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咪替丁联合去乳糖奶粉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ljo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联合去乳糖奶粉对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治疗组(50例),均口服思密达、补液、纠正酸碱失衡等治疗。对照组:继续母乳喂养或牛乳喂养;观察组给予去乳糖奶粉喂养及5%葡萄糖注射液加西咪替丁10~20mg/(kg•日),分2次静滴,用3~5天。结果:治疗组50例效果满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西咪替丁联合去乳糖奶粉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 西咪替丁 去乳糖奶粉 轮状病毒肠炎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98例,男52例,女46例,年龄2~24个月,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起病急,排稀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无腥臭味,伴呕吐及脱水症状,起病初期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将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5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严重程度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口服思密达、补液、纠正酸碱失衡等治疗。对照组继续母乳喂养或牛乳喂养;观察组给予去乳糖奶粉喂养(雀巢AL110)及5%葡萄糖注射液加西咪替丁10~20mg/(kg•日),分2次静滴,用3~5天。
  疗效判断标准:治疗72小时内观察。①显效:粪便性状、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②有效:粪便性状明显好转,次数减少,全身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加重。
  
  结 果
  
  两组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讨 论
  
  轮状病毒肠炎急性期呈低激活状态,与细胞免疫变化和临床症状恢复相一致,提示轮状病毒感染过程中细胞免疫参与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通过药理研究,认为西咪替丁具有抗病毒作用,并能阻滞因含有组胺H2受体T细胞抑制因子所致的细胞介导免疫抑制,在人体内可明显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加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西咪替丁阻断H2受体,抑制组胺及炎性介质释放,减轻黏膜水肿,促进绒毛修复,恢复其吸收功能,达到止泻作用,同时可减少胃液分泌,因而减轻H+对病损黏膜刺激,有利于绒毛修复。轮状病毒主要侵袭绒毛上皮成熟的带有刷状缘的上皮细胞,影响双糖酶的活性,使乳糖水解作用下降,故轮状病毒感染易产生继发性或暂时性乳糖不耐受。继发的双糖酶分泌不足使食物中双糖类消化不完全而积滞在肠腔内,并被细菌分解产生有机酸使肠腔内渗透压增高,水分渗出,双糖分解不全亦造成微绒毛上皮细胞钠转运功能障碍,进一步造成水和电解质的丧失。既往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予禁食,易造成患儿营养不良。目前腹泻病治疗原则是继续饮食,但母乳及牛乳中的乳糖是小儿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故乳糖酶缺乏时母乳或牛乳喂养往往会加重腹泻,而去乳糖奶粉不含乳糖,蛋白质和营养成分与其他乳类相同,可以阻止肠黏膜双糖酶活性下降,促进肠黏膜再生修复,降低肠黏膜渗透性,避免诱发肠黏膜萎缩,同时保证能量和营养供给。
  综上所述,在常规补液、抗炎、抗病毒治疗基础上,西咪替丁联合去乳糖奶粉喂养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能缩短病程、安全,未发现毒副作用,保证营养供给,且经济方便,值得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方松鹤.1998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纪要.中华儿科杂,1999,37(4):239.
  4 杨云峰.西咪替丁佐治支气管哮喘30例临床观察.疑难病杂志,2008,9(9):555.
  5 项全申,门振兴,傅文芳.中国儿科专家经验文集.沈阳出版社,1994:299.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盆炎清栓联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盆炎清栓联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对照组38例:盆腔炎治疗仪治疗。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825%,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显效率50%,总有效率737%,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6版)。对盆腔炎症状的判定包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小儿肠套叠病人38例,年龄05~9岁。其中37例为2岁以下小儿,术前均行钡灌肠确诊,诊断为回结肠套叠。  行钡剂灌肠复位,10例复位成功,1例复位时发生肠破裂,急诊行肠切除1期吻合。26例复位不成功,均行手术探查,术中证实为回结肠套叠,最远肠套叠达乙状结肠,行手术复位。14例手术复位成功,回肠结肠血运、色泽、弹性蠕动均可,行回结肠固定术。8
期刊
摘 要 目的:评价沙棘干乳剂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RV)感染性腹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急性腹泻患儿137例分为观察组(沙棘干乳剂)和对照组(思密达),治疗5天后判断疗效。结果:134例完成本试验。治疗48小时后,大便好转率观察组840%,对照组6335%;治疗72小时愈合率,观察组6000%,对照组5322%;患儿平均止泻时间;观察组312天,对照组358天,病程在
期刊
小儿锁骨骨折在骨外伤中较常见,容易确诊 ,治疗简单。临床上对不移位小儿锁骨骨折多采用三角巾悬吊制动。如发现移位 ,一般用锁骨牵引带固定治疗。我科自2007年9月以来,采用改良小儿锁骨牵引带治疗35例小儿锁骨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07年9月~2008 年11月,采用改良“8”子牵引带用于固定小儿锁骨骨折35例,年龄4~13岁,平均固定时间3~5周。  制作材料
期刊
关键词 血小板增多症 病因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1年3月~2008年4月血小板增多症患儿126例,男86例,女40例,年龄1个月1例,~1岁41例,~3岁27例,~6岁29例,~13岁28例,中位年龄33岁。诊断符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研究组(PVSG) 1997年修订本病的诊断标准:血常规血小板≥500×109/L为血小板增多症。  方法:均进行血尿便常规、血小板粘附聚集试验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1月~2008年11月以静滴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毛细气管炎60例,均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收住入院。随机选取男42例,女18例,年龄20天~13个月。其中3~5个月最多,占70%。临床以喘憋为主要表现,伴烦躁,呼吸频率快,鼻扇,三凹征,两肺喘鸣及湿啰音等。病程≤3天,入院前均未药物治疗。同期收治年龄、临床表现和病程相似的60例患儿为对照组。  治疗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球后针应用于小儿单次腰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择期行脐以下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3~1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以氯胺酮行全凭静脉麻醉;B组用球后针行腰麻,术中均辅以咪达唑仑镇静。记录患儿术中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氯胺酮总用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满意,两组患儿血压、心率术中各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苏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顺尔宁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8例均给予阿奇霉素联合静脉点滴14天后,停药3天,再给予阿奇霉素联合静滴4天;观察组加用顺尔宁治疗。结果:咳嗽、喘息、肺部啰音等主要症状,以及体征消失时间及IgE减轻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阿奇霉素联合顺尔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明显,临床无明显不良
期刊
肘管综合征,又称肘部尺神经卡压、创伤性尺神经炎、迟发性尺神经炎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尺神经卡压病变,也是最常见的上肢神经卡压症之一。其发生的机制为:尺神经受到牵拉、肘管内压力升高、尺神经受到摩擦。病因有: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卡压是指由于各种解剖结构异常而导致的神经卡压,如Struthers弓、滑车上肘肌、上臂内侧肌间隔、前臂深屈肌腱膜、肘管支持带、肱三头肌内侧头、肘部畸形(先天性或创伤后)、局部占
期刊
摘 要 目的:通过提高静脉输入液体的张力减轻腹泻症状,缩短病程。方法:4:3:2液静脉治疗秋冬季腹泻100例,观察腹泻量和性状及病程的变化。结果:95例患儿于治疗第2天大便就成形,含水量明显减少,腹泻次数减少,病程约2~3天。仅5例患儿治疗第3天大便才成形,病程4~5天。结论:4:3:2液静脉输入治疗秋冬季腹泻可减轻腹泻症状,缩短病程。  关键词 轮状病毒性肠炎 4:3:2液    轮状病毒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