太准确,在学生们沉默无语时,我及时提供了新的理解角度:“对作品的分析,不能脱离作者的身世和他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最后,教师和学生在对本文情感的认识上达成了共识:本文是一曲蕴含着作者悲凉之情的颂歌。
这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了教师设置的教学环境中,积极思考,发表见解,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自主学习。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竞争性
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改变单一的发展学生聚合思维的做法,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以发散思维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
例如,我在执教高中教材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时,突破了传统的主题论,并以此为“靶心”,设计了:“玛蒂尔德形象之我见”主题讨论会:
以上的观点是我从提前布置给同学的练笔中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讨论要求:欢迎持以上观点和其他观点的同学各抒己见,发表看法,无论同意或反对谁的观点,都应说出自己看法的根据和理由。
从教学效果看,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各种观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教师在总结时,我首先对持反对意见的同学表示赞赏,表扬他们没有停留在常规的观点上,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争议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争论,调动了大家学习积极性,训练了同学们的思维,锻炼了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营造一个让学生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愉快生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积级参与教学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开拓创新的意识,更重要的是为具有差异性、发展性的学生提供发挥潜能的领域。
四、设计互动式语文活动课
为了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辅助课本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内语文活动。语文活动课,不仅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与特长。
例如,在高一年级教学中,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由学生自己选题并主持了以下一些语文活动课——课前2分钟抽签发言:刘墉作品漫谈、台湾乡土文学作品欣赏、外国文学名著片段表演、畅谈武侠小说等活动课。一次成功的活动课,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学习生活丰富起来,充实起来,使语文教学“活”起来,“动”起来,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在于教师做好课前的教学设计工作,教师要依据教材的特点,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来设计教法。现代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追求高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学无止境,教学方法更贵在创新。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势,并不断地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能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优化我们语文的课堂教学,我们何乐而不为之呢。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第七中学(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