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样态转换下的动态韧性与科层化协同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sca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风险样态转换下保持稳定的公共服务韧性和协同治理效能,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议题。我国的协同治理本质上是科层化主导的协同,因而科层制要素的调适性是保证治理体系韧性能力的核心。本文使用动态韧性的框架,将风险样态转换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分别对应吸纳和承接、调适与恢复、退出与迁移的韧性特征。在风险样态转换的不同阶段,科层化协同中各要素的调适性问题会导致治理体系的韧性不足。科层化协同的调适性提升并非通过去科层化来完成,而是同时具备科层或者反科层化共治的特征,既通过理顺科层内部的沟通渠道,解决注意力转换滞后和任务偏差等问题,也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协同过程中的对接问题,进一步规范合理授权、审慎用权,以扩展和规范社会力量的协作空间,从而提升风险样态转换下的协同机制和网络重构能力。
其他文献
现象学对于环境美学产生了较大影响,对于环境美学的基础理论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集中体现在伯林特的环境美学研究中。伯林特借鉴胡塞尔现象学而提出的"环境现象学"否定了实体性的环境观,认为环境必然包含人的参与,所以应该以"审美环境"取代"周围事物"意义上的环境;在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的基础上,伯林特重新阐发了鲍姆加滕对于审美的解释,将知觉体验视为审美体验的核心乃至同义词,从而将人与环境的关系界定为知觉关系;在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现象学的影响下,伯林特克服其神学痕迹而将环境美学的思想主题确定为朴素的"栖
校园安全事件是"高愤怒+高敏感"性事件,在后真相时代极易引发"群体极化现象",导致事件"由小到大,由大到炸"的恶性后果。本文认为,危机信息治理是校园危机管理的关键。据此,本文提出基于社会风险放大理论,并与校园安全事件周期、校园危机管理周期、信息治理周期一一对应的校园危机信息治理模型,进而以一起食品安全事件为典型案例展开实证分析,提出后真相时代以危机信息治理为核心的校园危机管理新方案。
"海事安全"包括海上航行安全与防治船源海洋污染。条约管控和单边管控之于海事安全风险治理效能来说均具有一定的负外部性,部分国家海事安全风险单边管控反而招致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随着国家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被重新认识,以及体现区域协同理念的规则与实践的发展,海事安全风险管控区域协同成为一项较优选择,并获得法理上的证成。针对海事安全风险管控区域协同所存在的弱强制性、各海事区域安排规则不一致、易导致国家单边管控反弹等不足,在进一步创新海事安全风险管控区域协同制度构建时,应强化与国际法原则的相符性、细化区域性海事安排
本文聚焦于影像实验艺术的媒介实践,引入可供性理论视角,阐明其所提示的对关系属性和行为策略的关注,通过分析指出,影像实验艺术家与媒介环境之间建立的抵抗性、游戏性和跨界性关系,拓展了媒介使用途径、揭示了媒介的特性并创造了媒介感知形式,从而为媒介和传播研究提供了实践和思想的资源。
语言哲学是本雅明思想的基础与重要组成部分。本雅明关于语言的思考经历了神学、理念论、摹仿论三个阶段。他认为,康德植根于主体中心主义的数理式知识范式下的经验是空洞的和贫乏的。他通过语言将人与事物亲和关系的机理从神学转移到了人类学和历史学,重构了主体与客体、人与事物的亲和关系,使事物得以复魅、经验得以充实,弥补了康德经验观的不足,体现了本雅明思想的创造性。
在抽象意义上,扶贫其实为文化与其所处生态之间的调适活动,在解决社会贫困的同时也维护生态系统的稳态与安全。自生态文明视角而观,文化的生态逻辑直接关涉人与自然之"生命共同体"建构。因而文化生态之人、社会与所处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诉求,应为扶贫理论与实践的题中应有之义,文化与生态的自觉之于扶贫开展至为重要。
期刊
"课程思政"的实施对高校教师的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基于"课程思政"的内涵,本研究尝试对高校"课程思政"的主体教师群体进行胜任力模型构建。分别从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三个角度探讨了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胜任力指标与相关特征,并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形成了一套相对客观的胜任力模型指标体系。结合各指标权重,分别对思政教师胜任力模型、专业教师胜任力模型、辅导员胜任力模型中的具体指标进行了分析,指标权重也侧面反映出了当前高校在"课程思政"推进改革中的重点环节。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代,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工匠文化,一来能够培养出更多的追求更高质量产品的"大国工匠",另一方面可以为"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打造人才基地。作为近年来被极力倡导和受到广泛认同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具有极深的精神内涵和极高的技艺要求,工匠只有于劳作中体现出对生命的投入和对技艺的忘我,才能同时获得高品质的物质产品和高层次的审美感受。而在细考"工匠精神"渊源时发现,这一极具"现代感"的词汇却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蕴,携带着久远的中国基因。无论是在《考工记》还
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些重要论述通过对文艺之于国家民族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正确界定奠立起历史逻辑;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社会主义文艺生产确立思想逻辑;遵循文明生成与发展过程中互相交流、融合的发展规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与世界先进文化成果实现共生共荣,建构文化逻辑;扎根中国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理论方法回答时代课题,实现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和繁荣,践行其实践逻辑。这些重要论述提升了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