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木版画的奇葩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l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中国民间木版画简介
  
  中国民间木版画按照实际的应用和形式特点,大致可分作十二类:1、门面,包括门神、魁头、房门对、栏门判等;2、年画,包括中堂、配轴、屏条、横匹、格景、斗方、窗顶、窗旁、炕围画等;3、窗花,包括彩印窗画、剪纸印画等;4、灯画,包括灯笼画、走马灯画、灯谜画等;5、幡画,包括彩印门笺、重阳旗、拂尘纸、桌围画等;6、神像,包括常供神像、仪式神像、神位牌、祖宗轴等;7、纸马,包括甲马、纸钱、纸钱面纸等;8、插图,包括扉页、小说绣像、小说全图、技艺图像、事物图像、地形图等;9、扎糊,包括冥器印件、冥衣包囊、版印风筝、墙纸、砑花笺、磨棱纸等;10、印记,包括店铺戳印、仿单、标签、商品包装等;11、博戏,包括叶子、酒牌、马吊牌、纸牌、彩选格等;12、其他,包括版印绣稿、版印扇面、消寒图、版印玩具、龙凤启、冥币等。
  中国的雕版印刷术,一般认为是发明于唐代或唐代之前,至唐代中期已很成熟。其中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是雕版印刷术的有力推手,佛教徒非常追求偶像崇拜,他们不仅需要复制经文经咒,还需要大量复制佛像。除塑像、铸像、织绣、木雕、烧瓷、建石窟、造佛像外,他们还发明模脱塔佛,石刻线描佛画、雕制佛印、刺孔漏印佛像等多种方法。这些复制图像的方法与复制佛教经文之间显然存在着矛盾,佛教徒迫切需要发明一种技术,把复制图文统一协调起来。经过努力终于创造出一种新方法,这种技术就包括版画在内的雕版印刷。所以传世的早期佛教印品,有图有文,甚至以佛像为主。现存最古的印刷品,是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造的《金刚经》,全卷长五米多,卷首刻有精美的扉画,系释迦牟尼佛说法图;卷末刻有“王阶为二新敬造普施”的说明。这是宗教信仰借民间美术之形式的一个实例,也是刻书与刻画同步的明证。同时,农业生产重视节气,而阴阳五行之说在古代直接联系着人们的活动,需要有大量的历书,所以印造历书便成为印刷术发明之后的一大功用。唐代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历书的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木版印刷的兴起正是适应着民间信仰和生产、生活的需要,因为实用、方便、美观,才引起了上层的关注和文人的重视,所以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普遍开花,几乎无处不用。从记录宋代都市生活的《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梦粱录》和《武林旧事》等书可以看出,民间印刷非常活跃。金代平阳(今山西临汾)姬家刻印的《四美图》,其题材已世俗化,并且带有后来民间年画的特点。从宋元到明清,全国出现了许多个雕版印刷的中心,印刷书籍的插图,张挂的画片,以及神像、纸马和装潢、仿单、纸牌等等,其延续达一千二百年之久。早期的雕版印图是跟着印书走的,即为书坊所兼作。待到明清时代,有些年画作坊扩大经营,才出现了独立的行业。至于发售年画的店铺,一直是“行商”多于“坐贾”。民间流传的一些叫卖年画的歌词,也说明了这一特点。而更广泛的普及工作,则是农民的家庭副业和专卖纸张的“南纸店”,自印自卖,形成全国性的网络。
  
  2、云南纸马简介
  
  纸马就是地下纸钱,是中国民间木版画中的一种,在台湾省,又被称为金银纸。古人画神像于纸上,都有加绘马匹为乘骑之用,祭拜完毕后将纸烧化,象征神佛骑马匹上天去了,因此在古代有“纸马”的称号。在记述元末明初开封市井生活的《如梦录》中,仅纸马铺便有十多家,多是同香烛等兼卖。云南民间美术研究者多称纸马为“甲马纸”,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除大理白族、楚雄彝族之外,都不用纸马作信仰的媒介。
  云南纸马是云南民间信仰借助雕版印刷术,把明代初移民带来的纸马祭祀仪式保留下来,其实质是民间信仰以雕版印刷为载体的一种民间信仰宗教造型艺术品。民间信仰在云南有着漫长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沧源崖画、古滇国青铜器艺术中的祭祀场景,直到今天仍然流行在边疆地区的祭祀活动中,可以看到其源远流长的状态。以崇拜自然、万物有灵和鬼文化为精神意蕴的民间信仰,在云南经久不衰。民间信仰的弥漫性特点,注定了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化永远处于难解难分的胶合状态,而这种状况的普遍存在,是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民间文化发展的历史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之所在,没有民间信仰的参与或影响,反倒是不可理解的。而在某种情况下,民间信仰甚至是作为民间文化发展的内驱力而存在,这也是人力所无法更易的、不可抗拒的规律。
  云南纸马在制作上基本都是采用雕版单色印刷,即黑白木刻。有利用色纸作底者,但极少用人工赋色,如果把云南纸马的艺术形态与中国版画发展史作一些比较的话,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云南纸马的艺术形态还停留在明代的木刻技法水平的阶段,仍然只印墨线,赋色则要人工完成,还未发展至明代后期的套版套色印刷制版画的技法水平。究其原因,历史上汉族移民至云南以明代时期最突出,所以至今保留的纸马印刷的形态仍然是明代的面貌。
  云南纸马的印刷情形比较简单,都用水印法,一般用墨汁、靛青等染色剂,锅烟子、钢笔用的红、蓝、黑墨水作印料,纸质不讲究,只有腾冲是生产棉纸的地方,所以用棉纸,质地算最好的,其他地区都是有什么纸用什么纸,纸的颜色大多用本色,少量的纸马则必须用有颜色的纸来印刷,在实施印刷时,先用刷子醮色刷在木刻版上,覆盖上纸之后即用手按摸一遍,揭下就是一张纸马完成品。看纸吸水的程度,吸水的纸可刷一次色印制2张左右,不吸水的纸可印制5张左右,往往第一张因水分过多而浸出线外,使画面模糊,第二张水分恰当,因而效果最好,之后数张因水分不够而渐淡,甚至于画面不全,但也可以充数。绝大多数购买纸马的人们并不留意纸马印刷效果如何,只要所需要的纸马名称符合即可,因为最终要烧掉的,而不像年门画要张贴于门墙,尚有观赏的价值,民众的心理因素是导致纸马的印刷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
  
  3、云南纸马的收藏与保护
  
  目前,云南纸马在滇中、滇西北、滇南尤为多见,估计有三千六百种之多。云南各地印刷纸马都分别有自己的版样,流传范围很少越过地、县治地界。每一地以至每一村,都可能同时存有内容相似而版式不同的几种版本。例如:“封门纸”仅在昆明近郊就至少有五种以上版式;再如“灶君”也为各地纸马中必有,而版本又必然不同。
  由于机器印刷对纸马的影响,因此对传统纸马雕版和作品的收集是当务之急,我们要以通过田野考察,综合使用多学科视角的观察方法,在手段上采用口述实录和地毯式的排查方法,对该地的历史人文、民俗生活、自然环境以及年画传承谱系、制作方法、销售方式和范围展开彻底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研究。由于纸马的制作完整保留了雕版印刷术的全过程,因此对于纸马的收藏与保护,政府文化机构应该予以重视,应对其技术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保留,为后人认识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提供一个直观的、可触摸的标本。
  
  4、对云南纸马进行深入研究之必要性
  
  纸马在民间信仰中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是云南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纸马分类根据其功用也是各司其职,而印制纸马的木版雕刻,其本身也是一项精美的艺术,因此对纸马的研究应该受到重视。目前,在全世界对纸马保存和使用的地区大致有:以河北纸马为代表的北方纸马、以云南纸马为代表的南方纸马、兼有南北风格的“台湾”纸马、日本纸马、美国纸马和新(新加坡)马(马来西亚)地区纸马,它们虽然发端于中华文化,但又结合本地风土人情有了新的变化,展开学术交流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云南纸马运用中国人物画的线描技法,造型表现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其叙事性的连环图画功能,可任意重组作品之间的关联,甲马绘画语言单纯简洁,视觉效果干净洗练,和20世纪30年代所提倡的创作木刻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对云南纸马的研究,对于木版画历史的研究及其再创作都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参考文献:
  
  ①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云南甲马卷》,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②张益铭,《金银纸的秘密》, 台中晨星出版社,2006年;
  ③杨侦琴,《飞天纸马金银纸的民俗故事与信仰》,台北台湾书房,2007年。
其他文献
在我的家乡——剑川县象图乡核桃树村,有一口与众不同,富有传奇色彩的水井。  核桃树村是个300多户的大山村,虽然全村只有这口水井,但由于它不但清冽可口、水温适中,而且水源充足,一年四季都不枯竭,足够整个家乡的人、畜饮用了。家乡的山民向山外人夸家乡时,总是先把它拿出来炫耀:“我们村子里的那口水井,夏不溢,冬不枯。更稀奇的是井底有棵金兰花,在夜晚,你可以看到它在水中闪闪发光哩!”把山外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期刊
车窗外,向后  飞速流动的事物  像汹涌的洪水  强劲、急速  像要淹没、埋藏  我害怕极了  我担心我会成为其中之一    坐在座位上  车身带我向前冲去  那些流动的事物  从前方恶狠狠砸来  又迅速消失在身后  我害怕极了  我的手溢出虚汗    夜深人静了  静下来的空气里  我似乎听到  那些向后流动的事物  在狂笑,在怒吼  它们凝视着  包括我和车子在内的所有事物    车身带着我向
期刊
天池牧马  我州父子作家赵阔、赵晶晶合著的小说集《狐狸·青龙》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捧读这本300多页的集子,发现许多篇章曾在《滇池》《边疆文学》《春城晚报》上拜读过,是父子齐上阵的文学结晶。这本父子合集,正如赵阔所言:“父子两代尽管时空相距、生活经历、内容表现各各不同,但追求生活真实的风格是相一致的,用真诚的眼光探索生活,追求质而不是壳的真实”。原在《春城晚报》上连载,收入集子里的《迷人的游戏
期刊
因为盐  诺邓才没有变馊  被有滋有味地  保存下来    一口地道白族话  儒雅的诺邓  把一个地名  喊了一千多年  乡音和口语  像水雾像白云  养活一个千年山谷    煮火腿的那口锅  响着叮当的马铃声  把红土地浸染得很香  盐的历史  写在两面山坡上  潺潺流淌的山箐水  歌唱着马锅头爱情小曲    千年风霜  涂抹在云龙的脸上  香而不腻  抗老防皱啊  石缝里的大青树  举在诺邓头
期刊
云龙虎头山,在县内名声不小。然而整天忙于俗事,晃眼几年没有探访,于是在夏日午后,才忙里偷“闲”匆匆到虎头山一游。   马不停蹄赶往虎头山,竟忘却入口的位置。一路寻来,煞是辛苦,本土人如我都如此,何况外人就更难知晓。于是妙想天开想对名山大川叙上一语:风景名胜,亮出你响亮的金字招牌来。你的知名度应该让世人共晓,你的美丽度应该让世人同赏。  独具特色的大门永远铭记于心,看一眼就让人难以忘却。终于发现入口
期刊
“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  一部《五朵金花》,一首《蝴蝶泉边》,让人们心驰神往于由神话中的彩蝶、溪涧中的灵泉和大山中的古木所构成的斑斓意境之中。  其实,早在300多年前,蝴蝶泉就已蜚声天下了。  300多年前的徐霞客就曾说:“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并在他的游记中写道:“……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
期刊
岁次己丑四月十九日,阳光明丽。正午时分,随着三声大爆竹的巨响,父亲在他的远亲近邻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向朝霞山故土进发。是的,他该回去了,回到那块没有忧愁,没有病痛,只有流水花香的故土。父亲一生热爱自然,爱清风朗月,爱丽日碧空,爱奇花怪石,爱流水清音……如今,他终于回到了它的怀抱中,真为父亲高兴。  送行的亲邻在古河堤上停止了他们的脚步,一阵裂心撕肺的痛哭之后,他们便拖着疲惫的身影渐渐离去,我与弟则要
期刊
燕子是一种象征着吉祥幸福和美好的益鸟,素来逗人喜爱。古往今来,歌咏燕子的诗词佳句数不胜数。诸如“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燕子家家入,杨花处处飞”;“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小时候,我的故乡到处都有飞翔的鸟儿。麻雀、铁链夹、豆丁鸟、斑鸠、黑头翁、白头翁、八哥、咕咕鸟等等,但就是难得见到燕子。要是谁家有一巢燕子,总是令人羡慕不已。乡亲们会说:“看呵,连燕
期刊
盛哉漾濞,古之蒙巂,昔之样备。六乡之设,三镇之辖;东邻大理、巍山,西界永平、云龙,南抵昌宁,北接洱源。系州府之卫星城,大理之后花园。地形恰如灵芝,东西走窄,南北狭长。群山巍峨,峰高岭秀,逶迤山外之山;百溪激荡,瀑布流翠,叠裹水外之水。诗曰:云岭哀牢分水岭,横断山麓镶明珠;四时春风花弄影,温泉水滑涤灵魂。  漾川春秋,历史绵长,文明起之久远:苍山崖画,惊现彩云之南,五千年文明之始,人文恒昌。自古驿道
期刊
连着下了几天的雨,洱海的水位升高了,岸边那块草地缩小了许多。老黑把担来的鱼鹰放在草地上,自己随便找了个地方坐下,然后就静静地望着他的鱼鹰。自从洱海恢复了清澈,老黑每次出海都要这么搞上一次,这已成了不可缺少的仪式。毕竟是就要出海了,哪只鱼鹰会为他立下功劳那是说不定的,所以他要把鱼鹰们挨个儿地欣赏一遍。  早上的风柔,整个洱海宁静幽亮,蓝绸子似的铺向了遥远。这几年所有的机动船都不下海了,洱海里没有了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