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过留痕作文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我十多年初中语文教学一线的实践,摸索总结出了“雁过留痕作文教学法”。所谓“雁过留痕作文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读、听、说、写、改”的“五步”综合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因此也叫“五步教学法”。
  这种作文教学法针对当今的初中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怕写作文的症结,通过持续的、反复的训练和强化,让学生能够对语文教学中分析方法、分析技巧熟练运用并加以吸收的同时,逐步地在写作中有所体现,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作,使作文成为学生生活需要,成为有趣的成长体验。
  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发现了一些教学盲点必须面对:
  一、学生作文在表现层次上,缺乏张力。主要原因是学生阅读面不够,在作文中所反映出的内容不够充实。
  在我们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经常反映怕写作文,对作文写作感到非常吃力,无话可写。究其原因是因为阅读量不够,没有培养起阅读的习惯,对生活的体会停留在“直接感受”上。我们认为,实际的生活经历是“直接感受”,写作表达是“间接感受”,而阅读是连接两者的“桥梁”。通过培养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逐渐掌握对语言独特的自我感受,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这种过程,就好像一个从事音乐的人从听音乐开始,到进行乐曲的演奏,进而进行音乐的创作一样,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讲的阅读的作用。所以,一定要重视阅读的基础性作用。
  我们采取的针对办法主要是:1.订阅报刊杂志,诸如:《大江晚报》《语文学习报》《读者》《青年文摘》,扩大阅读面;2.定期在语文课堂上由同学介绍阅读体会,分享阅读经历,交流阅读体会;3.考试中出现的课外语段,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非常值得学生一再品味,可以分别采取通读、熟念、背诵等手段让学生分层次加深理解,做好基础性的阅读积累。
  二、学生作文在表现主题上,缺乏提炼。主要原因是学生思考的程度有限,在作文中没有深挖主题的内涵。
  在阅读的基础上,学生整理对生活的直接感受,形成一个个零散的片段。对这些片段进行加工,形成作文主题的过程,就是“提炼”。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提炼”很欠火候——经常遇到的是学生文中的材料和反映的主题,不能构成直接的关联关系,或者牵强附会,或者“驴头不对马嘴”。这反映的就是学生思考的程度有限,缺乏挖掘。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尝试了专门训练的方式,主要就是做读书笔记。参照文章的内容做摘录,同时记录自我的体会和感受。通過这种方式来让学生强化思考,并且将思考的结果引入作文的写作过程。
  三、学生作文在表现形式上,缺乏技巧。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课内学习上流于形式,在作文的写作上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
  在课内学习上,学生对课文分析理解掌握得不够,直接反映在作文写作上缺乏技巧。我们对课本中名家名篇的分析,就是希望学生在作文中熟练地掌握和使用这种技巧和表现形式,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因为面对应试压力,几乎放弃了课内语段的阅读理解,完全沉浸在“题海战术”中,不知“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
  为了扭转这种状况,我们在课堂上加大了对课内语段的讲解比重、测试比重,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强调学生语文基础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只有把基础性的语文知识活学活用,才有可能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四、学生作文在表现结构上,缺乏构思。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作文整体上把握不够,在作文的写作上没有形成整体布局的意识。
  构思是指在动笔作文前,对文章的内容、表达方式和结构层次的总体设计。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详写、哪里略写的问题。它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具体地说,文章构思就是对选材过程中所选的材料作分解和组装,使之有序化、审美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每个人的大脑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分解和组装的方式也呈现多种多样。
  这部分内容是我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投入精力最大的部分。我主要的做法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之前,必须写提纲。通过这种方式,来梳理学生在写作文之前的思路。
  以上,就是我目前在实践“雁过留痕作文教学法”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法。可能还是有学生觉得不顺手,觉得很难把握,我仔细地考虑了一下,认为可能不仅仅是在教学法上面临的问题了,还有以下几个原因造成了他们明显的不适应,需要我们和家长一起面对:
  一、教育学习环境的变化,学生需要适应的过程。进入初中以后,教育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在六年制的教学环境中待久了,在新的环境中不适应。小学和初中的教学要求形成了一个分水岭,尤为直接的是升学压力,再加上面临青春期,随着身体的发育,我们需要一起面对的不仅有身体的不适应,也有心理的不适应。
  二、学科教育要求的不平衡,学生需要适应的过程。一方面,初中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等,和小学的教育方式方法相比,各个学科的教学要求肯定不平衡。打个简单的比方,小学可能还在背诵古诗词的层面,进入初中语文的学习上就要求全篇背诵和同步翻译了,学生在接受程度上面临许多挑战。另一个方面,小学阶段的学习基础也是因人而异的,那么初中阶段的起跑线肯定不一致。
  三、学科考核要求的提高,学生需要适应的过程。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是按照教学要求完成的。但是考核的时候,为了体现教学效果,肯定需要提高难度的。这是素质教育的大方向,也是评价学生能力的方法。但是从本质上说,考试的目的是选拔,是拉开差距的手段,是一种竞争形式。这样在“教”和“学”之间就产生了一个台阶,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一起适应。
  通过分析,我觉得“雁过留痕作文教学法”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做更多的努力和尝试。我始终认为:不仅仅是作文,其实,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启发学生、教育学生。分析困难的目的是战胜困难。只有直面困难,才能解决困难。“万丈高楼平地起”,我认为踏踏实实地做好现在比空谈更重要。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浅显的认识和想法,不足之处请同行不吝赐教。
其他文献
为了改变写作教学备受批评的现状,长期以来,好多语文人在讨论构建写作知识序列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仍然莫衷一是。许多一线语文教师也认为,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差,是写作教学的随意性大,没有构建相应的写作知识序列造成的。实际上,写作知识细微而复杂,究竟以哪方面的知识为起点,一时很难有定论,就是有写作知识序列作为参考,学情基础无论如何都会存在差别,学生对写作知识的掌握也存在差异,所以应该把学情状况作为写作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期至少阅读两三部名著”。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基石,阅读又是前提、基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石,要特别重视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又可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目前,很多语文老师只重视课内阅读,忽视了课外阅读,那是极其错误的做法。因为课内阅读
1960年,钱穆先生撰成《读诗经》一文,就《诗经》研究的一系列关键性问题提出了不同于先哲时贤的看法,其中对“孔门之诗教”问题的阐发,引人深思:  今果认《诗经》乃古代王官之学,为当时治天下之具,则其书必然与周公有关,必然与周公制礼作乐有关,必然与西周初期政治之大措施有关,此为讨论《诗经》所宜首先决定之第一义。……孔子论诗,与周公之创作雅颂,用意已远有距离。毋宁孔子之于诗,重视其对于私人道德心性之修
语文教学自教改以来,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不断革新,从“单篇课文阅读教学”到“单元组织阅读教学”,教学思路在不断拓展,但改革的步伐仍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专题教学应运而生。语文专题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开展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创新实践活动。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另一方
[摘 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过程中,教育作为社会活动重点,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点所在。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化学课堂中,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本文首先对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課堂的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之中都有广泛运用,教育领
《北京四合院》是一篇新增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教材的课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课文大概由这几个部分组成:总体介绍并引出说明对象——北京四合院;介绍北京现存的四合院的特点,包括大小、数量、分布、形式、结构布局等;分别从人们的居住感受(正面)、高层建筑的缺陷(反面)以及北京四合院带给人们精神需求的角度重点介绍了北京四合院的社会功能;提出对现代城市住宅建筑的建议与希望。网络上关于这篇新课文的教学资源几乎没有,
将复习引导工作做好,对于促进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进一步提升其学习能力,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所接触到的知识既多且杂,因此,复习的过程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复习起来难度非常大,成为很多教师难以把握的一个环节。为了改善当前复习引导的状况,教师需要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力争让复习课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下面所提到的课堂总结、知识巩固与灵活应用几个步骤,均是教师应当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大家都知道,提高语文素养的主阵地是课堂。而且,不同学段的课堂应该有其不同的特点。尤其是有些文章,既编入了初中教材,又被选在高中教材。那么,对这种文本的处理应该更加集中地体现“进一步”,而非“原地踏步”。正好最近在读《十位名师教〈老王〉》,不禁思考:这个“进一步”如何体现?因为《老王》一文,“
[摘 要: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启了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篇章。今天我们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则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党史教育工作。惟有不忘初心,才能砥砺前行。惟有不忘曾经的流血牺牲、艰苦卓绝,才能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己之力。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党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高校加强党史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
[摘 要: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传统教学模式早已经不再适用于如今高中政治课堂,亟待加快探索出全新教学模式的进度。任务驱动学习方法是一种集互动、探究、合作为一体的全新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任务过程中加深知识点记忆,促进知识理解,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如何借助于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知识的吸收,已成为政治教师面临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高中政治;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