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是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注意文化的渗透。这样,才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而让学生在了解文化的过程中形成英语思维,逐步提升自我的英语素养。本文对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相关策略做些探寻,希望给我国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带来一点启示。
文化对比,形成英语思维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只着眼于单词的记忆、语法的讲解,更需要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英语文化,让学生意识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所具备的鲜明地域特色,在对比中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讲解英语知识点时,可以尝试着将西方国家的民俗风情知识进行渗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同国家文化的特点。
例如,在教学译林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时,核心话题是“水果沙拉”,包含“fruit,banana,apple”等词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先一步比较中西方饮食观念的不同。比如,西方国家最常见的餐桌食物是sandwich,steak,salad,vegetables等,而我国最常见的食物是rice,noodles,dumplings等。由此可见,西方国家的饮食倾向于以蔬菜和肉类为主,所以比较简单、清淡;而中国以面、米食为主,所以食物做法花样百出,味道更加多元化。接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谈一谈自家的餐桌上都有哪些食物,引导学生通过联系自身生活,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对比过程中,学生意识到不同的地域文化会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而不同的饮食文化,其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中西方社会思维观念的不同,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英语思维。
注重細节,感受差异
英语是一门语言,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一些文化细节,让学生在细节中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时,教师还需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想一想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反映了人物怎样的生活习惯或者性格特点,从微观的角度审视宏观文化,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2 l’m Liu Tao的过程中,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打招呼的日常用语。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有的学生说出如下句子:“Hello,I’m Helen. What’s your name?”于是教师以此为契机,向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同学们,当你在生活中碰到一位外国人,你很想知道对方的姓名。所以,你会自然而然地问出‘What’s your name?’这样简单的问话。但这种询问方式,常见于警察盘问犯罪嫌疑人,所以不适合在社交中应用。为了让问话更加有礼貌,老师建议你用‘May I have your name?’这样的句子,同时最好在句子后面加上一个please,这样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尊重,他们才会乐意和你成为朋友。”
课文中的对话往往包含着大量的细节,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关注这些细节,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事实上通过细节入手,学生才能感受英语文化的魅力,才能对不同地区的文化有着具体的感知。
在比较中学习
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从传统节日入手,让学生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节日,不同的传统节日又进一步彰显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节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文化的缩影。如果教师希望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不妨尝试从传统文化入手,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别。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五年级上册Unit 8 At Christmas时,本单元主要围绕“圣诞节”展开,而“圣诞节”作为西方国家的宗教节日,对西方国家的影响可谓深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西方国家的重大节日,比如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圣诞节(Christmas)、万圣节(All Hallows’Day)等,在讲解过程中向学生渗透节日文化。以感恩节为例说明,西方的感恩节相当于我国的中秋节,都属于全国性节日。在感恩节当天,西方国家的人们常常会在家中举办一些派对,同时会邀请身边的亲朋好友一同参与。而中秋节当天,我国也是家家户户齐团圆,和亲朋好友一起吃月饼赏月。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让学生聊聊一些西方节日习俗以及由来,培养学生对英语节庆文化的兴趣。
节日彰显鲜明的地域特色。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节日文化,以节日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样将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坚持,更需要教师发掘课文的细微知识点,让学生从细节处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逐步形成英语思维。
参考文献
[1]李茂英.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中学生英语,2019(28):95.
[2]周颖.融入跨文化意识 构建魅力英语课堂[J].科普童话,2019(33):167.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十里坊小学)
文化对比,形成英语思维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只着眼于单词的记忆、语法的讲解,更需要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英语文化,让学生意识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所具备的鲜明地域特色,在对比中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讲解英语知识点时,可以尝试着将西方国家的民俗风情知识进行渗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同国家文化的特点。
例如,在教学译林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时,核心话题是“水果沙拉”,包含“fruit,banana,apple”等词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先一步比较中西方饮食观念的不同。比如,西方国家最常见的餐桌食物是sandwich,steak,salad,vegetables等,而我国最常见的食物是rice,noodles,dumplings等。由此可见,西方国家的饮食倾向于以蔬菜和肉类为主,所以比较简单、清淡;而中国以面、米食为主,所以食物做法花样百出,味道更加多元化。接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谈一谈自家的餐桌上都有哪些食物,引导学生通过联系自身生活,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对比过程中,学生意识到不同的地域文化会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而不同的饮食文化,其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中西方社会思维观念的不同,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英语思维。
注重細节,感受差异
英语是一门语言,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一些文化细节,让学生在细节中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时,教师还需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想一想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反映了人物怎样的生活习惯或者性格特点,从微观的角度审视宏观文化,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2 l’m Liu Tao的过程中,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打招呼的日常用语。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有的学生说出如下句子:“Hello,I’m Helen. What’s your name?”于是教师以此为契机,向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同学们,当你在生活中碰到一位外国人,你很想知道对方的姓名。所以,你会自然而然地问出‘What’s your name?’这样简单的问话。但这种询问方式,常见于警察盘问犯罪嫌疑人,所以不适合在社交中应用。为了让问话更加有礼貌,老师建议你用‘May I have your name?’这样的句子,同时最好在句子后面加上一个please,这样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尊重,他们才会乐意和你成为朋友。”
课文中的对话往往包含着大量的细节,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关注这些细节,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事实上通过细节入手,学生才能感受英语文化的魅力,才能对不同地区的文化有着具体的感知。
在比较中学习
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从传统节日入手,让学生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节日,不同的传统节日又进一步彰显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节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文化的缩影。如果教师希望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不妨尝试从传统文化入手,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别。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五年级上册Unit 8 At Christmas时,本单元主要围绕“圣诞节”展开,而“圣诞节”作为西方国家的宗教节日,对西方国家的影响可谓深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西方国家的重大节日,比如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圣诞节(Christmas)、万圣节(All Hallows’Day)等,在讲解过程中向学生渗透节日文化。以感恩节为例说明,西方的感恩节相当于我国的中秋节,都属于全国性节日。在感恩节当天,西方国家的人们常常会在家中举办一些派对,同时会邀请身边的亲朋好友一同参与。而中秋节当天,我国也是家家户户齐团圆,和亲朋好友一起吃月饼赏月。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让学生聊聊一些西方节日习俗以及由来,培养学生对英语节庆文化的兴趣。
节日彰显鲜明的地域特色。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节日文化,以节日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样将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坚持,更需要教师发掘课文的细微知识点,让学生从细节处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逐步形成英语思维。
参考文献
[1]李茂英.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中学生英语,2019(28):95.
[2]周颖.融入跨文化意识 构建魅力英语课堂[J].科普童话,2019(33):167.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十里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