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清与新中国“海军第一校”

来源 :党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落在辽东半岛大连市郊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一所正规海军学校,原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1952年9月后的名字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海军学校(简称“大连海校”)。中共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是这所学校主要奠基人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始终关怀支持着该校的建设、发展,以此为基点,为海军发展乃至全军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结缘大海,进入海军


  1952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10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华清,与军长周希汉、政治委员卢仁灿一起率部驻扎在河北昌黎。刘华清是1951年9月从重庆抵达这里的,任务是整训待命,准备出国参加抗美援朝作战。2月中旬的一天,第10军机关突然接到中央军委办公厅通知:刘华清即到北京,海军萧劲光司令员约见面。
  翌日一早,刘华清就驱车赶赴北京。在此之前,已有消息说根据朝鲜战场形势发展,第10军入朝作战的计划撤销,部队进行整编,接受新的国防建设任务。至于到哪里去,什么任务,大家都不清楚。海军司令员约谈话,不会是要我去海军工作吧?从接到通知那一刻起,这一问号就在刘华清脑子里打转。
  果不出刘华清所料。上午9时许,刘华清走进萧劲光的办公室,没等引见的秘书介绍,萧劲光就迎过来握着他的手说:“刘华清同志,欢迎你到海军工作。”几句寒暄过后,萧劲光就介绍起了海军建设的情况:海军机关已成立两年,各兵种部队、专业院校已陆续组建。摊子铺开了,搭架子、搞建设到处需要人,办学校、培养干部成了头等大事。“总部答应我们放开手从全军范围选办院校的干部,只要看准了就给调。”讲完这一段话,他目不转睛地望着刘华清,“华清同志,组织安排你到大连海校担任副政委,你有什么意见?”
  刘华清是在山区长大的,参加革命后,南征北战跑了不少地方,但没见过海,对海军更是陌生。听到萧劲光问话,他赶忙回答:“我文化水平低,哪能办海校?”萧劲光道:你在西南军区不就是做军政大学领导工作吗?刘华清说:那个学校与海军学校不一样,我不懂海军。
  听了刘华清的回答,萧劲光笑了。这是意料中的——近两年调入海军的干部,初次见面几乎都是这句话。没等刘华清再说下去,他即接着说:“你不懂海军,谁懂?海军建设对我们大家都是新课题,需要边干边学,在干中学。你是10军的,10军是个很能打仗的部队。你打过仗,在西南军政大学担任领导工作,办过学校!你又年轻,这都是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能办海校?相信你一定能够胜任。”
  刘华清清楚,今天约见谈话是军委办公厅通知的,说明这已不是萧劲光个人的意见,便不再推辞。随着谈话的深入,刘华清觉察到,萧劲光对自己已做过了解,对自己的经历很清楚,看来这个大连海校副政委他是当定了。
  接下来,萧劲光简略介绍了大连海校的情况。大连海校,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是海军建立的第一所培养水面舰艇初级干部的正规学校。因校址在大连市郊,简称“大连海校”。中央军委对该校创建高度重视。1949年夏,人民海军在华东成立不久,军委就议定海校创建规划,并于8月派时任安东海校(集训国民党海军“重庆”舰和“灵甫”舰起义官兵的临时机构)副校长的张学思前往莫斯科考察,与苏联海军部磋商聘请专家帮助中国海军建校事宜。此行,张学思与苏方达成多项协议。苏联海军部慨然派出80多名海军专家,随张学思前来中国,帮助启动海军学校创建工作。同年11月22日,军委批准了代总长聂荣臻呈報的《关于创办海军学校问题》的报告,决定由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兼任校长、政委,张学思任副校长兼副政委,建校工作遂全面启动。在张学思组织领导下,在原安东海校基础上又从东北军区调了部分官兵,大家一起动手,修缮营房,购置教具,聘请教员,很快搭起学校的架子,并完成了第一批学员招生。1950年2月1日,学校举行开学典礼,首期200多名学员即正式开学上课了。
1953年9月,刘华清等陪同朱德视察大连海军学校

  萧劲光接见谈话后,刘华清返回昌黎即着手交代工作,打算命令一到便赴大连上任。没想到数日后接到军委通知:刘华清暂留第10军主持部队整编工作,待部队整编结束后再去海军报到。这样一来,一直到两个多月后的5月4日,他才赶到大连海校。月内,中央军委颁发命令,免去张学思所兼大连海军学校副政治委员职务,任命刘华清为学校副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大连海校是刘华清军事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他与大海、与海军结下了不解之缘。

“打桩”固本,拴心留人


  接手工作后,刘华清接连听取机关几个部门的汇报,深入机关、教研室和学员队作了调查研究。
  随着了解情况的深入,他深深佩服张学思及各部门领导的能力和效率。建校两年多时间,学校建设已初具规模,数期短训班学员已结业分到部队,第一期本科班学员(均系从地方大学选招的二、三年级学生)也接近毕业了。但他也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管理人员与教学人员之间关系隔膜甚深,相当一部分教学人员思想压抑、不安心工作,有的教学骨干甚至公开提出希望回原单位或到地方工作。至于原因,有的说对军校环境不适应,有的则强调工作不胜任,等等。仔细分析,刘华清却感觉到这些并非问题的关键所在。主要原因是,对聘任的教授、讲师和青年知识分子,虽按照相关规定实行了高于地方的薪金制,但有些工作明显不到位,部分管理人员,包括部门、系队领导对教学人员存有偏见,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认识不足。
  刘华清明白,由于长期战乱造成的人才匮乏,加之人们对军队院校缺乏了解,海校创建最大难题就是选调教员。海校现有的60余名任课教师,除十几名起义的原国民党海军军官外,其他都是在军委、中组部相关部门支持下,学校政治部主任李东野跑遍北京、湖南等各地院校,好不容易招聘来的。因班次杂、专业多,教材又需按照苏联专家的讲义现用现编,工作量非常大。几名主要任课教师几乎天天要加班,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再让他们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心神不定怎么行?按照计划,随着招生人数扩大,年内还要招聘一大批教员。如果连这些人都不能安心、留不住,还怎么选调新人扩大教员队伍?刘华清与主持全面工作的副校长张学思谈了看法,建议从统一党员骨干的思想入手,解决教工团结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问题。张学思完全赞成刘华清的意见,坦诚地说:萧司令员说办校和建军一样,也要打好组织、政治、技术三个“桩子”。这两年尽忙搞基建、抓突训了,思想工作做得不细,是该好好打打“政治桩子”了。很快,学校党委作出决定,组织召开大连海校第一届党代表会议。   1952年5月21日,海校党代表大会在总校礼堂举行。出席会议的人员,除机关、教学组、学员队党支部分别选出的党员代表外,还邀请多名非党员教职员列席。全校上下,凡建制连以上单位都有人参加。党员代表加上列席代表146人。
  大会通过了《关于加强思想领导,进行建军路线教育,密切新老干部间关系,以革命精神和革命办法办好学校的决议》。《决议》号召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大力开展思想工作,在团结全校教工,培养“政治上可靠、技术上精通、军事上过硬、安心干海军”的海军建设人才事业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
  会后,刘华清又主持党委会,结合党代会精神的贯彻,出台了《关于加强团结,改造科学技术人员与原海军人员的决定》及相关措施。《决定》和措施要求,学校各级党委、支部都要重视做教员的思想工作,关心他们思想进步。
  为使教学人员彻底放下思想包袱,刘华清于1953年6月還专门召集出身剥削阶级家庭和原国民党海军的教员十几人开了一个座谈会。刘华清强调指出,海军党委、中央军委对大连海校非常重视,按萧司令员的说法就是要“建成海军建设的鞍钢”,就是说不仅要培养海军建设人才,还要为其他海军院校创建提供经验。将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大家,本身就是尊重和信任,是同志们的光荣。最后,他坦诚地告诉大家,学校党委、领导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是,“政治上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尽可能给予照顾”。刘华清一席话,推心置腹,情真意切,与会人员深受感动。他话一停,大家便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随着党委《决定》并各项措施落实,全校教职工思想面貌大为改观。至1954年初,大连海校教学人员猛增到400多名,基本上满足了各专业开课需求。

“建成海军建设的鞍钢”


  1953年3月,张学思调任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刘华清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海军学校(即大连海校,1952年9月更名)副校长兼副政治委员。
  从此时起,刘华清不仅要管学校政治工作,也要管教学及基本建设,主持学校日常工作。百忙中,他依然按照海军党委、萧劲光司令员关于“建成海军建设的鞍钢”的要求,着力抓了“以教学为中心”方针的贯彻落实和学制调整工作。

其他文献
本研究旨在探究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及其与创业价值观和创业自我效能感的联系状况,以揭示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内在心理机制。采用大学生创业意向问卷、大学生创业价值观问卷、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山东省四所普通高校83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1)男生的创业价值观和创业意向明显高于女生,但创业自我效能感无显著性别差异;(2)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价值观与创业意向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3)性别在创业价值观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之间分别起调节作用。这些发现意味着:首先,实践工作者可以从创业价
本研究以中学生为对象编制适用于普通青少年的相对剥夺感量表。结果表明:青少年相对剥夺感包含认知相对剥夺感与情感相对剥夺感两个维度,共10个条目,累计解释总方差变异的61.83%;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相对剥夺感的两因素模型拟合程度最佳。其中,总量表和两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均在0.82~0.89之间。可见,本研究中编制的两因素青少年相对剥夺感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水平,适用于对青少年相对剥夺感的测量。
以智慧的德才一体理论为指导,建构智慧问题解决能力的六因素模型:解决方案表现出善意和创造性,思维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多方思考、仁爱和洞察力等特征。采用表现法测量中国大学生解决人际冲突问题时的智慧表现,结果发现六因素模型具有良好的评分者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与柏林智慧模式和心理幸福感达到中等程度的正相关,与智慧人格未达到显著相关。未来需在更广泛的样本中重复验证该模型和测量工具的可靠性。
本研究基于压力-自我冒犯理论,以新生代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合规任务对反生产行为的影响及组织自尊的中介作用与年龄的调节作用。采用伯尔尼不合规任务问卷(BITS)、组织自尊量表、反生产行为量表对367名来自中国的新生代员工进行匿名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19份。结果显示:控制性别、日均工时等变量,(1)不合规任务与反生产行为显著正相关;(2)组织自尊在不合规任务和反生产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显著;(3)新生代员工年龄正向调节不合规任务与组织自尊之间的关系以及经由组织自尊的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当员工年龄高的时候,上述关系
“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作为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已成为共识。“惩”是手段,“戒”是目的。“惩”的施加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并综合考量教育情境的具体化、对象的个性化以及教育手段的多样化等因素,灵活处理,即教育惩戒的实施需要赋予教师一定的自由裁量空间。教师教育惩戒自由裁量权的行使须以法律为依据,在坚持合法性、合目的性、合理性以及公开性原则的基础上,受法律的限制规定、自由裁量行使的方法、禁止不当联结、职业道德自律等合理的规制。
为了考察母亲参与(家庭参与、学校参与和家校参与)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及母亲教养方式(温情、心理控制和行为控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运用母亲教养方式问卷和母亲参与问卷对316名小学5~6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母亲的家庭参与、家校参与均能正向预测小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母亲的心理控制负向预测小学生的学业成绩;(2)行为控制调节家庭参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在高行为控制下,母亲的家庭参与能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成绩;在低行为控制下,母亲的家庭参与不预测学业成绩。(3)温情调节家校参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在低温情
刑事司法视野下的被遗忘权与私法领域的被遗忘权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隐私或信息权利的保护并非刑事司法领域被遗忘权构建的理论基础。刑事制裁的边界与隐恕的伦理要求催生了刑事司法程序中被追诉人对被遗忘权的渴望。刑事领域被遗忘权的构造应当是阶层化的,犯罪记录不被法庭使用、犯罪记录封存或者消灭、删除与犯罪相关的信息是刑事被遗忘权在不同层面的展开。基于国内的立法及司法实践,我国刑事领域被遗忘权应当从过失犯罪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及轻罪案件领域展开,以回应被遗忘权在刑罚与伦理层面的价值需求。
“枫桥经验”法治化就是在“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的各个环节及各个领域,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枫桥经验”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应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有效举措,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是“四个自信”的生动实践。基层对“枫桥经验”法治化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与宏观规划,强化基层保障力度,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法治素养,夯实法治文化土壤,以推进“枫桥经验”法治化。
为了减少群际偏见,缓解青少年群体冲突,本研究采用单因素(积极想象接触vs.消极想象接触vs.控制组)被试间实验设计,并引入中介变量共情和再范畴化,探究想象接触对外群体态度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结果发现,想象接触主要通过再范畴化影响青少年的外群体态度,即积极想象接触可促使被试再范畴化外群体成员为内群体成员,进而改善被试的外群体态度;想象接触不能通过改变被试的共情水平来影响被试的外群体态度。这可以为减少青少年社会偏见,增进群际友谊提供建议。
当前支付行业迅速发展,支付方式日益更新,第四方支付的出现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第四方支付也逐渐沦为不法分子实施犯罪的工具,用于从事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盗窃、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了网络安全和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由于犯罪手段隐蔽、资金交易复杂、犯罪呈产业化发展、民众安全意识淡薄等因素,给发现、调查、打击、防范此类犯罪带来很大难度。因此,公安机关应拓宽案源渠道,多途径获取线索;创新侦查手段,全方位收集证据;强化侦查经营意识,实施深层次规模打击;树立防范意识,多元化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