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新规范·和谐

来源 :理论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dog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冲突理论认为,冲突在导致社会不和谐的同时,又有利于社会关系的维护和社会的变迁。从长远来看,冲突对新规范、价值和制度,以及新群体结构与社会的建立,具有激发功能。运用冲突理论分析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之间冲突现状及其成因,提出处理这些冲突的相应对策,对于双方构建和谐关系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冲突理论;石油企业;资源所在地;和谐关系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2-7408(2007)D8-0093-03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石油企业改制以来,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之间围绕利益问题的冲突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中的讲话>提出的“要注意研究国外社会建设理论,借鉴其积极成果”的要求,冲突理论可以为我们研究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构建和谐关系问题提供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
  
  一、冲突理论及其关于社会冲突与社会和谐的基本观点
  
  冲突理论是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之一。在社会学史上,马克思提出阶级斗争理论,强调不同社会阶级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冲突的持续的根源,社会结构是通过激烈的阶级斗争而发生变革的,因此被公认为冲突理论的先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齐美尔、韦伯等人也是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科塞、米尔斯等人,是现代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中,达伦多夫的冲突理论受到了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西方社会学中的冲突理论认为,“冲突”具有多方面的含义。达伦多夫说,冲突表示“有明显抵触的社会力量之间的争夺、竞争、争执和紧张状态”。与马克思注重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冲突方战胜另一方从而实现历史的进步不同,冲突理论则强调把社会冲突纳入社会结构中,使之制度化、常规化,以小冲突获取大稳定的结局。这是冲突理论对社会冲突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本观点。
  在冲突理论之前,结构功能主义把冲突视为社会和谐的消极因素。在帕森斯看来,冲突只具有破坏性与分裂性的反功能后果。因此,他说:“阶级冲突是我们现代工业型社会的特有病态”。他认为,社会的和谐平衡才是社会运行的常态,社会冲突是一个社会必须预防的消极因素。
  与传统理论不同,冲突理论充分肯定了社会冲突在增进社会和谐状态中的积极意义,认为,冲突是社会结构固有的特征,社会冲突虽然导致了社会的不和谐,但也具有对社会的整合和稳定作用。冲突能增加社会结构的灵活性,有利于提高社会系统的适应能力。在使冲突制度化的社会中,社会系统允许对立的要求迅速而直接地表达出来,因此能够通过消除不满的根源而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科塞指出:“冲突可能有助于消除某种关系中的分离因素并重建统一。在冲突能够消除敌对者之间紧张关系的范围内,冲突具有安定的功能,并成为关系的整合因素。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冲突都对群体关系有积极功能,而只是那些目标、价值观念、利益及相互关系赖以建立的基本条件不相矛盾的冲突才有积极功能。结构松散群体和开放社会由于允许冲突存在,这样就对那种危及基本意见一致的冲突形成保护层,从而把产生有损核心价值观念的分歧的危险减少到最小程度。对立群体的互相依赖和这种社会内部冲突的交叉,有助于通过互相抵消而‘把社会体系缝合起来’,这样就阻止了沿着一条主要分裂线的崩溃。”
  科塞认为,通过释放被封闭的敌对情绪,冲突可以起到维护关系、阻止其它方面可能的冲突或减轻其破坏性影响、避免社会结构的僵化等作用。这就是他提出的社会安全阀机制。他认为,压制敌对情绪释放的后果,一是发泄到其他渠道上,二是激烈地爆发出来,导致相互关系的终结。
  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一个社会中重要的平衡机制。科塞指出:最有效的抑制冲突的力量,是展示相对力量,即较量冲突。一旦冲突双方在冲突中表明了相对实力,就可能达成和解,建立新的关系。冲突创立与修改了那些对于双方都非常必要的公共规范,导致一定的力量均等的环境条件,每一方都宁愿对方具有同样的组织结构与状况,并且使相对权力的再估计成为可能。因此,冲突作为一个平衡机制而存在,有助于社会的维护与巩固。
  总之,冲突理论在看到社会冲突导致社会不和谐的同时,又指出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关系的维护和社会的变迁。从长远来看,冲突对新规范、价值和制度,以及新群体结构与社会的建立,具有激发功能。因此,冲突对社会和谐具有积极意义。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辩证性质。对于我们认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冲突现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冲突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与社会转型的深入,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的关系,由过去的相对和谐状态逐渐变为冲突频发的状态。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关系中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之间存在着因油地二元体制而形成的争夺资源、市场的冲突。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本是同一地区经济的两大主体。往多数石油产区,石油企业由于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程度高。因而成为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力量,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相关产业集群。根据区域内分工理论,油地双方存在着产业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依赖,构成了一个产业关联程度极高的共生体,彼此之间应该形成一种方向一致的合作型互动。但由于二元体制造成的分割局面,油地双方实际上都是从各自的利益需要出发。单方面地思考问题,形成了彼此雷同而非互补的产业布局,导致了因争夺资源和市场而形成的冲突。
  由于油地双方受国有产权制度建设滞后、体制障碍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其人才、劳动力、技术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完全处于各自封闭的状态,只能选择重复投资的行为,形成双方产业结构趋同的结果。油地双方的互补性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对石油这种稀缺资源的争夺。这种因产业结构雷同而形成的共同冲突,有时甚至出现了超越道德、法律规范的现象。在不少油田屡屡出现与地方“小炼化”和“小化工”关系密切的盗取原油的事件。其中,大油田被盗原油量往往达到数十万吨之多。
  第二,石油天然气开发中,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之间围绕自然资源利益分割的合理性问题而产生的冲突。我国宪法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除外。”宪法对自然资源所有权主体资格的规定与限制,事实上宣布了自然资源的国家垄断。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中。资源所在地往往是经济贫困的落后地区,油气资源往往成为这些地区经济方面的唯一优势。但是,由于地方参与资源开发的领域受到严格的约束,这种弱势地位导致的后果是,当这些资源被开采出来以后,资源所在地却无权拥有资源带来的财富。同时,由于目前财政体制缺乏对资源富集地区能源输 出进行补偿的考量,石油企业给地方的留利很少。相对于石油开采的高额回报而言,石油产区群众能够得到的只是土地被占用的补偿。因此,资源所在地蒙受了资源流失和利润流失的双重损失。当具有强烈的剥夺感的资源所在地民众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并付诸行动时,油地之间的冲突就随之产生了。
  由于对自然资源利益分割的合理性产生怀疑,出于自利的动机,地方政府也往往在油地经济冲突中采取地方保护主义的立场,使这类冲突难以化解,成为影响油地之间构建和谐关系的重要障碍。
  第三,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之间存在着因围绕着土地资源补偿和生态破坏补偿而形成的冲突。计划经济体制下,石油企业始终享受着国家无偿划拨使用土地的权利,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之间不存在围绕土地问题而产生的利益冲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施行,围绕有关土地资源有偿使用同题的油地冲突频频发生。在目前油气开发中,过圭以油气生产名义所享受的划拨土地,不少因企业改制变为油田辅助生产和多种经营用地。由于土地使用性质的改变,企业需要付出大量的土地有偿使用费。但是,土地补偿费是按照有关分类标准支付的,如何确定所占土地的性质,对石油企业、地方有关部门和土地承包者各方的利益关系极大。因此,近年来,各方围绕土地审批手续、经济损害程度和补偿标准等问题常常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干扰了正常的生产。
  在许多石油天然气主采区,没有对开采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的评估.更谈不上赔偿。对可能形成的生态灾难和人身危害往往缺乏必要的防范。如,在重庆开县发生的天然气井喷,就引发了灾难性的后果。由此造成的围绕生态破坏补偿的冲突也频频发生。
  
  三、借鉴冲突理论构建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之间的和谐关系
  
  借鉴冲突理论的相关观点认识和处理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之间的关系问题,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启示:
  第一,以科学的观点认识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冲突的深层原因,寻找构建双方和谐关系的有效途径。在认识和处理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的冲突时,超越就事论事的方式和情绪化的态度是走向正确行为的起点。从冲突理论中寻找科学地认识和处理冲突问题的理论资源是完全必要的。达伦多夫认为,社会冲突首先是由权力分配不均造成的。权力与权成都是稀缺资源,社会组织中的权力与权威的分配又存在着差别。正是这种差别性导致了社会冲突的产生。社会冲突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角色的强制性安排。社会中任何“强制性协作团体”中的角色,都可以划分为统治与服从这两种基本角色类型。统治的角色对维持现状感兴趣,而服从角色则热衷于权力和职权的重新分配。科塞认为,社会冲突首先源于社会宏观变数“不平等系统”。不平等系统中的下层成员越怀疑现存的稀缺资源分配方式的合法性,他们就越有可能起来斗争。从现存不平等系统中取消合法性。是冲突的首要前提。同时,相对剥夺比绝对剥夺更可能引起不公平感,更有可能引起被剥夺者的不满和反抗。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社会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利益主体的时代。在多元化的利益格局中,因相关体制的改革滞后等因素的存在,导致了分配的不公正等现象的出现。正是各利益主体之间对资源分配现状的不满,造成了诸多社会冲突。一般而论,石油企业作为生产经营实体,除了有高额的利润回报以外,他们也没有权力上的优势地位。并且,他们在许多重要资源的获取上还不得不依赖地方的支持。但是,在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的冲突中,地方政府,尤其是土地承包者和下层民众。作为从油气资源中获取利益相对弱势的一方,在油气资源的国家垄断的前提下,由于基本上不具有支配从自已的土地上开采出来的这种稀缺资源的权力,他们对资源利益分配的合理性产生怀疑,感到了利益严重受损。这种相对剥夺感的存在,使地方常常成为油地冲突中较为主动的一方。他们希望冲突能造成分配格局的变化,并能获取更多的利益。达伦多夫指出:“冲突是以特定的社会结构安排为基础的。因此只要这种社会结构存在,冲突就一定产生。”四因此,解决油地冲突,不能把每一个冲突都看成是完全孤立的事件,采取“头痛匮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来处理。有关部门应该从资源分配的合法性角度,在社会结构层面去寻找引起冲突的原因,才能从源头上找到一条构建油地和谐关系的有效途径。
  第二,以积极的态度来应对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冲突事件,从制度上找到构建双方和谐关系的措施。根据冲突理论,冲突对新规范和制度的建立具有激发功能。科塞认为,冲突可能导致法律的修改和新条款的制定,新规则的应用会导致围绕这种新规则和法的实施而产生的新的制度结构的增长,冲突还可能导致竞争对手们和整个社区对本已潜伏着的规范和规则的自觉意识。作为规范的改进与形成的激发器,冲突使已经变化了的社会条件相对应的社会关系的调整成为可能。经历一定时期的冲突以后,冲突双方之间的社会联系就会发展,就可能逐步建立起调整冲突方式的准则和步骤。因此,在冲突理论看来,社会冲突不仅仅具有破坏性的方面,也具有建设性的方面。
  冲突理论对我们认识油地关系中的冲突事件的性质与功能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在我们面对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之间发生的冲突事件时,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过去只是看到这种冲突的负面影响的片面认识。特别是石油企业,在心态上不能消极,不能抱怨自己运气不好,并为自己在利益上做出的一定让步而感到委屈。事实上,在多元化利益主体时代,出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极为正常的事情。石油产区也不例外。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只要冲突双方以理性的态度来处理分歧,那么,通过油地双方冲突导致的相关石油法规的修改,以及在双方冲突中由讨价还价所形成的新的利益解决方案,因更能满足各方利益。将会为各方认同并自觉遵守。
  根据科塞的观点,冲突制度化的社会更稳定,整合程度更高,这种社会系统允许对立的要求迅速而直接表达出来。能够消除不满的根源而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在导致新规范、新制度和新观念产生的油地冲突中,由于形成了通过冲突建立新的规范和制度的机制,石油产区因利益诉求而产生的无序冲突行为将会大大减少,石油企业也就不会在随时都可能出现的冲突中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其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状态将会长期得到维持。因此,以积极而全面的观点对待油地冲突,从制度上解决双方关系和谐的问题是完全必要的。
  第三,以科学理性的方式来调节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之间的冲突,形成构建双方和谐关系的机制。冲突理论的相关论述,对于改善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之间冲突的状况具有借鉴作用。达伦多夫认为,任何社会中冲突的原因都不可能被彻底消除。同时,冲突也不可能被长久压制而不爆发。因此,人们所能做到的至多是对冲突的激烈程度进行控制,形成冲突调节机制。形成冲突调节机制的因素是:发生冲突的团体必须具有一致的价值前提,即共同认可冲突是权威结构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各个利益团体必须达到一定的组织程度;各个团体必须共同遵守一些正式的冲突规则。在冲突的调节方式上,达伦多夫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他提出了三种具体的冲突调节方式:仲裁、调停与和解。三种方式既可以连续运用在冲突调节的过程中,也可以个别地运用到特定的冲突情境中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这种利益协调机制就是冲突调节机制。调节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之间的冲突,构建并维护油地双方和谐关系,这种机制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立健全油地冲突的调节机制,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建立健全公平分配机制。在油地关系中,应该确立各利益主体应有的地位,注意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综合平衡,充分考虑中央企业与地方之间在石油资源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体现资源的产地归属性,确认资源所在地对当地资源的受益权。同时,应该改变把资源所在地仅仅看成是资源输出地的片面认识,开办一些加工企业,以此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地方在油气开采中能够获取合理的收益。
  其次,建立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在油气开发过程中,资源所在地农民不得不面临土地被占用、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局面。有的还遭遇了因天然气的井喷等灾难性事件而导致的生命威胁。他们是利益受损的底层群体。建立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对受损农民给予及时合理的补偿,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因这类冲突而引发的油地冲突。
  最后,建立健全利益冲突释放机制。根据科塞的社会安全阀机制,释放被封闭的敌对情绪,有助于维护社会关系:为_有关利益主体提供发表意见、提出疑问和发泄不满的机会。从制度上保证有一个通畅的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通道,建立健全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之间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渠道和沟通反馈机制,可以有效地减缓冲突,对于实现油地关系的和谐是十分必要的。
  
  责任编辑:孙 巍
其他文献
摘要:在马克思的论述里,共产主义概念具有现实关怀、终极关怀和历史发展逻辑三个维度。区别于常见的只赋予其终极社会形态意义的理解,共产主义的三个维度意义分别具有批判的实践运动、自由自觉的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及人的历史发展逻辑等辩证运动的内涵。  关键词:共产主义;现实关怀;终极关怀;历史发展逻辑  中图分类号:DO-O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0)07-0020-04  
摘 要:信息认识作为一种认识理论,它把人的认识当作一种信息活动过程来处理,为人们揭示人类认识的奥妙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将使人们对认识的理解更深入、更准确、更有创造性。信息认识所显现的层次性、交互性和复杂性折射出人类认识活动的层次性、交互性和复杂性。  关键词:信息;认识;信息认识;层次性;交互性;复杂性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9)10-0111-
摘要: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科学。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快速城市化地区是由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个子系统耦合成的复杂巨系统,其发展状态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的战略目标,引导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是促进该类地区健康科学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快速城市化;发展战略;长延堡地区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0)10-007
摘 要:当前学界文学批评模式主要是判断批评,其表现形态主要有两种,一是政治、道德判断,一是智性分析判断,这让批评堕落成一种工具,扼杀了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创造性。应提倡“想象批评”,使文学批评真正恢复为一种具有想象力的创造活动。  关键词:判断批评;想象;想象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1)10-0107-03    徐岱在《批评:让作品存在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西文化差异常常是通过语言上的差异表现出来,主要体现在称谓、问候语、习语、称赞、隐私及忌语、数字和颜色的表达方面。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学习和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的各种体现。有助于我们认识不同文化、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区别,使语言交流成为更好的工具、为开展经贸、文化、科技交流服务,尽量消除中西方文化交
摘要:基于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我国古代以义庄为载体的农村家族邻里互助养老模式得以成功运行的原因、实践及历史进程,目前在农村养老形势严峻、家庭养老模式独木难支的情况下,以NGO形式开展现代农村家族邻里互助养老可以成为多支柱农村养老模式中重要的一极,这将有利于激活和培育乡土社会中的社会资本为农村养老事业服务并增强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和社会和谐。  关键词:人口社会学;社会资本;农村养老模式;家族  中图分
[摘要]条块基础在网络时代日趋落伍,僵化的管理体制难以弥合纵横交错的动态府际争议。斜向府际关系倡导“能量场”的作用,打破上级政府自说自话的垄断地位;重视行政主体间协商对话和信息交换,破除政府间一对一反馈困境,实现回应的多多互动;培养政府与社团乃至个人的共生价值观念,实现多元主体间全方位协调发展。  [关键词]斜向府际关系;后现代语境;网络型政府;整体治理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唐淑教授是我国学前教育领域老一辈优秀学者,也是新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群众性学术团体——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她亲身经历了研究会从创立到发展的过程,对研究会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具有切身体会和独特见解。2019年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成立40周年,唐淑教授受邀接受了本次专题访谈。一、研究会诞生的背景  王艳(简称王):尊敬的唐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的访谈,回顾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以下
摘 要: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分析,三种主要政治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下的政治行为决定着男女同龄退休政策改革的过程和结果:制度因素,包括宪法的原则性规定、行政决策制度、妇联组织的地位与参与方式等;利益因素,女干部、女工人及以男性为主体的决策部门所具有的不同利益;观念因素,在社会发展背景下利益各方对性别平等和退休年龄关系的理解也即对实现男女平等途径的不同认识。由于社会性别观念的深入、社会性别主流化在我国的发展
我园自2013年启动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以来,园本教研抓住核心内容,围绕关键问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研讨活动。在园本教研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在思考几个问题:(1)教研活动是否可以更关注教师需求,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教研?(2)教研活动是否可以更关注活动的目标设计、过程设计,提升教研活动的效益?(3)教研活动是否可以更关注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与调整,形成可持续、可深入的教研活动?(4)教研活动是否可以更关注活